都市藏真-第8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孙殿英,就是依靠这本庙道真言,找到了慈禧墓和乾隆墓。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而庙道真言也绝对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翻着庙道真言,最后韩孔雀在上面看到了孙殿英的日记,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盗掘东陵的整个过程。
甚至记录了他得到大批宝藏之后的心态,最后,在庙道真言的后面,还附上了这里藏宝的清单,看着上面一件件宝物,就连韩孔雀也想好好藏起来,就不要说孙殿英了。
孙殿英盗墓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钱。
诚然孙殿英曾经打着政治旗号和所谓家仇,他说父亲被满人所害,所以有刻骨仇恨,这次是报仇。
孙殿英还对士兵说,挖满清祖坟也是革命!
其实这显然没有道理,如果报父仇你可以去刺杀溥仪。说挖满清祖坟是革命,那为要把所有珍宝私吞呢?
就算真挖了宝藏,也应该全部拿出来捐给国家。
其实孙殿英就是看中了清东陵的宝物,当时他的部队仅剩数千人,一无地盘二无军饷,虽然表面上被蒋收编,实则非常危险。
因为孙部实力太弱,如果蒋翻脸进攻,紧靠孙的几千残兵恐怕就是一触即溃。
民国军阀混战基本就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你不想被人吃,就不能做虾米和小鱼。
显然,此时的孙殿英应该继续扩大部队的实力以自保,不然随时可能被人吃掉。
可惜,扩军就需要钱,没钱怎么招兵买马,购买武器呢?
当时河、北省并不富裕。遵、化更是河、北省的穷地方,仅靠孙殿英盘踞的遵、化一个穷县。怕是将全县拆碎了零卖也卖不到几个钱。
更惨的是,孙殿英穷困潦倒,连部下军饷也发不出来,孙部官兵已经拖欠半年军饷!
当时在军阀部队当兵,根本没有所谓主义,主张。总之,基本就是为钱,这些可怜的士兵在战场拼命,平时吃苦受罪,就是想得到一些军饷来养家。
如果没钱谁给你卖命。部队恐怕马上就要哗变了。
民国历史上很多军阀都死于部下的哗变,或者因为部下哗变被推翻,孙殿英部这群半土匪的部队更不会例外。
孙殿英在当时走投无路的时候,要钱没有,要粮食也没有,四面都是敌人,部下因为拖欠军饷抱怨不断,几乎要兵变。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突发事件改变了这一切。
一天,孙殿英几个部下汇报,抓住几个流窜的土匪,还缴获了几样古董。
孙殿英命令把古董来过来给他过目,没想到这一看却吓了一大跳。
孙殿英年轻时候也做过土匪,甚至也跟着庙道会的前辈盗过墓,不管是当土匪,还是盗墓,都必须认得财物,不然玩命弄来几件假珠宝,不就是大笑话吗?
孙殿英当了几十年土匪,对珍宝颇有些鉴别的眼力。
他一看这些古董明明是价值不菲的清朝大内珍宝,根本不是从普通地主或者富商家中抢来的那种低档货。
吃惊之下,他把几个土匪带过来审问。
几个土匪开始还胡言乱语,不肯说真话。
孙殿英直截了当的拿手枪抵住其中一个人的头说:我现在数到三,你不说,就脑袋开花,我再问别人。如果你说假话,马上拉你出去点天灯(该方法为川湘一带土匪首创,在受害者的脑上钻个小洞,倒入灯油并点燃,可让受害者在极痛苦中被烧死。)。
土匪当场吓得屁滚尿流,很快供述出真相。
原来他们就是曾经参加盗掘惠妃陵墓的那个匪帮,这些古董就是陵墓中几件小的。
因为当时盗掘的宝物太多,匪首将一些相对不值钱的东西,随手扔给了他们。
听了这几个土匪的汇报,孙殿英眼睛都高兴的发红了。
所谓不值钱的宝物已经如此珍贵,那值钱的又该如何?
惠妃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皇妃而已,陪葬品尚且如此值钱,那么慈禧太后的又该如何?
本来孙殿英已经走投无路,这不是老天送给他的财富吗?
