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明朝好丈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起点vip2013.05.08首页封推完结,爽文) >

第570部分

明朝好丈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起点vip2013.05.08首页封推完结,爽文)-第5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冒险。”

  朱厚照眼见内阁大学士统统反对,于是只得把目光转向柳乘风,向柳乘风求助,道:“柳师傅以为如何?”

  他心里打着算盘,只要柳乘风同意,到时便可力排众议,不过他哪里知道,柳乘风是绝不可能站在他这边的,柳乘风笑吟吟的道:“陛下的雄心壮志,微臣自然明白,可是此事事关太大,几位老大人说的对,陛下确实不宜犯险。”

  柳乘风无所谓皇上亲征是一回事,可是这个态却还是要表的,要是今天他在这里表态支持皇帝亲征,那么这个责任可就大了,将来要是皇上稍微有一丁点的闪失,他柳乘风纵有天大的权柄和宫里对他的信任,那也是粉身碎骨。便是亲征有九成胜利的把握,柳乘风也冒不起这个险,所以柳乘风必须反对。

  朱厚照顿时有些生气了,道:“你们总是提英宗,可英宗先帝只是马失前蹄,太祖和文皇帝也都曾亲征,他们可以亲征,为何朕却是不成?”

  杨廷和板着脸道:“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陛下若是想亲征,微臣宁愿死谏,此事还是不必再议了,有这功夫,还是多花费在下旨勒令各地勤王上。”




第九百四十三章:总揽军务

  现在蒙古人已经近在咫尺,可是九边的大军最多也只能抽调出一些精锐前来助战,毕竟不能为了京师而放弃所有关防,虽然已经被蒙古人突破了一个据点,总不能彻底将整条放线都放弃。

  好在京师之中也有可观的军马,其中单新军就有十万,再加上御马监的勇士营以及神机、骁骑各营,也有十万上下,不过柳乘风却没有这么乐观,新军固然可以一战,可是毕竟扩张太快,许多士兵都是初临战阵,未必可靠。勇士营可以一战,不过人数太少,至于其他各营的水平如何,也只有天知道了。

  这对蒙古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柳乘风太了解李若凡这个女人了,这个女人能在蒙古各部中脱颖而出,短短几年的功夫一统蒙古,如今已是实力惊人,手中的铁骑至少三十万以上,如今碰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必会孤注一掷,倾力一战。

  败了,无非是重新退回大漠休养生息。

  胜了,则直捣大明京师,入主关内,就算是没有这勃勃野心,至少也能勒索天文数字的财富退居而出。

  她一定会来,而且至多也就半个月,就会出现在京师城外。

  这是柳乘风的预计,柳乘风的估计是有道理的,他了解这个女人,这个女人热衷冒险,所以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假若她只是想徐徐推进,先图宣府、辽东,再兵临京师,那么到时候大明各处的勤王大军齐聚在京师,蒙古人想要直捣北京的希望也就幻灭,看上去似乎是占了不少的便宜,却是措失了良机。

  所以柳乘风相信李若凡不会磨蹭,这个女人宁愿决战,也不愿意拖延。

  那么从现在开始,京师就要做好御敌的准备了,首先是城防必须加固,其次是京师中的军马要进行调配,最好的办法就是据城而守,拖延时间,时间对大明有利,时间拖得越久,胜算越大。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冒险,问题是冒险不值得,因为大明的赌注是国运,而蒙古人来无影去如风,就算败了,那也损失不大。

  心里有了计较,柳乘风也赞同杨廷和的计划起来,杨廷和极力反对皇上亲征,又要求立即发旨各镇勤王,用意和柳乘风不谋而合。

  柳乘风见朱厚照仍是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连忙道:“陛下,楚军有水师十万,陆师亦可抽调十万出来,现在京师有难,楚国岂可袖手旁观,微臣恳请陛下准许楚军乘舟北上,于天津、塘沽一带登陆,抗击蒙人。”

  楚人毕竟也是汉人,大明是楚国的母国,柳乘风的估计是,边镇那边至多也就抽调十万人至京师一带,京师有二十万左右人马,这些都还算是可以与蒙古人一战的军马,至于其他各镇各卫的军马大致能陆续抵达五十万以上,不过这都是军户,战力低下,不堪一击,打顺风仗或许可以,一旦有什么闪失,保准是望风而逃。为了增加一些保险,楚国出动一支军马北上却也恰逢其时。

  不过楚军的战力,柳乘风可没有太多的保障,毕竟刚刚编练,能有新军一半的战力就算不错。这不是战力如何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这个态柳乘风非表不可。

  朱厚照叹了口气,点头道:“好吧,难得你有这份忠心,朕准了。可是朕觉得,蒙古人……”

