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民说:〃〃你尽量喝吧。〃中年人便倾下身去,从桶里狠喝了几口水,然后谢过农民,继续赶路。路边坐的俘虏中有认出中年人者,指背影说: 〃那就是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其他国民党将校俘虏大惊失色,起来呆视半晌,直到背影不见,感慨万分地挤出一句话:他们怎能不胜利!我们怎能不失败!〃
虹←桥书←吧←。←
第47节:〃围剿〃(38)
对彭德怀来说,爱他的、恨他的、敬他的、毁他的都应记住这句话:本色最无敌。
彭德怀与林彪相较,说勇林不如彭,说谋彭不如林。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静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后半句可形容林。彭林配合,相得益彰,成为毛泽东指挥中国革命战争十分得力的左膀右臂。
林彪比彭德怀资格浅。红四军与红五军新城会师大会上,朱、毛、彭都在主席台上讲话,林彪还只能坐台下听。听着听着,讲台塌了。台下人都说刚会师就坍台,不吉利。朱德站到台架上大声一句: 不要紧,台坍了搭起来再干嘛! 大家一起鼓掌,才把热烈的情绪又恢复过来。
林彪也在台下鼓掌。彭德怀坐在台上看不见他。他却把这个人未到威名先到的彭德怀看了个真切。
从此开始了红军中这两位名将不错的配合作战历程。
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广昌战斗,李德指挥红军与敌人正面硬拚,三军团伤亡2700余人,占军团总兵力的1/4;彭德怀当面骂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痛〃。翻译伍修权考虑到领导之间的关系,没有全翻,彭德怀便把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拉过来一字一字重新翻译,硬是把李德气得暴跳如雷。
林彪则有另外一种方法。广昌战斗前夕,林彪个人署名写了《关于作战指挥和战略战术问题给军委的信》:
〃对于敌人在五次〃围剿〃中所用战略战术,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过去有许多同志曾研究了这个问题,有些文章上也曾发表过这个问题。但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观察,还有些不充分不确实的地方〃;林彪认为〃敌人在战略上虽是进攻,而在战术上则属于攻势防御,或为固守防御。〃他将敌人的推进方式归纳为〃缓进形式〃,〃跃进形式〃和〃急进形式〃;具体用何种形式,〃主要地是根据他当时对我军主力行踪的了解如何而定〃;而坪上圩、乾昌桥、下罗泊港战斗都说明〃短促突击〃使我们成了〃守株待兔〃,〃没有一次收效〃。他直指军委在指挥上存在四大缺点:
一,〃决心迟缓致失了不少可以取得胜利的机会〃,〃这是军委最大的〃、〃最严重的缺点〃;
二,〃决心下后在对时间的计算是极不精确的〃,致各部队〃动作不能协同〃,〃像这样的事实多得很〃;
三,〃军委对各部任务的规定及执行的手段过于琐细,使下级无机动的余地,军委凭极不可靠的地图去规定部队的位置,……一直干涉到很小的战术布置,则是无论如何不适用的〃;
四,〃军委对于战术原则还未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未充分去分析当时当地情况上的特点,而总是一套老办法到处一样的照搬〃。
。▲虹▲QIAO书吧▲
第48节:〃围剿〃(39)
在信的最后,林彪写道:〃有些重要的负责同志, 因为他以为敌人五次〃围剿〃中所用的堡垒政策是完全步步为营的,我们已失去了求得运动战的机会,已失掉一个战役中消灭(敌)几个师的机会。因此遂主张我军主力分开去分路阻敌,去打堡垒战,去天天与敌人保持接触,与敌对峙,去专门求小的战术胜利,以削弱敌人,想专凭在长期无数小的胜利中(每回消灭敌人一连或一营),就地把敌人的五次〃围剿〃完全粉碎,这种意见我是不同意的。事实我们没有失去运动战的机会,并没有失去一回消灭敌人几师的机会〃;
这是一封尖锐泼辣又不失于冷静分析的信,直指〃军委最大的〃、〃最严重的缺点〃。这样明确、大胆而具体地向军委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在当时党和红军高级领导人中并不多见。
林彪以冷静剖析对李德的批判,不亚于怒火中烧的彭德怀。
林彪善思,善战。彭德怀由勇生智,林彪则由智生勇。从带兵伊始,他就与〃主力〃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8年2月,南昌起义部队到耒阳城下。朱德听取当地县委情况汇报后决定: 大部队正面进攻桌子坳之敌,抽出一个主力连队配合农军攻城。