孙大喜过望,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立即派第八师师长谭温江,以围剿当地土匪马福田部为名,迅速包围清东陵,赶走了满族的守灵卫兵。
为遮人耳目,孙殿英到处张贴布告,声称部队要搞军事演习,不允许老百姓随便出入清东陵,违者枪毙。
同时他还恐吓老百姓,说东陵附近已经埋设了地雷,这样一来,老百姓哪还敢乱走。
在封锁了东陵周边以后,孙殿英就开始有计划的盗墓行动。
7月8日,孙殿英在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挖皇陵也是革命,是继承孙先生的遗志,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正义”之举。
至此,一场旷世罕见的盗宝事件,拉开了序幕。
因为孙殿英也知道挖皇陵是千夫所指的事情,而且还会被各种势力惦记,所以必须在3;4天内完成。
他将部队分成两股,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乾隆裕陵。
为不动其他陵墓,主要是孙殿英认为时间有限,必须选择最好的两个目标下手。
他根据满族守灵大臣的报告,知道乾隆,慈禧,顺治是建设时间最长的陵墓,照常理来说随葬品应该最多,所以选这两个下手。
可惜盗墓是一个技术活,更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能完成,根本无法一蹴而就。
孙殿英虽然有点经验,却也没盗掘帝陵的经验,他只是根据一些前辈隐约的记载,找到了两座陵墓的大体位置,却根本找不到地宫的入口。
孙殿英派出大量士兵拿着铁锹,铁钎四处发掘,几乎将清东陵地表挖了一个遍,却一无所获。
后来收拾残局的政府官员发现,清东陵内部到处都是挖掘的坑洞,完全是千疮百孔,这都是乱挖的结果。
连续找了2天,孙殿英他们始终找不到地宫入口,这下把孙麻子急坏了。
他命令将满族守灵大臣押过来,故技重施的用手枪指着他的头威胁,同时还许诺给他一大笔钱,让他说出地宫入口。
这个大臣本来也不是好人,之前早就盗卖过很多珍宝,现在见枪口顶着脑门,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孙殿英他们立即从大臣所说的地宫入口处下手,经过几小时艰苦挖掘,终于发现了入口的金刚墙。
所谓金刚墙就是阻挡盗墓贼进入的石墙,也是地宫的最外围防御线。
这道金刚墙由多层花岗石构成,石头与石头之间又用的是桐油糯米石灰浆粘固,内部还用钢铁加固,真可谓天衣无缝。
孙殿英命令用铁锹砸,用硫酸浇,甚至开枪打,用集束手榴弹炸,这道坚固异常的墙都纹丝不动。
实在没辙,孙殿英思索再三,下令用炸、药爆破。
好在当时孙殿英部队里面还有不少炸、药,都是之前用来攻城用的。
孙殿英的工兵们使用十几箱炸、药,连续爆破几次,终于将金刚墙炸出一个小洞。
当时清东陵附近很多老百姓都听到这些爆炸声,不过他们以为是孙殿英部在演习开炮,也没有在意。
炸出这个洞以后,一股多年腐败的浓重气味立即冲出来,最前面的工兵们闻到以后立即头晕目眩,有的还弯腰大口呕吐。
后面的大队士兵基本都是农民出身,本来就很迷信的。
之前有人说地宫里面全是机关,下去必死。
有人还说乾隆爷死时杀了3000侍卫殉葬,让这些鬼兵守灵,一旦有人进入陵墓就夺其魂魄。
现在看到工兵们这种样子,后面士兵都吓得争先恐后的向后狂奔,一边还大喊:不得了啦,放毒气了!不得了啦,有机关啊!
此时,孙殿英为了怕部下侵吞珍宝,也亲自下到地宫里面。
他看到官兵一窝蜂的跑出来,赶忙连开几枪拦住,同时大骂:他娘的毒气,都给老子下去。
孙殿英经验丰富,自然知道这其实这不是毒气,只是因为陵墓封闭太久,陪葬物品缓慢腐败产生的一些气体,不会致人死亡的。
那些工兵呕吐了一会也就没事了!(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虚实真假()
在孙殿英的督促下,官兵们一个个爬过被炸出的阴森森地洞,有一个小兵胆子小,爬过去的时候,还吓尿了裤子。
本来孙殿英以为过了金刚墙以后,就是殉葬室了,却没想到面前又是一道汉白玉的大门。
这个大门重达3吨,门上有万斤铜管扇,门后有顶门石。
孙部官兵再次用尽办法,始终无法推开这扇大门,没办法只好再次爆破,又将大门炸出一个洞。
等到进入大门以后,他们才发现其实无需使用蛮力,只需要用傍边暗藏的一个铁锁,先移开顶门石就行了。
而这个汉白玉的大门,就是韩孔雀先前看到的那座,上面的破洞,却是孙殿英炸开了,后来他连这座大门也运到了这里,偷藏在了这荒漠当中。
除了这一座汉白玉大门,另外他们又连续打开两扇同样的石门,才进入了地宫正室。
可是,随后又出事了,在爬入最后一道石门时,最先爬入几个士兵突然大声喊救命,这又把后面高度警惕的官兵吓得半死!
