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

第5部分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第5部分

小说: 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收葬谭尸,受戮无恨。”(第三十三回)操遂命令王修收葬谭尸,并授王修以官职。

曹操对袁绍谋士许攸的态度就有所不同。许攸少时曾与曹操为友,后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中向袁绍献奇计,未被采纳,又受审配迫害,投往曹操,向曹操献计先断袁绍乌巢之粮,致使袁绍败绩。许攸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立下了绝大功劳,后来因为戏谑许褚,被褚杀掉。曹操知道后狠狠地责备了许褚,厚葬了事。曹操对许攸被杀,并没有过多地追究责任,并且对这样立有大功的人,死后的处理远赶不上沮授,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许攸背叛故主,无忠义之名,曹操极不愿意在他的军中表彰这样的人物。

马腾曾与曹操门下侍郎黄奎勾结伺机刺杀曹操,不想黄奎之妾与奎的妻弟苗泽私通,苗泽探得马腾真情,告与曹操,操设法捕获了马腾与黄奎全家并斩杀之。苗泽向曹操表示,他不愿加赏,只求得黄奎之妾为妻,操笑着答道: “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第五十七回)令将苗泽、黄奎之妾一同斩首。

还有一次,操夺取汉中时,急攻张鲁不下,后来打听到张鲁手下谋士杨松贪受贿赂,遂暗中使人以金帛送之,结为内应,杨松为曹操夺取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操平定汉中后,厚待张鲁,却将杨松斩首示众。操并不过分注意对各人以前功过的肯定,而是要通过奖罚的手段告谕部下: 对主上忠贞不贰的人,即使死了,也能得到好的结果,而卖主求荣的人是决然不会有好下场的。这对部下是无声的但却十分高超的教育方法。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

惟才是举

和刘备相比较,曹操在用人上少有亲疏之别,他惟才是用,因此他的选才面比刘备要宽,这是他的事业更为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在一生征战中,时时留心人才,一发现人才,就尽量地要收为己用。操初遇许褚,见其威风凛凛,心中暗喜,遂安排典韦用计收服,使许褚成为典韦之后的第一心腹爱将。操移驾许都时路遇杨奉、韩暹拦截,操见杨奉手下武将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及见与许褚交锋,武艺超群,更加喜爱,召谋士商议道: “徐晃乃良将也,吾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召之。” (第十四回)后派人招降徐晃。操平定汉中时,张鲁派西凉勇将庞德迎敌,操早知庞德威名,一知庞德来迎战便有心收归之,他先选张郃等四员大将轮战庞德,然后收买张鲁谋士杨松内中作梗,最后设计俘获庞德,使其感恩归降。许褚曾是山寇,庞德曾随马超杀伤过曹操人马,但他们是人才,操仍愿收归使用。操有时为了眼前的利益,也临时使用那些靠不住的人。如操夺取荆州准备下江南时,需要训练水军,于是封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侯并兼水军都督。谋士荀攸提醒操说,二人乃谄佞之徒,不应给予高官显爵。操密告荀攸道: “吾岂不识人!只因吾所领北地之众,不习水战,故且权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后,别有理会。”(第四十一回)操用人的指导思想在于: 只要一个人有所特长,而这种特长又能为自己的目标服务,那么,不管这个人以前是怎样、以后会怎样,就目前来讲,都可以任用。

陈琳曾替袁绍起草檄文笔伐曹操,辱及曹操祖先。操攻破冀州后俘获陈琳,身边人劝操杀之,操怜其文才,赦其不死,命为从事。蔡邕之女蔡琰曾被北方部族于战乱中掳去,在当地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爱其才,使人持千金去北方,从左贤王处赎回,使其与董祀结婚。操初遇刘备,就结为知己;招降关羽,厚礼待之;一知徐庶,就设计诱之;与董昭相见一席话,就拉着他的手说: “凡操有所图,惟公教之”(第十四回);夺取冀州,就让人遍访当地贤士,等等。总之,曹操爱才,礼贤下士,是他领导观的一大特色。他曾作诗抒发自己的胸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第四十八回)他用高山的气魄和大海的容量来勉励自己,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操曾带兵与孙权军队对阵,见对方排列整齐,军容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由衷爱才又希望占为己有的心情溢于言表。

