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风流-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终于真正意会到“横刀无涯天际流”那一招的意境,随心所欲,天地辽阔,任我一刀。
十五的凌晨,她在音廊里练刀,步法恢廓,曲调已在不知觉中成调,高亢有力,激昂澎湃,一人一刀,便挥洒出了恢弘万千的气象。
当她挥出横刀三十六式倒数第二招“横刀无涯天际流”时,凌晨昏暗的天空仿佛乍亮天光,一线恢弘的白芒映亮了整个音廊,以及音廊上的天空。
府邸林深处,一名闭目盘坐在树梢的白面无须的中年人忽然睁眼,望向音廊方向,但见白光辉耀天空,几乎让人以为眼花的瞬闪而逝,微微一笑道:“突破了啊。”他的身躯如鹤般飞翔起来,在星子刚褪、日光初出的天幕下无声无息的飞落到音廊外,白皙的手掌拍出。
萧琰已经收刀,足下落无声,一拳一拳的击出。天地元气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因为来得汹涌,澎湃的气浪瞬间就能将音廊摧毁成灰,萧琰的每一拳却如巨大的吸石般,将澎湃的元气导向体内,从她身上的窍穴奔涌而入。
因为意境洞开了屏障,庞大的元气打开了新的通路,冲向新辟的窍穴,肿胀到极点,全身经脉都鼓起,便闻一阵轻细的只能自己意会的“啪啪”声音,那是窍穴被冲开的声音。
萧琰的拳势更加激荡,音廊中只见她的一道道残影,脚下无声,拳声却是破空呼啸,如海潮般一浪叠一浪,但音廊却极端寂静,连廊下悬挂着的一只只风铃都纹丝不动。
当水到渠成的那一刹,漫天的拳影忽然消散。
萧琰盘膝坐下,巩固进阶后的境界。
两刻钟后,她起身,恭敬的向廊外的白面中年人行礼道:“多谢前辈。”
若非这位洞真境宗师出手,她进阶时激荡的内气难免会损坏这音廊。虽然她已经极力控制,但她还是低估了自己进阶时的天地元气的涌量,若非府中这位前辈出手,她可难向母亲交待了。虽然母亲未必会介意,大概会洒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重建一个会更好”,但她却是不愿损了母亲的心血。所以向母亲这位暗卫宗师行礼道谢极是挚诚。
池闳柔细的声音道:“下次进阶,可不能这么随意了。”
萧琰进阶时引动的天地元气让他心中惊震,当初他进阶登极境后期时可没引动这么多的天地元气,主上这孩子果然不同寻常!
萧琰有些赧然的应道:“没想到今日会突破。下次进阶,可不敢这样了。”下次进阶,就是洞真境了,哪敢这般随地就进阶?
池闳一笑而去。
萧琰立在原地欢喜的笑了一阵,便回了玉照院,进了自己的寝房沐浴,换了一身序曲宽袖长袍出来,进了母亲的寝卧。李翊浵正起榻,由侍女服侍着穿衣,见到她进来微讶,“宝树怎么提前回来了?”又咦一声,仔细打量她几眼,觉得女儿风采更盛,眉眼一扬笑道,“容光焕发的,有喜事?”
萧琰上前搂住母亲亲了一下,喜笑颜开道:“阿娘,我进阶了。”
李翊浵一愣,跟着亲她一下,笑道:“我家宝树果然厉害。看来离洞真境也不远了。”
萧琰眉毛斜飞,如刀,“等我晋入洞真境,哼哼……”
李翊浵扑哧失笑。
宝树真是念念不忘与阿祯打一架。
母女俩用了朝食,李翊浵说起今日的安排:“白天咱们还是在府里玩,晚上去观灯。长安上元灯节是天下最有名的,宝树到长安不观灯可就遗憾了。”
萧琰欢喜点头,道:“好。”她对长安的上元灯节也是闻名已久了,早就决定要细细描绘在她的长安见闻录里。和母亲一起游这灯节,那当然是极好的。
中午的时候萧琰陪母亲歇了午觉,因晚上要玩得很晚,白天先补足觉。母女俩午休起来便在画室里作画,直到夜灯初上,用过晚食,又换了身衣裳,便带了侍卫仆从往长安街上去。
长安的上元灯节实际从十四晚上就开始了,要到正月十六晚上才结束,前后三日。整个长安城都是一片灯海,从西往东的三条最宽阔的纵街——西直大街、朱雀大街、东直大街都是沿街的火树银花,亮如白昼,各种戏台戏围子夹道林立,百戏竞相演出,角抵、歌舞、绳技、寻橦、幻戏……令人目不暇给,鼓乐和喧声混杂一起,热闹非凡。大街上人头涌动,长安城内男女老少合家出动,无论贵贱,无论唐人蕃人,都畅游在灯海中。
