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小郡王 >

第501部分

极品小郡王-第501部分

小说: 极品小郡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惠王殿下,刚得知一个消息,临江王派人前来京师,秘密已经抵达金陵城外。”司马藉奏报道。

“临江王?谁?我七皇兄吗?他不是死了吗?”惠王有些迷迷糊糊,突然想起来道,“哦对了,现在的临江王应该是那个姓朱的吧?他来京师了?”

司马藉再重复道:“是临江王派人来了京师。”

“去,只是派个人来,有何大不了的。就算他本人来了又如何?他不过是一介小人,以前不过是仗着我皇嫂的恩宠他才会上位,当什么上师,说白了还不是一个小白脸?现在他就算当了临江王,也还改不了曾经的习性,司马兄你看着吧,用不了几日,他必定哭着喊着来求我让我放过他。小事一桩。”惠王说着打个哈欠,好像很累的模样,“不说了,我回去了。”

“惠王请留步。”司马藉突然阻拦了萧翎道。

萧翎打量着司马藉,皱眉道:“司马兄这是何故?我要回去休息,你也要阻拦?”

司马藉叹口气,他知道现在很多人在萧翎面前拍马屁,说的那些话都是恭维的,自然把他惠王捧到天上,而将那朱同敬说的很不堪。他很清楚朱同敬的实力,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物,能以没有任何人脉的情况下在南朝的政坛崛起,到如今仍旧能利用临江王的旧部与朝廷周旋,这样的人是何等可怕?可偏偏萧翎却当这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小人”。

“在下还有一些话想对惠王说。”司马藉道。

“有话快说,我忙着呢。”惠王又有些不耐烦道。

司马藉正色道:“殿下莫以为临江王如今与朝廷和谈,内部又有不合,则当他已是强弩之末。却不知临江王仍旧有旧部在京师之中为他周旋,暗中与朝廷相勾结,若然临江王跳过惠王府与朝廷作出一些结盟之事。怕是会将惠王府置于险地。”

萧翎眨眨眼,反应了一下才问道:“司马兄的意思,我怎么听不太懂呢?”

“换句话受。”司马藉解释道,“陛下可能会利用临江王的势力,来与惠王府制衡,而临江王暂时会被陛下当作是棋子。将来可能重新回到朝堂之中,与惠王殿下分庭抗礼。”

“陛下?等等……”萧翎拍了拍脑袋,有些迷糊道,“说的我都不知道谁是谁了。陛下……不就是我小皇侄女?她登基以后现在可是乖的很呢,进宫以后她对我也是恭恭敬敬,你说我小皇侄女要利用姓朱的跟我制衡?司马兄,虽然咱们的关系也不错,可你也不能挑拨我跟皇侄女的关系,你这样做……居心叵测啊!”

司马藉没想到萧翎居然能赖到他头上去。但挑唆君臣关系不合终究是大罪。他还是紧忙行礼告罪。

“行了行了,就这样罢。管他小皇侄女还是姓朱的呢,等姓朱的真有一天要与惠王府抗衡再说吧。”惠王有些不耐烦道,“这几天我想清静一下,朝廷的事自会有人打点,司马兄若是无事的话也多休息一番。府中那些舞女,你有看得上眼的只管选了去,回头要是再不满意的话。让人从民间选一些秀女到惠王府来,就这样。”

说完萧翎再不给司马藉解释的机会。匆忙而去。等人走了司马藉不由叹口气,有些话终究还是没说出来,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曾经被他所辅佐出来的惠王沉迷逸乐而不知自拔,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

“司马先生,您看……”随从一直在外面恭候着,刚才的话基本也听的清楚。等惠王离开才敢进来问询司马藉的意思。

司马藉叹口气道:“惠王如今正在当口,怕是渡不过这难关。若是他能真正定的下心,将来或者可成为一代明君。但若他仍旧这般浑浑噩噩,也就应了他的命数,他实在是无帝王之命。”

司马藉突然想起李山野的一番话。李山野对惠王的评价是“可为一代明君,却非一代明君”,这话以往司马藉不信。他觉得惠王既然有容人之量,还有一颗坦诚的心,在有了大权之后只要善加规劝便可成就一番作为。可事实证明,要想令惠王改变他自小养成的好逸恶劳的习惯,那可真是难比登天。

“不管怎么说,就算惠王不理会此事,我们做臣子和部下的也不能不理。”司马藉道,“现在朱同敬有意要重新杀回金陵,我们便要小心防备。先派人去查清楚从江赣过来的使节的落脚之处,若是可以……”司马藉作出一个杀的手势。

随从马上明白意思,行礼道:“先生高见。在下这就去安排。”

等人走了,司马藉从厅堂里出来,路过刚才的后厅,便听到里面又是一阵女人的欢声笑语传出来,这声音在他耳中分外刺耳。要知道曾经他与惠王是那般的亲密无间,可到现在也是形同路人。

“看来还是我选错了啊!”司马藉突然看着明月当空,叹口气,却是没人能体会他此时的心境。

……

……

正月十五夜,韩健最终还是没有留在东王府,进到宫里去。

在宫里,韩健享受到的是帝王的待遇,而真正的帝王杨瑞,却好像一个妃子一样尽心服侍,没有半点帝王的架子。除了杨瑞,还有杨瑞的贴身宫女卉儿。

直到深夜,一切仍旧未停歇,不过场所却变成了宫中沐浴的池水间。杨瑞早早让人去烧了谁,只有她和卉儿以及韩健三人前去,这里是韩健和杨瑞最开始定情的地方,也是被卉儿无意中撞见的地方。此时回到池水间里,更好像是回到从前一般。

