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

第16部分

秋-第16部分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同情地望着他,怜惜地抱怨道:“枚弟,你早为什么不说话?早点还可以想办法,现在是无法挽回了。”
    枚摇摇头。他以为芸误会了他的意思,便更正地说:“我并没有想过要挽回。”
    这直率的答语倒使芸发愣了。她有点失望,觉得这个堂弟是她完全不能了解的,而且是跟她的期望完全相反的一种人,便淡淡地回答他一句:“那么更好了。”
    “不过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坏,”枚不知道芸的心情,他完全沉在自己的思想里,他不象在对芸说话,却仿佛对自己说话似的。“人人都是这样,我当然也该如此。”
    芸不作声,就仿佛没有听见似的,她在想她的死去的堂姐。
    “不过我又有点害怕……”枚沉吟地说,他自己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忽然把眼光定在芸的脸上,求助似地望着她。他似乎想说什么,但是并不曾说出来。他只唤了一声:“二姐。”
    这个声音使芸的心软了。她用温和的眼光回答她的注视。她知道这颗软弱的年轻的心在被各种互相冲突的思想蹂躏。她等着听他的呼吁。
    “二姐,请你告诉我,”枚少爷终于鼓起勇气把话说出来了,“你一定晓得——”他停了一下,这时又经过一次挣扎,他的脸上现出红色,不过他继续说下去:“新娘子的脾气怎样?”
    芸受窘似地呆住了。她听见过少少关于她的未来弟妇的脾气的的话,但是看见眼前这张瘦脸,和这种可怜又可笑的表情,她不能够告诉他真相。她只得勉强做出笑容敷衍地答道:“新娘子的脾气我怎么晓得!”
    “我好象听见人说她的脾气不好,”枚疑虑地说。但是他并不疑心芸对他说了假话。
    “那也不见得,”芸安慰地说。
    “听说人比我高,年纪也大几岁,是不是?”枚急切地问道。
    “怎么你都晓得?”芸惊讶地失声说。她连忙避开他的眼光,望着别处,故意做出平淡的声音对他说:“别人的话不见得可靠,你将来就会明白的。”
    枚忽然站起来,苦涩地微微一笑。他说:“二姐,你多半不晓得。不过这一定真的
    。”他向着她走去。
    他又在书桌前面的凳子上坐下了。
    “你怎么晓得是真的?”芸惊疑地问他。
    “昨天晚上,爹跟妈吵架,我听见妈说出来的。妈好象不赞成这门亲事,”枚痛苦地说。
    这些话象石子一般投在这个善良敏感的少女的心上,同情绞痛着她的心。她仿佛看见了蕙的悲剧的重演。她望着他。他伸手取开檀香盒的盖子,灯光照在他的脸上,脸色是那样地焦黄,两颊瘦得象一张皮紧贴在骨头上,眼皮松驰地往下垂。好象这是一个刚从病榻上起来的人,在他的脸上没有阳光和自由空气的痕迹。他把檀香盒拿到面前,无聊地用小铲子铲里面的香灰。
    “枚弟,你不要难过,”芸柔声安慰道。
    “我晓得,”枚慢慢地说一句,抬起头望着灯盏上的灯芯。他忽然默默地站起来,走到连二柜前,就站在那里,仰着头看墙上的照片。
    芸也站起来。她也走到连二柜那里。她听见他低声唤着:“姐姐,”眼泪从她的眼角滴下来。她立在他的身边,悲痛地劝道:“枚弟,你还是回去睡罢。你不要喊她,她要是能听见也会难过的。”
    枚似乎没有听见芸的话,只顾望着他的胞姐的遗容。他似乎看见那张美丽的脸在对他微笑。他喃喃地哀求道:“姐姐,你帮忙我,你保护我。我不愿意就——”
    “枚少爷!枚少爷!”在外面响起了翠凤的年轻的声音,打断了枚的话。蕙的笑容立刻消失了。枚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一定是爹在喊我,”他战栗地说,便答应了一声。他的脸上立刻现出恐惧的表情,他好象看见了鬼魂似的。他带了求救的眼光望着芸,一面静静地听着翠凤的脚步声一步一步地逼近。
    差不多在同样的时刻,在高家,在觉民的房间里,琴和觉民两人坐在方桌的两边专心地工作。觉民拿着一张草稿不时低声读出几个字,琴俯下头不停地动着手里捏的那管毛笔。她换过一张信笺。觉民伸过头去看她写,口里依旧念出几个字。
    琴写得很快。她构思敏捷。她在编造一个故事,摹仿着一个信教的少女对她的女友说话的口气。她想象着一些琐碎的事情,写出不少平凡的句子,把觉民念出的字在适当的处所嵌入。
    “亏你想得到!”觉民看到琴刚刚写出的两句话,忍不住笑起来。
    “琴抬起头柔情地看他一眼,脸上现出得意的神情,她笑答道:“就是别人把信拿去,也决不会读出什么来的。”
    “这种写法好是好,不过太费时间,我大概就没有这样的忍耐功夫,”觉民想了想又说。
    琴又抬头看他,她的脸上还带着满意的微笑。她说:“你不记得斯捷普尼雅克的话,就是三表弟那篇文章里引用过的。他说,革命运动离不了女人。在俄国我们女子做过许多事情。我们比你们更能够忍耐,更仔细。”
    “我知道你又会提起苏菲亚,”觉民笑着说,他并没有讽刺的意思。事实上从前清末年起直到最近,中国的有良心的青年一直钦佩着苏菲亚·别罗夫斯卡雅。
    “为什么不提苏菲亚?我能够做到她十分之一就很满足了,”琴带着爱娇,也带着憧憬地说。
    “事在人为,这并不是做不到的事,”觉民鼓舞地说。
    “我以为我可以做到?”琴喜悦地问道。
    琴民含笑地点点头。
    琴感激地看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话,又埋下头去看面前的信函,一面把手里捏的手笔放进墨盒里去蘸墨汁。她问道:“还有多少?”
