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71部分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71部分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翼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法军右翼,最后,眼看就要取胜的弗兰德骑兵被法军杀退,弗兰德伯爵被法军抓获。

  此时,中央阵地的战斗已经进入混战阶段。再次上马的腓力二世指挥骑兵预备队杀入战团,奥托四世也亲自出马,二位根本就不像国王,俨然就是一名英雄善战的骑士。

  由于多支部队溃散,奥托四世独木难支,随着黑鹰国旗缓缓倒下,联军呈崩溃之势。在忠心的萨克森骑士保护下,奥托四世很不情愿地逃出战场。

  法军立刻从两翼展开包抄,把未来得及逃走的联军包了饺子。英勇善战的雷诺德还在誓死抵抗,拒绝投降。

  最后,三千法军撕开雷诺德的防线,将长矛兵消灭殆尽,雷诺德本人也被生擒活拿。

  法军抓获的不仅有长剑威廉、雷诺德和弗兰德伯爵,还有二十五名男爵和一百多名骑士。此战中,联军阵亡约九千人,法军只损失千把人。

  得知联军在布汶惨败,悔不当初的无地王约翰只得败兴返回英格兰。

  布汶战役是中世纪史上极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标志着无地王约翰为收复在法国的领土所作的努力彻底失败。它同时也宣布奥托四世的帝王生涯走到尽头,四年后他被几名牧师刺死,成为唯一一名当过皇帝的韦尔夫家族成员。德国王位回到霍亨斯陶芬家族手里,腓特烈二世在英诺森三世拥立下成为正牌德国国王。

  布汶战役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大赢家腓力二世一跃成为欧洲最具实力的国王,毫无争议地控制住安茹、布列塔尼、缅因、诺曼底和都兰(Touraine; 法国西部一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归奥托四世的亲戚所有;他们都是无地王约翰的盟友。

  另一大意义在于,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将在不久后横空出世,它的发布与布汶战役有着密切关系。

  【大宪章】

  回到英格兰以后,扔向无地王约翰的是一张张铁青的脸,如果有可能的话,臭鸡蛋、烂白菜也有可能扑面飞来。英格兰的男爵们对无地王约翰长期以来加强中央集权,残酷增加百姓赋税极为不满。布汶惨败更是让无地王约翰威信扫地,这给男爵们抗议国王的暴行铺平了道路。

  1215年6月,在内战中失败的无地王约翰被迫和造反男爵签署协议,痛苦地在协议书上盖下国玺。

  7月15日,皇家*庭向全国宣布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宪章》(Magna Carta),在这份文件里,关于土地的法律是最重要的话题,其他条款也相当苛刻,被称作“安全条款”(security clause)的第61条赫然规定造反的二十五名男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凌驾于国王之上。

  对于《大宪章》,学者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后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旨在保护封建贵族的特权利益,是反动倒退的表现。

  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宪章》即有封建性质,也有立宪性质,即是倒退的,又是前进的。这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一个事物具有两面性,这不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吗,呵呵。

  其实,编写《大宪章》时,“作者们”既不是向前看,也不是向后看,他们的出发点与当时对某些问题的争论有关。

  《大宪章》里流露出贵族们希望无地王约翰改邪归正的想法,部分条款涉及纠正王室对封建习俗的滥用。当然,在民俗和封建习俗中维护王室的权利也有比较重要的条款,比如王室捐税不受习惯约束,可通过下议院课征。

  总的看来,《大宪章》是从封建意识形态派生而来,在限制王权的同时,保证贵族的利益。贵族们是希望借助《大宪章》约束国王的行为,让国王按照良好的习俗进行统治。

65   绝地反击!第一次男爵战争
法律是有了,可是如何实施呢?现在有法可依,还应该有法必依。为使国王甘受法律约束,一个二十五名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将依据《大宪章》监督国王的行为。如果国王“越轨”,干出格的事,委员会有权号召全国人民群起而攻之,可以采取一切措施,扣押处理国王也是允许的。

  不论贵族的初衷如何,《大宪章》里的条款是任何一个中世纪君主都无法接受的,在无地王约翰眼里,这简直犯上到了极点。

  无地王约翰表面上签署《大宪章》,但他绝不会允许臣子践踏自己的权力。

  【第一次男爵战争】

  野心勃勃的无地王约翰以英诺森三世为后盾,逮到机会就进行颠覆《大宪章》的活动。

  他的无良之举导致国内大乱,内战再一次上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男爵战争”(First Barons' War;1215—1217年)。

  有意思的是,这场战争因《大宪章》而起,却逐渐演化成争夺英格兰王位的王朝战争。

  面对无地王约翰的频频攻势,造反男爵有些招架不住,但他们很快就找到有力支援——狮子路易(Louis the Lion)——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及王位继承人。

