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兰陵风流 >

第315部分

兰陵风流-第315部分

小说: 兰陵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这个前景,化合药暂时的破坏也就无惧了。

    总不能因为害怕噎死,就不去吃饭。

    当然,净化技术的提高这就是朝廷要做的了。

    这些说服道门的话沈清猗当然不会和外祖家说,事实上道门的态度跟这些医家反对分子药学的原因是两回事。

    沈清猗在这里说的也是“不破不立”。

    宇宙是多样的,这个世界也是多样的,所以有不同的道,如百花齐放才是春,医道也是如此,一道独存不会长久,最终会因缺乏竞争和补益而发展缓慢,甚至停顿发展。

    她说道:“分子药学和本草医药学走的是不同的路,这是一个打破,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微观药学在急救方面,在制定量化、规范化用药上,都有它的优势。譬如战场上的急救用药,这是本草药不及的,不是做不到急救,而是在性价比上,化合药更占优势。譬如用药的量化、规范化,本草药学很难做到,同样的病症,因病人体质不同,用药的分量就不能一样,这是因微而变,没法去规范,量化也是不合适的。譬如药堂里售卖的风寒丸药散剂,若不按医嘱根据症状进行配伍,同样是风寒症,同样吃一盒的效果就不一样,有的治得好,有的治不好——这是药的问题吗?不是,这是医的问题。”

    她又说到大唐的国情。

    论医者的培养,宏观和微观哪个快?这是很显然的。本草医道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经验累积,这个培养时间太长了。而帝国有多少人口,现在的医者又有多少?能真正治好病的医者又有多少?一个风寒症就能夺去那么多人的性命,这不是很可笑?哪里是医道的问题呢?早三百年前就被各医家论述解决了——这是医者不会治的问题,不能分表里温凉,散发补益,有的甚至是该发散时反而去温补,越治越重,辨症析微把握不准,用药不对症,怎么能治呢?还有一个小儿痢疾,竟也能死那么多人,这是不能治吗?不是,换了申翁和四位叔叔,任中一位去辨症,一剂药下去就能包治,但多少医者能有您四位的水平呢?上升到整个江东道,这样的医者也不多啊。而江东道有多少平民户?乡村又占多少人?一个县能医、会医的医者又有多少?

    沈清猗招手让道侍拿出一个白玉瓷瓶,说道:“这是我炼的伤风丸。不管风寒还是风热,不管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不管病者体质如何,轻者一次三丸,重者一次九丸,一刻钟内立愈。”

    皇甫申和皇甫怀正父子五人眼睛放光,盯着那玉瓶仿佛是看无上珍宝。

    沈清猗清冽的声音道:“如果是这种药,就算是庸医,只要能分辨症轻症重,都能指导病患正确服药;就算没钱看大夫郎中,只要看得懂药瓶上的剂量说明,也能自己用药治愈。如果有这样的药,医者的水平又需要多高呢?类似伤风吐痢这种常见病还能大量的死人?”

    皇甫申父子的目光愈发灼灼,皇甫怀仁忍不住问:“文茵,这药容不容易炼?”

    沈清猗轻叹,举起玉瓶说道:“这瓶药用了三十四味本草药,一炉只炼出七十二丸,不算丹师炼制人工,只算药草成本,就是一百四十五两银。”

    皇甫申父子立时沉默了。

    有多少平民百姓用得起一百四十五两银治一个伤风病?这还是道门不计成本,如果计入丹师的高昂人工成本,从药殿出来至少得是三四百两银一瓶。

    平民百姓别想了,就算富家买得起,问题是——这一点沈清猗没说,但皇甫父子心里都清楚:道门丹师怎么可能花费精力炼制这种低端药?文茵炼这种药也只能是偶然,不能多干,否则药殿能没意见?

    沈清猗说道:“化合药也可以做到,治疗伤风只要杀死伤风病菌就行,虽然这种不调理只杀毒的治疗对身体有损,但比起性命来说就是微不足道了。”关键是方便、快速、便宜,这对平民百姓是最重要的。

    大唐的人口太多了,面临的迫切问题,不是需要多少高明的医师,而是需要大量的、能治普通病的医生。药物简单、有效,做医生就越容易。

    沈清猗这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这是上升到了民生、国计的问题。

    不是医家药家反对能阻挡得了的事。

    如果道门药殿转变态度,太医署就不会再顾忌。

    湖州皇甫家能早点认清形势,及时转变思想,或许能寻到新的机遇。若是一味反对新药学,不仅没有作用,还会和太医令皇甫安存所属的皇甫氏主支对上,这对已经归宗的湖州皇甫家来说,绝非好事。

    皇甫申沉吟着,良久,微微点头。

    皇甫怀正、怀诚、怀信、怀善四兄弟也都明白了沈清猗的意思。

    皇甫申微笑叹道:“得亏文茵的指点啊。”

