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刘邦大传 >

第17部分

刘邦大传-第17部分

小说: 刘邦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统祭典犹在,因而司马迁也将陈胜编入与“王侯”同等的世家中。

陈胜死后,黄河流域间的抗秦义军,纷纷遭到致命的打击。

铚地人宋留曾奉陈胜命令经略武关,占领了南阳地区。他在接获陈胜死讯后,立刻撤出南阳,但仍在武关为秦军追及,兵溃。结果宋留向章邯投降,被送往咸阳,仍遭到车裂之刑。

赵国这时也发生变化。赵国的李良军团,奉赵王动臣之令经略常山,颇有成绩,赵王乃令之继续向西北推进,攻击太原地区。当他攻至石邑时,由于秦军坚守井陉,不得前进,乃决心亲自返回赵国京城邯郸,要求增援。

李良至邯郸时,正逢赵王之姊饮宴而归,车队百余骑,阵容庞大,李良以为是赵王武臣,乃下马跪道旁请安。赵王之姊因酒醉,未察明是军团将领,竟也令人答礼。李发现是王姊而非赵王,对自己的行为深为羞愧,更以王姊失礼怀恨在心。

适逢秦国井陉守将假2世皇帝胡亥之名以招降李良,李良颇为心动。

李良部属怂恿举兵叛赵,李良乃乘势追杀赵王之姊,更一不作二不休举兵攻入邯郸。赵国守卫以为是自己人,轻易放过,李良乃攻入王宫,武臣毫无准备,竟遭杀害,负责保护皇宫的邵骚也因而殉难。

陈余和张耳接获宫中亲信急报,判断事不可为,乃在仓促中率领少数亲信逃离邯郸,赵国遂为李良所控制。

陈胜死后不久,陈余和张耳乃统合散居各地的赵国部队反攻邯郸,李良不能敌,便西向举军投降章邯。

为了再建赵国,张耳和陈余商议,认为不应再以外来人为君王,而应设法恢复统一前的赵王室,乃派人在赵国民间找寻原赵王室后代,不久便找到一名叫赵歇的后裔。由于邯郸地区仍不稳定,张耳及陈余乃在信都,拥立赵歇续任为赵王。

秦嘉也在陈胜死后,结合东阳县人甯君,共立景驹为楚王,准备引大军至方与,与已进击到定陶地区的秦军对抗。

群雄苗起,抗秦争胜

为了强化己方声势,秦嘉特派遣使臣公孙庆,到齐国说服齐王共同出兵。

但齐王由但以陈胜已战败,诸侯中以齐国声望最高、实力最强,楚国要另立新王,理应获得齐国之同意才是。

公孙庆闻言大怒,抗议道:

“齐国立王时,也不曾得楚国同意,为何楚国立王需征询齐国王?何况天下皆知楚国最早起义抗秦,理当为天下义军之首。”

田儋也大怒,下令斩杀公孙庆,齐、楚关系从此决裂。

章邯见陈城得而复失,乃分出部分兵力,由左右两路分别攻击陈城。吕臣不能敌,乃弃城南下。当他退至长江北岸的鄱阳县时,结识了当地的盗贼头子黥布。在黥布的支持下,吕臣再度挥军北上,和秦军的左右校尉决战于青波,获得全胜。于是陈城复得,仍为楚国之根据地。

黥布原名英布,庐江六城人。年轻时有相士看到他凶猛而豪爽,便替他算命,预测他将因犯法而遭到黥刑(在脸上刺青的墨刑),但经过这个劫难后,他将更可能成名,并且会被封为王,前途不可限量。

英布因而对自己这种“命中注定”非常得意,后来他果然犯重罪而遭到黥刑,并发派到骊山陵的劳役营中。

在劳役营内的英布却一点也不气馁,反而不断安慰并鼓励一同受刑的劳工。由于他个性积极、豪爽,肯为别人牺牲,不久便成了劳役中罪犯的老大,大家都尊称他为“黥布”,这个绰号也逐渐代替了他的本名。因此在数万名“骊山众”里,黥布的大名无人不知晓。

名气大了,从属增多,黥布和几名较强壮的伙伴便在大家的协助下,逃出骊山陵的劳役营,相偕在长江岸边干起水盗的生意,并曾有“鄱阳盗王”之尊称。

黥布虽平民出身,但体形雄伟,粗壮有力,加上性格豪放,颇富谋略,也是天生的领袖人才。鄱阳县令吴芮虽为朝廷命官,但一向关心民间疾苦,擅长交结地方领袖及江湖豪杰,素有“番君”之称。黥布素景仰其名,乃率徒众数千人投奔之。吴芮欣赏黥布人才,特将女儿下嫁他,并支援其人马,北上袭击秦军,也成为一支独立的义军部队。

