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复仇女神-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是完全的失去。我见到她。她还活着。她过得很好。直到最后,我猜我自己不要求更多了。不知如何,在我经历过——在那奇特的经历之后,玛蕾奴变成了——玛蕾奴。黛莎,在我剩下来的日子里,你是我唯一的要求。”
“留下来的残余当中,比较好的选择是吗?”
“一个最完美的选择,黛莎。我会提出正式的离婚。然后,我们会正式结婚。我会将罗特和涅米西斯的事交给吴,然后你和我可以待在地球,或者待在你喜欢的任何一座殖民地。我们会有丰厚的退休金,并且将银河里所有的问题,全都交给别人去烦恼。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黛莎。就是这样,如果这也是你所冀望的。”
“我等不及了,克莱尔。”
一个小时之后,他们两人依然紧紧拥在一起。
95。
尤金妮亚·茵席格那说道,“我很高兴自己没有在场。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可怜的玛蕾奴。她一定非常害怕。”
“是的。但她办到了,地球终于有可能得救了。现在,就算是皮特也无能为力。从某方面看来,他一辈子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不只是他秘密建立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的计划,已经完全失败,而且他得必须帮助管理地球的拯救工作。他必须要做。罗特再也不是秘密。人们可以随时光顾。要是我们不愿意重新加入全体人类社群之中,无论在地球上,或在地球外,或在各殖民地上,各地的人类都会起来反对我们。这一切,都是依靠了玛蕾奴。”
茵席格那并不在乎这些伟大的意义。她说道,“不过当她感到害怕,感到震惊之时,她是向着你,而不是克莱尔。”
“是的。”
“是你抱住她,而不是克莱尔。”
“是的,尤金妮亚,不要将事情弄得如此神秘。她认识我,但她不认识克莱尔。”
“你想得太多了,席尔瓦。不过,这才像你。但我还是很高兴,在她害怕的时候,是跑去找你。他一点都不值得。”
“很公平。他不值得。不过,现在我拜托你,尤金妮亚,抛开这些悬念的心吧。克莱尔已经走了。他永远不会再回来。他见到了女儿。他见到她所提供拯救地球的办法。我不会吝惜他,而你也不应该再抱怨了。现在,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要换个话题。你知道瑞内·道比森和他们一起离开了吗?”
“知道。每个人都听到这件事。不知为何,我并不会怀念她。我总认为她对玛蕾奴的态度不好。”
“换作你或许也是一样,尤金妮亚。对瑞内而言,那是她的主要工作。而当她了解到,所谓艾利斯罗瘟疫的真相后,这一切对她而言,都变得完全没有研究的价值,她的事业等于遭到了摧毁。但在地球上,她可以引进先进的大脑扫描技术,让她拥有相当的专业生命。”
“好吧。祝她一切顺利。”
“不过吴会回来。一个聪明的人。是靠他的脑子才有了这些发现。你知道,我确定他会回来研究重力排斥的作用。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待在艾利斯罗。艾利斯罗有机生命体选择了他,就像选择了玛蕾奴一样。更有趣的,我认为它也选择了雷弗瑞特。”
“你是用什么想法推测出来的,席尔瓦?”
“你是指,为什么它要吴而不是克莱尔?为什么它要雷弗瑞特而不是我吗?”
“我可以看得出来,吴比起克莱尔,是个更为优秀的人。不过,席尔瓦,你一定比雷弗瑞特优秀许多。并不是说我希望失去你。”
“谢谢你。我假设艾利斯罗有机生命体有它自己的准则。我甚至认为自己在隐约之中,知道它的一些想法。”
“真的吗?”
“是的。当我的心受到侦测时,这是指透过玛蕾奴的侦测,艾利斯罗生命体的本身,也同时流入我的心里。我想我也获得到它想法的一些暗喻。当然,不是刻意地,而是当一切结束之后,我自己似乎知道一些以前所不清楚的事。玛蕾奴拥有特殊的天赋,能让自己和这个有机生命体沟通,并且可以透过她的脑子来侦测我们的内心。但我认为这只是表面上的利用。它选择了玛蕾奴,是为了更不寻常的理由。”
“是什么理由。”
“假设你是一条线,尤金妮亚。当你突然地意外碰见一条带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假设你是一个圆。如果你恰好遇到一个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艾利斯罗只体认到一种类型的心智,也就是它自己的心智。它的心智庞大无际,但却相当单调。它只是它自己,因为它是由上亿个相同的细胞单位构成,彼此间透过松散的连结作用。
“然后它遇到了人类心智,相较之下我们的细胞单位数目稀少,不过却有着令它难以置信的庞大连结,令它难以置信的复杂度。是条带子,而不是线。它一定会为这种美丽而赞赏。它必然发现玛蕾奴是当中最漂亮的心智。由于这个原因,让它紧紧地抓住玛蕾奴。如果有机会得到林布兰与梵高作品的真迹,难道你不会做同样的事吗?这也是为何它如此热切地保护她的原因。你不会保护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吗?然而,它为了全体人类,拿玛蕾奴来做这次冒险。我们或许会认为玛蕾奴的长相平凡,但对这有机生命体,却是无价之宝。
“无论如何,这是我认为艾利斯罗有机生命体的想法。我认为它是个艺术鉴赏家,一位美丽心智的收藏家。”
茵席格那笑了。“这样说来,吴和雷弗瑞特一定也有漂亮的心智罗?”
