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医卫-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胖子贱笑着,连拖带拽把秦林推了出去。
宅子大门口停着一顶暖轿,金丝楠木的轿身,天青sèbo斯绒的轿帐,不像江南富商动辄错金描银的轿子却总显得暴发户味道,而是透着低调内敛的奢华。
四个一身皂的轿夫,棉衣棉ku都浆洗得干干净净,四名青衣小婢眉清目秀分外清爽,还有位长相富态穿着也富态的大嫂把着轿杠。
一看这阵势,秦林就知道不是徐辛夷了,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徐大小姐坐轿子呢。
见秦林走到了前院,那大嫂就对着轿窗里面低低的说了几句。
一只莹白如玉的手从轿帘旁边伸了出来,轻轻掀开轿帘,张紫萱轻摇缓步的走下轿子。
这位相府千金仍穿着男装,但玄sè丝棉袍子并不能掩盖婀娜的身姿,反而衬得肌肤欺霜赛雪,容颜娇美如huā,盈盈眼bo在秦林脸上打了个转,眉梢斜飞、嘴角含笑,huā容玉貌便如初冬的暖阳一样明人。
自陆远志以下众官校都惊叹张紫萱貌美若仙,不敢仰视,纷纷低头退避。
张紫萱云淡风轻的问道:“秦兄多日不见,别来无恙乎?”
秦林也呆了一呆,顺口调笑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张紫萱掩口轻笑,粉嫩的脸蛋已抹上了一层彩霞:“恐怕秦兄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佳人,不是蒲柳之姿的小妹,而是那位英姿飒爽的大小姐?”
这句话可以算作朋友之间开玩笑,但已有几分拈酸吃醋的味道,张紫萱话一出口就觉得有几分轻浮了,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
知道是相府千金,众校尉头也不敢抬一下,陆胖子只听得旁边有人暗暗嘀咕:“老天爷,这位张小姐还说是蒲柳之姿,我看那秦淮河上什么huā魁,连给她提鞋都不配”
陆远志嘿嘿一笑,似乎秦林能得到相府千金小姐的垂青,连他这个做小弟的也与有荣焉。
忽然胖子又变得愁眉苦脸,扳着手指头替秦林算账:大丈夫三妻四妾,秦林若能把张紫萱、徐辛夷和李青黛都娶回家,倒是刚刚好;要是再冒出一个谁来,可怎么得了?别把小师妹的位置给挤掉了?
至于张紫萱和徐辛夷愿不愿意三女同事一夫,元辅少师张居正和魏国公徐邦瑞都是站在大明朝权力金字塔顶峰的大人物,那么谁的女儿做正妻谁的女儿做平妻,这些复杂而纠结的问题,以陆胖子“质朴”的脑袋,是不大会去想的。
“敢问张小姐此来有何指教?”秦林试探着问道。
他总觉得这位大明首辅张居正的掌上明珠,似乎遗传了她父亲的权谋和心计,不像心地如水晶般透明的李青黛和没心没肺的徐辛夷,张紫萱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没有人能猜出来。
“原来在秦兄心目中,小妹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呀”张紫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难道没事就不能来拜访秦兄吗?唉,本来还想请秦兄带小妹逛逛金陵盛景呢。”
原来张敬修、张懋修两兄弟被南京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弄得一个头两个大,赶紧微服跑到扬州访友去了,张紫萱独自一人实在无聊的很。
偏偏刘戡之听说徐辛夷大闹天香阁,连夜捉拿秦林这档子事,觉得张紫萱定是被有眼无珠的秦林给抛弃了,顿时刘公子觉得机会又来了,整日跑到张紫萱所居之处纠缠,弄得她不胜其烦。
自打燕子矶之战结束,张紫萱和秦林已有好些天没见面了,想到以家信向父亲举荐了秦林,她心血来潮就过来拜访,想和秦林多谈谈,听听他对新政的见解,便提出在外面去转转。
秦林吃了一惊,为难的挠了挠头:“小姐也知道男女授受不亲,我倒没什么,就怕咱们往街上一走立马满城风雨,惹得你那位做着首辅的父亲大人动怒,我这小身板就经受不起啦”
张紫萱闻言嘻嘻一笑。
这时礼教盛行,讲男女大防,像她这样没有父兄陪伴独自拜访秦林,就已是出格的举动了。
不过张居正向来把礼法视为草芥,自去年守制夺情的争议之后更把士林清流当成狗屁,张紫萱也有乃父之风,常穿了男装和几位哥哥出来走动,游览大江南北、遍访天下英杰,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滴滴小姐。
所以秦林问起,她反而走近了两步,呵气如兰,俏皮的笑道:“怎么,秦兄可以和女将军点兵围猎,就不能与小妹并肩同游?”
