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22部分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22部分

小说: 中世纪千年史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叔说过“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9世纪的时候,人才又岂会便宜,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麦蒙也看出这人的确有才,便答应他,自己夺位之后,麦加和麦地那由他管理。

  墙倒众人推,阿明的统治土崩瓦解,就连巴格达监狱里的囚犯也蠢蠢欲动。塔希尔迅雷般杀到巴格达城外,囚犯们一听就闹了起来,他们砸监反狱,和城里守军发生冲突。

  城外铁蹄铮铮,城里暴动嚣嚣。

  阿明知道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今天算是到头了,他派人出城向塔希尔投降,表示愿意交出权杖、印信和其他哈里发的信物,塔希尔当然不会拒绝。

  阿明盘算着自己要是落到哥哥手里,不死也得残废,绝没有好下场。他偷偷摸摸地坐上船,企图从河上逃走。

  没想到,这只船引起塔希尔的注意。看到远处的追兵,阿明吓得跳到河里想泅渡到岸边,他哪还能逃得了,被塔希尔抓住一刀砍掉脑袋,首级悬于城门上示众。

  813年9月26日,巴格达被攻陷,辉煌的圆形皇城只剩下残垣断壁。

  【麦蒙的统治】

  麦蒙(Al…Mamun,813—833年)在木鹿继位,出任第七任哈里发。

  父亲哈伦的艺术细胞传到了麦蒙身上,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与哈伦并称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两任哈里发。

  他扩充巴格达的图书馆,命其名为“智慧馆”(House of Wisdom),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图书馆里的藏书相当之多。

  他极大推广了希腊学术,开展了*,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

  在他统治时期,阿拔斯文化和整个*文化达到鼎峰,它对后来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极其深远。

  麦蒙虽以开明君主著称,但他也是个宗教方面的极端分子。

  他以*教“穆塔西拉教派”为正教(穆塔西拉是思辩神学的先驱),大肆放逐反对者。

  他还把阿拔斯王朝的黑旗改换为什叶派的绿旗,以示对什叶派的首任伊玛目(imam;意为“领袖”)、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敬仰,争取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

  【巴贝克起义】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既然作了艺术的骨灰级爱好者,就别再作皇帝!

  麦蒙和宋徽宗差不多,在文化方面颇有建树,在军事上却软弱无能。在他统治时期,各地纷纷独立,中央霸权范围极度缩水。

  其中危害最大的要算“巴贝克起义”。

  816年,中亚的阿塞拜疆爆发规模庞大的巴贝克起义,这是一场以领导者的名字命名的起义,一场反对阿拔斯王朝残暴统治的起义。

  巴贝克(Babak),阿塞拜疆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他早年游历过中东和拜占庭,可谓见多识广,对各地地理相当熟悉。后来他参加了贾维丹(J*idan)的“胡拉米叶教派”(Khorramdin),该派的宗旨是为呼罗珊总督阿布&;#8226;穆斯里姆报仇。

  阿布曾经发动过反对倭马亚王朝的起义,是帮助建立阿拔斯王朝的功臣。因为他在波斯人和非穆斯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触及了哈里发的利益,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下令处死了阿布。

  波斯人没想到心中的英雄竟然被哈里发处死,他们心存不满,贾维丹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始四处传道;并且组织人马和阿拔斯王朝为敌。

  巴贝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地理知识受到贾维丹赏识,贾维丹死后,巴贝克被拥立为教派首领。

  巴贝克来到巴兹宣传教派思想,声称阿布尚在人世,只是躲了起来;他还宣称阿布终有一天会回来,带领大家走向正义;他像老默一样,说自己可以接受真主的旨意。

  因此,巴兹成为他日后发动起义的中心。

  不但在精神文明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物质文明上,巴贝克也很有见地。他提出平分土地、人间平等、取缔捐税的口号,号召人民采用暴力手段推翻阿拔斯王朝,他的这些主张抓住了人民的心,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816年,在两手都抓,两手都很硬的前提下,巴贝克在巴兹举起反旗,各地响应者数不胜数,起义人数高达二十余万,参加者有农民、手工业者和逃出奴隶主魔掌的奴隶。起义军士兵身穿红色衣服,高举红色旗帜,故而被称为“红衣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占领拉恩和比勒干一带后,这股红色风暴很快刮遍整个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斯西部和里海地区也被卷了进去。

  风暴所过之境,土豪劣绅成了卑贱的代名词,*、捐税被统统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农村公社代替。红衣军控制了*帝国北部的商业要道,严重威胁到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巴贝克挺有战略眼光,他提出与拜占庭联盟,一起对付阿拔斯王朝。利奥五世自然高兴,同意了这个提案,“老冤家,有你好看的!” 

