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再起 - 风云-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东方腾龙号一入海军,自然也免不了改名。幸好祖先在江南造了不少园林,不然那么多运输舰,真有无名可取的危险。 徐永晋身上是有那么丁点文人气息的。登上“沈园”号运输舰,徐永晋自然对这艘军舰名字来历产生了兴趣,一问,果不其然!和他想象的完全一样。 沈园,有点文学功底,又憧憬纯洁爱情的人们都会向往这个地方,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是伟大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他的原配夫人唐氏(唐琬)邂逅相遇地方,只是他们相遇的时候,唐氏正偕夫赵士程同游园子,见到陆游,唐氏遣致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想起以前俩人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的日子,陆游见人感事,写下一篇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单陆游这首词就已经让人闻之心酸不已。要说这里是爱情圣地,自然不能靠陆游一首词充数。唐氏在看到陆游这首词后,也写了首《钗头凤》相答。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唐琬写了这首《钗头凤》,再看看陆游写的《钗头凤》,回去郁郁寡欢,不久就病死了。只落得无数后来有情之人面对陆游和唐琬相见的沈园唏嘘不已。徐永晋也是大俗人一个,虽然战场上他可以面对尸横遍野连眉头都不皱一下,看起来跟杀人机器有的一拼,可一接触到有关爱情的东西,他立刻就显露出自己大男孩本质了。 徐永晋父母是不会体会到《钗头凤》有什么动人之处,刘舜英或许会觉得这两首词听起来满悲伤的,至于徐建国,按照他一贯作风,那都是嗤之为古人无病呻吟,没事乱哼哼。可徐永晋的姐姐却很是喜欢这些诗词,她是女孩子,原本就比其他人更多愁善感一些,在诗词中获得共鸣远比男人来的容易。徐永晋受他姐姐影响很深,以前或许对情、爱还有些懵懂,可现在的他,从这艘军舰名称上,不由得对自己的“爱情”感到心酸了。 起点中文网 cmfu。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二章 一鞭直渡(三) ↑回顶部↑
如果没有战争,按照法律来说,二十三岁的徐永晋可以结婚了,要是按照传统习俗——一般来说,传统习俗比法律要高那么一丁半点——加之他们老徐家列祖列宗保佑,他徐永晋应该升格为父亲了,可是一场战争在改变了西方人生活习惯同时,连带着将徐永晋的人生轨迹也稍微变动了那么一点。现在的他,不光做不了父亲,连喜欢的人也没有。 陈春丽?不错,从信件往来上看,陈春丽是喜欢他徐永晋这个人的。可徐永晋对陈春丽却总觉得没有来电的感觉,那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更是连影子也没有的事,虽然陈春丽和徐永晋分隔了有着一段还算比较远的路程,按照情圣(或者照徐永晋说法是“禽兽”)张正阳所言“距离产生美”,徐永晋就算在内心深处觉得陈春丽值得交往,可他却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美”的感觉。 徐永晋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他是普通人,杀再多的敌人,报纸上再如何宣传,将他神化为高大全的正面英雄人物,他还是一个有着普通人一样思维能力的男人。窈窕淑女,君子好俅,这是决没有任何问题的,问题是,好俅的淑女一定要“窈窕”,若是无盐、东施一样的人物,她就是再淑女,那些君子也是避之惟恐不及的。徐永晋杀了那么多人,他现在连君子都谈不上了,自然更是愿意找一个有着比西施稍微逊色那么一点的女孩子交往(真要有西施或者嫦娥那种姿色,那也不是他徐永晋可以消受得了的)。和徐永晋的标准比起来,陈春丽虽然心灵是很美的,这徐永晋决不会否认,但相貌嘛……也就一般般了。最多也就博得一个中人偏上的评论,这还需要评论人有那么一点爱心。 要是没有意外,徐永晋会觉得有个女孩看上自己这就不错了,跟谁结婚不是结婚?虽然子不嫌母丑,可徐永晋也不能不承认,他的母亲年轻时的照片还没有被选为中国小姐的姿容。父亲能找平常的母亲,自己找个烈士的妹妹也不算太差。 在离开军校前一天,徐永晋接到已经退伍的张小波来信。