陈胜死后,楚王景驹声名日高,在丰县起义的刘邦也率众前往归附。

刘邦在沛郡起兵后,便率萧何等亲信,四处寻找粮食,以维持军团的长期生存。他将丰邑交由同乡人雍齿固守,雍齿从小和刘邦便颇熟识,他的身分地位更高于刘邦,因而实在无法甘心在这位“刘季”手中讨生活。正好魏将同市率军南下经略沛郡及丰县地方,雍齿便乘机举兵降魏。刘邦闻之大惊,立刻带军反攻,但雍齿闭城坚守,刘邦不能入,成了没有根据地的流浪部队。

听说楚王景驹正在招兵买马,刘邦也率队前往,途中偶遇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率数百少年欲投奔景驹。张良和刘邦谈得很投机,便将自己的人马全交给刘邦统领,自己也以客卿的身分留在刘邦阵营内。

企划高手,胆大张良

张良字子房,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贵族。其祖父张开地曾当过韩昭侯、韩宣惠王及韩襄哀王的宰相,其父张平则当过韩相里王及韩悼惠王的宰相。韩悼惠王23年,张平去世,死后20年,韩国便为秦国所灭。

张平去世时,张良年纪太小,所以并未在朝廷为官,成年时,韩国政治已陷入大乱,名存实亡,所以张良也一直没有机会为国效劳。

《史记》上特别描写,依张良之个性和日后建立的功业,司马迁原本“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归人好女”,而深感真是不可以貌取人。

也就是说张良个性豪放,胆大心细,深富谋略,如同一般印象中的“伟男子”,但直到见其画像,却意外长得娇小俊美,如同楚楚可怜的“小美女”,让司马迁都大感不解。

不过张良胆量奇大,个性冲动,敢作敢为。韩国被秦灭亡时,张良已掌有家中大权,光是家僮就有300余人,但他却凭其义气,发誓为韩国报仇。他策划擒贼先擒王,打算直接暗杀最高统帅的秦始皇。

这个计划不但大胆,而且非常困难。张良乃散尽家财,征求艺高人胆大的勇士。这时候,他的弟弟却病死了,但张良全心投入刺杀工作,无暇颇及悲伤,甚至没有时间准备丧仪,只草草埋葬而已。

为了阴谋不至于泄露,张良寻找助力的方向指向东方,一路远达资讯较发达的齐地,但仍一无所获。经由别人辗转推荐,他得知东夷地区(约今韩国新罗北地)有位部落酋长——仓海君,专门传授各种奇特武功,手下高手如云。于是不辞劳苦及路途遥远,只身前往求见。

仓海君深为其诚意所感动,便推荐一个超级大力士给张良。这位力士不但身材雄伟,而且擅长操纵120斤重铁椎,能在远距离飞击任何目标。这对刺杀警卫重重的秦始皇而言,是最合适的方法了。

这件任务不论是成是败,要在事后能得活命的机会不大。但东夷人讲求义气相投,大力士非常喜欢张良的大胆和率性,加上又有酋长的交代,想必张良也用了不少钱安排大力士家人的未来生活,因此大力士义无反顾地陪伴张良回到中国来。

力士刺秦王,搏浪传美名

他们语言虽不通,但心是相系的,因此由张良负责派人搜集必要情报,并由两人作详细沙盘推演,设计各种方法,再一一过滤其成功的可能性。最后他们找到了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的机会。

由于东巡的队伍非常长,车辆行动较缓慢,是用铁椎飞击的好机会。他们仔细侦察始皇的路程,终于选定一个叫做博浪沙的地方。《史记》上记载:

“29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10日。”

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境内的阳武县之南,是一片由黄河河沙堆成的沙滩,人迹甚少,一望过去,沙滩如连绵波浪,地形高低起伏,因此人员埋伏其中,不易被发现。

这本是万无一失的计划,但尉缭为秦始皇所建立的警卫体系,在出巡车队中装备有不少副车,车内均为始皇的替身。由于车队很长,除少数亲信外,有时候连李斯等重臣都不易判断秦始皇是在哪个车中。

张良自然也费尽苦心搜集秦始皇真正御车位置的情报,但秦皇室禁卫体制很严,张良不易得到正确消息,只能凭情况来猜测判断了。

铁椎从百余尺距离飞击而出,正确撞击目标,可惜那只是辆副车,尉缭的“影武者”策略,成功救了秦始皇的性命。

张良自然不知那是副车,他和大力士依计划分头逃亡。大力士长相魁伟,很容易被识破,幸好语言不通,秦皇室情报人员问不出所以然,只好处以极刑。但任谁也想不到,这位娇小若妇人的小男子,竟是这件大阴谋的主使人,所以张良得以迅速地逃离险境。

途中张良探知谋杀失败及大力士殉难的消息,他虽满怀悲痛,但短期内也使不上力气,只有从长计议了。因而他往东南走,藏身于江苏北部地带。

秦始皇自然大怒,他下令全国谍报网缉拿张良,只是张良出道不久,真正看过他的人不多,更难想像其外形,因此虽“大索天下,求贼甚急”,张良仍然脱险而出。

不过张良聪明绝顶,胆子奇大,他判断藏在荒山野郊,反而容易被怀疑,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最安全。因此他变更姓名,藏匿在人口复杂的商业城市——下邳。

