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正午-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勣一生,经战阵无数,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重病后,只服皇帝送来的御药,家里人延请的的大夫一律不见。
他说:“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能就医人求治!”临终之时,李勣忽然让其弟李弼置酒宴乐,堂下子孙满排而立。他对李弼说:“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装病情转好为此宴乐。你现在脑子清醒,听我讲话。我亲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门户,都被后辈破家亡人。我这些不肖儿孙,现在都交付给你,应细加防察,如有操行不伦、结交非类,马上打杀,然后奏之,以免倾覆家族……”
虽如此,李勣的忧恐最终成为现实。唐高宗崩后,武后临朝,随意废杀儿皇帝,大戮李唐宗室,武氏家族高官重权,天下人情怨愤。恰巧李勣孙子李敬业与两个兄弟都因受赃贬官,在扬州又遇见同遭贬斥的唐之奇、骆宾王等人,几个人趁机起事于扬州,旬日之间,竟有胜兵十多万。
然而,李敬业终属志大才疏之辈,也并非真的想力复唐室,纯属有个人野心的半吊子阴谋家。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很快捕诛众人。此次起事惟一能影响后世的,是大文豪骆宾王那篇千古流传的《讨武瞾檄》。武则天边读这篇大骂自己的文章,边赞叹不已,并讲“宰相之过,安失此人?”由此,可见此女主对待文人倒有曹操之肚量。
平定李敬业后,武则天下诏追削李敬业祖、父官爵,创坟斫棺,复本性徐氏。李勣直系子孙诛戮无遗,偶然有旁支逃脱的,“皆窜迹胡越”。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吐蕃攻陷麟州,驱掠民畜而去。一行几千汉人俘虏走到盐州时,有位名徐舍人的吐蕃将领,把俘虏召集一处,对其中的和尚延素说:“大师勿惧,我本汉人五代孙。从前武太后杀唐宗室,吾祖建义不果(当指徐敬业),子孙流落绝域,至今已经三代了。虽然我们几代居此,有兵有地,然思本之心,无忘于国。但至今旌属繁衍已多,无由自拨归汉了。”言毕,把几千作为奴隶本来要累病死于吐蕃的汉人全被放掉。
英国公做梦也想不到,他一辈子都为唐朝在边疆和“夷狄羌蛮”多个少数民族作战,殊不料自己残留的血脉最终竟也混同于其中,这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笔者对大儒王夫之一直钦服有加,惟独于他对李勣的评价大不以为然。王夫之讲:“李世勣始终一狡贼而已矣。……夫为盗贼而能雄长于其类者,抑必有似信似义者焉,又非假冒之而欺人亡实也。相取以气,相感以私,亦将与之生死而不贰。……”然毕观李勣一生,于李密,忠也;于单雄信,义也;于兵士,恤也;于唐朝,始终如一,灭亡高丽,功至高也。其孙李敬业反叛,皆非李勣力所能及,想所能想,以一后世乱臣贼子而追愤前人,实无可取。
(后记:李勣也是民间演义歪曲最甚的一个人。在《隋唐演义》中,他成了“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变成诸葛亮、吴用一类的军师人物,羽扇纶巾,掐指运算,此种形象,诚为误导后人。)
马槊英雄 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隋唐演义》中,秦琼秦叔宝是绝对主角,以“秦琼卖马”为引线,牵出全书情节。殊不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叔宝竟排名倒数第一。显然演义作者当初有心,非有本事把你最末一名变成正数第一。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二十四功臣中,以秦叔宝最为广大群众所熟悉,过年贴年画,说门神是神荼、郁垒没几个人知道,但都晓得一个是秦叔宝,一个是尉迟敬德。
秦叔宝,名琼,齐州历城人。隋炀帝大业年间,为隋大将荣国公来护儿帐下卫士。当时,秦叔宝母亲病死,来护儿派人送钱送物吊孝。军士们议论纷纷:“士卒死亡以及兵将家里死人的很多,来将军从未吊问过,为什么单单这样礼待秦琼呢?”来护儿闻此议论,对左右说:“叔宝勇悍,又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这位来公也是慧眼识英雄,见人下菜碟。(来护儿是江都人,和秦叔宝出身差不多,少年时常常发陈涉之叹:“大丈夫当取功名,安能久事陇亩!”后追随隋将杨素数次击贼有功,又从蒲山公李宽(李密之父)在现在的黄山一带破贼,进位柱国。炀帝即位,数被宠遇,几次征高丽均参与其中,并以平灭杨玄感被封为荣国公。最后一次击高丽,来护儿劝炀帝不要因高丽王假装称臣就撤兵,当时平壤城破指日可待,炀帝不听,功败垂成。宇文化及江都弑帝,来护儿作为贵臣也为乱兵所杀。其长子来楷也以勇武出名,讨击群盗,所向皆捷,贼人为之作歌曰:“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畏荣公第六郎。”后与父一起遇害,诚为父子英雄。)