  杨廷和怒道:“陛下,眼下只需固守京师即可,其余都不必讨论。”

  朱厚照一时语塞,道:“朕只是说……”

  “陛下……”李东阳苦笑道:“陛下,眼下还是稳妥为上。”

  “可要是蒙古人不克京师,而侵夺宣府、辽东呢?”朱厚照也不是军事白痴,甚至可以说,他比内阁的这三位大学士更专业一些。

  朱厚照提出了一个假设,按照阁臣们的构想,将所有的军马全部布置在京畿一线,这就等于是放弃掉了辽东、宣府、蓟州,假若是蒙古人愿意决战还好,假若只是一面牵制京师的军马,却又分兵去攻打九边,侵夺辽东,那么大明朝可就血本无归了。

  这也是朱厚照觉得有必要亲征的原因,以他的性子,宁愿在九边与蒙古人一决死战,也不愿困守京师,看上去困在京师确实是稳妥,可是损失也是不小。

  杨廷和正色道:“若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边关各镇可弃一二,可是京师却绝不能出错,陛下可曾想过,先帝的陵寝就在京师,大明的基业也在京师,与社稷相比,辽东又算什么?宣府又值几何?”

  这是抓大放小的问题,其实说不上谁对谁错,一般只有马后炮的人才喜欢以结局来论对错,其实是不然的。

  朱厚照冷哼一声,他的价值观可接受不了杨廷和这种四平八稳的提议,可是眼看自己被孤立,便是柳乘风也不发一言,一看便是柳师傅也站在了杨廷和一边,只得道:“好吧,那就按你们的意思办,朕有言在先,若是蒙古人不愿决战,所导致的后果都由你来承担。”

  杨廷和没有犹豫,这个替罪羊似乎也只能他来做,他正色道:“微臣愿承担责任。”

  李东阳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忍不住道:“老臣也愿担保。”

  至于那焦芳,显然就没有兴趣去自告奋勇的往自己身上担担子了,他表个态就好了,一旦有黑锅,他当然不愿意背。

  柳乘风此时也没有做声,若他不是楚王,此时或许会多说几句,可他毕竟是藩王,有些话是不好说的,只能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

  话说到这份上,朱厚照也就坚持不下去了,只得拂袖道:“那么立即发旨吧,一方面要下旨安抚辽东、宣府等地的守军,一方面让天下兵马勤王,除此之外,粮草军械也要备足,不可轻慢。”

  众人一齐道:“遵旨。”

  朱厚照阴沉着脸,道:“天色要黑了,你们出宫吧。”

  众人一齐退出殿去,因为时间仓促,眼看宫门就要关了,因此大家走的较急,匆匆出了午门,杨廷和才叫住柳乘风和李东阳,却独独不叫焦芳,焦芳讨了个没趣,眼巴巴的看着柳乘风,柳乘风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先回去。

  杨廷和自然是有话要说,他先是朝柳乘风行了个礼,随即正色道:“殿下,方才陛下正在动怒,时间又是仓促,所以老臣还有话没有说出来。其中有一条最紧要的就是如此多的军马,谁也居中调度的问题,殿下想必也知道,到时这一场守城战,既有宫里的勇士营,亦有新军和京师五大营,又有各地的卫所军马和楚军,甚至还有些边军也将抽调过来,各营龙蛇混杂,若是没有一个德高望重令人信服的人出来从中调度,只怕各营不服,说句实在话,老夫以为殿下是最好的人选,新军是殿下筹建的,御马监又是那张永张公公掌握,楚军就更不必提了,还有那些桀骜不驯的边军……”

  柳乘风心里跟明镜似得,杨廷和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这个家伙确实是一个干才,一下子把所有事都想好了,要说谁能慑服各营,这京师里除了柳乘风还真没有别人。毕竟柳乘风的爵位高,虽然是藩王,可也算是大明的亲王了,再加上又有过军功,多少还能让人信服。更不必说无论是新军还是楚军都是柳乘风的杰作,至于张永的勇士营那就不必提了,张永本来就是柳乘风的人,至于其他各部,柳乘风也有一些威慑影响,柳乘风不做这次保卫战的总掌柜,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若是其他的事,柳乘风定会拒绝,不过现在事发突然,而且又是非常时期,人家杨廷和连责任都敢挑起来,柳乘风若是为了避嫌而推三阻四,就明显有些不太厚道了,因此柳乘风几乎不假思索的道:“这件事好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尚且本王这样深受皇恩的人?只要宫里肯点头,本王自然愿为王效命。”

  杨廷和颌首点头,欣赏的看了柳乘风一眼,他其实对柳乘风的印象不太好,觉得这个人太霸道,可是今日却让他有了几分好印象,他方才最怕的就是柳乘风怕被人说三道四,而故意推三阻四,毕竟国朝没有让藩王总领军务的传统,很容易被人攻讦专权的,可是柳乘风却是满口答应,显然也是个有担当的人。

