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汉会合契丹大军七万余众围困晋州,晋州孤守尽两个月,忽逢天降大雪,汉辽大军却不曾预备过冬之物。汉辽兵马七万将士煎熬之际,后周大将王峻率军来援,命大将高怀德、高怀亮分兵两路,汉辽大军士气大落,一溃千里,北汉与辽国只得退兵。
久无援兵来救,兖州已是粮草将尽。郭威屡次命使者劝降,慕容彦超据守不降,郭威大怒,传令郭从义、赵晖、曹彬、潘美等将分兵四路,四面围攻。兖州城下喊杀震天,鼓声充耳,火弩强弓飞射如雨。慕容彦超亲登城垛,提枪大战周兵,虽是逢兵便刺,逢将即挑,但寡不敌众,城池遭陷。
慕容继勋跌跌撞撞登上城垛,对彦超劝道:“父帅快快突围,北门已经被周兵攻破。”
慕容彦超道:“人活半世,何惧一死。继勋突围去投南唐,来日为汉主报仇!”慕容继勋遵照父命带五百骑兵往南门冲去。慕容彦超见城垛难守,退回城中,投井自尽。
慕容继勋杀出南门,正遇郭从义,二将大战六七个回合,郭从义一锤打中慕容继勋天灵,继勋战死。半日之后,兖州尽归后周大军收复。正是:
人生乱世本不同,宁随暴君效愚忠。
鞠躬尽瘁数诸葛,至死不悟乃慕容。
郭威收复兖州,班师回朝。丞相冯道率百官迎侯圣驾凯旋,郭威与群臣相互称贺。几日后,王峻率军还都,南唐无扰,北汉退兵,四处报捷,使得郭威龙颜大悦。后周统一中原,四方诸侯畏服,郭威深感久经战乱之祸,亲身以节俭示范,颁布新政,减税免赋,体恤百姓。
单讲王峻北伐北汉有功,被郭荣加封宰相之位,与冯道等共理朝事。王峻平日喜好耍弄权术,结交党朋,只知在朝中扩充势力,而不务正业。郭荣念起有功之臣,未加责怪。而王峻封相之后,却大造府第,华丽奢侈,贪于享受,却荒废政事。
郭威见王峻不务政事,降旨加封李榖、范质二臣为宰相,参与军政大事。王峻闻听此事,赶忙往宫中求见天子,郭荣以为王峻有紧急奏报,便令其进见。王峻奏道:“臣闻陛下拟旨加封李榖、范质二人为宰相,以为此二人并非称职人选。”
郭威一听王峻为此事而来,心中到是不悦,对王峻道:“若是不用此二人,那何人可为相国人选?”
王峻道:“大学士颜衍,秘书监陈观,此二人可担当大用。”
郭威心想颜衍、陈观皆是与王峻交好之人,倘若任用必与王峻结为死党,言道:“宰相人选,未可仓卒,待朕三思而行定。”
王峻道:“为臣所举人选,皆是国家栋梁之材,陛下不必多虑,可立即降旨册封。”郭威越不听,王峻越是侃侃而谈,唠叨不止。
见王峻不自量力,郭威心中已是厌烦,只得强压怒火言道:“爱卿所言,朕已知晓,不日便加封爱卿所举荐之人。”王峻见皇帝应允,才肯罢休,回转府中。
郭威越想越气,等到用膳之时,突感胃痛难忍,竟病倒床榻。郭威自知身体生疾,急召冯道、王朴、郭从义、李重进四位大臣进见。三人入宫,郭威令其赐坐床边,冯道问道:“陛下往日龙颜美润,但不知今日有何贵恙?”
郭威道:“皆是王秀峰对朕无理。朕念王峻征战有功,对其处处容让。偏偏王峻欺人太甚,妄想掌控左右重臣。速传我儿柴荣,即刻进京主政。”
王朴问道:“少殿下入主中枢,只恐王峻阻挠,臣以为可先幽禁王峻,再招殿下入朝。”郭威遂按王朴之计,召王峻入宫进见。
王峻得知皇帝召见,以为郭威已采纳启用颜衍、陈观二人为相,便欣然去往宫中。王峻来至内宫,郭威已端坐龙椅,冯道、王朴、郭从义、李重进分站两侧。王峻不知缘故,只是跪地叩拜。
郭威道:“王爱卿,朕以为颜衍、陈观并非宰相人选,朕欲招皇子柴荣回京主政,爱卿以为如何?”