而这三日中,正月十五的晚上是最热闹的。
萧琰和母亲一起坐了肩舆出府门,便见坊内街上也是扎了各种造型的灯树,灿亮耀眼。一路行去,都是灯火耀地,比起白昼,又多了几分流离的华彩,而灯树里掺杂着薄荷和百合等香料,即使人流稠密,也因夜风送香带来了几分清新,少了气闷。
萧琰鼻端闻着清香,兴奋四顾。
她们要去的地方是丹凤门。
长安最炫丽的灯海是在三处,即长安人称的“三门观灯”:西皇城安福门观灯、南皇城朱雀门观灯、大明宫丹凤门观灯。她们从长乐坊的北坊门出去,就是横街相隔的大明宫宫城,宫城的正门,就是丹凤门。
按母亲的安排,她们今晚先去丹凤门,再去朱雀门、安福门。
丹凤门外的灯树是长安最华贵的,每树皆以锦绮缠裹,饰以金玉,被称为“华灯玉树”,正月十五的晚上,圣人会携后妃和子女在丹凤楼上观灯,也会邀近臣和部分外国使节登楼观灯,所以十五晚上是丹凤门观灯最热烈的。不仅有灯树,灯树下还有一千宫女和民间选拔出的一千娘子踏歌队表演,衣着罗绮,披着锦帛,头上耀珠翠,脸上施香粉,和着教坊司乐班的曲乐节奏,齐歌踏地而舞,十分壮观,又十分精彩,看得城楼上的外国使节都瞪目赞叹不已。
而屹立在广场正中的“琼宵玉宇灯”更是令人赞叹,因为它高达三十三丈,是上元灯节最高的灯树,简直令人难以想象是怎么建造起来的。这座巨大的灯树上燃了六万六千六百盏灯,簇之如花树,每盏灯里还有薄荷瑞脑香,灯火中清烟袅袅,缕缕升空,看着就似琼灯仙树一般。
当萧琰和母亲到了广场时,她不由仰望赞叹,忽的哈声一笑,转头对母亲道:“阿娘,这才是宝树呀。”
李翊浵脆笑一声,纤手揽她肩上,“但此宝树才是我的宝树呀。”漾着笑意的明媚眸子在华灯下璀璨亮丽,美不可言。
萧琰向母亲灿然一笑,与母亲相似的眸子同样璀璨,明丽生辉。
四面便有人看过来。
她们乘坐的肩舆四面垂着薄纱,能看清外面的灯景,外面的人也能看见她们。
广场上有达官显贵家设的观灯看棚,按爵位品秩排列在“琼宵玉宇灯”的东、南、西三面,贵妇们在看棚里吃着茶酒果子观灯,而年轻的郎君娘子们多数结伴在广场上游走观灯,锦衣华氅,冠帽珠翠如云,有人看到这乘肩舆视线便再也移不开了。
虽然肩舆上的一“男”一女戴了面具和帷帽,看不清面容,但那气度,那风质,还有那比华灯还璀璨的明眸,已经让很多人移不开眼睛。
“那是谁家的呀?”有人在问。
便有贵家子弟带着仆从跟上去,也有派出仆从跟随过去的,看这一行人进哪一家观灯棚子。
便见肩舆往北而去,停在灯树东面,北起第一家看棚。
跟随而去的贵家子弟和得到回报的郎君娘子们都一脸惊愕。
——那是秦国公主府的看棚。
这会秦国公主正在丹凤楼上与圣人、太子一起观灯,看棚里没人,就算哪家贵人拜访,也不会挑这个时候呀。
与秦国公主关系比较亲近的几个郡王、郡公和县主心里更是嘀咕了,暗忖莫非是殿下的外家,清河崔氏的人提前过去了?
“没准是崔七哟——”一位穿着白狐氅、围着白狐围脖的美貌娘子对身边的清雅女子笑着说道,声音低而有磁性,十分好听,那话意却带着促狭,“岚娘你不去看看?”
岚娘还没说话,她旁边一身胡服的定襄县主李英蓁已嗤声笑起来,“人家是奔着殿下去的,岚姊去做什么,看白眼么?”
李梓岚很无语的看了眼堂姊和堂妹,轻淡声音道:“殿下还在城楼上。崔七郎就算对殿下有意,也不会表现得这么急躁。”
意思是刚刚进入秦国公主府看棚的那两位不会是崔家人。
穿白狐氅的汝阳县主李群玉带着磁性的声音道:“咱们在这里瞎猜做什么用,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梓岚心里抚额,就知道她这个堂姊又犯性子了,说什么崔七郎在那边纯粹是胡扯,找个话引子去看美人罢了。
李英蓁立即附和:“不错不错,咱们去看看。”说着和李群玉笑嘻嘻的对一眼,扯了李梓岚就走。
第一四四章 上元节(二)()
晋王看见孙女也不讶异,笑眯眯道:“阿岚没跟英俊郎君相约华灯下呀?”
琼宵灯北面和东面千人踏歌献舞正是热烈的时候,而西、南二面是留给观灯者的踏歌之所,这会已有很多贵家子女在成群结队的踏歌了,晋王一路溜达过来,看见不少皇族子女,踏歌踏得欢,兼眉来眼去的欢,勾搭平日就有意动的世家和官宦之家的郎君娘子。他就挺遗憾自家孙女太端静了,不趁着上元节瞅准个英俊郎君还是等到哪时呀?