    觉民看看手里的草稿,答道:“差不多还有一半。我们应该写快一点。”
    “我写得并不慢,就是你时常打岔我,”琴一面写一面说。
    “其实将来能够找到一种没有颜色的墨水,就省事多了,在外国是有的,”觉民自语似地说。
    “不要说话,快点做事,”琴催促道:“后面还有什么,快念出来。”
    觉民不再说什么,就看着草稿,慢慢地读下去。他的注意力渐渐地又集中在草稿上面,他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低声念着,琴一页一页地写着。他们不需要休息。他们不感到倦怠。好象斯捷普尼雅克所说的那种“圣火”在他们胸口燃烧,使他们的血沸腾。一种热包围着他们的全身。这种热并不消耗人的精力,它反而培养它们。年轻的心常常欢欣鼓舞,这种热便是它们的鼓舞的泉源,使他们能够在无报酬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在慷慨的(或者可以说是渺小的)牺牲中感到满足。
    信笺不住地增加,有几面上面充满着涂改的痕迹。也有几张上全是整洁的秀丽的字。觉民终于念完了他的草稿。琴也写到最后的一句。两个人差不多同时嘘了一口气。
    琴把写好的信笺叠在一起,依次序地叠着,然后全拿起来,一面对觉民说:“现在我来念,你写下来。”
    觉民应了一声。他把琴刚刚放下的笔拿过来,另外取了一张信笺摊在面前。琴开始读起来。她只读出每个第五个字。觉民听见她读一个便写一个。这是比较容易的工作。他们不觉得费力。琴正念到中间,忽然听见熟悉的脚步声,便低声对觉民说:“有人来了。”她立刻把面前一本英文小说和练习簿压在信笺上。觉民连忙把那张未写完的信笺和草稿往怀里揣。他面前还有一本摊开的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
    淑华捧了一个茶盘进来,盘上放一把茶壶和两个茶杯。她一进屋便带笑地说:“我给你们端茶来。你们这样用功,很辛苦罢。”
    琴望着觉民放心地一笑,然后掉过头对淑华说:“三表妹,怎么你自己端茶来?难为你。真正不敢当。”她站起来,走去接淑华手里的茶盘。
    “不要紧,我可以拿。这是刚刚煨开的茶。你摸,茶壶还很烫。我想你们口渴了,所以趁热给你们端来。等一会儿冷了,味道又不好了,”淑华不肯把茶盘交给琴,她自己捧着放到方桌上去,一面说话一面拿起壶把茶斟进杯里。她始终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笑容。
    杯子里冒着热气。琴先端了一杯茶放在嘴边呷了一口。淑华把另一杯放到觉民的面前。觉民带着谢意地对她点一个头。
    淑华在方桌旁边另一把椅子上坐下。她望着他们喝茶,自己也感到满意。她看见他们不说话,便说:“我晓得你们在用功,本来不想来打岔你们。不过我怕你们口渴,我想绮霞有事情,黄妈这两天又大舒服,横竖我有空,所以我给你们送点茶来。而且一个人坐在屋里也很闷,偏偏外婆又把芸表姐接回去了。”
    “三表妹,真是多谢你。我刚才还去看过黄妈,她就是有点感冒,吃了药现在好些了,”琴含笑答道。她接着又关心地问淑华:“你觉得闷,怎么不去找四表妹谈谈?”
