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小郡王 >

第592部分

极品小郡王-第592部分

小说: 极品小郡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很累,但他到底是能耐住性子。他很清楚眼下不是在赶路,而是在逃命。

司马藉也觉出事情不太寻常。以他的推断应该是不会有错误的,他计算过朱同敬出兵的时间,以及乘船南下的路线,甚至还综合了之前扬州所得周边的防御情况,料想最迟七月二十六扬州就会遇到兵灾。

“或者真的是我推断错误吧。”司马藉感慨了一句。

眼前其实是有三种解释,一种是司马藉的推断果然有误,朱同敬就算要攻打扬州,也会延迟一两日或者再更久,或者本身朱同敬在攻打扬州之前就已经泄露风声。

第二种解释是朱同敬的兵马的确在昨夜攻打扬州,只是战局没有那么顺利,如今战事尚且在持续中,那向各处散播消息的快马将会延迟半天到一天的时间。

第三种解释,就是朱同敬已经攻克了扬州,但却是兵不血刃,令扬州城甚至没来得及发出消息,以至于连金陵城内都不知江北发生的情况。这种可能是最可怕的,那将意味着朱同敬很可能会继续挥兵向南,在一天时间内兵马占据金陵,出现惠王被生擒在女人肚皮上这种最极端的假设。

司马藉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获取情报的渠道,就好像他半年前带着焕儿北上一样,只是这次还多了个陪客李方唯。司马藉不好随便去推测北边现下的情况,他能做的就是要赶路,要继续向南,最好在半个月内赶到徐定。

李方唯在徐定的人马不多,地方的守备兵大约有四五千兵马的模样,其中有很多是老弱病残,但司马藉却想凭靠这部分人来稳住南朝的形势。

司马藉以之前的推断,若朱同敬成功得手攻下金陵城,萧翎和萧旃多半是要被生擒,或者是身死,还有一种可能是逃出金陵城。到那时萧旃和萧翎只有南逃这一条路,因为惠王兵马的大后方在闽浙一代,但因金陵城周边的战火,萧翎和萧旃必须往南走,这时候只要知道他还在徐定,非要到徐定来投奔他司马藉不可。

司马藉倒不是想力挽狂澜,但必须要让朝廷的局势不再继续恶化下去,在他想来,就算是惠王和女皇同时逃到徐定,仍旧不是最坏的结果,只要手上有兵权,还有江赣地区数万兵马的支援,回头再攻打下金陵城也并非难事。他怕的就是北朝的兵马汹涌而来,那时候金陵城周边一片混乱,恐怕不会形成任何的妨碍。

“朱同敬啊朱同敬,你可别让我小看!”司马藉只能恨恨地握紧拳头。

他心里恨极了朱同敬这份反复无常的小人,当初在洛阳城,他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他跟韩健就吃了朱同敬的亏。而后他到南朝,更是被朱同敬软禁一年多时间,直到他跟惠王成为朋友,才逐渐获得自由。

朱同敬先是站在长公主萧旃一边,而后背叛派人去杀萧旃,再最后更是连萧旃的弟弟和母亲都不放过,现在朱同敬竟然有机会重新染指权柄,司马藉在心中也有种很纠结的感觉,因为在帮朱同敬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朋友,北朝的皇帝韩健。

但眼下,他只能希望朱同敬不要太窝囊,否则朱同敬就算攻打下金陵城,也很快会被北朝兵马所败,到那时的话,就算他司马藉有通天之能也无法力挽狂澜。唯独只有希望朱同敬在得到北朝援助的同时也会防备着北朝兵马渔翁得利,令朱同敬可以在占据金陵城后可以站稳脚跟,阻挡住北朝兵马的汹涌南下。

但司马藉又怕萧翎和萧旃无法逃出金陵城,想派人去提醒,到现在也没什么机会,就算他派人去了,南朝人也不会相信他的“鬼话”。谁又会料到已经在苟延残窜的朱同敬,会突然发威发兵攻打扬州和金陵?

当夜是星夜赶路,司马藉亲自赶车,李方唯坐在车外面不多时已经睡着。马车行进的并不快,司马藉看着漆黑的前路,甚至有些辨别不出方向,马匹本身已经很累,而他的心也更觉得疲累,甚至就想一头扎到无边的狂野上睡一觉,从此不再醒来。

到半夜时,马车停靠在路边一处驿站。这时候北边官道上终于有快马从金陵城传递消息而来,一个令司马藉心凉了半截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扬州城失守,金陵城也危在旦夕。(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章一去烽烟望五洲(二)

扬州之战爆发的第二天傍晚,韩健得知了消息。

扬州城内有韩健特别布置的眼线专门负责调查扬州城周边的动向,这些消息近乎是通过海陆空多种方式向外传递,务求做到最快和最迅捷。

江都距离扬州的直线距离有三百里,当韩健得到消息时,竟然比距离扬州不到五十里的金陵更早。这主要因为朱同敬在扬州城的内应做到里应外合,攻占扬州近乎是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