  狮子路易赞助造反男爵不少骑士,帮他们打内战。造反男爵还是觉得不够劲儿,请求狮子路易率军到英格兰参战。

  腓力二世对英格兰的情况相当了解,他劝说儿子不要轻举妄动,看看形势再说。狮子路易性格倔强,根本不听老爸劝告,执意亲赴英格兰。

  1216年5月,英格兰的边防守军发现海天相接之处出现片片帆影。第二天,在狮子路易指挥下,法军在肯特的沿海地区登陆。

  无地王约翰大惊失色,他放弃首都伦敦,南逃到温彻斯特(Winchester)。在造反男爵和伦敦市民的热烈欢迎下,狮子路易在大教堂宣布自己为英格兰国王,但是他没正式举行加冕仪式。

  有人会问,狮子路易当英格兰国王是否合法,他可是法国人。要知道,自诺曼征服以来,一百五十年过去了,英格兰人早已习惯被法裔国王统治,所以从名义上来说,狮子路易明目张胆地宣布为英格兰国王没有任何问题。

  大显身手的狮子路易在不列颠岛已是无人可敌,很多英格兰贵族,甚至苏格兰国王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Scotland)都向他交出人质。

  原先支持无地王约翰的贵族感觉改朝换代已经不可避免,纷纷倒戈投靠到狮子路易麾下,甚至有人兴奋地写道:“愚蠢的奴隶制度宣告结束,英格兰人的脖子终于摆脱了束缚。”

  在军事和政治上掌握主动的法军一路南下,不出一个月就攻占温彻斯特,大半个英格兰落入狮子路易之手。

  看到儿子在英格兰大获全胜,腓力二世却一点儿高兴不起来,他给狮子路易写信,半带警告、半带嘲弄地说道:“你想完全占领英格兰,却没有首先占领它的钥匙——多佛(Dover,今英国东南部的港口城市)。”

  当肯特的大部分地区被狮子路易纳入囊中之时,多佛守军已经做好战备。

  7月19日,对多佛的围攻开始。守将休伯特(Hubert de Burgh)在守城方面很有经验,让法军在城下吃了大亏。与此同时,狮子路易企图占领整个肯特的计划失败,韦尔德弓箭手组成的游击队在威廉(William of Cassingham)率领下对法军进行迎头痛击。

  三个月过去了,多佛始终屹立不倒,狮子路易没办法,只得暂时撤回伦敦。

  这下轮到无地王约翰反击了,他率兵包围罗切斯特(Rochester;位于今英格兰东南部)。无地王约翰的命令下达到坎特伯雷:“寡人命令你们带上所有镐头,城里的工匠全部放下工作,日夜兼程全速到罗切斯特报到。”

  无地王约翰的战术=地道+攻城武器,工匠是用来修建攻城武器滴,镐头是用来挖地道滴。

  在工匠挥汗如雨地工作下,五座高大的攻城武器出现在城外。

  手拿镐头的工兵在城堡东南面挖掘地道,人类毕竟没有鼹鼠的本领,在黑暗狭窄的地道里干活,必须要有照明设备。那时候当然没有电灯,无地王约翰很有办法,他早就调来四十头肥猪,用熬好的猪油照明。

  投掷物,愉快地撞向城墙;地道,潇洒地爬向城根。

  终于,城角塌方了,罗切斯特随之陷落。无地王约翰残忍地砍掉被俘男爵的双手和双脚,以儆效尤。

  包围罗切斯特的战斗终于胜利了,四十头肥猪也有一份功劳。无地王约翰为猪猪们修建一座纪念碑,以告慰它们的在天之灵。

  1216年10月19日,心力憔悴的无地王约翰死于林肯郡(Lincolnshire),享年五十岁。

  现在,造反男爵最头疼的不是无地王约翰年仅九岁的继承人亨利三世(Henry III;1216—1272年在位),而是赖在英格兰不走的狮子路易。

  接下来的舞台,唱对手戏的自然而然地变成造反男爵和狮子路易。

  幸好亨利三世在造反男爵手里,他们迫不及待地给小娃娃加冕。由于伦敦还在狮子路易手里,亨利三世的加冕仪式十分寒酸,在教皇使节主持下,贵族们用项链上的金子做成的王冠给亨利三世加冕。

  这位亨利三世大家肯定不熟悉,这个我敢打保票,但是我还敢打保票,很多朋友对他的儿子不会陌生,那就是美国电影《勇敢的心》里的大反派——长腿爱德华,当然这时候长腿爱德华还没出生呢。

