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唐-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匡威见己方的军队损失惨重,但晋阳城的消息还是没有传过来,难道出了什么差错?李匡威如此想↓在这时,远处数骑快马疾驰而来,到近前下马道:“李将军,大事不好了,听说赫连将军已经兵败遁回吐谷浑了,段亮段将军在晋阳城下被李嗣源和周德威夹击,已经退兵了……”
李匡威长叹一声,道:“退兵!”
**************************************************************
前几章中出现了一个低级错误,李匡威的父亲应该是李全忠而不是李可举,前面的叙述中我给弄错了,抱歉之至。
第十七章 汾州之战
张浚很郁闷,作为讨伐河东的招讨使,他很清楚河东的兵力,按说在这种三面围攻的情况下,李克用唯有放弃河东,经雁门关北撤。
事实上战况的发展一直是按照张浚的战略进行着,战争一开始,李克用就频频后退,各路诸侯一路急进,把被李克用占据的大部分地区都收复了,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把李克用强悍的河东军压缩到了晋阳附近,对于这一点,张浚很得意,他很欣慰,自己的策略是正确的,只要打败了李克用,就能够让朝廷的威望在各路诸侯中重新雄起。而他张浚就是中兴大唐的功臣,以后就可以手握重权,扫平天下强藩,成就大唐不世基业,重新开创大唐盛世。
可就在最后的关头,一路上势如破竹的赫连铎竟然兵败,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赫连铎本人也只带着不到万人的残兵败将逃回吐谷浑。
紧接着是韩建偷袭失利,被迫撤兵,李茂贞不战而退,成德军大将段亮在晋阳城下吃了大亏,李匡威力战而败……
这一切的一切来的实在是太快了,快的让张浚有些措手不及,虽然张恐里有五万人马,可这些禁军大都是新招募的,作战经验很少,事实上这些禁军也都是来打酱油的,本来就是以个路藩镇为主力攻打河东的,说实话,在张浚想来,拿下李克用根本不用禁军出面。他所招募的五万禁军无非就是做个样子而已,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有数,就像是前往西川的韦昭度一样,说是禁军攻西川,真正跟陈敬宣打仗的不还是王建和顾彦朗的队伍?
光凭着那些禁军根本不够人家看的。
所以张浚在听到各路诸侯纷纷后退之后,也萌生了退意,可是已经晚了。
这时的张浚在汾州城,城内只有禁军一万余人,本来驻扎在城外的四万禁军听说各路诸侯兵败遁走,这些新招募的禁军哪里敢跟强悍的沙陀人拼命?更何况军中还有混入的河东乌鸦堂的奸细在四处蛊惑军心,闹得人心惶惶,稍听风吹草动就有人乘夜逃走。
短短三日的时间,四万人还没打仗就仕不到两万,待到河东的人马遮天蔽日杀来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禁军更是四散奔逃,哪里还顾得上城中的招讨使张浚?
张烤在城楼上真是欲哭无泪,真没想到,一直势如破竹的战斗竟然打成了这样的局面,怎么不让他心灰意冷?
招讨副使孙揆已经被生擒,被押送晋阳,堂堂的京兆尹、招讨副使竟然被当街腰斩,拦腰斩断,肠子都流出来了,可一时半会儿还偏偏死不了,实在是惨不忍睹。
张浚带领一万多人死守汾州,李克用的河东军连日攻城,城池岌岌可危,这时的张磕中懊悔不已,当时自己主张征讨李克用的时候,大太监杨复恭、吏部尚书杜让能都不同意,说李克用兵力强悍,智计百出,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拿下的。
可自己偏偏夸下海口,说什么“李克用虽然风头正健,却不足以与天下对抗,如今李克用作为一路藩镇,四处攻城略地,视朝廷如无物,如果不出兵讨伐,何以振朝纲?”
