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都市藏真 >

第1178部分

都市藏真-第1178部分

小说: 都市藏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洌院兹概卸希叵陆ㄖΩ镁褪浅杉己沽辍�

    既然秘密隐藏在这座冬宫之中,韩孔雀自然不想放过,就算没有王大妈指引,韩孔雀也有自信找到。

    之所以确定这里有刘敏的秘藏,因为在这张藏宝图上,还有一条隐秘的记载,那是一副墨竹一样的线条,而这处线条隐藏在了祭祀成吉思汗的大殿两旁的门柱底座上。

    如果不仔细看,地图上的一处线条也不过是略微粗了一些,但是仔细看,却又像是一根墨竹。

    结合刘敏善于画墨竹的特点,韩孔雀才会猜测,地图上形成墨竹的地方,就应该是秘藏的所在地。

    而用墨竹标记出来的地方,应该就在祭祀大殿门柱下面的底座上。

    门柱都知道,如果是石制的,应该是十分沉重的,而底座是支撑门柱的东西,应该是更加沉重和坚固的,最主要的是,这两个底座是隐藏在地下的,所以,就算地表的建筑全都毁了,也不会破坏到埋藏在地下几米深的石制底座。

    韩孔雀猜测刘敏的秘藏,就藏在了这两个底座之中,而别人寻找这两个底座,却是不简单的。

    先不说有没有人发现那两跟墨竹标记,就算发现了,要找到地图上标记出来的门柱底座,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座遗址虽然不太大,但整个遗址的长度也达到了1500米,宽500米,遗址前方蜿蜒着一条小溪,整个遗址没有丝毫特别之处,与草原浑然一体,所以从外面看,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

    史书记载,成吉思汗共有三个宫殿,分别在冬春和夏秋季居住,冬宫是成吉思汗最为的一个宫殿。

    先前韩孔雀没有特别在意,所以没有认真查看地下的情况,当时他只是一扫而过,只要地下没有隐藏的空间,他就略过。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要在这里找到一丝蛛丝马迹,自然要更加仔细,所以很快韩孔雀就发现了四层建筑物的地基。

    第一层最下面一层厚60厘米,由沙土坯构成,韩孔雀用洛阳铲取了土,做了技术鉴定,发现年代在公元1155年1270年间。

    第二层高约10厘米,该层上有几个柱子的基石。

    第三层只是在整个地基的北部留下一段约19米长的土墙。

    看到这种情况,韩孔雀一家确定,这里就是成吉思汗的冬宫,因为这座阿布拉格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布局,与史书黑鞑事略的记载一致,所以韩孔雀认为这里就是成吉思汗的冬宫。

    据元史记载,1229年元太宗窝阔台登基后曾重建成吉思汗冬宫1235年,元定都哈拉和林,元太宗命人在哈拉和林修建万安宫。

    这两个建筑同出自汉人工匠刘敏之手,第二层地基与万安宫的建筑样式趋同,所用计量单位也同为1尺等于316厘米。

    据此,韩孔雀认为第一层地基是成吉思汗冬宫的地基,第二层是元太宗重建王宫的地基。

    此外,地基的右边找到了许多秃角牛头骨,在左边找到约300匹马的肋骨,并且肋骨都很大。

    经过鉴定,这些牲畜骨头与第二层地基同处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1235年以后。

    1235年元定都哈拉和林后,这里就可能被当成了一个祭祀地。。

    。。。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确定位置() 
韩孔雀推测第四层最上一层是一个祭殿的地基,地基呈“凸”形,用石头砌成,东西长111米,南北宽79米,地基外还有两道围墙。

    石头地基高40厘米,年代在13101410年间,在这层地基上,韩孔雀还发现了祭祀用香炉的碎片和14世纪磁州窑和景德镇窑的陶瓷碎片。

    另外在“凸”形的顶部,有一个用土坯砌成的东西,韩孔雀认为这可能是一张桌子。

    在地基上还发现直径60厘米的黑色痕迹,被韩孔雀推断为长期烧火所致。

    “凸”形地基的底部是正门,两边有柱子的底座。

    根据被发掘物和史书资料判断,韩孔雀认为这个地基,可能是用来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殿地基,那么正门两旁的底座,应该就是目标。

    经过几天的挖掘,最后韩孔雀终于在一个门柱底座下,找到了一个特制的盒子,盒子应该是石制的,所以道现在,还完好无损,看来刘敏当时就想到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他的后人才会找到他的秘藏,所以做了长期保存的准备。