  【扭转乾坤】

  英格兰的很多地方宣誓效忠狮子路易,而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倾向于亨利三世。就这样,在英格兰大地上出现了两位国王,一个是外来户狮子路易,一个是小地头蛇亨利三世。

  1216年11月12日,《大宪章》以亨利三世的名义再次发布,包括第61条在内的一些条款被废除。修订版的《大宪章》由国王摄政、彭布罗克伯爵威廉 (William the Marshal; Earl of Pembroke)代为签署。

  威廉当这个摄政最合适不过,他勇武过人,是马上长矛比武的常胜将,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8226;兰顿甚至评价他是“史上最强的骑士”。

  英格兰的国务重臣(Great Officer of State)分九个等级:王室总管大臣(Lord High Steward)、枢密院顾问(Lord High Chancellor)、王室财物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枢密院议长(Lord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掌玺大臣(Lord Privy Seal)、掌礼大臣(Lord Great Chamberlain)、宫廷长官(Lord High Constable)、王室典礼大臣(Earl Marshal)、海军大臣(Lord High Admiral)。

  这些官职位置极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威廉的家族在英格兰举足轻重,世袭第八级的王室典礼大臣一职。

  威廉本人更是当时欧洲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他是金雀花王朝的三朝老臣,先后辅佐过金雀花亨利、狮心王和无地王约翰。

  因此,威廉在国内名望极高,很受贵族拥戴。他接手国政以后,办了三件扭转乾坤的事:

  一、 许诺今后的摄政们都会遵循《大宪章》,以此保证男爵们的利益,安抚住造反派;

  二、 提醒男爵们不要把对无地王约翰的愤怒施加到一个小孩子身上,保证了亨利三世的地位;

  三、 设法获得教皇的支持,因为倒霉的狮子路易已经被逐出教会。

  贵族们不相信国王说的话,却对威廉无比信任。在威廉努力下,很多男爵改变立场,开始拥护亨利三世,反对狮子路易。

  【林肯战役】

  在威廉号召下,大约四百名骑士,二百五十名弓弩手,以及大量附属部队会集起来,浩浩荡荡向法军围困下的林肯城出发。

  林肯城位于山顶,是由征服者威廉在原罗马要塞基础上修建的诺曼式城堡。

  当时,法军在佩尔什伯爵(Count of Perche)指挥下已经攻入城里,效忠亨利三世的守军正誓死坚守城内的防御工事,做困兽之斗。

  接到威廉率援军接近林肯城的消息后,一部分法军将领估计援军人马不会太多,他们提议主动进攻:援军赶到城下之前,在山脚下与威廉决战;另一部分将领猜测援军人马众多,他们提议被动防守:尽量拖延援军抵达城下的时间,同时加紧攻城,肃清城内守军,再依托城堡抵抗威廉。

  经过激烈讨论,佩尔什伯爵接受后者的提案。

  1217年5月20日,法军不顾援军畅通无阻地抵达北门,并在弓弩手突袭下一举拿下城门这一事实,全力与守军作战。

  北门在援军主力保护下,稳稳当当地落入威廉之手。随后,弓弩手攀爬到居民房顶,开弓放箭。流箭暴雨一样从法军头上落下,随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法军一片片倒在地上。

  法军斗志大衰,慌乱闪电般击中每个士兵。威廉宝剑一挥,援军骑兵和步兵蜂拥而上,杀得敌人节节败退。

  威廉给法军一个缴械投降的机会,佩尔什伯爵却决定战斗到底。经过六小时激战,法军人如潮退,马似山崩,佩尔什伯爵殁于阵中。

  向南逃往伦敦的法军士兵也没能躲过死神的追捕,不少人途中遭到镇甸居民袭击,魂归天界。

  林肯城得救后,守军感激的眼泪还没擦干,就迎来同胞的大肆洗劫。威廉给林肯城冠上串通狮子路易的罪名,纵兵洗劫城堡。

  这是威廉对参战士兵的奖励。威廉是个精打细算的“管家”,援军不从林肯城掠夺战利品,王室就得掏钱恩赏,威廉可不想从国库出这笔费用。

  “林肯战役”(Battle of Lincoln)标志第一次男爵战争进入尾声,大批支持狮子路易的男爵在林肯城被俘。

  在多佛海峡击败法军舰队后,威廉计划围攻身在伦敦的狮子路易。动武之前,威廉和狮子路易谈判,并作出巨大让步。

  威廉的慷慨大方受到国内的诸多指责,但自我克制和妥协是威廉政策的关键词,他希望迅速而高效地搞定这场战争,让亨利三世稳坐宝座。

  狮子路易知道大势已去,无奈地在伦敦签署《朗伯斯条约》(Treaty of Lambeth; 朗伯斯现在是伦敦的一个区),放弃觊觎英格兰王位的企图,灰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