韩健仍旧不知司马藉的生死情况,韩健派出多路人马前去营救仍旧不得,这让韩健很恼火。

以韩健得到的情报来看,朱同敬的运兵船三更时抵达扬州城下,四更末的时候,扬州城已经失守,同时消息仍旧被闭塞于扬州城内。隋化被生擒,之后被朱同敬斩杀,而隋化身边的将领和谋士,有的被朱同敬收编,有的则是“下落不明”。

对于情报所得“下落不明”的字眼,韩健显得有几分不理解,照理说扬州城在隋化等人近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攻陷,就算有人能趁乱逃窜,也断然不会插翅而飞,除非是有种可能,就是在大难之前被一些人所猜到这结果,而有些人趁机提前逃走。

韩健很希望能提前获悉这情况的人是司马藉,但也知道司马藉为隋化所软禁,未必能脱身。

朱同敬下一步的目标不用说也是继续攻打金陵城,若金陵城再失守,也到了南朝政局陷入彻底动荡之时,离他亲率兵马南下为时不远。

当晚韩健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将扬州城内昨夜发生的剧变公之于众,身在江都的将领和谋士一片哗然。谁都没想到南朝和北朝的战争会变成南朝内部的内乱。而本身韩健发布讨贼檄文中,是要发兵征讨朱同敬,但最后竟是韩健从江陵借给朱同敬船只,让他可以顺江而下,杀了扬州一个措手不及。

军事会议中,宁原同样也参加。当他知道事情后最为惊愕,因为自始至终韩健从未向朝廷内部透露过相关的讯息,朝廷何时征调了大批的运兵船到江陵去,宁原作为一朝首辅竟然丝毫不知。

“陛下,南朝内部剧变,正是我朝发兵良机,不知陛下当征调何处兵马向南攻伐?”宁原在惊愕之余,也意识到他自己没有得到韩健的信任,否则这么大的事。韩健不可能连他这个首辅都瞒着。

韩健冷冷打量宁原一眼道:“朕尚且未做决定,那依宁太师之意,应以南朝哪座城池为突破口?”

以往宁原在这种问题上肯定会装糊涂,但这次他却近乎毫不犹豫说道:“扬州。”

“扬州初为临江王兵马所窃,以临江王的谨慎,就算他要攻取金陵,也断不会对扬州拱手相让。”韩健说道。

旁边却有将领不以为然,一名名叫韩何的人道:“陛下。末将以为,南朝如今正值内乱。临江王占夺扬州,不过是为扬州数万守军,一旦得手,必然不顾一切出兵金陵,将扬州弃守。临江王兵马不过两三万,如何能做到攻守兼备?”

旁边不少将领和谋士以为然。近乎在所有人认为,朱同敬攻下扬州,必会马不停蹄去攻打金陵,而金陵才是朱同敬的最终目标。但韩健却能感觉出朱同敬是多么的高深莫测,以朱同敬的智计。不可能没考虑到北朝兵马的动向,说不定他已在扬州布置兵马等着北朝兵马来犯,他能以逸待劳。

金陵城与扬州城,两座看似很坚实牢不可破的城池,在朱同敬眼中近乎都是不设防。也就是说,朱同敬攻打金陵会跟攻打扬州城一样轻松,这是朱同敬当初从金陵城撤往江赣地区时就已经布好的局。

既然朱同敬不用在金陵城上动用太多人马,那他就可在扬州布防更多兵马,对于韩健来说,如今不是着急的时候,既然全盘计划已经设定好,他要打南朝一个措手不及,同时也要让朱同敬出乎意料。

“朕主意已定,暂且兵马不发,待之后金陵战况传回之后,再做详细商议。”

韩健的军事会议并没有开的很长,他主要是把扬州城的具体情况传达下去。

等将领和谋士,包括参与军事会议的几名文官撤出,韩健才摆摆手,大西柳从后堂中出来,作为情报体系的负责人,这种重要的军事会议就算大西柳不用露面,她也需要旁听。

“具体的话你都听到,现在朕需要马上知道扬州及金陵城的战况,你即刻便动身去南方,若是可以的话,往徐定城去一趟,若司马藉真的能逃出生天,他必然会与李方唯一同往徐定。”

韩健思来想去,他还无法确定司马藉的安危情况,但可以料定的是,在扬州城城破之前,城中的确有人提前获悉了情况,逃走的并不止一人两人。这些人是何人通风报信尚且不知,或者是朱同敬内部的人泄露风声也有可能,但韩健估摸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朱同敬在领兵沿江而下时,没人会料到他会先打扬州后攻金陵,或者其内部有人获悉情况,但毕竟朱同敬领兵抵达后就开始攻城,中间没有停顿时间,消息要走漏还是很困难。

能猜到朱同敬在有兵无船的情况下可以攻打扬州,其计谋定然非同一般,韩健暂时不知隋化手下逃走的人中有谁,还要等后续的情况才能作出判断。

等韩健回到东王府时,消息已经传回来,一家子女人近乎都聚集在东王府正厅之中,她们也是想知道刚详细的状况。

韩健不想多做解释,摆摆手道:“都回去休息就是,把心安回肚子里,就算扬州有战争,也不会蔓延到江都城来。”

韩徐氏有些不满道:“健儿,你做事不能太武断,听闻朱贼的船还是咱借给他的。凭何?你这不是养虎为患是什么,南朝的惠王本身昏聩无能,要占他的江山轻而易举,这朱贼却是只老狐狸,以后要从他手上一统山河谈何容易?”