    不然得一条道走下去。

    要他们转变思想接受微观医学实在太难,更别说化学合成药了,若没有沈清猗对形势的清楚分析,他们湖州皇甫家必定是反对下去了,就算与主支对上,为了道,也不会改弦易辙。

    但医者的至道是什么?那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啊。

    只要能救更多的人,就算有悖于他们坚持的医道,也会试着去接受,学习。

    这是真正的医者。

    沈清猗不是医者,但她敬佩这样的人。

    从和熙园子正店出来,已经敲过二更鼓了。

    沈清猗上马车时不经意的往皇城方向望了一眼,目光忽地一凝,心中生起一种微妙的感觉,就好像有一个俯瞰的目光,正在俯视整个长安城。

    她的紫府也生出微妙的感觉,似乎有星光亮起。

    但她的紫府虽已在登极境时开辟,但终究没达到宗师境,感应是模糊不清的,只是若有若无的一种感觉。

    “怎么?”沈归园见她身形一顿问道。

    “没什么。只是觉得今晚星空很美。”

    沈清猗收回目光,上了马车。

    ……

    摘星楼上,李毓祯的眸光忽地一凝。

    难道是错觉?

    刚刚怎么觉得有一道眼神在注视她。

    凛冽的目光往南边回扫去,那种被遥遥注视的玄妙感觉却已经消失了。

    她沉此后片刻,便不再关注此事。

    因为更让她注意的……

    是她丹田的变化。

    原本裂开一道缝的本命元剑,在渐渐愈合。

    剑身光滑,无痕。

    而且,比以前更锋利。

    那锋利中却又有圆融,就如破裂后重新淬炼,以前的一丝丝缝隙都被锻打得紧密,再也没有间隙,圆满,完美。

    李毓祯望着星光璀璨的天空……扬眉一笑。

    这一道坎,她终于走过去。

    想起萧琰,心中还是痛的,但她的信念,已经找回来。

    比以前更坚固,再也没有可攻击的空隙。

    因情伤而起的心魔,终于被她的心锻去。

    从此晋入先天的道上,再无阻碍。

    她挑眉一笑,锐利如剑,又光芒如恒星。

    萧悦之,你等着。

    ……

    萧琰忽然从冥想中睁眼,心里无端的冒上股寒气。

    那是一种直觉,预感。

    总觉得自己会倒霉啊。

    她呆了一片刻,神识进入紫府星空,忽地咦一声——

    东方那颗蒙上阴霾的主星忽然大亮,如同完美的明珠无瑕,璀璨夺目。

    她心中促跳起来。

    昭华?

    这是终于走出来了吗?

    她眉间染上笑意。

    忽然哈哈哈笑了起来。

    在军榻上打了两个滚,翻过来又滚过去。

    不破不立……

    感觉青龙的星辰更强了。

    这真是太好!太好!

    萧琰滚过来又滚过去。

    外面值夜的安叶禧狐疑的掀帐进来,便见硬板榻上滚来滚去的一团人影。

    她心里一万头羊奔过。

    大半夜的哈哈哈,还做梦回到童年时代?

    萧琰看着她哈哈哈,“小安子你真是美貌极了。”

    小安子:……

第三四二章 神皇之魂() 
四更鼓后,帝都的夜市休止,各处欢闹的地方都恢复了平静,长安城进入到一天中难得的安静中;然而就在四更天时,当城内灯火渐灭时,长安西城的水门金光门、南城水门安化门,和东城南三门的延兴门外,已经有无数农夫行贩挑着担子推着车子赶着驴驮,依序坐到城门下等五更二刻开门,一边说着闲话,聊着城内外的新鲜事,交流小道消息、买卖消息,还有围一堆唱曲儿的,说马经蹴鞠经的,还有吆喝着卖早点吃食的……城内的夜市方歇,晨市却已在城门下来临,并随着这些货担进城启动这个二百万人口帝都的繁华喧嚣。

    夜晚的璀璨方去,白日的繁华又来。

    这是一座永不停歇的城市,时时刻刻都在脉动,沉厚而又勃勃,像新生的生命一样鲜明。

    这是她的城,她的都,她的帝国。

    高台上的李毓祯感受着体内磅礴的力量,在她剑心重塑圆满之后,从来没有哪一刻感觉这么好,就好像这座城市的活力都通过大地的脉动贯入她的体内。

    她庞大浩瀚的神识分出千丝万缕,扫视帝都每一个角落,将这个城市的脉搏和呼吸都投射到自己的脑海中。

    紫府上空青龙盘踞,庞大的龙躯下是广阔的陆地,那是大唐富有标志性的山川河流,而在它们的中央,此时一座雄城巍峨而起,随着她神识触角的延伸,雄城的轮廓和街坊曲弄一一清晰起来,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师,清晰的刻画出这座城,无声的宣告她的意志,她的城,她的地……强势而又霸道,主宰而又庇护。

