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巫咒独尊 >

第87部分

巫咒独尊-第87部分

小说: 巫咒独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巫马夕将这幅六视图粗略看了一遍,便开始仔细检查这个石室,以期望能够发现那位前辈留下的其它痕迹。什么也没找到,不知道是因为时间的侵蚀,还是那位前辈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巫马夕并不急着学习惊蛰,出了石室,祭起独照箓,继续沿着石壁底部行走,探查此处的详细地形。

    在石室右边百米处,有一道裂缝,大约一米来宽,七八米高。那种奇特的暖风便是从此处吹来。

    巫马夕进入裂缝探查了十几米,便重新退了回来,继续沿着石壁底部走。走了大约六十余米,在石壁底下发现一具骷髅。由于时间的侵蚀,这具骷髅断成了两截,早看不出死的时候是什么姿势了。

    这位前辈,就是那幅六视图的作者吗?

    在骷髅的上方十五六米处,有一些浅显的刻痕。这些刻痕规模似乎挺庞大,在独照箓的照射范围内全是,只是刻者用力浅显,又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看不清原先是什么样子了,只看到这些刻痕一直向上边左右延伸,隐入了独照箓照不到的黑暗。

    巫马夕编织了无量光,沿着石壁一路探寻。

    这些刻痕,居然占据了将近五十米宽的石壁,一路向上延伸。

    越到上方,这些刻痕越来越清晰,到了大约二十多米高的地方,这些刻痕已经清晰可辨了。是一个个小篆的人名,每一个字都是奇大如斗,规规整整地刻在墙壁上。

    在天庶大陆上,人们在书写的时候,都习惯用更为方便的隶书或是楷书,而小篆,只有在记录一些比较重要的文字时才会用到。

    这位前辈用小篆刻了这么大一方石壁的人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从这些篆字的雕刻风格来看,与石室之内的惊蛰六视图极为相似,应当是同一人所为。

    在大约六十米高的地方,巫马夕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房诫。这是太墨碑的上任主人,乱境原两万勇士之一,似乎是死在了巨树的底下,为什么名字会出现在这里?

    到一百多米高的时候,又看到了好几个熟悉的名字,谭词、刁青池,都是在西行记上看过的名字,乱境原两万巫咒勇士之一。

    一百五十米,两百米,许多个熟悉的名字纷纷映处眼帘,全是两万勇士之中的人物。

    莫非这方石壁上记载的,都是乱境原之战的死者?

    他还想继续向上探寻,可惜的是,两百米已经是无量光所能探索的极限,再往上就有些模糊了,根本看不清刻的是什么。巫马夕只能暂时作罢,将无量光收起,来到骷髅身前,瞻仰这位前辈的遗容。

第117章 整合() 
117

    这具骷髅色如白玉,透着一股鲜亮,像是巫马夕看到的那具蟒蛇化龙骨。

    椐传,修为高深的境修,全身的骨骼会由内到外重新淬炼,像是玉石一样莹润紧致,历千年而不变。看这尸骨的颜色,很显然这位前辈也是功参造化。

    只不过,纵使是坚如金刚,依然经不起时间的侵蚀。在骨骼表面,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一些岁月的痕迹,而关节处的细节,也有些变得缺损。

    巫马夕将骷髅抱起来,来到溪水附近,将它沉入水中,在旁边取了块规整的石头,咬破手指在上边画了一些符纹,然后放入水中,与骷髅沉在一起。

    这个叫做水葬。天庶大陆上的葬礼五花八门,赶尸人是丧葬专家,对于这些埋葬方式可谓是了如指掌,因势而为,处理得妥妥当当。

    在处理完葬礼之后,在骷髅倚坐的地面上,巫马夕发现了几笔奇怪的勾勒。线条非常简单,而且也有些模糊,但是巫马夕一眼便认了出来,这是一幅地图,很陌生的地图,不知道是什么地方。

    巫马夕将地图临绘在蛮牛皮纸上,顺着石壁底部转了一圈,最终又回到了石室之中。

    他在石室之中摆起了篝火阵引,吃了些东西,然后便是修炼睡觉。

    从第二天开始,巫马夕便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那幅惊蛰的六视图上,取出空白的蛮牛皮纸和斜纹笔,准备将这幅六视图临摹下来。

    根据六视图显示,惊蛰是二十四枝意境,编织规模与夏夜萤语大致相当,在战斗意境之中,规模不算小。从编织风格来看,这个意境结构紧凑绵密,与现今的巫咒是一脉相承,只有少数的地方采用了特殊结构。

    凭着扎实的立体结构学基础,不到两天,巫马夕便将这个幅图完整地临摹下来了,而结构也记忆得差不多了。巫马夕又用了两天的时间,将整个结构完全记熟,随后便开始计算其中的牵引。