好厉害的一张俏嘴秦林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挠着头皮嘿嘿干笑,自忖道:“张紫萱虽然心如东海深不可测,但她还能吃了我?”便点头答应了。
张紫萱却不是徐辛夷那样没心没肺完全无视礼法舆论,她早有准备,命一名小婢把带着的东西取出来,是姜黄、眉笔、胭脂、铅粉等物,让秦林带路走到后堂。
只见她把姜黄水擦到脸上,又用眉笔、铅粉等物细细勾勒,不一会儿就有了效果:天姿国sè的相府千金,变成了皮肤蜡黄、眉毛粗黑的粗使丫头,模样再平常不过,走在街上绝不会有人注意。
秦林看了又看,虽然不再担心被路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以张紫萱原本的容貌那简直是肯定的,但明人的容光被遮盖,心头未免有些小小的失望。
两人并肩走出去,众官校见娇滴滴的张紫萱忽然变成了个黑黄黑黄的粗使丫头,都觉着好笑。
“小姐”张府那大嫂和几名小婢要跟上来。
张紫萱把秦林衣袖一牵,嘻嘻笑着说:“有这位智勇双全的锦衣百户作陪,你们还担心什么?”
那几名下人不敢违拗,只得任张紫萱和秦林离开。
秦林与张紫萱并肩往刘伯温桥而去,走了一截儿,他总是不停低头看地面,似乎在想着什么。
张紫萱哧的一声笑:“秦兄为何频频低头,敢是会票落地下了?”
秦林讪笑两声,吞吞吐吐的,不好意思说的样子。
“有什么但说无妨,小妹知无不言。”张紫萱有点儿生气了。
“这个,那我就说了,不准生气哈,”秦林犹豫片刻,终于抵挡不了法医职业本能的好奇心和研究癖,冲口而出:“你没有缠小脚?缠脚是怎么回事呢?”
秦林知道这时候缠足似乎很流行,但奇怪的是他遇到的女xing竟没有谁是缠足的:金樱姬是朝鲜人,就不用说了,李青黛经常随李时珍上山采药,徐辛夷是个暴力女,她们都没缠足,现在看到张紫萱也行走自如,似乎和传说中完全不同啊。
张紫萱呢,就算涂了姜黄水也掩饰不了脸蛋绯红,水bo似的眸子把秦林一瞪,没好气的道:“马皇后还是大脚呢,显贵有几个缠足的?你这家伙真不老实,竟问我这个,讨厌”
实际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就是大脚,所以历代宫廷、显贵都不怎么缠足,万历野获编记载“今禁掖中,凡被选之女一登籍入内,即解去足纨,别作宫样”,而到了弘光朝在民间挑选后妃时,太后甚至特意下旨说待选女子不需要缠足。
一般的劳动fu女,不管是江南的织布女工还是田间的农fu,就更不可能缠足了,相比之下,倒是青楼里面的山西大同府姑娘和扬州瘦马特别讲究这个。
即使缠足,也不像后来清朝时候那样生生把足弓折断,大部分只是用布紧紧裹着以显得瘦小,和后世穿高跟鞋的意思差不多。
皇帝女儿不愁嫁,像张居正做着首辅比皇帝也差不太远了,张紫萱又何必吃缠足的苦头?只是略略用布条子把脚裹瘦了点儿,不显得太大,行走仍是自如。
明代女子的脚甚至比xiong部都还要si密,张紫萱含羞忍耻,略略向秦林解说一番,已是耳根子发烧。
偏生秦林这家伙不知道和一位闺阁小姐谈论小脚的问题有多么唐突佳人,听得津津有味,两只眼睛还不停往张紫萱的脚上瞄,看那样子简直想把她鞋脱了来看一看——毕竟在现代生活了很长时间,一到夏天满街都是穿凉鞋、拖鞋的美眉了,秦林并不觉得看看女子的光脚有什么了不起。
张紫萱羞不可抑,被秦林“肆意轻薄”,饶是她涵养极好也忍不住揶揄道:“秦兄如此在意缠足的问题,要不要小妹脱下鞋给你看看?”
秦林一进入和法医相关的问题就心无旁骛,纯粹以研究精神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于是他忙不迭的点头说好,还俯下身去看张紫萱的脚。
“登徒子”张紫萱再怎么深的城府也经不起如此“调戏”,她平生第一次对男人动手——往秦林头上敲了个爆栗,气咻咻的往前冲。
秦林愕然,怎么刚才还好好的,这下又生气了?真是女人心海底针呐。
张紫萱走了几步,忽然又扑哧一声笑,回过头来,笑靥如huā:“小妹终于明白徐大小姐为何要夜袭天香阁了老实交待,你这家伙是不是也脱过她的鞋子?”