    石盒只是简单的扣上的,很容易打开,里面只有一张羊皮纸。

    小心的打开之后,韩孔雀发现,这张羊皮纸涂满了蜡,所以在八百年之后,羊皮纸还是那么的洁白,连变黄都没有。

    看到这张羊皮纸的时候,韩孔雀就知道,一个永不可知的秘密,被他破解了。

    “这是什么?”看着地图,木灵一脸疑惑。

    韩孔雀笑呵呵的道:“看不出这里的方位?山川峡谷草原河流,也只有这些参照物,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在八百年之后,还能确定目标。”

    “刘敏可真是够聪明的。”木灵道。

    韩孔雀道:“也足够小心,如果不小心,不是那么老成持重,他也没有可能留下这种藏宝图。”

    “秘葬看来也不是那么保险。”金妖笑着道。

    “也不能这么说,你们看这张地图,就算当时参与设计的刘敏,也不过是标示出来了大体的位置,而不能准确锁定陵墓在什么地方,这就足以说明,秘葬制度还是有用的。”韩孔雀有点感叹的道。

    “也幸好他不知道位置,要是知道了,早就被人灭口了。”金妖道。

    “看来这种方法还不错,要不然也不会隐藏八百年不为人知。”黄山道。

    “只要有一个人知道的秘密,就不算是秘密了,成吉思汗不愧为一代天骄,他的墓葬,就一个人都不知道,所以才能藏这么多年。”韩孔雀道。

    “如果不是遇到了老板,就算锁定在一定范围,别人也找不到。”木灵道。

    这样一想,还真是这样,现在韩孔雀也不过是根据山川地形图,锁定了一片草原,这片草原的面积有三十公里方圆,如果是普通人,在这么一大片地方寻找一座隐藏在地下的陵墓,绝对属于大海捞针。

    而对于韩孔雀就不同了,韩孔雀只要走过这片地方,这座隐藏在地下的陵墓,就不太可能躲得过他的探测。

    这样隐藏陵墓的方法,绝对可取,如果韩孔雀要老死的时候,他肯定也会选择这样的下葬方式。

    想到自己如果真的要死了,肯定会陪葬无数宝贝,所以,陵墓肯定是怎么隐秘怎么来。

    其实,这种丧葬制度,也是被逼着形成的,因为他们的仇人太多了。

    根据蒙古的习俗,汗的安葬地点是极为秘密的,因为游牧民族频繁流动和迁徙,再加上战争使地盘经常失去,秘葬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秘葬的形式,有两种说法,一是葬后驱群马在其葬地狂奔,踏平浮土,以泯其埋葬的痕迹,然后使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使后人无法知道大汗到底葬在哪棵树下。

    二是葬后仍以万骑去除痕迹,并以千骑守护,不准人此禁地。来年春草生长,千骑散去,登高远望,平展如旧,无人看出葬土痕迹。

    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兵远征西夏时去世,成吉思汗临终前命令秘不发丧,以免涣散军心。将领们将他的灵柩运回蒙古安葬,不使外界知道他的死讯,诸将在长途中“遇人尽杀之”。

    陵墓造好后,以上面的两种秘葬形式之一,将成吉思汗深埋地下。

    随后,为首将领命800士兵将造墓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士兵旋即也遭灭口,从此,再也没有人知晓成吉思汗陵的真实所在。

    所以,虽然到了现在,还是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的前来寻宝,但就是没有人能够找到,因为他们得到的线索实在是太少了。

    800多年来,无数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盗墓者和探险家,全都试图寻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但他们的依据主要来自八部古籍的记载。

    这些古籍除了前面提到的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还包括蒙古秘史成书于1240年黑鞑事略1240年左右马可波罗行纪1298年史集十四世纪初元史纪1370年蒙古黄金史纲十七世纪初蒙古源流1662年。

    但是,这些古籍对成吉思汗陵的记载都语焉不详,比如蒙古秘史,它是成吉思汗之死见诸历史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原藏于元大都皇宫内,明军攻破大都后被缴获,没有烧毁,而是将它翻译成汉文,且是蒙汉对照,对后人了解元史起到巨大作用。

    不过,记载中并没有指明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地,学者们推测,这是有意的回避。

    这些天,在韩孔雀他们寻找成吉思汗陵的时候,他们也遇到了不少探险队考古队或者是一些神神秘秘的人,不用想,这些人肯定是盗墓者了。

    在这片地区,这样的人随处可见,只要不是被大雪封锁,这里就会不断有人来。

    到了现在,这里甚至都发展成一份独特的旅游路线了,而且还有不少当地人依靠做向导来讨生活。

    所以,前来寻找成陵的活动从未中断,200多年中,有100多个考察队,这还只是记录在案的数字,那些私募的探险队或盗墓者,也许更难以计数。

    当然,寻找成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金人员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与当地政府申请和沟通的渠道与能力

