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第10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是。万一这一幅也是假货,那么他就算打眼了。
看这幅画,张大千的那种刻意扬弃清末明初那种狂狷不羁的超逸风气,宁愿在优雅中求清逸,既不失院体的工整凝练。又有粗笔写意的画风。
“含蓄的笔势,绝弃风华,温静的墨意,精炼于骨,淡雅而质朴”,展现出凝气聚古的典雅特色。
无论前期的内敛、优雅,还是后期一空依傍的洒脱豪迈,张大千的花鸟画始终立基于传统,竭力在步步为营中走出自己的方向,就这么一小步,形成传统的一大步。
这幅作品为题识为:魏紫姚黄枉自夸,输将秋色付寒葩,芳心也然繁华歇,故著残妆待晚霞。华山秋牡丹写似,谷声道兄两教,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看到这个,韩孔雀就心里有数,这个应该是最近流入这里的,因为韩孔雀曾经在拍卖行当中看到过这幅画。
这幅牡丹图,构图简洁,线条流畅,格调高雅。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柔。真迹无疑。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经济价值。
牡丹是张大千写意花卉的精品,从构图、用色到题跋,无一不精致,无一不绚丽,张大千的绘画,线条好,用色佳,于此可见一斑。
画中牡丹一枝三桠,两朵含苞待放,一为嫣然盛开;枝叶用墨浓淡深浅,叶法各别,形态舒展大方;枝头粉红的花朵与花苞,工细着色,清远绝俗,与层次分明的墨色枝叶相得益彰。
飞动的笔触、精巧的墨韵、灵秀天成,流露出清秀典雅的自然之气与无限生机。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以此来大赞牡丹之美韵。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雍容华贵、富丽端庄,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根据款识,这幅作品最初是张大千用来送给友人谷声道人鉴藏的。
这幅画韩孔雀之所以这么熟悉,就是因为他能够确定,这就是年前在香江拍卖出去的,因为韩孔雀不止是看过这幅画的照片,还看过介绍,简直跟现在他看到的这些一模一样。
这幅作品去年十二月在香江上拍,最后成绩如何,被谁拍到了也没有报道,现在居然出现在了这里,这让韩孔雀对这里的这伙沉船海盗,又有了点认识。
看到这幅画,韩孔雀才真的确定,这确实是一幅不比仕女图逊色分毫的画作,这也应该是张大千后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肯定价格不菲,而这伙沉船海盗能够买下来藏在这里,本身就说明了他们不简单,最起码财大气粗。
本来只是发现一些藏宝,韩孔雀还没有太过重视,现在看到他们收购的这些名画,居然就这么随意的仍在这里,这让韩孔雀更加警惕。
“能够发现一些沉船不难,能够找到大批宝藏也不是只有他们能够做到,但能够随便收购价值几千万的名画,随手仍在这里不见天日,就不简单了。”韩孔雀看着手中的画,估算着其价值。
这个肯定不是小钱,而这幅画的价格越高,说明这伙沉船海盗的实力越强。
就比如这幅画,肯定是张大千从敦煌归来后创作的,也就是20世纪40年代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其艺术水平处在巅峰状态,张大千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虽然数量大,拉低了他作品的价格,但到了现在,价格又再次疯长起来了。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这个时期的作品最受欢迎,既有坚实的传统笔墨功夫,又有独特的自家风范,既有大气磅礴之势,又有典雅雍容之美,可谓雅俗共赏。
这一类作品目前的市场价格普遍较高,但是升值潜力仍然巨大。
自一九四八年张大千迁居香江后,他先后旅居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并多次到欧洲各国旅游,一九七六年定居tai北。
因此,其艺术影响是世界性的,尤其受到海外华人、港台人士的极大喜爱。
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尚未形成的八十年代,张大千的作品已开始进入海外拍卖行,一九八二年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张大千的《荷花六条屏》创下了7万美金的拍卖记录。
在作为亚太地区艺术品拍卖中心的香江,张大千的作品从八十年代中期后连续升温,行情一路看涨,如一九八七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会的《泼墨桃源图》以170万港币成交,为当时中国近现代中国画拍卖的最高记录。
此后张大千的重要作品屡屡冲破百万元大关,如一九**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会的《巫峡清秋图》也以120万元港币落槌。