  820至827年,红衣军击退了政府的三次大规模清剿。不过,支持红衣军的阿塞拜疆等地的大地主起了异心,削弱了起义力量。

  翻开厚重的历史书,查阅所有的农民起义,我们不难发现——农民和地主联合起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农民和地主毕竟属于两个针锋相对的阶级。当那些不满政府的地主加入起义后,当他们发现农民的最终目的是要平分他们的土地时,这种倒戈是必然的。谁动了你的奶酪,你肯定会跟他急。我们可以用“祸起萧墙”来形容这种倒戈,其危害性远远超过外部的军事压制。

  835年,新任哈里发穆阿台绥姆(Al…Mutasim;833—842年在位)派名将阿夫欣(Afshin)负责*巴贝克起义。阿夫欣重新修建要塞,还采用驿站的方式保护往来运输的补给队。

  阿夫欣果然不负众望,政府军一改颓势,在哈马丹一带重创红衣军,歼灭六万多人,巴贝克只得退守巴兹。

  837年,巴兹终于被攻陷,一场屠杀自然是免不了的,这场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起义失败了。

  巴贝克逃往亚美尼亚,想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被当地贵族出卖。

  阿夫欣在把巴贝克送给哈里发之前,问他说:“你这次去了肯定是死路一条,临死前还有什么要求?”

  巴贝克说:“我只想到巴兹去看一眼。”

  阿夫欣同意了,巴贝克被押到巴兹,此时的巴兹已经是一堆废墟。夕阳残照下,一个带着手铐脚镣的人艰难地在瓦砾堆上走来走去,久久不肯离去。巴贝克在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徘徊了整整一天。

  838年1月,巴贝克慷慨就义。行刑当天,刽子手先砍去他的四肢,用这种残酷的手段警告那些巴贝克的追随者,让他们知道造反的下场就是这样。

  巴贝克面无惧色,为了不让哈里发及其走狗看到自己因失血过多变得苍白如纸的脸,他把头伸到伤口下,用自己奔如泉涌的鲜血洗脸。他用这红色表明自己的精神永远不可战胜,用这红色表明红衣军的旗帜永远不会倒下。

  巴贝克的死并没有使他的追随者们放弃自己的信仰,他们自称“巴贝克党”人,直到11世纪仍在活动。

  【督马起义】

  东边日出西边雨,你未唱罢我登场。在巴贝克起义斗争得如火如荼之时,拜占庭也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说到这场起义,还要从米海尔一世讲起,就是脑袋被克鲁姆当成酒杯那位的接班人。

  米海尔登基以后,拜占庭的政权掌握在圣像崇拜者手里,米海尔无能到了极点,甚至如何与保加利亚作战都拿到修道院跟洋和尚们商量。

  连续的失败使米海尔下台,圣像破坏派的利奥五世登基,反对圣像和修道士的斗争又如风似火地开展起来。

  利奥五世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逼迫保加利亚人签定和约,在对付圣像崇拜者里的极端派时却表现不佳,由此引发了新的宫廷政变。

  君士坦丁六世的女婿、军区统帅米海尔二世(Michael II;820—829年在位,又译作迈克尔二世)干掉利奥五世,建立弗里吉亚王朝(Phrygian dynasty;820—867年)。

  米海尔二世萧规曹随,基本上执行利奥五世时期的政策。

  封建制度和土地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也就是领主把土地分封给手下,让手下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小型统治,而这些得到土地的手下要对领主效忠,给领主服役。

  随着拜占庭封建制的发展,领主为了让手下更好的效忠,不断侵吞平民和村社的土地。农民没了土地,自然吃不饱肚子,所以对政府相当不满。

  拜占庭的国内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地步,只有爆发才能释放它的能量。

  821年,小亚细亚的军人、城市平民、农民发动起义,领导者是一个斯拉夫人,名叫督马(Thomas)。

  因此,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被称为“督马起义”。

  督马原来是拜占庭海军将领、利奥五世的宠臣。早年,督马和米海尔二世脾气就不对付,俩人为政权夺利关系处得很僵。

  米海尔二世这么一上台,督马受到排挤,他也受了很大刺激,感觉米海尔这小子水平不如自己,反而当了皇帝,凭自己的本事更应该当皇帝。

  督马很善于利用矛盾。

  东部各省都支持君士坦丁六世,督马就自称是君士坦丁六世,因此得到东部各省的支持(君士坦丁六世被伊琳娜挖去双眼的事是宫廷秘密,民间不可能知道,所以督马可以用这个名义进行忽悠)。