王峻闻听心中一颤,奏道:“臣以为万万不可,殿下镇守淮北无人可替,还是任用颜、陈二人为宜。”
郭威道:“汝未免管的太宽了吧?难道皇室宗亲也需你来把持,左右侍卫降王峻拿下。”王峻始料未及,被几个宫廷侍卫捆绑囚禁,遂传旨贬为商州司户,颜衍、陈观也连坐被贬。
数日之后,晋王柴荣奉旨回京。此时,郭威已经病魔缠身不能理政,遂召郭荣及朝中数十余名重臣至病榻近前听诏,郭威言道:“朕大病难愈,已知天命。待朕归天之后,尔等当为朕薄葬,有八道不准,尔等记下。其一,不得大兴国葬之礼;其二,不可滥杀牲畜为朕殉葬;其三,不可命宫人为朕终年守陵;其四,不可强征民夫修陵,枉费人力;其五,不得打造地下宫殿,其六,不得打造石神石将,只须立碑一块;其七,只得后宫戴孝,不可满朝白缟;其八,新君登基灵前即位,不得再兴大典。此八道遗照尔等可曾记下?”
柴荣答道:“谨遵皇上圣谕。”左右重臣也齐声高呼:“谨遵圣谕。”郭荣遂令太监宣旨,皇位传于晋王柴荣。传旨已毕,只见郭威咳喘不止,口吐鲜血,不能言语,待至深夜,一命归天,终年五十一岁,葬于嵩陵。
郭威归天,众臣皆劝柴荣拟诏天下。柴荣道:“皇上龙御归天,若为北汉、南唐、辽国所知必会趁机来犯。诸位爱卿暂不可发丧,发丧之日,必有一战。”
王朴道:“臣以为北汉暗通辽国,谋我中原久矣,若闻新君即位,必然来犯。”
柴荣道:“所言有理,传旨命高怀德、高怀亮点精兵三万先往晋州。待朕即位之日,便是发兵之时。”所以密不发丧。
数日之后,晋州快马来报,高怀德、高怀亮兄弟二人已率兵驻扎晋州。柴荣即刻降旨,传告天下大周太祖圣神皇帝郭威驾崩。报丧之日,葬礼一概按郭威生前之愿从简而办,命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主持丧事。后周世宗皇帝柴荣在灵前即位,史称周世宗。
郭威葬礼从简,柴荣即位也未举行登基大典。柴荣率冯道、王朴等官员草草祭祀登基。新君礼仪刚毕,赵匡胤入宫来报:“启禀吾皇万岁,末将已将五万马步军军在北郊集合,请万岁点兵。”
柴荣大喜:“告丧之日,定教北汉措手不及。”转身对冯道、王朴言道:“朕将出兵北伐,朝中之事,皆赖二位爱卿。”遂辞别朝中文武大臣,往北郊阅兵。
柴荣来至开封北郊校军场,只见上千面旌旗蔽日当空,几万口战刀映光闪烁。三军之前,大将赵匡胤、石守信、郭从义、李重济、曹彬、潘美等一派武将,披甲跨马个个威风凛凛,人人精神抖擞。柴荣高声喊道:“今先帝驾崩,但遗愿未了。朕带孝出征,必有先帝在天之灵护佑,大周当兴!”三军闻听,呼号震天,同心响应,只闻号炮三声,大军直往晋阳而去。
柴荣率兵数日,大军驻扎晋州。北汉皇帝刘旻此时才得探马急报,得知郭威驾崩。刘旻大喜,对众臣言道:“郭威已死,大汉复兴之日已到,朕欲趁柴荣大丧之际,出兵南下,重兴刘汉江山。”北汉群臣无不幸灾乐祸,连章请奏南下。正在君臣高谈阔论灭亡后周之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来至大殿,向刘旻奏道:“启禀万岁,晋州有十万火急军情来报!”