隋朝末年,秦叔宝在大将张须陀手下听用。这张须陀也是一个英雄,有一次以万人对有众十多万的大盗卢明月,相持十余天,疲尽且退,他对诸将士说:“我们撤退,贼兵一定追击我们,到时其营空虚,如以千人袭其大营,必定大胜。只是这个任务太危险,谁愿意去呢?”众将默然,惟独秦叔宝、罗士信自告奋勇。(罗士信十四岁从军,勇猛异常,《隋唐演义》中也是主人公之一。历史上,罗士信投唐,也是李世民亲密战友之一,最后在与刘黑闼争战中被俘,坚不投降,被杀,年仅二十二)两人依计行事,趁卢明月追击隋军时袭其大营,焚烧三十多营栅。卢明月奔还,张须陀带兵还击,大破十万之众,卢明月只和百十号人逃走。由此,秦叔宝威名大震。
不久,秦叔宝跟随张须陀攻伐李密,哪知天外有天,张须陀军败身死。秦叔宝去武牢投奔隋官裴仁基(裴行俨之父),不料,裴仁基不久就归降李密,秦叔宝也顺理成章成了李密大将。
李密英明贤达,厚待叔宝,以他为帐内骠骑。在与宇文化及大战中,李密曾为流矢射中,堕马闷绝。当时左右奔散,追兵继至,只有秦叔宝一人捍卫左右,把李密救回营中。后来,李密败于王世充,这个胡人也久闻秦叔宝大名,署之为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等人一样,秦琼对这个“卷发豺声,性多诡诈”的西域胡人后人很看不起,阵前告辞,奔投唐军。
高祖李渊亲自下命秦叔宝跟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在美良川大战中,助李世民击降尉迟敬德,功居最多。高祖李渊专门派使臣赏赐秦叔宝金瓶,慰劳说:“爱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由此而观,雍正皇帝给年羹尧写的信称兄道弟还不算太肉麻。唐朝草创之初,太需要叔宝这样的良勇之将了。
接着,秦叔宝又从李世民击败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每次与秦王李世民征伐,只要敌方阵垒中有骁将锐卒在阵前跃马招摇示威,李世民都会派秦叔宝去把对方“处理”掉。秦叔宝一得命,立即跃马提枪,万众之中必刺对方于马下,敌军人马群易,潮水般后退,场面煞是壮观。李世民以此“益重之”,叔宝也“以此颇自矜尚”,得意洋洋。(史书及此,似有贬意,不知何因)。
玄武门之变,秦叔宝从李世民诛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太宗即位,拜左武卫大将军。此后,秦叔宝就一直患病在家。他常对人说:“我自少所经二百多战阵,屡中重创。大概前后受伤流出的鲜血有数斛之多,又怎么不生病呢。”
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在他坟莹内立石人马,以旌其战阵之功。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
综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书生出身”的还真不少,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萧瑀、虞世南、唐俭,共8人,占三分之一;武将出身的有尉迟敬德、李靖、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刘政会、李勣、秦叔宝;宗室一人,河间王李孝恭;外戚一人;长孙顺德;农民出身一人,张亮。可见王孙李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叹息只有感自己身世的虚叹,并非实指。
凌烟阁功臣中,绝大多数是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过程中的老战友,不少还是化敌为友,一见就如平生之交。太宗晚年,常常有预感地在多个功臣死前有梦兆,“欢笑如平生”,可见昔日文臣旧将都长活于一代英主的脑海之中。细观史书,太宗继位后在与这些旧臣老友言谈中常常称“我”而不言“朕”,足见无君臣鸿沟之隔,情义之重,古今罕见。
笔者少年时代不爱学习,特别沉迷于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诸多情节至今不忘。写毕凌烟阁功臣,单田芳大师那独特的沙哑噪音给《隋唐演义》的结尾诗似乎言犹在耳,恍如昨日:
“隋末英雄起四方,龙争虎斗动刀枪。多少英雄含恨死,一统江山归大唐!”