  “既然如此,那么剩下的事就看老夫和李公的了,我们明日便上奏,保举殿下暂代皇上总揽军务,殿下且先去歇一歇,守城的事我和李公不懂,到时还要殿下未雨绸缪,老夫和李公呢,则专司粮草调度、安抚人心吧。”

  李东阳道:“不错,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社稷无忧,杨公,看来今夜你我是不能睡了。”

  杨廷和苦笑,道:“就算是让老夫睡,今夜也是睡不着的,哎……”




第九百四十四章:先斩后奏

  山海关的消息是捂不住的,过不了多久就已经传遍京师,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甚至一些曾经经历过当年土木堡之变的惨状的老人更是不安。

  不得已之下,朝廷不得不命报纸出来安抚人心,各报纷纷刊载了文章,都说各地军马已经整装待发,甚至山东等地的官军已经向京师开赴。届时云集大军百万,京师固若金汤。

  这种消息其实也就是变变愚民,真正有心的人却知道蒙古人的厉害,也知道大明所谓的官军,真正能作战的十不存三。

  不过有了士气总算是好事,至少不必担心蒙古人还没有来,整个京师就已经陷入混乱的地步。

  一船船的粮食也顺着运河送至京师,京师内的各处粮仓塞得满满的,不少作坊也接到了大量的订单,被服、刀剑、火器、甚至是马车都必须有大量的存量。这时候,朝廷也不再可惜银子了,多事之秋,银子有个屁用。

  那些原本打算南下的商贾们一看,原来这战乱还有银子挣,竟也有相当多的人留了下来,作坊开始日夜生产。

  新军已经开始整备,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甚至已经规定夜里睡觉不能脱下衣服,要求武器不得离身。

  而这时候,内阁联名上书,要求择选都师一名,以调度各路军马,推举的人是楚王柳乘风,对于这个人选,宫中倒是没有太多的意见,很快也就批准了。

  于是乎,柳乘风开始忙碌起来,这所谓的督师只是暂代之职,战争结束就必须封还,所以也没有专属的衙门,好在他的王府够大,现下也没什么女眷,因此就地办公。

  结果就是每日都有各地的奏报传到他这里,什么山东巡抚已经命该地总兵带精兵一万三千余,什么宣府巡抚要求派一只精兵入宣府策应,什么天津兵备道衙门已经封锁了海路,这些杂七杂八的消息,让人感到头大。

  可是柳乘风也是无可奈何,他必须耐着性子一份份奏报去看,隔三差五还要接见从各地来的各路武官,同时又要与内阁、兵部、户部保持联络,随时沟通。更不必提每日清早还要入宫去觐见皇上。

  大规模的战争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说打就打,别看沙场上热血沸腾,可是在这背后却是无数令人头疼的筹备。

  而且这么多大军,也不是全部驻守京师,而是覆盖到了整个京师地区,甚至是天津、通州一线也必须严防固守,以防止京师变成孤城。可是各营的调配却也是个难题。

  好在兵部在旁帮衬,总算没有出什么太大的差错,柳乘风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整个京畿数十个军镇和城池变成固若金汤的防线,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运河和驰道防务,防止被蒙古人切断补给。

  他现在考虑的不是胜利的问题,主要的精力全部扑在能否挡住蒙古人第一波的进攻上,只有能挡住第一次攻击,那么接下来考虑的才是取胜了。

  因为不能亲征,令朱厚照有些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内阁那边反对不说,也没有得到来自柳师傅的支持,再加上张太后听说此事之后,更是态度坚决,他只能乖乖在宫里,每日按时参加早朝,听那些大臣们进言所谓的战争筹备,这些繁琐的事消磨掉了朱厚照最后的一点耐心,他向往金戈铁马、上阵冲锋的豪情,就算不能如此,至少也希翼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是这一场与他息息相关的战争,似乎什么热血沸腾的事都没有出现,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准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可以说,朱厚照最近的心情很差,每次从朝殿中出来都是气冲冲的,而这几日,刘瑾则一直陪伴在朱厚照左右。

  刘瑾已经感到不妙了,现在虽然皇上仍然保着他,可是他心里清楚,楚王和内阁没有动手,是因为现在分身乏术,一旦蒙古人被击退,他的责任就必定会被追究,柳乘风绝不会放过他,如今的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内厂厂公,其实却是形同虚设,说穿了,所谓的权利并非是来自于官爵,而是来自于基层,自己说的话有人听,自己的吩咐有人去照办,这才是权。

  现在呢?几乎所有人都对他阳奉阴违,谁都和他保持距离,他说的话和放屁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