“传使者上殿!”刘旻道。
一个快马使来至宝殿,叩拜之后对刘旻奏道:“晋州急报,周主柴荣今率马步军五万人,会合高怀德、高怀亮三万兵马,出阴地关向晋阳杀来。”
“啊!”刘旻惊道:“柴荣小儿不在开封吊孝,竟偷袭我晋阳。诸位爱卿何人可为先锋?”
这一班北汉朝臣方才口若悬河,此时个个哑口无言,唯有谋士郑珙奏道:“臣举一人可为先锋。”正是:
大难苦寻国栋梁,威风南下振家邦。
但看中原多将才,未见北塞豪杰强。
不知郑珙所荐何人,期看下回分解。
第八十一回:杨君爱延时退周师 柴世宗兴兵讨南唐
北汉皇帝刘旻焦急之下,谋士郑珙举荐人才,刘旻问道:“爱卿为朕举荐何人?”
郑珙道:“京畿领军都督杨衮,字君爱,磁州人氏,此人不但武艺高强,且通兵法,懂治军,是当世难得的将才。”
刘旻问道:“既然杨衮可为大将,那何人堪当先锋。”
郑珙道:“臣观殿前将军张元徽素来忠勇,可封为先锋出战。”
“好!”刘旻言道:“既然如此,加封杨衮为大将军,张元徽为先锋官即日点兵,朕要明早御驾亲征。”
次日,刘旻大点三军挥师南下,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大队人马来至高平县,,前方流行探马来报,周主柴荣率八万人马迎面而来。刘旻传令将三万人马分作左、中、右三阵。刘旻、杨衮、张元徽三人各领一军,刘旻大军居中,杨衮率兵居左,张元徽居右。三阵一字排开未过几时,只见一支人马高举后周旗号,荡尘迎风奔驰而来。柴荣率军摆开阵势,见北汉兵马不过三万,传令道:“三军进发,击鼓助战!”后周大军亦分作三阵冲来
杨衮衮望望去对刘旻道:“周兵士气正盛,陛下不可轻举妄动。”
刘旻摸了一把须髯言道:“时不可失,时不再来,朕定要一战搓周兵精锐。”
刘旻号令出战,杨衮劝道:“此时南风甚急,对我北军不利,陛下不可贸然出战。”
刘旻怒道:“大战在即,杨将军勿要再说这不利军心之话!速命先锋官张元徽督军出战!”
刘旻跳下战马登上鼓车亲自为北汉大军擂鼓助战,先锋张元徽率马步军三阵奋勇杀出,被汉将士将刘旻挽起龙袍亲自擂鼓,个个奋勇当先,人人浴血拼杀。一番交战到杀得周兵大败。世宗柴荣大惊,老将郭从义道:“陛下若能躬亲垂范,当先杀敌,军心定可重振。箭弩在后乘风远射,敌军必乱!”柴荣令高怀德、高怀亮兄弟分护左右,驱马当先,闻鼓杀出;曹彬、潘美率左军;赵匡胤、石守信领右军,三路齐发,杀向汉兵。
刘旻见柴荣亲自出马,大喜道:“柴荣不自量力,枉来送死,必当为我军斩杀。”旁边杨衮又劝:“南风骤起不止,对我北军不利,陛下当当速速收兵。”刘旻不听,再度擂鼓助战。
北汉将士闻听战鼓又响,二番奋勇杀出,只见上万只雕翎箭顺风袭来,犹如暴雨突淋,穿甲透心,汉兵未曾交锋便接连中箭。原来这雕翎箭射远不射近,此番远射又有南风推波助澜更是杀得汉兵魂飞胆丧,尸骨成堆。
后周大军奋勇争先,北汉将士一触即溃。刘旻大惊,跳下鼓车,登马便逃。只见大将高怀德挥枪追来,高声呼道:“刘旻小儿休走!”刘旻见高怀德勇猛善战,吓得魂不附体。幸有大将杨衮拦住吼道:“贼子!休伤我主!”,遂与高怀德大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有大将高怀亮向刘旻杀来,先锋张元徽举刀来挡,却被高怀亮刺落疆场,一命归天。杨衮见刘旻逃远,虚晃一枪,驳马退去。柴荣见汉兵大势已去,遂令骑兵乘胜追击刘旻。
刘旻率兵退至一树林之中,见败退汉兵已是筋疲力尽。刘旻道:“传朕诏令,三军在此歇息半个时辰,再行军赶路。”
杨衮道:“此林之间,有大道贯穿南北,倘若周兵沿途追来,无险可守,陛下不可在此停留。”
刘旻道:“众将士如此疲惫,岂能再走?”