韩健还是不想跟家里的姨娘置气,怎么说她们也是为自己。还有为他的江山考虑。

“六娘,很多事跟你说了你不明白,只有制造南朝的乱局,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攻下南朝。以如今朝廷的战争资源,是没法展开一场如同去年与鲜卑人旷日持久的战争。”

韩徐氏听韩健的话似乎是有道理,但她仍旧不服软,叹口气道:“要做事,自己多悠着一点,以前是你二娘和三娘管着你。现在她们不在,我就要帮忙说说。若以后我们这些老的不在了,还有苁儿和欣儿她们,在做事上你总该有个度,不为别人也为身边人着想。”

韩健行礼道:“六娘教训的是,孩儿紧急。来人,送几位郡王妃和皇妃回去休息。”

宫女各自跟随各院的女主人离开,最后韩健还是把两位正宫皇后顾欣儿和杨苁儿留下来。

顾欣儿和杨苁儿都能感觉到事态的重大。本来她们就对韩健出征的事很担忧,现在知道南朝内部发生争斗。随时可能让韩健领兵出征,她们心中分外着急。

“夫君,若是您往南方去的时候,可否带臣妾一起去?”顾欣儿眼巴巴望着韩健,目光楚楚充满着依恋。

平日里顾欣儿都是含蓄内敛的人,她很少会把心中的情感这么表现出来。这次她这么做,也足见她心中的急切。

韩健笑了笑道:“不用太担心,以前出征那么多次,不都好好的?”

韩健想安慰,但也觉得这话有些苍白无力。他心中同样放不下顾欣儿等女,他很不能出征的时候把身边所有女人都带在身边,可他也知道这么做只会让身边的女人更加危险,作为男人来说,既要跟身边的女人长相厮守,同样也不能让她们有一丁点的损伤。

杨苁儿叹口气道:“都说了劝相公也没用,倒还不如多祈福,相公眼中我们都是小女人,才不配跟他去打仗呢。”

韩健笑了笑,杨苁儿这是想用激将法,但这对他可完全不会奏效。

韩健把一些简单的事交待一下,主要是让两位爱妻代替他去安慰他身边的女人,很多人事他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这两位皇后,一个温婉识大体,另一个则是能统揽大局,都适合来作为他后院的定心石。

韩健没有陪杨苁儿和顾欣儿回房,他还要去杨瑞那边。

在来到江都后,韩健过去陪杨瑞的次数不多,主要是之前二人有过商议,韩健出征后会带杨瑞在身边,之后朝夕相伴的机会很多,所以他要等多去陪其他人。但韩健到江都一住就是三个月时间,到如今七月底韩健还是未领兵出征,难免会让杨瑞觉得自己被冷落。

等韩健抵达杨瑞居所的时候,杨瑞房里的灯已经熄灭。

韩健觉得奇怪,他早前已经派人过来通知了扬州城破的消息,难道杨瑞觉得事情是小事无关紧要?

等韩健到了门口,才发觉卉儿正立在那有些昏昏欲睡的模样。

突然眼前有个人影,卉儿吓了一跳,定睛看清楚才松口气,赶紧给韩健行礼问安。

“陛下在里面?”韩健问了一句,但其实他已经感觉到杨瑞的气息。

“是。”

卉儿回了一句,回过头,杨瑞就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卉儿赶紧让开,她不敢打扰到韩健跟杨瑞说话。

“为何这么早就熄灯?”韩健看了看里面,杨瑞已经转过身,回去到房里,重新把蜡烛点燃,微弱的灯光中,小公主已经在摇篮里睡着。

“总是哭闹。”杨瑞略微有些烦扰道,“怎么哄都不听,实在是心烦意乱。本来以为她小的时候已经够烦的,可现在听到她的哭声,就没来由烦躁。”

韩健笑了笑道:“或者是因你身怀有孕,心里烦躁的缘故,不行的话还是让奶娘过来带的好。”

杨瑞笑了笑,笑容中也没有之前那么另人敬而远之的高傲,之前杨瑞对韩健的态度实在是不好,无论韩健做的是对是错,她总是跟韩健若即若离。但在这次她重新身怀有孕之后,反而让杨瑞多了几分女人的温柔。

韩健迟迟没有立太子,其实也是在等跟她生个儿子,这对杨瑞而言已是万幸。她把皇位让出来,是为了让朝廷稳固,那时候正是鲜卑入侵,国家都生死存亡于一线之时,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正因韩健登基,朝廷和军队上下一心,最后才将鲜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