曹操过分爱才,也因此而对自己不利。如刘备投靠时他否定了程昱的建议,未斩杀或扣留刘备,致使刘备成为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劲敌。当阳长坂坡赵云冲入军中单骑救阿斗,他在山上望见赵云十分勇猛,心中喜爱,传令各处务要活捉赵云,不许放箭伤害,因此被赵云斩杀军中名将五十余员而走脱。尽管如此,曹操人才观对其事业的积极作用还是异常大的,他的事业的每一步进展,都依赖于人才。没有曹操的爱才之心,就没有曹操创立的功业。

曹操还善于团结人才,争取那些与自己有思想隔阂的人归顺自己。关羽降操后,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曹操待之为上宾,处处关怀备至,结恩于关羽。虽然关羽最终离去,但他为曹操解白马之围,后来又义释华容道,毕竟还是报答了曹操。官渡之战时,袁绍大将张郃、高览被逼投降了曹操,当时有人提出,二人投降,未知真假。曹操回答说: “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第三十回)他一见二将就赞扬说: “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并封二人为偏将军及侯爵。后高览早死,张郃成为曹操集团的骨干,在防御孔明兵出祁山的过程中屡建大功。曹操尊重人才的感情,他并不要求一开始就对自己忠心耿耿,允许保持一定距离,反倒倍加关怀,他认为这样的人才有思想、有性格,争取过来必有大用。

在曹操身边,有一大群谋士,包括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刘晔、满宠、司马懿等,组成曹操的“智囊团”。每当需要决定大计方针时,他总是先让谋士们充分地发表意见,或者主动征求谋士们的意见,然后选择正确的意见或吸收某些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自己作出决断。曹操是比较能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的领导人,一方面,他让大家参与决策,发挥众人的聪明才智,不像诸葛亮那样遇事不与人商量,自己一人作主;另一方面,他又不像袁绍那样遇事没有主张,一任谋士们争论,无所决断。

曹操是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接班问题的当权者,他对这一问题的考虑是较早的。在打败袁绍、西击乌桓之后,因郭嘉病逝,他哭得非常伤心,并对众官说: “诸君年齿,皆孤等辈(你们的年龄都跟我一样偏大),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第三十三回)他对部下,是很注意年龄层次的,尤其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因为年轻的一代是自己事业长盛不衰的保证。在选定接班人时,他对卞太后所生的四个儿子进行了全面考察,告诉身边的人: “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第七十八回)这里他用三项指标去衡量: 德、才、体。曹植有才无德,曹彰无才,曹熊多病;只有曹丕符合标准,可以接班。在这一问题上,他能排除个人感情因素,按必要的标准去衡量选择。

有人认为曹操杀掉杨修是其嫉才的表现。其实,只能说曹操嫉恨杨修,却不能说曹操嫉恨人才。当然,杨修也是人才,而且天赋很高,但杨修不是把他的才能运用于军国大事上,而是投注于无聊的嬉戏上,他和曹植结成小集团,甚至卷入曹操的家庭纠纷之中,他揭破曹操的隐私,最后发展到揣测军情、惑乱军心的地步。在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之战中,曹操发口令为“鸡肋”,杨修认为这是退兵的先兆,于是让部下收拾行装,准备退兵。这种对曹操潜意识的揣测是有道理的,但在曹操正式发出退兵令之前,任何人都不应该擅自行动,更不应该将这种揣测到处宣扬,这点常识是军法所要求的。假使这样大胆违犯军纪的不是杨修而是别人,也一定会被曹杀掉;又假使杨修是在孔明的军队中这样大胆妄为,那也一定会被孔明杀掉的。曹操在后来退兵前想起了杨修的话,还将其尸体收回厚葬,表明他后来产生了一点惜才的悔意。

曹操的人才观极富内容,构成他领导艺术的突出方面。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

诡、诈、邪

在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中,曹操最善于运用权谋,他少时就对叔父以中风状相诈。在领兵攻打袁术时,军粮接济不上,操亲自布置,让管仓库的王垕以小斛发粮,后来军士嗟怨,皆言曹操欺众,曹操即召来王垕,说要借头示众,以压众心。不等王垕分辩早斩王垕首,并给加上了“盗窃官粮”之罪,以王垕为牺牲品,解除了军士的怨情。操一度害怕自己睡觉时被人谋刺,就对身边人说: “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后,汝等且勿近前。”(第七十二回)一个白天,他睡着后被子掉于地上,一个侍卫慌忙前去为他盖被,操拔剑一跃斩之,并继续上床睡觉,睡醒后佯装惊问是谁杀了侍卫,众人以实情相告,操则痛哭不止,命厚葬之。曹操的权谋常具有残忍性,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惜牺牲别人的性命。正是由于这些短处,他赶不上刘备交人之深。