当然,这都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GDP指数逐年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品需求的质和量不断增加,加之国内外艺术品的相互流通,以及大陆艺术市场的正式形成,艺术市场达到空前的繁荣。
虽然张大千被普遍认为是传统派的绘画大师,但其亦古亦今的艺术创作,不仅力纠明清因循守旧、委靡柔弱的颓废之风,复兴了唐、宋、元优秀传统绘画的技法和图式。
而且其后期“直造古人不到处”的泼墨泼彩作品,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打开了一条“瑰丽雄奇”的探索之路,既有传统艺术之神髓,又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享受。
随着对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二十世纪中国画发展脉络的认识不断清晰,可以说,张大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已经得到历史的认可和人们的接受。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大陆经济的崛起,张大千作品价格也在持续升温。
由于张大千作品数量多、价格较高,所以赝品也比较多,私下渠道购买,如果没有专家把关,风险性较大。(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粉青釉浮雕龙纹罐()
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张大千一把成扇仅数十元,而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升至数万元,再到新世纪更飙升至数十万数百万元的历程,就可以视为对张大千作品投资连续升温,以及投资张大千能够取得良好收益的最好案例。
收藏界有一句话称“收藏张大千永远不晚”,近年拍的《惊才绝艳》似乎再一次以5236万的成交价格,佐证了这句老话。
这虽然是一副仕女图,不是牡丹图,但韩孔雀绝对不会失望,因为仕女图韩孔雀手里可是有着十四幅之多。
要知道张大千的画作,只要是精品,价格都不会低了,最主要的是张大千的画作,升值空间很大,速度也很快。
有了这一副张大千的牡丹图打底,让韩孔雀的期待值达到最高峰。
刚才韩孔雀看到的画卷可不止是这四幅,还有几幅画和一些条幅,不过画牡丹的就这四幅了。
此时韩孔雀不再小看这些画作,他直接打开了另外一幅,这一副跟张大千的牡丹图放在一起,也许还能够给他点惊喜。
看着画中飞扬的女人,韩孔雀直接膛目结舌,这幅画他绝对见过啊!
看了一下右上角的子,红拂女,这就没错了,这幅画他在新闻上看到过。
去年春拍,中国嘉德在夜场拍卖,曾经推出全场焦点拍品张大千的《红拂女》,此标的以950万元起拍,随后买家直接叫价至3000万元,经过数轮激烈竞价,最终以7130万元高价成交,成为弱市拍场中的一抹亮色。
没想到这么一副天价名画。居然就被这么仍在了这条沉船上,这让韩孔雀再一次意识到,这座密库的不简单。
既然出现了两幅张大千的画作,那么这里还有没有第三幅?
韩孔雀看过那次嘉德夜场的拍卖,他记得那一刺还拍卖了不少好东西。
“咦?真的还有一副,而且还是仕女图?”看着另外一幅画。韩孔雀此时已经完全没有了惊讶,此时他只是感叹,这群沉船海盗,还真是财大气粗。
果然是这幅惊才绝艳,刚才韩孔雀还想着这幅画呢,没想到现在就看到了。
这幅画的最后成交价值虽然不如红拂女高,但其升值速度却是很快的。
一四年秋拍,香江苏富比的焦点拍品亦让人瞠目,张大千作于1943年的《惊才绝艳》图以估价待询的方式推出。
据资料显示。此幅《惊才绝艳》图作于1953年,曾在1956年巴黎近代美术馆举办的“张大千画展”中展出。
1997年于魔都朵云轩秋拍进入拍场,时值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时,刚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不久的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然而这件拍品依旧以110万元成交,为当时的艺术品市场增添了一份信心。
4年后的2001年,这件拍品又以200至300万港元的估价。在香江苏富比秋拍中出现,经过几十个回合的竞争。最后以466。47万港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张大千人物绘画的市场最高价。
时隔13年之后的秋拍此图再次上拍,又以“估价待询”的方式推出,拍出了五千多万的价格,可以说也是一个天价。
这么两幅画,被人买下来。却放在这里冷藏,可以说是真的财大气粗。
现在韩孔雀反而怀疑这些画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谁不是珍而重之的好好收藏?