来信自然要表达一下张小波对徐永晋的羡慕,同时对自己不幸遭遇的诅咒,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小波在信中说,他哥哥的儿子现在在浔小读书,因为小孩顽皮,闯了不少祸,学校召开家长会,这个小顽童不敢让父亲参加,于是打起了他的主意,喜欢侄子的张小波当然义无返顾要帮侄子解决屁股问题(虽然信里没说为什么喜欢侄子,徐永晋也能想象出来),在学校家长会上,张小波却意外地见到了一个他们这些老同学都认识的熟人——比他们低一年级的“校花”任斌斌,这自然是意外之喜,虽然任大小姐不可能认识下面坐着的还有自己曾经的爱慕者,可张小波却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家长会后,张小波施展出他所擅长的打蛇随棍上(或者叫死缠烂打)工夫,在花费一番口舌后,任大小姐终于“惊喜”地发现,这位家长原来是自己的学长,而任大小姐惊喜过后,张小波也才知道,任斌斌在浔阳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师专读书,去年刚毕业,现在正在浔小担当实习老师,刚好,被分配到张小波侄子所在那一班,这也是世间万事总有巧合了。 在交谈中,张小波七兜八套下,得知校花到现在还是单身丽人一个,不管是学校,还是在社会,她都没有找过男朋友。 现在社会不再流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了。找对象,谈恋爱是男女双方的事情,任斌斌的相貌自然是不用提的,男人们的眼光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加之不管是张小波还是徐永晋都知道任斌斌在校时候就洁身自好,没有什么负面新闻让男人望而却步,没有找过男朋友,这自然很容易勾起“学长”的好奇心。 张小波一问之下,才了解原来并不是没人对她大献殷勤,相反,向她表露自己愿意充当护花使者的人多的可以从市区一直排到庐山脚下,让任斌斌不胜其烦;也不是任斌斌如某些特别前卫的男女,不喜欢和异性交往,却对同性抱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这方面女人比男人走的远多了,虽然历史上那些君子表现出的喜爱“男风”,更出名些),事实是任大小姐“罗曼蒂克”的过了头,她还特别爱国。在张小波套问下,他明白原来任斌斌自小就憧憬那些英雄,在她幻想中的白马王子都是顶天立地,一跺脚能让青藏高原变成吐鲁番盆地的主儿,现在成年了,她的条件并不高,“只是”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是如报上宣传的杜申利那样的英雄,当报上说空军英雄杜申利和浔阳早报记者吴伶俐订婚了,这是浔阳市的荣耀,任斌斌还失望的偷偷哭了呢! 说到这里,徐永晋自然可以想象任斌斌被张小波套出这些个人隐私时,是多么尴尬了。可惜任斌斌社会阅历实在太浅,而该死的张小波走南闯北什么场面没见过,以前他就以能说会道让徐永晋很是羡慕,现在自然更是不同了。看到这里,徐永晋都有些为任斌斌打抱不平,不过一想到张小波不能人道,徐永晋心底里的那些阴暗的想法就大为缓解了。 自古美人爱英雄,这是万古不移的真理。徐永晋相信当走了狗屎运的那个大言不惭的杜申利——徐永晋相信要是让杜申利在战壕里呆一天,他对战争的看法肯定不会像报上说的那样——订婚的消息一宣布,全国为这个消息掉眼泪的女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多一个任斌斌虽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并没有其他想法。 让徐永晋心动的是:张小波在信中说了,那些躲在国内,高谈阔论的“爱国青年”任斌斌是看不在眼里的,她打算等战争结束后,找个从浔阳出去当兵,上过前线,得过勋章的战斗英雄当心上人,当然,最好是从浔阳中学出去的,而且要是从士兵一步步升为将军,那就更妙了。他张小波现在身残没了指望,徐永晋这样却大有希望,最后张小波还在信中表达了一番对徐永晋的羡慕与忌妒。 徐永晋自然是从浔阳中学出去的,以前他是战士,用战功换得了军士军衔,现在又读了军校,这场战争看起来结束的日子还遥遥无期,虽然当个将军很是困难——一将功成万骨枯,将军是用尸山血海堆出来的,野心那么大,搞不好要到阎罗殿去尝试当名将军——可升为校级军官却还有那么些许可能性。徐永晋掐着指头数了数,一同参军的那些学友,虽然因为自己被“昭君”连长陷害了一把,很长时间没有提拔上去,而那些学友已经有不少人升为少尉甚至中尉了,可他们都是火线提拔,最多也就参加了师里面办的军官教导队,这种人撑死也不过上尉,如果运气好,当个少校就算顶了天,当然,如果后期又参加了正统的黄埔军校或者中央陆军学校培训,往上升的可能还是存在的,但要上军校,一去至少要一年,等他们回来了,恐怕战争也结束了。