可在看看当下的局面,这一次兵败,不但对李克用造不成任何威胁,反倒让朝廷丢了脸面,自己即便不死在城中,回去恐怕也无颜再见天子了,自己的仕途恐怕就此到了终点了,以后的李唐朝廷,恐怕再也不会有自己张浚的一席之地了。
河东军的攻势暂时退却了,可张浚知道,这是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更加猛烈的进攻,城中的一万对禁军这时已经伤亡过半,可让他欣慰的是城中的人都知道,现在唯有放手一搏,如果投降或者城破的话,残忍的河东军一定会血洗汾州,把他们全部杀掉。三万吐谷浑降军被残忍屠杀的消息他们都听说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唯有死战一条路,反正投降也是死,何不死的壮烈一点?杀一个够本儿,杀两个赚一个,总比放下兵器任人宰割的好。
也正因为如此,汾州城才能够坚持十天的时间没有破城,可现在城中的守军只有六千人了,最多在坚持三天,三天之后还是会城破,到时候大家恐怕要携手赴黄泉了。可这时城中的守军并没有任何的异心,在强大残忍的敌人面前,即便是懦夫也一样会成为真正的战士,背水一战,反正是死,“与其屈辱的死去,倒不如放手一搏,为了朝廷的尊严而战!”这是张浚在校场上的发言。
无疑的,这句话让这些本来没有多少斗志的禁军又一次充满了力量,在死亡的压力下,人的潜力会发挥到极致,虽然这个道理他们不懂,可他们心中都充满了仇恨的力量,眼看着朝夕相处的同伴和战友就死在自己的身边,他们怎么会不心痛,怎么会不伤心?这时候所有的伤心和悲愤都化成了一股力量,那就是战斗,唯有战斗才能更加坚强的活下去……
惨烈的战争又打了三天,让人欣慰的是汾州城依旧屹立在那里,城里还有三千守军,这三千人几乎都不同程度的负伤,可他们丝毫没有放弃的意思,战友的尸体就倒在城上,没有时间掩埋,幸亏时间已经是初冬,一时半会儿尸体不会腐烂,也不会照成大规模的瘟疫。
可他们心里都知道,这已经是最后的时刻了,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哭泣,他们一个个脸上都是一副麻木的表情,死亡已经蔓延了整个城池。
平时儒雅的张砍上也是死气沉沉,他穿着一身沉重的山文甲,四十六斤重的盔甲对于一个疏于锻炼的文官来说是就好像是戴上了一副镣铐一般,举手投足都显得有些艰难。
张砍上一层灰尘,他也不去洗,头发有些蓬乱,显得有些颓废,往日的那种自信的笑容已经离他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凄凉和那无尽的落寞……
城外鼓声震天,看来下一轮的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这时,城中的箭矢已经用完了,城中的百姓竟然把自己房顶上的瓦片都给拆下来,搬上城墙,用简陋的投石车用网兜把那些砖头瓦片抛下城墙,如天女散花一般投入敌军的攻城队伍♀种转头瓦块砸中人虽然不致命,但砸到一下也是头破血流,如此一来倒也把河东的队伍打的临时退却了。可守城的兵丁们都知道,这样打无非是多撑一刻是一刻而已,想真正取得胜利,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就在张浚已经绝望的时候,城外的河东军一阵打乱,紧接着是一阵阵如爆豆一般的枪声响起v亏为宰相,当然知道如今的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朱温的部队能够配备这种先进的武器了。
张浚暗叹一声,知道命应该可以薄了……
第十八章 朱温的打算
一个时辰后,城外的战斗进入了尾声,张浚站在城头,见城下都是宣武军的旗帜,急忙命守城的士兵大开城门,迎接宣武军众位将军入城。
令张浚十分感动的是朱温竟然亲自来了汾州,如今朱温的地位可是今非昔比,挂着使相衔,也就是平章事,又兼任侍中,还是郡王,四镇节度使,可以说普天之下唯有李晔的地位比他高一些,其他人见了朱温都要矮三分。
是以作为宰相的张浚也只能亲自迎接,口称“下官见过郡王!”
朱温很是和气,歉然道:“朱某来迟,让张相受惊了。”
张浚急忙道:“哪里的话,若不是郡王及时赶到,恐怕现在下官连同这汾州城中十余万百姓都要死于沙陀胡虏的铁蹄之下了。”
张浚深知自己这次兵败,宰相的位置是做不了了,现在是待罪之身,哪里敢托大?事实上即便是风光无限的宰相,见了朱温也要礼让三分,更不用说他这个待罪宰相了。
其实朱温早就到了汾州城外了,他麾下的斥候时刻关注着汾州的局势,包括城中也有朱温的探子,是以这几天来张浚的一举一动朱温都了如指掌,本来朱温以为张浚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儒生,经过这几天的观察,他发现张浚还是有些本事的,特别在鼓舞士气,拉拢人心这方面有过人的才华。
朱温就想到了把这个张浚收为己用,虽然他做不了宰相了,但毕竟在朝中日久,门生故旧也有不少,人脉关系十分强大,如果可以留在长安的话,给自己做个眼线也不错,不过看情况张浚很可能要外放。而且一定是做个闲职,不过这张浚晋升太快,经受一些磨练也是好的,对他的成长有好处。
朱温对张浚很是客气,当天朱温就住在汾州,第二天朝廷的使者来到汾州,宣召张浚即刻回京,并让朱温抵挡李克用,以防李克用的报复。
朱温和张浚接了旨,张浚神色黯然,道:“是我小看了李克用,本以为趁着赫连铎和李匡威联名讨伐李克用的时机把这个野心勃勃的沙陀胡虏赶出塞外,可惜的是事与愿违,如果郡王早来数日的话,恐怕战局将会是另外一个局面。”