    每一项都意味着前往成陵的一道门槛,但随着年代的推进和设备的更新,达到一定规模并有一定发现的考察,屈指可数。

    而就在无数人探寻不着的时候,韩孔雀一行人来到了起辇谷,而起辇谷这个名字十分出名,但是真正知道这个名字所在地的人,却根本没有多少。

    所以,韩孔雀他们来到的这座起辇谷,现在只是一座无名山谷,或者都不能称之为山谷,因为这片山谷有点大,如果不是远远的有两座山脉包夹起来,这里都不能被称为山谷。

    世人都知道成吉思汗陵被葬在了起辇谷,但是,哪里是起辇谷,却很值得研究。

    比如现在地图上标记的起辇谷,就绝对不是八百年前的起辇谷,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成吉思汗陵早就被日本人找到了。

    1990年,80岁高龄的日本考古学家江上波夫,与蒙古国科学院合作,斥资上亿美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遥感卫星照片分析航测飞机地球物理学的地下勘探田野考古研究。

    他们在外面国内克鲁伦河畔的“起辇谷”,像篦头发一样寻找成吉思汗及其他蒙古皇陵。

    他们寻找的起辇谷位于哈拉和林附近,这里是蒙古迁都到北京前的旧都,1368年,这里被大火烧成灰烬。

    拉网式的考察进行了3年,1993年,又作了一次补充性调查,结果,江上波夫找到了3500座十三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并且发现了成吉思汗时代的古城遗址,但成陵,却始终没有踪影。

    是技术不可靠吗?

    遥感考古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探查方式,考古学家们使用它发现了阿曼沙漠中的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窟危地马拉北部原始密林中的玛雅文明遗址,以及地中海水下的亚历山大城。

    所以,排除技术的原因,只有一个解释:江上波夫所勘察的地区,根本不是成吉思汗陵墓的所在地。

    最后,这位被称为研究“骑马民族”之父的考古学家,留着终生的遗憾离开了蒙古草原,打道回府。

    其实,这不管技术先进不先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地方,如果说有人真的找对了地方,或者说是靠近了成吉思汗陵,那么肯定就是美国人克拉维兹。

    站在一座石墙跟前,韩孔雀看着一片长达三四公里的石墙,心里有了积分欣喜,也有了一丝庆幸,幸亏这里距离真正的陵墓还有一定的距离,要不然,就被克拉维兹发现了。。

    。。。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花明柳暗() 
看到这里的石墙,韩孔雀就知道他找到了地方,当然,这个地方距离真正的陵墓肯定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看到这条全部用石头垒起来的石墙之后,韩孔雀就知道,他没有找错地方。

    先前韩孔雀就有猜测,成吉思汗陵的大体位置,应该在曲邻居山起辇谷三十里范围内的大禁地。

    不过,这个范围就太大了,而且还不能确定起辇谷的位置,确定了位置,还要寻找大禁地,找到了带禁地,才能在这片地方锁定三十公里范围。

    韩孔雀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曲邻居山和宾德尔山脉的中间地带,所以说,这里是一条山谷也不算错,只不过这片山谷太过宽阔了一些。

    而这条石墙,更加靠近宾德尔山,所以谁也没有想到,大禁地居然会在这里,当然,也更加没有人想到,这里居然就是起辇谷的一部分。

    “这么明显的地标,怎么会没有人发现?”看着虽然不算雄伟,但在草原上也算奇迹的石墙,木灵百思不得其解。

    草原上缺乏石料,而能够修建这么长一道石墙的人,肯定不简单,要知道,这可不是城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做这样的事情更加困难。

    “你怎么知道没有人知道这里?”黄山笑呵呵的道。

    金妖道:“如果有人知道,怎么可能还找不到成吉思汗墓?”

    “你现在知道了,这一片之中肯定有成吉思汗墓,但是你找,你怎么着?”黄山道。

    韩孔雀此时道:“黄山说的对,就算知道了这里是禁地,也不容易找到成陵,这一点看看克拉维兹就知道了,你们知道这个人吧?他虽然不是最先找到这里的人,但他却是最先确定这里是成吉思汗陵的人。”

    “他知道这里的成吉思汗陵?那怎么成吉思汗陵还没有出土?”金妖问道。

    黄山笑着道:“这一片那么大,他肯定是找不到了。”

    “肯定有原因,但是我们不清楚,当年小日本用卫星遥感技术之后,这个克拉维兹也用过,但他却没有发现,真不知道是为什么。”说到这个,韩孔雀还是有点担心的,他不知道为什么克拉维兹锁定了这里,怎么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成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