反正现在出不去,韩孔雀又不想破坏这座沉船。所以他收拾出来了一个架子,把这几幅话全都挂起来,仔细查看。
从画面上看,此幅《惊才绝艳》图与《红拂女》非常相似,都是张大千用唐代仕女画法描述的《虬髯客传》中红拂女形象,题诗也雷同。
构图上唯一差别在于《红拂女》缺少右上方的“惊才绝艳———此四字惟红拂女足以当之”的题写;而《红拂女》写于金笺上,《惊才绝艳》则写于宣纸上。
这是一稿两本的现象,《红拂女》创作于1944年,而《惊才绝艳》图则创作于1953年,市场上应该没有第三幅同题材的作品。
前者是张大千在到dun煌后,把壁画的影响直接放到作品上,而1953年的作品,是经过张大千自己修正和改善后,完全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方法。
细究来看,《惊才绝艳》图衣服装饰亦化繁为简,如衣裙转作素净,下摆的花边以浅绛取代重彩。
人物开脸变动极微,只是本幅红拂女的脸庞较修长清秀,双瞳注视前方而非斜瞟左侧。
从这里看,这两幅画,没有一点像是假的,事实上,1940年代初,张大千远涉西北,在dun煌石窟临摹三年,留下不少画稿粉本。
而在张大千的众多题材绘画中,仕女画无疑是最受藏家们追捧的门类,学界也将其仕女画分为三个阶段。
上世纪40年代之前以临摹明清大师作品为主的称为第一阶段,1941年其远赴莫高窟临摹壁画的四五年称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为50年代以后,此时的张大千仕女画从莫高窟壁画中汲取灵感,将莫高窟唐风和明清风格结合,此时,其仕女画也逐渐走向成熟。
作为承上启下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张大千绘画生涯的一大转折点。
在临摹了数百幅敦煌壁画后,张大千深刻领会了唐五代人物画的精髓,更领会了中国中古时期人物画用笔设色的特征,使得大千先生的人物画在短短的三年之间,向前跨了一大步。
而从市场角度而言,时隔一年,市场对于高端拍品的追逐已经越来越趋向理性。
去年春拍,苏富比成交价达千万以上的书画作品,仅有5幅,其中两幅为张大千作品。
两幅张大千作品进入张大千作品历史成交价前十位,分别是在内地嘉德以7130万元人民币成交的《红拂女》,和香港佳士得以8051万港元成交的《荷塘野趣》。
因此,此幅《惊才绝艳》图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所以韩孔雀记得十分清楚。
韩孔雀记得,当时拍卖的很多东西都很好,当时韩孔雀甚至还后悔没有去参与一下,以至于那些珍宝流落到了其他人手里。
不过,最后那批真品全都拍出了一个好价钱,所以韩孔雀有收起了失落,他虽然有钱,但也不会对这些东西一掷千金。
而现在,韩孔雀却是双眼放光,也许那些被人买走的珍宝,都会出现在这里。
果然,韩孔雀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个罐子,看着罐子上的龙纹图案,韩孔雀只能苦笑。
那次拍卖会,除了那副惊才绝艳仕女图以外,继香江苏富比春拍鸡缸杯刷新中国瓷器拍卖价格纪录后,那次秋拍中,香江苏富比瓷器板块的最大亮点,则是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
据当时的介绍说,那件“龙纹罐”所呈形制、雕工、釉色、纹样,皆为乾隆时期的经典作品,目前已知在市场上流通的同类型瓷器仅此一件。
其曾于1971年首次露面拍卖行,而后于1988年再次易主;此次上拍由放山居提供,属26年后再现拍场。
当时,一些专家谈及其珍贵程度,有人直接说:“乾隆时期对于制瓷的要求素来最甚,而同时期与其他瓷器相比,这件拍品的纹饰是少见的浮雕,器身表面凹凸有致,在瓷器领域实属罕见。”
就这么一件东西,如果这件不是人仿制的,那么就一定是电视上报道的哪一件了。
这件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是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在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
所以只是这么几件物品,总价值就超过两亿,而这件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也不过是位列圆明园流散文物中,拍卖成交价的第六位。
这件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雕有精美的苍龙教子图案,长龙双目炯炯,轮廓分明,身披细鳞,穿梭祥云;幼龙在下,自水而出,昂首相视,龙躯盘曲在汹涌浪涛之中。
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篆款,雕工利落,怎么看都不像是假的。
作为苏富比秋拍的亮点之一,该罐以5000万元港币起拍,最终以9420万元港币成交,约合7400多万元人民币。
看着底部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