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仔七手八脚抹干净身上的水,套上衣服,穿上短裤。这种成人穿的五分短裤,在红仔不到一米四的身高穿起来,完全可以当做长裤了。
红仔蹑手蹑脚地走下二楼之后,看到林曾正蹲在赛克的老窝旁,和小狗说话,他也学着林曾,蹲下来。
林曾刚喂好小赛克,正跟它道歉,又忘了它的食物,转头就看到红仔穿着过分宽大的衣服,看起来有些好笑。
“红仔,你现在还不能马上去普通学校上学。”林曾摸了摸红仔湿漉漉的头发,发现这小子洗完之后,长得倒是颇为秀气,可惜就是个头太小。现在的少年,十四岁完全就是一个大人的样子了。
红仔听到不能上学,顿时着急,他揪住林曾的衣角,一副你怎么说话不算话的架势。
“你先别急,你现在进度落后很多,去普通的学校上学,很难跟上进度。我找了一个地方,你先在那里过度学习一段时间,等将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了,再去普通学校上课不迟。”林曾的语速,略微加快一点,不再一字一顿,红仔习惯了和他交流,也听得懂了。
林曾刚才趁着红仔洗澡的时候,给福利院代理院长潘若明打了一个电话。福利院有两位老师,针对一部分特殊儿童,在院中开展基础教育,正好适合红仔过度。
红仔点点头,表示明白林曾的意思。
林曾提醒道:“红仔,你要经常多说说话,说话才会流畅。”
红仔咬了咬嘴唇,等了好半天,才憋出一个:“哦”
忍住喷笑,林曾默默地转过头,缓了缓,又指着墙壁上的植物说道:“这些都是我种得,你想吃,自己去摘。”
墙壁上的草莓又有一批成熟,红仔指着草莓的位置,努力地说道:“吃,吃它?”
“可以,自己摘了吃。记得用水冲洗一下。”林曾话音刚落,红仔就跑了过去,摘下一个红艳欲滴的草莓,一口塞进嘴里。
“……”还要好好教育。
——
——
夏波是《清河日报》的摄影记者,汤阳负责清河市社会新闻的业务。他们两人,常常配合出工。
昨晚很迟,他们突然接到主编刘远的电话,安排他们明早七点前赶到清河市第一中心小学,开展采访工作。
这两人平常的工作,一般由分管主编安排,这次报社大头突然分派任务,不敢不重视。
第二天,他们起了一个大早,扛上设备,在七点前,就来到清一小。
主编给了他们清一小校长的联系电话,打通电话不到一分钟,看到一位高瘦的中年男子,面带笑容,走进保安室。
“你好!”陈若飞笑脸热忱,客套几句,夏波和汤阳就提出马上开展工作。
“陈校长,能不能麻烦让我们先去拍几张照片?”夏波有些着急的说道。他手上还有好几项工作,这个算临时加塞,不急不行。
“好的。”陈若飞理解地点点头,“我带你上去吧。”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章 记者花园之行()
夏波是一个刚毕业三年的年轻人,汤阳也在清河日报从事四年的记者工作,他们有拼劲和精力,是清河日报报社的工作骨干。
这次他们从主编刘远那里接到这次采访任务,并非毫无所知。
他们昨晚就从社会版编辑的朋友圈里,看到了清一小空中花园的照片。
从照片来看,无论整体景观,还是局部细节,都很有特色,难怪领导马上第二天安排他们采访工作。
夏波看着沉重的摄影设备,心中对这处漂亮的空中花园,充满期待感。
铁门没有上锁,陈若飞推开顶楼通往空中花园的那扇铁门,有些惊讶的发现,除了正拿着水管浇花的老周,竟然还有十多名老师,一大早就到这里了。
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着十二种花卉构成的空间指指点点,一脸惊叹,拿着手机,拍来拍去,还有些老师,满是新鲜感地坐在花朵环绕的空间里,笑嘻嘻地聊天。
他们看到校长,不太好意思地笑着打招呼。
“校长,听说我们的空中花园可美了,这不赶早跑上来看看。”距离陈若飞最近的是一个华国东北地区来的老师。
“是呀,陈校长,我们多宣传宣传,肯定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的美丽花园。”
陈若飞笑着应着这些老师的话。
夏波则抱着摄影设备,表情痴迷地盯着周围的景致。
比照片里美多了。
夏波作为清河日报的摄影师,平日里闲而无事的时候,也会到森林、公园、郊外拍摄一些摄影作品。他又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出门游玩时,更是相机不离身边。
因此,他对美的感知度更高。
想要种植玫瑰花墙?