奇遇黄石公,苦学太公兵法

张良为了得到更多情报,因而成天在街上闲逛,一点也没把追缉的人放在眼里,幸好他那不起眼的长相,也的确不易让人产生疑心。

不过却有个人特别注意到他。

那是位像乞丐又似神仙的老头,成天坐在桥头上东张西望。他丰富的阅人经验,很快看出张良非等闲之辈。

有天,他故意要试试张良。

当张良走向桥头时,老人突然弯下腰,脱下鞋子,丢往桥下,然后转身向张良叫道:

“年轻人,帮我捡鞋!”

张良愣了一下,但好奇心甚强的他,很快压住不高兴的情绪,反正也闲着无事,倒来看看这找麻烦的老头子有何居心?

因此他回身下桥,捡起了鞋子,交还老人。

“替我把鞋子穿上吧!”

尽管心中微愠,但既来之则安之的潇洒个性,好人作到底,便跪下身来,故意表现得恭恭谨谨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看到张良的行为,似乎很满意似的,大笑而去。张良反而被他吓一跳,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目送他离去。

老人走了约一里路,回头看看张良,又走了回来,并对张良说:

“孺子可教也,5天后天明时刻,到这个地方与我相会!”

张良虽满头雾水,但在好奇心驱使下,仍恭谨表示:

“好吧!”

5天后,天刚亮,张良便依约赶到桥头,只见老人早已在那儿了。

“与老人家约定,却比我晚到,真没礼貌,5天以后再来吧!”

张良愣住了,但想想的确是自己理亏,便只好客气地陪不是。

5天后,鸡鸣声刚起,张良已到桥头。想不到老人比5天前更早就到了。

“还是迟到了,回去,5天后再来吧!”

到了第5天,张良根本不敢睡了,天未亮便到相会之点等待。

没多久,老人也来了,看到张良先到,笑眯眯地表示:

“这样子才对嘛!”

便从怀中取出一册书,交给张良,并表示:

“读通这部书,你便可成为王者之师。这10年间将是你最需要努力、也是最有把握的成功期,绝对要抓紧。13年后,你可以到济北来看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头很容易找得到的,那就是我呀!”

说完,便转身离去,不再回头,从此以后张良再也没见过这位老头儿了。

天亮后,张良仔细审视这部书,竟然是姜太公兵法。张良甚奇之,乃日夜苦读,将书中的精华完全消化。

13年后,张良随同已成为大汉皇帝的刘邦到济北巡视,特别到谷城山下,果然见到一块黄色石头,于是取回家中祭祀。张良死后,遗嘱中交代要和黄石同葬,并令家人建立黄石祠以为纪念。

虽然有人以为黄石公是特来指点张良的神仙,不过以较务实的科学观点来看,可视为一个颇具智慧及学识的老人,希望将其绝学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黄石或许也是他特别安排的,让张良能更重视这本姜太公兵法也说不定。

日后坊间留传的《三略》、《六韬》相传便是姜太公的兵法,不过依史学家考证,这两本书是汉末及魏晋时代的伪作,也许其中有不少是姜太公兵法的观点,但似乎并非张良所得的这本兵法。

史料中的确记载吕尚为齐侯后,传世有《太公阴符》等多篇著作。相传苏秦的纵横学是由此书而衍生,张良的这本太公兵法或许便是“原版”。不过,黄石老人刻意以此书相赠,相信其中也必有不少属于老人的注解,协助张良对兵法的精华,更能够融会贯通。

更妙的是,张良也尝试将这本书中的精华处世之术和别人讨论,但他们却大多听不懂其中道理,更谈不上应用。碰到刘邦后,由于谈话颇为投机,张良便也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考考刘邦,想不到刘邦一触即通,不但能完全领会及接受张良之建议,并且在应用上也恰到好处,办起事来,果然是一帆风顺。张良不禁感叹道:

“沛公真是天生之英才呀!”

从江北到江南,召平引出项梁

刘邦和张良往见楚王景驹时,楚北的战情已相当紧急。章邯的部队攻陷了相城营地,并威胁砀地附近。景驹以东阳甯君和刘邦引军西进,在萧县阻挡秦军,双方战于萧城西,楚军不利仍退还留城。

景驹虽在秦嘉的支持下号称楚王,但由于他们的根据地在楚北,已倍受章邯“骊山众”的威胁,因此得不到江南地区反叛军的普遍支持。广陵人召平的态度,便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广陵县是今日的阳州,也是楚北的重镇之一。

召平是当地的贵族,在秦王朝时被封为东陵侯,但这却是有名无权的官职,因此即使最起码的秦王朝地方官吏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因此虽贵为侯爵,召平对秦皇室可没有一点好感。

不过召平学识修养很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很有科学实验精神,虽是个读书人,却肯亲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