被抽出的,是林彪率领的连队。
耒阳被一举攻克。
朱德由此发现林彪的军事才能。这一发现此后反复被实战证明。
他当连长的连队,是全团战斗力最强的连;当营长的营,是全团最过硬的营;当团长的团,是红四军的头等主力团。如果一次、两次,还可说有那种不好排除的偶然性;几十年如一日,带出一批擅长野战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便不能全部归诸偶然了。
1936年12月,林彪曾讲过一次怎样当好师长。可以说这是他对自己红军时期作战指挥的一个小结:
一,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要调查研究。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四, 要有个活地图。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当然若以为以上9个〃要〃便是林彪指挥特点的全部,就大错了。数到第九个〃要〃的林彪偏偏漏掉了一个极其关键的〃要〃: 要面对失败。
→虹→桥→书→吧→BOOK。
第49节:〃围剿〃(40)
他也有过〃兵败如山倒〃的时候。
1929年1月红四军前委柏露会议,决定红五军及四军三十二团守井冈山, 内线作战;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林彪刚刚担任团长,初战顺利,下山后便首先歼敌一营,突破封锁线,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大余。
很快便在小胜中露出破绽。
红四军前委在城内天主堂召开的连以上干部会,确定二十八团担任警戒,军部、三十一团、特务营和独立营在城内及近郊开展群众工作。林彪领受了任务,带领二十八团进入警戒位置后,便分片包干,各负责一段。既没有组织营连以上干部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出现复杂情况下的协同配合,更忽略了这是一个没有党组织、没有群众斗争基础的地方,敌人来的时候,是没有人向红军报信的。
如同他在第一个〃要〃中所说,一个军事指挥员,〃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但偏偏没有做到这第一个〃要〃。
赣敌李文彬旅悄悄逼近了大余城。攻势是突然发起的。因为突然,所以猛烈。二十八团在城东的警戒阵地被突破。〃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林彪就成了这样的〃机会主义者〃,活脱脱在总结自己惨痛的经验。部队急速后撤,城内一片惊乱。后来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江华说,他当时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
那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混乱。红四军士兵委员会秘书长陈毅正在街上向群众分发财物,城北街区已经出现了敌军;他连忙后撤,在城边才追上后退的军部。所谓军部,也只剩下毛泽东和少数机关人员。毛泽东要林彪反击,林彪犹豫不决。部队已经退下来、不好掌握了。毛泽东大声说:〃撤下来也要拉回去!〃陈毅也说: 〃主力要坚决顶住敌人!〃林彪带着身边的少数人冲杀回去, 把敌人的攻势挡住了一阵,才勉强收拢起分散开来的部队。
这一仗牺牲了三十一团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负重伤,用担架抬着行军,在敌军追击、部队仓促奔走的混乱中不幸牺牲。本来就缺干部的红四军真是雪上加霜。
部队日夜行军想摆脱追兵,但祸不单行。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红四军四地四战,结果四战四败。
在平头坳,向导把路带错,与追兵发生接触,造成损失。
虹桥门户网。
第50节:〃围剿〃(41)
在圳下,军部险遭覆灭。
当夜军部驻圳下,前卫三十一团驻圳下以东,后卫二十八团驻圳下以西。次日拂晓,林彪未通知就带二十八团先开拔,军部失去了后卫还不知道。警卫军部的特务营也未及时发现敌情。敌人进入圳下时,陈毅、毛泽覃还没有吃完早饭,谭振林、江华也正在喝糯米酒酿,晚睡晚起的毛泽东则还未起床。
枪声一响,毛泽东醒来,敌人的先头分队已越过了他的住房。
那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后来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军队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领袖们,差一点就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包了饺子。