    长安城内无数高手的眼目忽然张开,感受到上空天地元气的波动,隐隐的有一种神识笼罩——威严,骄傲,强大,凛冽,就好像大地的主人,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宣告自己的主宰,和守护的意志。他们惊震不已,纷纷以神识刺探过去,却发现受到莫名的压制,就好像一股无形中的力量,在遏制他们,无法向那个方向探寻。

    同一时间,所有的皇族先天神魂震动,仿佛有道至威至浩的血脉在开启,龙吟之声威严浩大。

    渭水河畔,仰天观星的老人神情复杂,望向皇城的方向,神色不知是悲是喜,眼神深邃难明……他的识海深处同样有一声龙吟。

    这声龙吟,他在两百年前听过一次,也只是在那时候听过一次。

    那是……神皇之魂。

    远古时代巫族为缔造出最强的血统,以族中年轻男女和妖族联姻,缔造不同血统,经过艰难的繁衍,终于成就了一些混血种,其中以巫与龙族结合的血统最强大,被称为龙巫之子,在洪荒大战后成为遗留人族中的最强者,尊为人皇族,称神皇血脉。但是,上古湮灭,西洲混沌龙巫族在奥林匹斯诸神大战后,神皇一脉血统陨落,中洲的青龙族神皇血统在伏羲女娲二氏之后,又历十四代疱栖氏神皇之裔,但也在最后一代无怀氏之后湮灭,世间再不复神皇血统。

    但神皇血统终究是人族缔造出的最强血脉,与人族的气运相连,神皇之魂仍然蕴藉在这片天地中,每逢大乱大兴,总有帝星出世,便是得到冥冥中的神皇气运的眷顾,但这些帝皇人物也只是得到神皇之魂若干的气运眷顾,并不能真正继承神皇之魂。

    就老人所知,上古湮灭之后,迄今已有六千年,然开启并继承神皇之魂的,中洲和西洲的帝王加起来不到两掌之数,西洲的美尼斯,大流士,亚历山大,中洲的黄帝,秦皇,汉武,最后一位就是高武,这位老人一生敬佩又戒惧的人物。

    高武打下的大唐已经是超越欧罗顿帝国和大食帝国的最强帝国,疆域或许还略逊于大流士的波斯帝国和汉武时期的大汉帝国,但她令人可怕的是,在这些君王还在征服大地的时候,她的眼睛已经望向了星空。更令人佩服的是,在这些强大的帝王薨逝后他们的帝国也往往衰落,高宗却在生前就有着长远的规划,制定下一系列的帝王教育和制衡制度,让她的后代完美的继承了她的思想和意志,让大唐在她之后更加强盛,一代比一代强,也一步步的向着她规划的道路前进……

    她活着时,让世界所有帝王都颤抖;她死去后,这个世界的所有帝王对她仍然是敬畏又戒惧——大唐帝国就像一辆高速战车轰轰前进,没有丝毫停顿和衰落,所有前进的轨迹似乎都能看到那位帝王的影子……让人细思后不由恐极。

    如今距离她离去已经有一百七十七年,但这个世界还是在她的思想轨道中前进。

    老人有时都忍不住怀疑,高宗的神魂是否没有离去,而是融进了神皇之魂中,遥遥的注视着这个世界……这一想就让人背脊骨冒寒。

    老人一直认为,他们是在和高宗斗。

    但没有想到,他们大唐,竟然还能出第二位开启神皇之魂的帝星!

    以前,他们只是认为李毓祯得了神皇之魂的气运眷顾……所以那般九死一生的境地也活过来了,并且还因祸得福,收获了帝国千万民众的信仰力。可也没想到开启神皇之魂,继承青龙星魂上去——毕竟前面已有一位高宗,谁能想到还会出第二位啊?

    老人仰望着星空良久,嘴唇无声翕动,仿佛在问——

    这是您的布局吗?

    他们拼命破局,还是在她的棋局中吗?!

    高武啊……

    老人心中骄傲又苦痛。

    这是他们大唐最杰出的皇。

    是他们李氏最杰出的子孙。

    可是,为什么要走那条险路?

    神皇之魂是守护人族,这方大地就是他们的家园,有什么比守护家园更重要啊?

    老人望着星空,眼眶湿润了。

    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痛苦,一种同根同脉却要走上不同的路的痛苦。

    如今……又出了一位继承神皇之魂的李氏子孙。

    天是兴我李唐,还是亡我世界?

    ***

    摘星楼。

    当李毓祯紫府内的青龙昂首发出一声龙吟时,四方陡然风起云涌,天地元气都向这边涌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