不难。
难的是每一朵玫瑰色泽形状,近似如一,甚至之间的距离,都仿佛拿尺子测量一般相同。
难的是每一片叶子青嫩翠绿,丝毫不显杂乱无章。
花朵和叶片的生长,都呈现出一种非常规律的美感。
夏波不知道这是生长引导剂的作用。他只认为是园艺公司精心打理,不由十分佩服。
正当他沉迷在花墙美景之中时,同时汤阳推了推他的肩膀,低声说道:“小波,开工了。”
夏波猛然回神,才记起自己的工作,赶紧准备设备,努力开工。
两人的拍摄和采访,非常尽心。尤其是摄影师夏波,更是精益求精,每一处花景,都从不同角度拍了大量照片,力求将这座花园的美丽,真实的展现在他的照片中。
当然,他拍的这些照片,能用上的也绝对不会超过十张,大部分他都打算珍藏起来。
陈若飞没有等他们,他告诉两位记者,有什么需要就找花园的养护者老周,便离开前往教育局开会。
其他的老师,接近上课的时候,陆陆续续离开天台。就算再怎么喜爱这里,每天的工作还是需要完成。
等夏波和汤阳忙完素材的收集,准备收工回报社完成编辑工作。面容和气的老周,端着一壶花茶,客气地对他们说道:“两位记者同志,辛苦了,请坐下喝杯茶。”
老周性格直爽,熟悉花园的布局,刚才多亏了他的指点,给夏波和汤阳找到了许多忽略的细节。
他们在扶桑树下坐下,扶桑树并非爬藤,但枝繁叶茂,花开秀美,树底下有一个类似榻榻米的小茶座,看起来安逸又舒服。
九月下旬,初秋已至,早晨的阳光并不猛烈,夏波和汤阳盘膝而坐,饮用着花香浓郁,略带甘甜的花草,心中感慨,觉得人生追求到了极致,也不过是如此。
“周老师,这是玫瑰花茶吧,味道太好了,在哪儿买的?”汤阳在和老周闲聊时,知道他是清一小的退休教师,因此沿用周老师的称呼。
老周在太阳完全升起前,将浇花的任务完成,此时也闲下休息。他也为自己倒了一杯茶,指了指靠近铁门的粉红玫瑰花墙:“没地方买,我自己烘干,原料就是那儿现成的玫瑰花。”
“啊!?”夏波和汤阳异口同声地大叫起来。
“呵呵,”老周笑眯眯地说道,“有时候看这些花快谢了,觉得怪可惜的,所以就收集起来,晒干烘干,就是现成的花茶了。我觉得味道还不错。”
老周没有告诉这两位记者的是,他是为了更好的制作提供老伴饮用的金丝黄菊茶,才去网上买了一台三百多块钱的烘干机,专门用来制作金丝皇菊的花茶。而其他的花茶,是他顺手做的。
“何止不错,简直是太可以了。”汤阳翘起大拇指,大声称赞道,“我们报社里那些女同事,从网络买来很贵的玫瑰花茶我也喝过,和你这花茶一比较,差远了。”
“我那里还有挺多的,等会给你们拿一些。”老周爽快地说道,花园每日花开花谢,大部分花瓣都被扫进花坛,化作花泥更护花,而他制作的花草茶,只能算数量很少的一部分,但也够人喝很久了。
“这怎么好意思。”夏波和汤阳有些赫然。
“不碍事,不碍事。”
喝了几杯花茶,夏波和汤阳觉得满口飘香,汤阳早晨起来吃过卤肉蘸蒜泥,一口的蒜味,竟然在喝了三两杯玫瑰花茶后,蒜味消失无踪,只留口中玫瑰淡香。
额,虽然一个五大三粗的大男人,口里喷出玫瑰花香实在有点怪怪。
夏波和汤阳喝完茶,自觉工作完成,准备告辞离开。
“周老师,我们的工作完成了。刚才麻烦你了。”夏波起身,笑着说道。
“啊?”老周疑惑地说道,“你们不去参观另一个空中果园了吗?陈校长交代我带你们过去的呀?”
空中果园?
这是什么玩意?
夏波和汤阳困惑相视。
领导布置的任务,只说清一小空中花园呀?