毛泽东是利用拂晓昏暗、随警卫员转移到村外的;
朱德差一点让敌人堵在房子里。警卫员中弹牺牲,妻子被敌人冲散后也被俘牺牲,他抓起警卫员的冲锋枪,才杀出重围;
陈毅披着大衣疾走,被突然冲上来的敌人一把抓住了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敌人的脑袋,方才脱身。
毛泽覃腿部中弹。
林彪率二十八团、伍中豪率三十一团急速返回支援,才用火力压住敌人。
因未能履行好护卫军部的任务,林彪挨了个记过处分。
1959年陈毅对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人员回忆说:〃当时红军人生地不熟, 常常找不到向导……一走错路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毛泽东在1929年3月20 日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五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困苦的时候。〃
就是这些最危险、最困苦、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环境中,摔打出了一个林彪。
1928年,在井冈山斗争非常困难的〃八月失败〃中,二十八团二营长袁崇全拉走队伍叛变,朱德、陈毅派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率林彪的一营追击。一营长林彪先前已经感觉出二营长袁崇全的动摇,提出追上去武力解决;团长王尔琢相信他与袁崇全的私人感情,没有采用林彪的意见。
结果王尔琢在追回袁崇全过程中,被袁开枪打死。
当年19岁的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83岁回忆那一幕时,感慨万端:
〃王尔琢去叫袁崇全时,我在场。他和袁有较深的关系,同学,还是老乡,一个是石门人,一个是桃源人。当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时,王尔琢很气愤,说: 岂有此理! 他不认为袁会死心塌地反革命。他认为,他去叫,袁一定会回来。
〃听跟他去的人讲,进村后,他大声喊: 我是王团长,是来接你们的! 战士们听出他的声音,不打枪。找到袁崇全的房子时,袁拿着枪出来。王让他回去,他不回,俩人吵起来。吵着吵着,袁崇全揪住王尔琢的脖子就开了枪……〃
←虹←桥书←吧←。
第51节:〃围剿〃(42)
杜修经说有人提出要去打袁崇全的〃有人〃,便是林彪。
王尔琢牺牲后,林彪很快出任二十八团团长。
四,外国的月亮圆(一)
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发布《战守第二一三号训令》:
〃匪区纵横不过五百方里,如我军每日能进展二里,则不到一年,可以完全占领匪区。故今日剿匪,不在时间之缓急,亦不必忧匪之难觅;而在吾将士忍性坚心,以完成此革命最后之任务。如能效愚公移山之法,只要自强不息,则天下事无不成功之理也。〃
蒋介石也提出愚公移山。
毛泽东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提出愚公移山, 是号召共产党人奋发努力,挖掉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
蒋介石1933年10月提出的愚公移山,则是号召蒋军将士疆场效命,挖掉蒋家王朝面前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这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每天挖山不止。蒋介石要部下学愚公,不求几口吞下苏区,只求三里一进,五里一推,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进一步守一步,逐日蚕食掉苏区。
据说《战守第二一三号训令》里面,每日进二里,一年吃掉苏区的算盘,就出自蒋介石的德国顾问。作为这一盘算基础的碉堡政策,也是德国顾问的主意。甚至说得十分具体: 主意都出自德国顾问团首领赛克特。
这使人想起在苏区红军中也有一个德国人李德。
于是有人便说: 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是一场德国人之间的战争。
这些人喜欢用白描去图解历史。以为历史脉络尽在几根简单的线条之间。他们把中国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