其实朱温明明知道如果自己早一些加入战团的话定然能够打败李克用,甚至把李克用赶出塞外也未可知,可他还是没有那么做,因为现在的局面就好比是三国时期,自己就好比是曹操,李克用就是袁绍,而杨行密就好比是孙权,占据蜀中的王建就好比是刘备。
不过朱温清楚的很,现在虽然大家都齐心合力对付李克用,可一旦李克用真的战败被俘,或者流亡塞外的话,大家就会联起手来对付自己,因为那时候中原大地只有自己的威胁最大。蜀中的王建虽然也兵力强悍,但蜀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的成就,就是利于防守,但不利于进攻,这就是蜀中的缺点,
杨行密虽然雄才大略,可雄踞杭州的钱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钱镏的结拜大哥,也是他的老上司越州观察使董昌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两人联手的话剿灭孙儒应该不是问题,就是对付杨行密,估计杨行密的胜算也极其渺茫。
所以为了战略上的需要,还是留着李克用,以牵制其他藩镇的兵力,这样一来即可消耗双方的兵力,也可以让连年开战的自己休养生息,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北方还有一个更加不安定的因素那就是契丹,虽然现在契丹还处于动乱时期,可耶律阿保机已经长大了,正在努力经营着契丹的部落,为契丹的统一而做着每一份努力。
契丹的扩张一定会影响到李克用的利益,所以说,李克用与契丹虽然能够建立短暂的同盟,却肯定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他们都是英雄人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管是谁赢谁输,对朱温来说都没有一丝的坏处,这就是朱温为什么要留着李克用的真正原因。
第十九章 我成全你
经过这次大战,李晔也总算看清楚了形势,朝廷根本没有能力削藩,这次如果不是朱温力挽狂澜的话,恐怕李克用会再一次挥兵京师,这位大唐年轻的皇帝长叹了一口气,看来中性大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啊……
可李唐怎么说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即便是李克用也不敢公然反叛,他只是上书抗辩,说自己忠于大唐。这一次李克用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在战斗初期李克用步步后退,保存实力,损失了不小,不过在最后还是以优势兵力把各路大军各个击破,证明了李克用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次李克用的抗辩奏章跟第一次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这次李克用是以一个战胜者的角度来上书的,他并不担心朝廷答应与否,他之所以上书抗辩,无非就是走个形式而已,也就是为了给天下人表个态,让人们知道自己还是李唐的臣子,毕竟如果作为一个叛臣的话,虽然他实力强悍,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不可避免的要步步荆棘,各路藩镇就会自觉的联起手来对付他,即可用捞到实惠,又能捞到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看李克用现在上书抗辩,就说明他并没有与李唐决裂,甚至更表现出了他第朝廷的忠心,朝廷联合各路诸侯对付河东,可李克用在打胜之后不但没有背叛大唐,甚至更加在意大唐对自己的看法,这就无疑于让大家失去了讨伐李克用的借口。
这就是李克用的聪明之处。
李克用虽然是沙陀人,但自幼跟随父亲朱邪赤心(李国昌)在中原转战,对中原官场的手段很是了解,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弄一个借口,这叫出师有名。汉人就是好面子,明明不想让自己待在河东,可各藩镇又各怀鬼胎,且不说其他各藩镇的实力没有充分发挥,更没有默契的配合,只要朱温全力出击的话,就够自己喝一壶的了。
可朱温没有及时出击,让自己可以从容打退各路藩镇,这一点让李克用很不理解,不知道朱温到底是什么打算。朱温向来都是喜欢瞅准时机主动出击的人,可这一次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就这么放弃了。这不是朱温的风格,让李克用百思不得其解。
无论怎么说,现在河东的局势已定,朱温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击,所以他丝毫也不担心朱温会攻打河东,现在也该处理李存孝的事情了。
李克用亲自带领大军前去洺州,大军调动,当然瞒不过李存孝的耳目,李存孝知道这次义父来不是好事,但他自认对李克用忠心耿耿,虽然两次跟宣武军交锋都出师不利,但自己已经尽力了,即便是李克用要惩处自己,想来也不会太严重。可即便是要惩处自己,派一个使者来也就是了,一封书信就能让自己解除兵权,乖乖的回晋阳待罪。可李克用竟然亲帅大军过来,难道是义父对自己有了疑心?
李存孝心里十分烦躁,怀着忐忑的心情迎来了李克用的大军,李存孝亲自大开城门迎接,李存孝远远的就翻身下马,跪倒在地,沉声道:“末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