至于徐永晋自己呢?他的起步看起来晚了那么一点,可他现在经过了正规军校培养,属于牌子很硬的黄埔生了,看起来他的前途要比其他人更亮堂一些,前提是战争结束前,自己不要走了霉运,让牛头马面请去喝茶。 枪林弹雨经受过,徐永晋可以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从死尸堆里爬出来的人,他会在战争结束前走霉运吗?徐永晋是不大相信这个的。原本不迷信的徐永晋现在也有些迷信了,他总觉得阎王还没那么早想要把自己收了过去的意思,既然如此,岂不是说自己还有追求任斌斌的希望? 心头存了一线希望,徐永晋对陈春丽更是不会来电了,以前还有的那点马虎心理,自从接到张小波来信后,马上长了小翅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徐永晋从来没跟陈春丽保证过什么,自然也谈不上他是现代陈世美——就徐永晋所知,建国战争中那些英雄们,在建国前不少都找了糟糠之妻的,等进了城后,除了国父又有几个没有换伴侣的?婚姻法不许三妻四妾,却也没有禁止不许离婚,那些英雄们可以换老婆如同换衣服,而不触犯婚姻法,自己连确定关系都没有,转换一个追求的白雪公主又算的了什么大事? 想是这么想,可徐永晋却总觉得对陈春丽有一丝愧疚。出国再次踏上征途时,他连给陈春丽写封信也没写,在船上,看着陆地渐渐远去,徐永晋只能用“就要上战场了,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还是不要拖累人家小姑娘”来安慰自己。 这种借口连徐永晋自己也不相信。 世间事冥冥中总是要有补偿的,徐永晋在情场上失意——如果婉拒一个女孩子算是失意的话——在官场上却大大的得意了一回。 军舰到新加坡暂停休息时,当地中国驻军传来新的命令:徐永晋所在这批从黄埔军校结业的学员在军衔上全部晋升三级,授予他们临时校官(如正式军衔是少尉的,现在要佩带少校衔,称呼上也是少校了),要他们担当中国军队派驻日本军队“顾问”,所谓顾问,就是在战争中全权指挥日本友军,五十来号人,全部分散到日本师团各大队去。命令下达还没两天,大批日军通过海路与新修筑的中南铁路抵达新加坡,登上运输舰,他们这些顾问也就像种子一样,每人一个大队,分别到日军各大队去了。徐永晋运气还算不错,他被分到据说很有战斗力的日本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三联队二大队,这个大队本来正在诺里尔斯克休整(北极圈内,寒冷的地方,不知是休整还是活受罪),得知要南下作战,马上通过铁路赶过来,登上了“沈园”号运输舰。徐永晋算是连窝都没挪,可以清闲地看着别人忙得手忙脚乱。 离开新加坡,这次作战计划才传达下来,按照计划,为了消灭邪恶的同盟国,协约国将动用八个陆军师,一个混编陆战旅(徐永晋现在身份就是混编陆战旅临时少校,不过他们这五十来名临时校官连旅里都没报到就被分散到日本各师团中)六个战列舰分舰队,两个航母编队,三个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五个巡洋舰分舰队,九个驱逐舰分舰队,加上辅助部队,此次动用了五十万大军,对巴尔干半岛发起登陆战役。如登陆成功,更大规模的部队将通过登陆场踏上欧洲大陆,将同盟国埋葬在废墟中。第一批就动用了五十万!真是光想想就让人激动得要浑身颤抖的作战计划。 在各参战国中,英国陆军有着悠久的登陆作战传统,日不落帝国的招牌就是靠登陆作战打出来的,至于希腊,他要解放祖国,本乡本土的,希腊军人对这种地形作战再熟悉也不过,自由法国的军队是殖民地军队,那些军官有着丰富的异地作战经验,跨海作战对他们并不算什么难事。只有日本军队,虽然日本是岛国,历史上他曾经多次渡过大海为患中土,可以前的战争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现在不同了,在热兵器时代,日本军人还没有打过现代登陆战,作为东亚老大,中国对日本还是很体贴的,特意派出顾问到日军各大队去指导他们进行登陆作战,只是此次日本出动兵力最多,中国一家也指导不过来,而英国人发扬了一番风格,对日本的近卫师团、第一师团提供指导。 所谓指导,就是让日本各师团以大队为基础,充实到各国登陆部队中去,在各国顾问指挥下,参加战斗。当然,日本各师团名称还在,不过师团长和他的幕僚只要在指挥舰上学习战斗就行了,登陆这么危险的事情就用不着他们参与了。这样日本军队能学到登陆作战的精髓,中国和英国又能避免本国军人损失太大,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只是对中国和英国来说,这样的事情再妙不过,对希腊和法国而言,他们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