………………
猫说:加更在十一点半,喵呜
江南烟雨 154章 老太,又见老太
154章老太,又见老太
秦林当然不知道自己对可怜的徐大小姐,连更过分的事情都做过了,所以连连摇头说未曾脱过她的鞋子。{免/费/小/说 m/f/x/s。N/e/T首发}
张紫萱将信将疑,不过似乎秦林的否认很让她高兴,心情开朗了不少。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先去看了刘伯温桥,又从huā牌楼走回来去夫子庙看庙会,路上秦林还huā十五个铜子买了两串糖葫芦,自己吃一串,请张紫萱吃一串。
张紫萱并不矫揉造作,捏着串糖葫芦吃得很开心,现在的她除了双眸仍然格外的慧黠,看上去就和普通的民间少女没有别的区别了。
还没走到夫子庙,就见前面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夫子庙是金陵城第一个繁华去处,本是孔庙,但市井商业的繁华反而盖过了孔孟之道的影响,它之所以闻名东南并非因为庙里供着的孔夫子,而是庙门前广场上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的杂耍和小买卖引人入胜。
这不,做猴戏的给猴子穿红着緑,学人拱手作揖、下跪磕头,耍猴的人就端着铜锣向观众要钱,人们一边叫好,一边随意赏他几个铜子,那猴儿就替主人抱拳致谢。
捏面人的、做糖画的得到小孩子的追捧,xiong口碎大石、卖大力丸的汉子赢得老少爷们一阵阵叫好,那踩高跷、翻筋斗的则做出一个个叫人眼huā缭乱的惊险动作。
金陵城果然六朝金粉,东南繁华首屈一指。
又有一溜儿戏台子,是各家南戏班子在唱戏,秦林和张紫萱过去,什么。
有个观众甚多的戏台子正演着鸣凤记,张紫萱笑着说“王世贞这老儿总不脱才子习气,又新做了戏文来演,所以家父说他可为文宗、不可为朝廷柱石”,秦林就知道这部鸣凤记是应天府尹王世贞新做的戏文了。
最后面一个台子上演的平海记,讲着戚继光平倭御寇的故事,张紫萱看了一会儿,叹息道:“戚大帅的确功勋卓著,但如果不是王本固那厮头脑顽固,从中作梗,胡部堂的招抚之策便能奏效,哪有后来这许多事?”
秦林听到这里,忽然心头一动,想起前些日子捕获白莲教的那艘船来自倭寇,连忙追问什么招抚倭寇,还有王本固从中作梗,又是怎么回事。#本章节随风免费小说 m/f/X/S。net#
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张紫萱不以为意,只道是秦林好奇而已,便极有耐心的娓娓道来。
所谓倭寇,洪武、永乐时还真有不少日本人,但到了嘉靖年间十个里面倒有九个是中国人,“真倭”也即是日本人反而是少数。
因大明律严厉实行海禁,只许朝贡体制下的勘合贸易存在,导致沿海百姓心怀不满,而江南工商业的发达也进一步刺ji了海洋贸易的发展,民间走si活动愈演愈烈——实际上多数是由地方豪强和官员控制、并主动参与的。
茫茫大洋之上没有官府管辖,便有居心不良之辈从走si转变成打劫,甚而勾结日本浪人进攻中国城市,这就是大明百姓所熟悉的倭寇了。
到嘉靖年间,出了位了不起的枭雄人杰,便是大海商汪直,他建立庞大的船队横行海上,迫使日本人、朝鲜人乃至西方殖民者都向他臣服,从南洋到东洋的船舶都得乖乖的给他交保护费。
汪直是大海商,需要良好的商业环境,对劫掠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他一方面约束日本、葡萄牙人,不许他们登陆劫掠,甚至出兵消灭其他敢于入寇中国的海盗,以向朝廷表明自己是合法商人;另一方面则不断向朝廷提出开放海禁的要求,希望自己的生意能从非法走si转变成合法贸易。
当时的抗倭名将,兵部shi郎兼佥都御史、总督渐直福建军务胡宗宪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便定下招安的策略,要把汪直一党招安成为朝廷的水师,允许他们合法贸易,并借助他们的力量去打击真正嗜杀成xing的日本浪人和西洋殖民者。
汪直生于斯长于斯,毕竟心向中国,作为大海商他最迫切盼望的就是朝廷开放海禁,自己成为堂堂正正的合法商人,因此与胡宗宪一拍即合,欣然从海外赶赴杭州,准备接受招安。
没想到当时驻杭州的巡按王本固是个自命清官的死脑筋,非说汪直是倭寇,硬把他抓起来,并一再上奏朝廷,一口咬定胡宗宪受了汪直大笔贿赂,义正词严的要求对“贪官”和“倭寇”予以严惩。
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王本固这么一搞,清流文官都朝着胡宗宪猛烈开火,朝廷也定下了诛杀汪直的基调,胡宗宪没办法只好被迫同意,于是汪直就非常冤枉的被朝廷砍了脑袋——他本是兴冲冲的来受招安,要替朝廷打真倭和西洋人的呀
汪直一死,海上局势登时糜烂而不可收拾,以他为代表的以贸易为主的走si海商集团,被以劫掠为主的倭寇所取代,十年间东南沿海兵连祸结,酿成了大明朝立国两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倭患。
辛亏有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一班儿忠臣良将死命出力,这才将倭寇平定,然而军民百姓死亡已不下十万,东南半壁尽被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