曹操的权谋与他的军事斗争直接结合时,常常非常成功。他在濮阳与吕布大战时中了陈宫之计,险些丧命,于是他诈言身死,令军士挂孝发丧,吕布被骗劫营,结果中计,曹操则反败为胜。在攻夺张鲁守地汉中时,曹操贿赂张鲁手下谋士杨松,使其内中作梗,迫害阵前勇将庞德,他用计招降庞德后,亲扶庞德上马,与其并马而行,共回营寨,却故意让张鲁的守城将士看见,使张鲁更加相信杨松的挑拨之言,便于杨松继续充当内奸。曹操军事权谋运用得最成功的要数他对马超、韩遂的离间。马超、韩遂联兵替马腾报仇,兵犯潼关,曹操不能取胜,于是决定离间二人。他的权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针对马、韩轮流值班守阵的情况,操在韩守阵时,与其单骑会语,只谈往日旧事,不提军情。韩向马如实告知会语内容,马超不甚相信,已起疑心。第二,曹操接受贾诩建议,给韩亲笔写一密信,要害处故意涂抹改动,封送韩遂,并有意让马超知道有密信送韩。马超向韩遂要信相看,见重要字句已被改抹,以为是韩遂为应付自己而改动,对韩遂疑心加重。第三,韩遂为表明自己心意,与马超商定,下次他与曹操单骑对话时让马超冲阵刺杀曹操。等到韩遂在阵前喊曹操对话,操却让曹洪出马告诉韩遂: “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第五十九回)言罢而回。曹洪说给韩遂的话,实际上是让阵后马超听的,等于对马超讲: 送给韩的密信包含重要隐情。马超果然上当,催马出阵,怒刺韩遂。和这一系列反间诈术相配合,曹操已暗中结交韩遂部下诸将,等马、韩的矛盾一公开化,二人的关系就不可收拾,于是二人互相厮杀,操则坐收渔利。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曹操的军事权谋是他军事才能的表现,反映了他作为领导者的丰富智慧。'  。。'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一部分》

应变大师

善于应变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它要求领导人对骤然变化了的情况或意料之外的情况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而不露破绽。曹操就是这样一位应变能力强、机智灵活的领导人。

例如,董卓在朝廷横行霸道,千夫所指,于是曹操在司徒王允处借得宝刀一口,前去谋刺董卓。卓面向床内而卧,操抽宝刀出鞘,正待要刺,不想卓从夜镜中照见操拔刀动作,急回身相问,而卓的义子曹 操 献 刀

吕布也马上就要进屋,情况万分危急。曹操刺杀不了董卓,自己马上要被当作刺客抓获。这时,曹操灵机一动,持刀跪于董卓之前说道: “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第四回)。董卓接过刀,见其七宝嵌饰,锋利无比,交吕布收了,暂未怀疑,曹乘机逃走。这里,谋刺变成了献刀,因为献刀的动作与谋刺的准备动作相同,所以操信口一变,即使看清了他的动作,也未被当即怀疑。

在处死吕布后,吕布手下大将张辽辱骂曹操。操怒不可遏,拔剑要亲自杀张辽,辽面不改色。这时刘备作为曹操的座上客替张辽求情,关羽也愿对张辽以性命相保,操于是掷剑在地,笑着说道: “吾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第二十回)并亲释其缚,以礼待之,张辽被感动,投降了曹操,后在抵御孙权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曹操明明是因怒要杀掉张辽,但见其忠烈之性,便想收归己有,正好有人求情,有了台阶,乘势便下。但自己先前感情冲动,曾要杀掉别人,现又要使其感恩 ,这个弯子实在转不过来,于是宣称前面举刀要杀不过是开个玩笑,不是在动真的。这样,紧张的气氛立刻缓解,他的施恩行为显得顺理成章。

曹操与袁绍官渡相持时,军粮告竭,发往后方的催粮书信被袁绍谋士许攸截获,后许攸因故投奔曹操,二人相见,'奇‘书‘网‘整。理提。供'有这样一段情节:

攸曰: “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 “可支一年。” 攸笑曰: “恐未必。” 操曰: “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 “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 “子远勿嗔,尚容实诉: 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 “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 “岂不闻‘兵不厌诈! ’” 遂附耳低言曰: “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 “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 “何以知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即愿有以教我。”(引自第三十回)

一开始,操显得坦然自若,好像把军粮问题根本不当一回事,及至许攸一再追问,他总是答应以“实”相告,又是附耳低言,一副神秘的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