    “四妹已经睡了,她心里不痛快,今晚上又挨过五婶的骂,”淑华带点愤慨地说。
    “二表哥,你看我们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这样下去只有活活地断送了四表妹,”琴有点急地说。
    觉民咬着嘴唇,默默地摇摇头。过了一会儿他痛苦地答道:“我也想不到好办法。四妹跟二妹不同。我们看过好多年轻人白白地死去了。”
    琴低下头不响了。
    “我不相信就没有办法!五婶是四妹的母亲,难道她就不愿意四妹好好地活下去,为什么定要把四妹折磨死?”淑华赌气似地说。
    “五婶并不是不愿意四妹好好地活下去,不过她自己不晓得她那种办法是在折磨四妹,”觉民用低沉的声音说,他的心上还笼罩着大团的暗云。
    琴抬起头表示同意的看了他一眼。
    “她不晓得?她又不是瞎子,我们都看得见,她怎么就不看见?”淑华气恼地反驳道。
    觉民摇摇头答道:“你不不晓得五婶的眼光跟我们的不同。其实三爸、三婶他们也跟我们的不同。譬如我们看见的是这样,他们看见的便是那样。”
    淑华仍然不大相信觉民的话,便说:“你这话我不不明白。为什么五婶就有那种看法?”
    觉民不等淑华说完便答道:“这是由于愚味无知。她也许以为这样对四妹并没有害处。老实说,不但五婶、四婶,连三婶也不配做母亲。……”
    “你小声点,”琴连书记阻止道。她把眼睛掉向房门口看了看,害怕有人偷听了他的话去。其实她倒觉得这几句话说得痛快。淑华从没有听到这样的话,但是她觉得这种话正合她的心意。
    “我就看不惯不些,”觉民继续说下去,不过现在他把声音略为放低了,“他们只知道做父母,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父母。他们被上一辈子害过了,自己便来害下一辈人。你们看五弟、六弟不是四婶教出来的吗?四弟不是三婶‘惯使’出来的吗?他们会害四弟、五弟他们一辈子,又让他们再去害别人……”觉民愈说下去,愈气愤,他仿佛看见多年的不义横在他的脚下挡住他的路。他仿佛看见愚蠢、荒唐的旧礼教象一条长的链子缠在一些年轻人的身上,它愈缠愈紧,窒息了那些人的呼吸。他仿佛看见旧制度的权威象一把利刀剌进一些渴求生命与幸福的青年的胸膛,使那些血污的尸体倒在地上。
    “你不能单单骂女的。难道四爸、五爸他们就没有错?”淑华忽然抱不平似地打岔说。
    这句话并不是觉民料想不到的。但是这时它突然象电光似地在他的脑子里亮了一下。他又瞥见了另一些事情。这些也许是他以前见过的,他跟它们并不陌生。不过刚才他却没有想到它们。淑华的话提醒了他,它仿佛在板壁上打穿了一个洞放进亮光,使他看见暗屋里的一些情形。
    “我并没有单单是女的错。四爸、五爸他们更不用说。他们给儿女们立下的是什么样的榜样?”觉民解释地答道。于是他觉得他完全明白了:在旧的制度、旧的礼教、旧的思想以外,他还看见别的东西。他连忙更正地说:“我先前的话还不大清楚,这不能单说是看法不同。他们并没有拥护什么东西,他们连拥护旧礼教也说不上。”不错,他读过屠格温夫的题作《父与子》的小说。他知道父代与子代中间的斗争。但是他在这个家里看见的并不是同样的情形。这里除了克明外并没有人真心拥护旧的思想、旧的礼教、旧的制度。就连克明也不能说是忠于他所拥护的东西。至于其他那些努力摧残一切新的萌芽的人,他们并没有理想,他们并不忠于什么,而且也不追求什么,除了个人的一时的快乐。他们从没有守住一个营垒作战;他们压制,他们残害,他们象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这不是斗争,这是虐政;这并非不可避免,却由私人任意造成。所以这是最大的不义。他以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这是应该除去的。它们并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他有权利跟它们战斗。他相信他们这一代会得到胜利,不管这个斗争需要多长的时间和多大的牺牲。
    这样的思想使觉民增加了不少道德上的勇气,他仿佛得到了更大的支持。他的眼睛忽然亮起来,他兴奋的说:“不要紧,我们会得以胜利的。”他的眼睛似乎望着远处,就好象在看那未来的胜利的景象。
    琴惊奇地看觉民,她的眼光触到了他的,这是充满善意和乐观的眼光,她觉得她的心也被照亮了。她对他微微一笑,她以为她了解他这时候的思想和心情。然后她埋下头把英文书和练习簿略略翻了一下,她想起压在它们下面的东西。
    “你这些话很有道理,”淑华热烈地称赞道。那几位长辈从没有得到过她的敬爱。她看轻他们的行为,她憎厌他们的态度,她轻视他们的言论和主张。她自己并没有一种明确的理想,她也不曾拥护过什么新的或者旧的主张。但是她对一切事情都有她自己的看法,都有她自己的是非。她根据她的本能的(原始的)正义概念来判断一切。她觉得觉民的言论与她的意见相合(她常常觉得她二哥的主张正合她的心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