    牵引计算所用到的,大多都是投射方面的理论。

    这个理论最早是由管冲奠基,施轻岚谷子藏都对这个理论有所发展,但并不深入。最近数百年,随着各大意境学院和理论研究院的出现,投射理论才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完整的理论。

    可以说,在七八百年前,境修界对于陌生意境的牵引探索,并没有充足的理论指引,大多都是靠经验,以及危险度极高的以身试法。

    投射章节巫马夕已经学完,对于这个意境的牵引计算,勉强能够应付得来。

    这个计算的工作量很大,巫马夕初学投射,为免挂一漏万,计算速度极为缓慢,两天之后,才将左下的一个局部计算完成。通过这两天的计算练习,巫马夕的进度开始迅速加快,不到四天,便将整个左下角计算完成,而速度进一步提升。

    九天之后,整张图纸的牵引计算全部完成,整个意境当中,有四个牵引是现阶段无法完美编织的,好在只是对于意境的效率有些影响,并不会导致意境变异。

    各种计算公式,写满了一张一张的稿纸,巫马夕的牵引计算也正式登堂入室,各种公式原理,运用起来像模像样。

    之后,巫马夕又花了五天时间,将计算结果检查了一遍,修正了几个小错误,然后便开始学习编织。

    由于是初次编织,巫马夕的编织速度极慢,大约半分钟之后,整个意境才算是编织完成。

    整个意境像是一条闪电之蛇,在一个肉眼不可见的虚空穿行,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阵阵电光缭绕。

    总体来说,这个意境与小惊蛰原理相似,都是引动体内的静止电流,化为一道隐形的雷电,刺激或者是击碎人体内的器官组织。

    与小惊蛰相比,惊蛰意境引动雷电的威力更加强大,同时,这道雷电变为可控,可以集中力量打击某一处器官。除此之外,这个意境终于有了十米左右的打击距离,虽然与赶尸咒的五百多米没法比,但总算是不再需要肉体接触了。

    巫马夕将惊蛰停在虚空,念头指到哪里,意境便立即到达,可以说是指哪打哪,操控由心。在维持与操控的过程当中,这个意境会疯狂地抽取主人的灵力,以巫马夕的修为,试验了不到三分钟,灵力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他将惊蛰种在乌角身上,操控着雷电,劈在尾部的一块肌肉上边。在十几秒的电光缭绕之后,整块肌肉似乎被打熬过数百遍,紧致了许多,而且,色泽也有了少许的变化,在肉红之中,夹杂了少许的亮银色。用赶尸咒试验了一下,乌角尾部的力量有少许提升。

    巫马夕大喜过望。这几个月来,他一直在用小惊蛰对乌角进行身体强化,但是收效甚微。乌角的身体似乎已经达到了某一个极限,任小惊蛰的力量很难提升。如今学到完全版的惊蛰,乌角的强化总算是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了,除此之外,象戒之内的其它尸体,也可以改用惊蛰来淬炼,效率必定会快上许多。

    接下来的几天,巫马夕便在一遍一遍地试验着惊蛰的性能。

    几具尸体被他翻来覆去地淬炼,几只岁余鹊和寒鹗的尸体承受不住惊蛰的力量,直接被烤熟了,好在剩下的钻山兽一向以身体坚实著称,在惊蛰的淬炼之下,身体得到了飞速的强化,钻山打洞,真是快如织梭。乌角身体的强化也很明显,踏地驰行,更加的轻捷矫健。

    除了身体淬炼之外,惊蛰的搏杀性能也极为强大。在星夜时代之前,惊蛰的暴力搏杀大名远扬,有些精通惊蛰的巫咒,甚至敢于跟驭形近身肉搏。一千三百年前,兰池之会的决赛场上,巫咒宗师郜杰沙将驭形宗师谷西帝近身打下擂台,用的便是惊蛰。

    巫马夕操控着惊蛰在地底不断练习,惊蛰意境就像是一条闪电铸就的蛇,蕴藏着极为强大暴躁的能量,似乎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

    通过这些练习,巫马夕对于惊蛰的威力大致有谱。接下来,他准备将自己的意境整理一下。他如今学习的意境已经不少,惊蛰加入之后,整个意境更加复杂,有必要思考一下怎么组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之后,巫马夕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边,一边思考一边试验,大约半个月后,对于意境的初步整合接近尾声。

    总体来说,他对自己的几个意境还算满意,远有月如弓,近有惊蛰,牵制有心血狂潮和小封神术,破境有旋锥惊蛰游蛇,治疗有木棉传香,辅助有灵狐和随风入夜,再加上探测的灵灯指引,修炼的夏夜萤语,多功能的赶尸咒。整个意境差不多成了体系,比较完整了。等到晋级境尊之后,还可以学习子寂的日月轮回,让整个体系更加丰富。

    意境整合完成之后,巫马夕将注意力转移到那面刻满人名的巨幅石壁上来。

    以目前的信息判断,雕刻这面石壁的前辈,应当也是乱境原两万巫咒之一。只是,他为什么要雕刻这面石壁呢?在石壁上边,又有什么其它的内容呢?