  西部各省都反对破坏圣像运动,督马就以恢复圣像崇拜、反对破坏圣像运动为口号,由于得到西部各省的支持。

  督马在社会各阶层拥有大量粉丝,他把那些平常对政府发牢骚和希望通过暴力改变国家方略的人联合在一起,另有一些利奥五世的亲信在新政府下失宠,也转而投入到革命当中。

  督马闹起义本身目的不纯,但是之所以称之为革命,是因为这场运动从爆发那一天开始就具有明显的下层民众革命的性质,拜占庭史学家曾在他们的作品中这样写道:“奴隶起来反对奴隶主,普通士兵起来反对他们的长官。”

  督马把所有税官统统关起来,废除法律里规定的所有捐税,他还把税官们收缴上来的税钱分发给百姓。因此,史学家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小亚细亚之所以爆发起义,是因为那里的赋税过重。比较恶搞的是,在拜占庭做个饭也要交纳捐税,交所谓的“灶户捐”。

  起义波及拜占庭境内的所有军区。在督马起义的发源地——小亚细亚军区,连当地的土著人都加入革命之中。在起义队伍里,什么拜占庭人,什么斯拉夫人、波斯人、汪达尔人、亚美尼亚人,全都有。

  令米海尔二世始料不及的是,驻扎在爱琴海的海军也投靠了督马。督马趁机夺取帝国的舰队,起义军乘风破浪,扬帆渡过欧洲海岸,在色雷斯和马其顿登陆。定居在那里的斯拉夫人长期受拜占庭压迫,自然像解放者一样欢迎督马,并给予他莫大支持。

  督马又和拜占庭的死对头*帝国结盟,竟然还在穆斯林控制的安条克加冕当了皇帝。

  在哈里发麦蒙的支持下,起义军势力如日中天,起义后仅几个月时间,小亚细亚只剩两个军区还掌握在米海尔二世手里。

  起义军一路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米海尔二世成了瓮中之鳖,督马此时的心情就像黄巢一样,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尽管督马高举恢复圣像的旗号,可是作为起义军主力的农民在城市人眼里永远都是低贱的穷棒子、泥腿子。

  君士坦丁堡里的圣像崇拜者非但没给起义军支持,反而和圣像破坏派联合起来,因为他们害怕穷棒子翻身。

  没有内应,要想攻克练过铁布衫的君士坦丁堡谈何容易,就连强悍的克鲁姆都没拿下来,就别说农民起义军了。

  起义军只得将这座世界闻名的坚城巨堡包围起来,围了个水泄不通,飞进去只蚊子也得验明正身、分清公母。

  米海尔二世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君士坦丁堡被包围整整一年,如之奈何。有大臣过来给皇帝排忧解难,出了个好主意: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的确是个妙计,米海尔二世收买了起义军中的不坚定分子,同时请求保加利亚出兵。

  起义军在两面夹击之下败退至阿卡迪波尔(Arkadioupolis;今土耳其西北端的卢利伯格兹)。在随后的五个月里,督马坚持战斗,最后被俘并被杀害。

  824年,起义彻底失败。整个督马起义坚持了两年多,双方交战异常激烈,死伤都很惨重。史料中把这场战争形容为“尼罗河决口,但淹没大地的不是水,而是鲜血。”

  【督马起义的影响】

  拜占庭慑于起义的巨大规模,减少了一些苛捐杂税,如灶户捐等。不过农民的社会地位从此一天不如一天,一时不如一时。

  公元9世纪是欧洲小农经济破产和大地产发展的开始,督马起义的失败无疑加快了这一过程的步伐。督马起义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拜占庭因忙于国内斗争、维持摇摇欲坠的政权,疏于对国外势力的防范。

  825年,克里特岛被*人占领,克里特岛在战略和贸易方面对拜占庭至关重要,这就好似掐住了拜占庭的食管一样。这批*人来自西班牙,他们在该岛建立国家,而该国的业务则是进行海盗活动,他们对爱琴海沿岸地区构成巨大威胁,这种威胁一直持续到10世纪前叶。

  翌年,西西里岛的大部分领土又被*人夺走。这批*人来自北非,他们将此地牢牢控制在掌中,并且适时地、慢慢地蚕食周边领地。

  本来可以看邻居哈哈笑的拜占庭也不得不哭丧着脸,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

20 鼎立!西欧的三国
20  鼎立!西欧的三国

  秦始皇气冲霄汉,一口气横扫六合,统一中原大地,可是他身死国灭,子孙后代万世基业的理想化作泡影。

  同样气冲霄汉,同样横扫六合,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