“对艾利斯罗而言,可能是吧。当地球科学家陆续来临,它会继续收集更多心智,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收集到一整群不同来历的人类。我们姑且称这些人为‘艾利斯罗族’。它或许会帮助这些人在太空中找到新家,并且到最后,整个银河系将会有两种世界,地球人的世界,和更有效率的拓荒者世界,真正的太空者(Spacer)。我不知道将会如何演变。当然,这意谓着未来将依靠在这些人的身上。对此,我感到有些许的遗憾。”
“不要这么想,”茵席格那急忙说道。“未来的事由未来的人去面对。现在,你和我只是依人类的标准,相互评判着对方。”
加纳高兴地微笑,他平凡的脸孔顿时明亮。“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的心相当漂亮,或许,你对我也有同样的想法。”
“噢,席尔瓦,我一向都这么认为。一直都是。”
加纳的笑容略微消失。“但是我知道,还有其它不同种类的美丽。”
“对我而言,再也不是了。你拥有各种美丽。席尔瓦,我们失去早晨,你和我都一样。但我们还有下午。”
“无论如何,我还能够企盼什么更多的东西呢,尤金妮亚?早晨既然已经过了,要是你愿意与我分享你的下午。”
他们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复仇女神》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终章
詹耐斯·皮特,一个人再度独自坐着。
那颗红矮星再也不是催促死亡的引擎。它只不过是颗红矮星,让那些傲慢自大,获得更大力量的人类,静静地被推向一旁。
但涅米西斯依然存在,虽然它不再是复仇之星。
上亿年来,地球的生命完全隔离,迳自地实行各项试验,升起与没落,繁荣与灭绝。或许,其它的世界也有生命存在,每一个都拥有上亿年的历史。
所有的实验——所有的,或者绝大部分的,在长久的时间之下,呈现了失败之像。只有一两个成功,然而,这些所有的耗费,依然值得。
但现在——
他愤怒地握紧拳头还有绝望。他完全了解,人类将轻易地从一个恒星到另一个恒星,就像之前从一洲到另一洲,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再也没有隔离,再也没有控制下的实验。他的伟大实验已经被人发现,而且必将逐渐没落。
同样的混乱,同样的退化,同样的短视近利,所有文化与社会中的不平等,又将持续地普遍存在,这次是广布到全银河。
现在会变得如何?银河帝国?所有的原罪与愚昧,将延伸至百万个世界吗?每项忧伤与每件困苦,将在星际间扩大吗?
没有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单一世界,又有谁能意识到整个银河呢?谁能通晓趋势,并预见布满人类的银河未来呢?
复仇女神的确来临了。
《复仇女神》作者:'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艾萨克·阿西莫夫小传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是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此后他投身写作,并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早在本世纪50年代就以创作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而蜚声文坛。他那非凡的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不断对虚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新探索,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和名望,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著作题材广泛,涉及科学、历史、语言学理论和科幻小说。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同时赢得了成年人和儿童的尊敬和佩服。阿西莫夫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书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在他的书中,科学不再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只有你静下心来,认真读下去,就能一步一步地进入科学的殿堂,领略科学的迷人魅力。《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着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尚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界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涉及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阿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是一部全面介绍人类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努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普著作。其内容涵盖了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及各个分支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阿西莫夫的很多作品特别是科普作品,都已有了中译本,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甚至还有许多阿西莫夫迷。
附:科学时代的伟大“讲解员”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在大洋彼岸永远地停止了思考。全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这样写道,“我并不为他而担忧,是为我们其余的人担心——我们身旁再也没有阿西莫夫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
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
告别实验室,恋上打字机
1920年1月2日,阿西莫夫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常给人以傲慢的印象。但阿西莫夫也完全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
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而不只是将它们作为科幻小说的情节与对话的陪衬)。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