怎么突然冒出一个空中果园来了?领导没提到呀!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得到任何空中果园的任务提示,却敏感地觉察到,老周口中的空中果园,一定非常不俗。
单凭空中果园这个名字,就很值得期待。
“那麻烦周老师了,带我们去看看。”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记者果园之行()
和空中花园相比,清一小的空中果园,显得更为神秘。
除了林曾和几位校级的领导,还有养护的老周,以及被林曾带进去的江画,其他人压根不知道,在清一小另一栋教学楼的天台上,一座硕果累累的丰收果园,静静展示自己风采。
陈若飞在教师大会上,有轻描淡写说过几句,只是提过之后,大部分教师也都没有在意。
铁将军常年把门,教学事务繁忙,还哪有其他老师会惦记这里。
老周打开通往果园的铁门,轻轻推开。
夏波和汤阳站在老周身后,伸长了脖子。他们在见识过空中花园之后,对这个更为神秘的空中果园,满满全是期待。
林曾带江画来这里参观时,还是一个月前,那时候,各种瓜果长势刚成,草莓刚刚开花,西瓜还未铺藤,玉米穗花初冒。
果园只能说看起来枝叶茂盛,而果实飘香的场景,还只能凭空想象。
但是此时,美好的果园情景,已经不用这两位清河日报的记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老周心中,也不由感慨,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看着这些植物,从不到二十公分的小苗,不断抽枝生长,就像春雨过后的竹笋,迅速地占据那些钢筋搭建的支架。很短的时间,这个天台已经枝叶葱葱,绿意喜人。
开花,结果,果实成熟。
这个曾经只有水泥地面的教学楼天台,逐渐形成一座瓜果丰盛的真正果园。
而最近一周,那些草莓玉米,甜瓜番茄,每天都有一批果实成熟。每一个品种,在成熟时,老周都尝过。
那草莓,红得像是能挤出染料一般,甜得沁人心脾,老周六十多岁了,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草莓。
那玉米,颗粒晶莹,莹白中竟带着一点翠绿。老周问过绿化公司的林经理,这个品种的玉米,适合生吃,口感清脆,微有浆感,生津止渴,啃了一个,还想啃第二个。
老周****进出果园,慢慢感受果园变化,对果园中的景色感触不深。
但是对于两位清河日报的记者来说,看到果园的第一眼,带给他们强烈的震撼感,远远超过空中花园。
毕竟,比起玫瑰花墙,生长着红艳可爱果实的草莓墙,带给人的感官体验,更为激烈和强烈。
他们下意识地跟着老周的脚步,进入这个遍地瓜果的世界。
这一步,让他们仿佛从现实世界,踏入童话王国。
闻着身边草莓墙不断飘进鼻腔的馨甜香味,夏波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强忍住伸手采摘的冲动。
汤阳的形象性格更外向一些,他鼻尖都快凑上草莓墙上的一颗通红的草莓果实,看起来恨不得一口咬下来。
老周笑着,也不去看他们,摘了十个完全成熟的草莓,两根水果玉米,四个紫得发黑的番茄,等快走到爬满西瓜藤的凉亭时,两个年轻的记者,才恍然回神。
“周老师,这就是清一小的空中果园?”夏波踩着极为柔软的草坪铺成的小路,难以抑制心中无限喜爱,“真的是,真的是……”
“真的是看一眼,都觉得无比满足。”每天动笔写报道的笔杆子汤阳,也很难找到准确的言辞,形容内心的充盈。他觉得,如果自己拥有这样一座私人果园,那真是世界幸福的极致了。
夏波走到西瓜凉亭,抬头看着凉亭顶部垂下的一个柚子大的小西瓜,漂亮的黑波浪纹路,看上去漂亮极了。还有几个略小一些的瓜,长在凉亭的柱子上,使整个亭子看起来不像一个普通的建筑,而是一株充满生命力的西瓜树。
他这回终于想起自己的工作,赶紧将背包里的设备取出,调整角度,开始取景。
汤阳也拿出随身的记事本和圆珠笔,一边询问老周,一边寻找素材。
“周老师,这个果园里有多少品种的瓜果呢?”
“种植量最大的,是这种草莓墙,这一周果实刚刚开始成熟,每天都能采摘三四斤的草莓果实。”
“水果玉米,种植在果园最边沿的位置,还有就是一些空隙的地方,我大致数了数,有两三百棵。”
“还有番茄的种植量也很大。但是品种太多,我也数不过来,这种果实长得像花儿一样,汁水最多。我手上这种黑番茄,味道最甜,生吃都不用撒白糖。”
周天明如数家珍,沿着果园小径,将空中果园里种植的植物,一一介绍给两位清河日报的记者。
夏波手中相机不断响起“咔擦咔擦”的声音,汤阳的笔尖飞快在纸面上滑动,将他们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下来。
在果园采访的时间,比花园还要长,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个几百平方米的天台果园,仿佛拥有无尽的素材。从亭亭玉立的水果玉米,到形成植物墙景观的藤本草莓,再到由生长着一粒粒金黄色甜瓜的休憩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