    从第二天开始,巫马夕便开始在石壁前边忙碌起来。他想在石壁前边摆一个华表阵引。这个阵引成型之后,便会伸出一根虚拟光柱,光华闪耀,将附近照得亮如白昼。当年大夏皇朝的皇宫内,第到逢年过节,便立起一根数百米高的华表柱,将整个皇城照得跟不夜天堂一样,华贵无比。

    华表阵引对于风水配置要求比较高,巫马夕的风水学只是初学,每天在地底行走探测,大约一周之后,对整个地形计算了一个大概。由于时间和水平的关系,无法再行深入,便开始布置阵引,将一些需要的材料按照计算安置的适当的位置。

    这个阵引的布置并不费时,大约半天便布置完毕。只是阵引太耗材料,经此布置,巫马夕的象戒都空了好大一块。

    当最后一枚兽珠落在阵引的灵穴之中时,一个二十米高的华表柱在虚空之中凝成,上边光华流转,像是天堂里边飘荡着的白云,将整个空间照得一片亮堂。

    这是一个恢宏的地下空间,方圆三四百米,四周全是青褐相间的石壁,笔直地一直向天空伸去,在八百多米高的地方才开始合拢,形成一个弧形的穹顶,像是一方斑斓而诡异的殿顶图画,描绘着天地初开的混沌与精彩。

    巫马夕转过身去,盯着那面石壁顶端看去。石壁上的文字从六百米高开始往下写,每个字都是大如人立,一直写到石壁底端。

    这是何等浩大的一项工程,纵使是有着大自然提供的天然石壁,这么多文字刻下来,也足以称得上是伟大了。

    巫马夕站在石壁前边,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伟人面前的一只蝼蚁,除了崇敬景仰之外,根本无法触摸到他的高度。

    他在石壁前边呆立了许久,才开始阅读下边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缓慢吟颂,像是在阅读天地初开的诗篇。

第118章 丰碑() 
118

    境元二零四八年,巫咒西行至川州,后方强敌尾行不辍。家师查徙候心知难脱,率两万巫咒断后,与简氏在乱境原鏖战二十余日,荒岩尽赤。此役,两万英雄死战不退,几乎全军尽没,仅四十三人进入乱境原深处,仅七人穿越乱境原到达西北。

    翌年,七人得一通道,能达西南,相携而入。行二月,遭逢噬灵木魔,余死战得脱,然行至于此,伤重难支。前有火魔阻路,余心知难免,乃铸此丰碑,以大地之雄奇,悼二万巫咒烈士之英灵。

    山河永在,英灵不朽,巫咒万岁!

    郜千湖,境元二零五一年秋。

    这就是这方石壁最上边的题记,巫马夕一字字读来,每一个字都仿如洪钟大鼓,敲击在心底最深处,让他的灵魂跟着颤抖。

    乱境原大战,是意境修炼史上有数的大规模战役。又以其惨烈和影响力,被誉为千古第一战。整个战场都被打成血色废墟,乱境如狂风卷起的树叶,在原野之间无序地飘荡肆虐。

    这篇题记,可能是最接近那场战斗的文字,虽然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描述战争的场面,但是看着那高达六百米的巨幅丰碑,乱境原之战的声音与场景,仿佛带着沧桑与浩瀚贯入灵魂之中,让巫马夕的心灵跟着共振。

    郜千湖此人在历史上颇有名气,意境简史上说他形貌魁伟,有豪侠之风。此人是大宗师郜杰沙的后辈,查徙候的大弟子,家世可谓显赫。除此之外,他四十出头便晋级巫咒宗师,是当时天庶大陆上的风云人物之一,极有希望接掌巫咒一脉。

    在巫咒西迁的历史中,郜千湖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

    在西迁之前,郜千湖曾经作为巫咒使者拜访过驭形派,与当时的驭形掌门谷子藏有过一次密谈,据猜测,应当是为了商量联手对付简霜城。据正史记载,这次密谈双方是不欢而散。郜千湖说谷子藏是“老朽不堪与谋”,谷子藏回应说“竖子安知谋?”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查徙候自知力弱,无法独立对抗简霜城带领的天象,巫咒举派西迁,在乱境原外围与天象一场大战,两败俱伤。谷子藏捡了个便宜,带领十二万驭形从容北迁,三分天下的局势瞬间成型。

    西行记开篇第一个场景,便是郜千湖与谷子藏的一场骂战,巫马夕一直印象深刻,没想到在此处,会见到这位传奇人物的遗迹。

    再往下看,在这篇题记的下边,还有一连串的传奇人名:查徙候、麻江、游凶人、牛敖每一个都是在历史上演绎过极多精彩的人物。

    巫马夕顺着石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