正是凭依这些文臣武将的辅佐,唐朝迎来了“贞观之治”。公元627年到649年(太宗贞观元年至贞观二十三年),赫赫唐朝,终于向世界展示了它阳光灿烂的青春期。
附:唐朝对手系列
此外,除了李密、萧铣已在李勣、李孝恭两人传中有较详细记述外,隋唐递嬗之际多所言及的还有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刘黑闼、杜伏威、辅公袥、朱粲诸人,观凌烟阁功臣,多是因平灭这几个豪杰或枭雄而扬名立万。而且,在《隋唐演义》中,民间文艺家也把这几个人描述的活灵活现,精彩引人。现把真实历史中的这几个“反王”面目交待一下。
谄谀求荣 篡逆奸雄——王世充
王世充,字行满。王世充的祖辈原是西域胡人,姓支(胡姓),一直往来中原,贩货求富。不过,到他爷爷那辈就已落魄穷困,早死。其父支收随母改嫁霸城姓王的人家,自此冒姓王氏。王收已经是完全汉化的胡人,读书求官,在隋朝竟也能做到汴州长史这样的地方中下级官职。
王世充自幼很爱读书,颇涉兵史,“尤好兵法、龟策、推步之术”(这也是胡人的传统)。隋文帝开皇年间,他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王世充巧口善辩,明习法律,人不能屈,青年时代就已初具奸雄端倪。隋炀帝大业名间,王世充为江都,兼领江都宫监。恰值隋炀帝屡幸江都,王世充又“善侯人主颜色,阿谀顺旨”,大献珍奇宝物,雕饰池台,因此倍受隋炀帝信任。暗中;他也知晓隋朝将乱,平日里广结豪杰,释放罪囚,收买人心。杨玄感之乱,他又从军“平叛”;齐郡孟让叛隋,王世充竟也能率军击破之,斩首万余,生俘十多万,可谓“军功”卓著,隋炀帝更加信任于他,认为他兼具将师才略,并在赏功宴上亲执御酒赐之。
李密攻陷洛口粮仓后,隋炀帝派王世充征讨。遇此英豪对手,王世充开始露馅,隋军淹死万余人,冻死万余人,数万隋军死亡殆尽,回到河阳时才剩千把人。无奈,王世充自己系狱请罪,越王杨侗当时没什么人可用,派人释放了他,征还洛阳,让他招集散卒,戴罪立功。
不久,宇文化及在江都作难,弑掉隋炀帝。越王杨侗在洛阳被推为帝,拜王世充为吏部尚书,郑国公。新帝登基后,几个大臣与王世充合议,决计招降李密,让他攻伐宇文化及,以使“两贼相斗”,乘双方困疲而一举全歼。
越王杨侗毕竟为隋正朔嫡系,又拜李密为太尉,因此李大英雄忘掉与隋炀帝的“前仇”,转而为杨家努力“讨贼”,且屡战屡捷,不时上表告胜。王世充心中大惧,认为自己从前与李密百余战,杀伤对方将士甚多,一旦李密全歼宇文化及还朝,肯定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先散布谣言,杀掉首倡招降李密的大臣,把朝中大权揽于己手。
不久,李密果然大败宇文化及,但也两败俱伤,“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疲倦”。王世充趁机假托鬼神,蛊惑人心,说自己梦见周公,派自己率军讨伐李密,并宣言,士卒如果不从,肯定会病疫而死。正好王世充属下兵士多楚人,“俗信妖言”,都跃跃欲战。
李密刚刚大败宇文化及,有轻敌之心,被诡诈的王世充乘虚攻入,大溃而逃,奔附李渊。王世充“尽收其众,振旅而还”,隋帝杨侗拜其为太尉。
自以大功如此,王世充渐有不臣之心,又有道士妄言符瑞,称王世充有皇帝之命,应代隋而立。为了广收人心,王世充还派人到处网捕飞鸟,在鸟脖子上绑上写有王世充应为皇帝的布条后放飞,再派人四处射下,诳诱众人。见火候差不多,王世充就废掉杨侗,自称皇帝,国号郑,大封亲戚兄弟为王,占据洛阳,与李唐争锋。
刚刚称帝一个月,王世充的礼部尚书、原来的隋朝大臣裴仁基等数十人就议谋想杀掉王世充这个逆贼,迎杨侗复位,事泄,被王世充全部杀掉。一不做二不休,为绝人望,王世充又毒死杨侗,谥曰恭帝。不久,王世充属下罗士信等大将纷纷反叛,奔降唐朝。
眼见众心离叛,王世充大开杀戎,一人逃跑,全族杀掉。又下令五家相保,如果一家逃亡而四邻不觉,诛及四邻。又大设监狱,稍有怀疑,便捕人系狱。诸将外出征战,也把全家当人质关在宫中。由于一直在洛阳城中屯兵,城中乏食,仓粟日尽,每天饿死成百上千人,并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不久,秦王李世民率唐兵来攻,洛阳附近城池纷纷降唐,王世充据守洛阳。同时,他发信给从前的老仇家窦建德,以“唇亡齿寒”之义相晓,哀求救兵。窦大英雄一时糊涂,竟发大兵来援,最后反为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一举击败,以皇帝之尊为唐朝擒俘。
拥城自守的王世充陷入绝望,与诸将商议突围逃走,但属下将领“皆俯首不对”,谁也不言语。见大势已去,“大郑皇帝”不得已,率其将吏诣军门请降。
李世民把王世充押送到长安,唐高祖李渊“面数其罪”,王世充惶恐伏地,一副孙子相,哀告说:“为臣有罪应诛,但秦王答应不杀掉我。”李渊不好食言,就下令把王氏一家迁至蜀地安置。
庆幸得以不死,呆在驿舍的王世充一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