李梓岚笑容淡雅的回道:“灯下看郎君,平添三分迷离,还是等白天看个通透为好。”
晋王白眼她,你糊弄谁呢,不就是心里中意崔七么?唉哟真是愁人,崔七这没眼色的一门心思恋慕阿祯,可阿祯要是中意他,早就表态了,还会拖到现在?
“侄孙女见过四叔祖。”李群玉和李英蓁上前拱手躬身,行了个肃拜礼。
晋王呵呵笑,“阿玉、蓁娘,怎么没去踏歌呢?”赶紧把阿岚扯去。
李英蓁活泼的笑道:“我们正要去踏歌,瞅见两位美人去了秦国殿下的看棚,便想着先去拜访一下。”
“美人?两位?郎君还是娘子?”晋王目光一闪,猜到是谁了。
李英蓁心想四叔祖一起去最好,笑容便越发热情起来,道:“是一位娘子,和一位郎君,戴了帷帽和面具,没看清容貌,但那风仪,啧啧,简直是鹤立……”
便被李群玉伸了两根纤指掐一下,李英蓁心里唉哟一声,差点说鹤立鸡群,那不是把他们比成鸡了?这可不行!立即打个哈哈转口道:“丰姿绝世,超绝拔俗。一个秀拔如白杨,清透如灵石,一个,嗯……美得难以描述。”她觉得那娘子的风姿好难形容,便转眼看堂姊。
李群玉阅尽帝京美人,微笑形容,“那娘子只看一个身影,就觉无尽魅惑,仿佛倾国倾城。不知道看清容颜,又是怎生惊人?”她低柔的嗓音带着磁性,又透出神往之意,令人闻之便动心。
李梓岚垂了下眼,心道她堂姊又开始蛊惑人了,依祖父好奇又好玩的脾性,绝对会被堂姊说起兴致。
晋王哈哈一笑,确定是李神佑那个妖孽了,和她同行的“郎君”自然是萧悦之了。
他伸手捋了下胡须,心想:阿岚、阿玉、蓁娘的品性都是不错的,见见神佑母女也无妨。萧悦之以后在长安也要结交些同辈的朋友,与皇族的表姊妹们多亲近没坏处,阿岚她们三人就是很合适的。而且蓁娘在天策书院,悦之提前与蓁娘结识,以后进了书院互相照应就顺理成章了,感情自然更好。他定了主意便笑道:“阿玉向来眼高于顶,这般夸赞人倒是少见呀。走走,叔祖和你们一起去瞧瞧。”
说着拔步而行。
三女立即跟上。
沿路经过看棚。
各家的看棚都是一样的,只是依爵位品秩不同宽窄不一,均是以木为支柱搭台,高出地面三尺,木台上铺织毯,围起棚幔,但面向琼宵灯树这一面垂着重重纱帘,观灯时,就挽起来,想说话私密时,就放下来。
秦国公主府的看棚前只放了一层纱帘,李翊浵和萧琰坐在一张壶门榻上,一边说笑,一边观灯。虽然隔了一层白纱帘,但并不阻碍视线,透过纱帘看灯火,反而更添了一分朦胧的美感。
看棚四面都有金吾卫守卫,金吾卫之后是侍卫守卫,前后四五拨过来拜访的高门世家郎君都被侍卫拦下,传话说主人家不在,客人不便见客。李翊浵随手就拿她家侄女作挡箭牌,反正不会损阿祯一根毫毛,不用白不用。
萧琰但见外面踏歌踏得热闹,便有几分意动,想与母亲一起。
李翊浵笑道:“你与我出去踏歌,外面的人就不是观灯,而是观我们了——遮着面也没用。”
萧琰想起母亲在音廊的舞姿,也笑起来,只怕这里没有人能抵挡住母亲的风情魅力。便搂了母亲道:“明天我们在府中踏歌,让侍女们都参加,也能踏出气氛来。”踏歌就是踏气氛,重要的不是舞,而是那种群体踏歌的欢快、洋溢和感染。萧琰觉得将府中侍卫和婢女都集中起来,有三四十人,也能踏出效果来。
李翊浵回揽她,笑道:“好。”她感觉到女儿越来越喜欢自己,绝美的脸庞愈发光彩夺目,灯下如霞光之映照,五色之氤氲,绚美姿容,实难形容。
萧琰看得呆目,便觉得母亲果然是不能出去踏歌的,不由在心里描摹着母亲的风仪,想着入画该如何落笔。
李翊浵任她凝眸看了自己一会,便将她的头转了过去,笑道:“宝树今晚是来观灯的,不是来观阿娘的。”
萧琰哈哈笑,“阿娘美姿比琼宵玉宇灯还要华彩炤烂,我只看阿娘便胜过万千……”
她话还没说完,便有侍卫在纱帘外通报:“禀主上,晋王偕汝阳县主、新安县主、定襄县主入见。”
李翊浵“咦”了一声,心念转了转,寻思这三个侄女倒是可以与女儿处一处,宝树多与一眼表姊妹亲近是好事,便对萧琰一笑,道:“你这三位表姊可以结识一下。”吩咐侍卫道,“请晋王进来。”
侍卫应声而去。
须臾,晋王带着三女踏着木阶上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