杨衮与刘旻争辩之时,只见后面跟来的几个汉兵喊道:“周兵杀到!”北汉将士闻听,拔腿就跑。杨衮道:“陛下先走,末将断后!”杨衮跨马提枪来迎追兵。周兵为首之将名叫樊爱能率一支骑兵到此,正遇杨衮当道拦路。细细观瞧杨衮年岁在四十开外,眉宇轩昂,目生雄光,鼻正口阔,长髯已是半白,头戴银翅帅字盔,身披亮银锁子甲,夸下一匹斑豹马,掌中一条皂金虎头枪。樊爱能笑道:“半老之人竟敢道间独当,待取了首级请功!”樊爱能驱马挥刀赖展杨衮,杨衮直枪一个回合便将樊爱能挑落马下。旁边周兵见主将被杀,掉头就跑。
杨衮退了追兵,悬挂樊爱能人头向北而去。走至山谷,正遇刘旻在此歇兵,杨衮献上樊爱能人头,刘旻大喜道:“杨将军退却敌兵,朕已命士卒伐柴煮饭,稍等片刻就为将军庆功。”
杨衮打眼一看,大锅已经添柴煮水,杨衮道:“此地已不可久留,陛下速领将士逃走。”
刘旻问道:“将军何事惊慌?”
杨衮道:“陛下山谷煮饭,炊烟袅起,周兵定闻烟寻来。山谷狭窄,若慌忙退却,重将士定拥挤相互践踏,所以请陛下速撤。”
刘旻闻听有理,遂命步兵先行,骑兵在后悉数过谷。刘旻与杨衮在后队正欲离去,忽然闻听谷口有人高喊:“贼子休走,留下人头。”只见一员后周大将催马举锤率兵追来,此人乃是石守信部将何徽。杨衮驱马来至谷口,对何徽言道:“无名之辈枉来送死!”遂与何徽交手,不过两个回合,何徽便被赐死,随行士卒各自逃窜。
天色昏沉,刘旻见有河涧阻路,哀声叹道:“前有阻涧,后有追兵,逼得孤家如今真是走投无路,进退两难。”
杨衮道:“陛下尽可宽心,大军所到之处,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区区河间不足忧虑。”
刘旻道:“只是桥未搭好,追兵又至,军心必然大乱。”
杨衮道:“倘若来追,末将自可当至。”刘旻也无别计,便命士卒伐木搭桥。
过了半个时辰,眼看木桥将成,远处遥传马蹄之声,山坡露出一面将旗,上书“赵”字,近前再观乃是大将赵匡胤。杨衮单枪匹马拦住追兵,赵匡胤道:“老将军,周主所到之处,郡县无不望风归顺,将军何不早降?”
杨衮道:“忠臣保一主,投敌万难从。休要费话,看老夫大枪。”话音未落,杨衮出马来战,赵匡胤举棍相迎。大战二十个回合,赵匡胤自知不是对手,只得率兵退去。
刘旻在高平吃了败仗,率残部仅万余人退回太原。皇帝刘旻面对满朝文武是失声痛哭,言道:“柴荣八万大军指日可待,朕欲逃往漠北,众卿以为如何?”
杨衮道:“陛下勿忧,为臣之子杨业督军雁门关尚有兵马两万,待臣前去搬兵。”刘旻如得救命稻草,遂令杨衮王雁门关搬兵。
不过两日,柴荣率大军杀至太原,将城池团团包围,又令攻城。北汉皇帝刘旻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