他们赶快过去打灯一看,发现几个士兵都落在半米深的水里面,有的已经站不起来,在水中打滚。
一个士兵不觉又叫:是机关,快跑!
孙殿英听到这个士兵的喊叫,上去就是一个耳光,骂道:再说逃跑枪毙了你,快把他们救上来。
其实这也不是机关,只是因为地宫排水系统经过百年时间已经老化,内部出现大量积水而已。
趟过这些积水,他们终于进入了乾隆和慈禧的主墓室。
一进墓室,这些刚还被吓得像鹌鹑一样的官兵顿时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而不管是慈禧墓,还是乾隆墓。此时都在韩孔雀手中那座小小的石椁当中。
而这座石椁,却是庙道会的圣物,就是有了这件宝贝,孙殿英才会在别人不知不觉间,藏起来了大部分宝物。
现在,复制在石椁当中的慈溪宝床。还是让韩孔雀震撼。
慈禧的主墓室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石室,这件石室此时正坐落在韩孔雀手中石椁的一角。
整个用汉白玉石砌成的石室已经足够让人震撼了,而在石室正中,是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
在石台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
两侧的两座石墩上,则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整个墓室到处都成列着宝物。
这么多宝物出现在这里。就连韩孔雀看的都惊心动魄,就不要说当年的孙殿英和他手下的士兵了。
而孙殿英的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皇陵中数不清的珍宝,把他们惊得目瞪口呆。
慈禧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上亿两白银。
宝物到底多到地步。普通人也不过是捕风捉影,略窥一角罢了。
而此时在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
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子用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
经被上还缀有820粒珍珠。这条经被经被在传说当中是被毁了,说是当时有人拆下来了上面的珍珠,而把经被随意丢弃了。
但现在这条经被,却好好的保存在这里。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不说别人。只是韩孔雀,当他看到这条经被之后,怎么也不能相信有人会轻易把它拆毁丢弃。
这条经被怎么看都是一件宝贝,就算是当时大字不识一个的乱兵,也不会看不出来,所以说这条经被被孙殿英手下的士兵毁了,那根本是无稽之谈。
而当年之所以有这种传说,肯定是孙殿英弄出来的烟雾弹,而这件宝贝,却被他好好的收藏在了这里。
在这条经被之上,还覆有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被子,也是无价之宝,这些东西,全都好好的存放在韩孔雀手中的石椁当中。
除了这些比较显眼,其他最显眼的还有慈溪入殓时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当时就值白银1000多万两,凤冠价值则可想而知。
慈溪的脖颈上有朝珠3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为红宝石的;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
在其身旁,还陪葬着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宝玉石、珊瑚等,而就在这些东西的边上,却算是珍珠和宝石。
据说,当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看来这些传说也是真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佛爷是真的是极尽奢侈之能事,要知道在当时,光这些“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白银。
如果单纯的说二百多万两白银,我们还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如果说这些白银,差不多要买下定远、镇远二铁甲舰;你就知道,慈溪的这些陪葬品有多么奢侈了。
定远、镇远二铁甲舰;每艘价格平均也不过是170万两白银,当时定远的价格是140万两;镇远142万两;加上保险、回国雇佣的水手等等杂费是56万两;大概总开销340万,平均价格才是一百七十万两白银,实际上舰体本身才280万。
所以说,清朝不灭亡是真的没有天理,单只慈溪一个棺材里的东西,就足够大清国武装其好几支舰队。
这么多宝物出现在这里,必然还有一部分被孙殿英送人,从这里也可想而知,当年慈溪的陪葬品肯定更多。
而韩孔雀最关心的就是这具尸体到底是不是慈溪的,要知道传说当中,慈溪的尸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