一切风平浪静,韩健坐在池水中闭目调息,这些天他太忙,很多事都不顾,他原本是要留在东王府里陪一家人过上元节,可偏偏韩松氏跟他置气,他心中也知道很多事不能起正面的冲突,他到皇宫里来也当是来避风头。而杨瑞则顾念他白天表明与南齐人的立场,却是在好好“报答”他。

“看夫君的模样,不知的还以为夫君累死了呢。”杨瑞披着一条浴巾出来,杨瑞毕竟是生养过的女人,不复当初的青涩。很多话在私下里也不会避忌。只是这些话被卉儿听了去,卉儿低着头连头都不敢抬。

韩健将脸上的毛巾拿下来道:“若是瑞儿你继续这么苛索无度,怕是我迟早也要累死。”

杨瑞没想到韩健还能这么轻松开玩笑,抿嘴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青春的明媚,道:“还是夫君你惦念家中的妻儿,不想留在宫中过夜呢?”

韩健一笑,将杨瑞的身子揽过来,道:“又不是不回去,只是一夜不见,怎能到惦念的地步?”

杨瑞却是轻轻一叹道:“却不知妾身偶尔不见夫君,心中却是惦念的紧。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种事说来夫君也不会体谅,谁叫夫君是男子,身边女人多,若是对个个都有妾身这般的心态,怕是夫君也早就肝肠寸断而死。”

真是个怨妇啊。韩健心中一叹,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女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事不是她自己所能控制的。杨瑞在委身于他之前还能通过修习佛道而平心静气,可当一旦打开心中的那一道闸,现在便是让杨瑞去修身养性她也养不起来。女人便是如此,可以做到清心寡欲,可一旦有所僭越,再想回归自然那就近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方又催物资了。”韩健突然说了一句。

杨瑞笑道:“这些事,妾身不想劳心。不是还有夫君嘛,夫君现在也快将江都掏空了吧?之前还在关中北运了一批钱粮,可现在关中闹兵变,又有鲜卑人闹事,怕是也征调不开。眼下洛阳粮草紧促,也没有什么钱粮可调,唯独可用的,只有江都的库存。可江都现在……怕也是库粮空虚。”

第七百五十七章鸡肋

过冬之后,眼下摆在韩健面前最大的问题是粮草的缺乏,这已经不是以往勒紧裤腰带就一定能熬过去的时候,粮草的大批缺乏加上战事的无休无止,令地方上生产受阻,加上军粮的大批开销,必须要用大批的军粮来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转,便是从江都来调,江都这两年早就被调空,哪里还有粮食来给他挥霍?

上元节刚过,地方纳粮之事便在如火如荼的开始,朝廷跟东王府一起,向民间开始纳粮,无论是地方百姓还是士绅,只要是能发动的力量都在发动。朝廷上下都笼罩在一股团结起来共渡难关的氛围之中,但地方的士绅和百姓却不怎么领情,尤其是越靠近洛阳和江都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久了难免以为天下就该如此的安定,平日里已经缴纳了足够的赋税,又如何能让他们纳捐出粮食来?

朝廷负责此事的是顾唯潘,顾唯潘身为一朝首辅,但他毕竟是搞政治斗争的,现在纳粮的事并不是他所擅长,他更多倚重宁原,而宁原又是儒学派的,擅长治学而不擅长与钱粮打交道。

朝廷的两大支柱,顾唯潘和宁原都没有户部供职的经验,在这等时候便显出他们在经验上的不足。朝廷用人方面一直是韩健做主杨瑞作为参考,现在就算让杨瑞去举荐人手出来主持大局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东王府这面因为林小夙即将分娩,也没有太合适的人手出来负责。以至于纳粮的事基本处于停滞不前,到后面干脆由韩松氏出面来纳捐,但洛阳的士绅和百姓显然不会给他一个东王府郡王妃的面子。

关中的战事愈发迫近,鲜卑人作出几次试探的攻击都是半途而废,并非鲜卑人没有作好攻打关中的准备。是朝廷和东王府在关中准备的很充分,一切都是蓄势待发,只是鲜卑人不知道魏朝人对于粮食和物资的紧张程度。以为作出了姿态就一定有足够的应对,但朝廷在兵马和粮草之上都有些缺乏,还要为保证北方北关将士的需要来“刻薄”关中驻守的将士。关中地方上也在自行筹集军粮,也是收效甚微。到后面在韩健看来这场仗不打反而是最好的。

偏偏在此时,鲜卑人也的确给了魏朝人机会。

鲜卑人在攻取了西凉旧地之后,感觉对于关中地区的兴趣不大,毕竟不是秋收或者是夏收的季节,春荒还没过去,各地甚至还没有春播,这种时候即便花费了待见攻进来,大肆扫荡一番最多是能掠夺点人口回去。人口不同于其他的资源,在很多时候是决定性的。但本身要掠夺起来很难“运走”,加上关中驻兵实在有不少,鲜卑人也担心有命进来没命出去。到最后鲜卑人试探性派人和谈,改为双方议和,而且以最原始的方式向朝廷来索取钱粮,以每年纳贡的方式来换取边界上的和平。

虽然鲜卑人的提议是对中原王朝的轻视,可也是解决眼下困窘的方法之一。杨瑞对此持肯定的态度,而朝廷方面甚至准备以和亲的方式。以宗室的女子封为“公主”,然后远嫁到鲜卑人。这样两国就可以以和亲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很多人看来这是换取朝廷长期休养生息的好办法。

而韩健则没有表达确定的意见,从议和的第一天,他就以中立的态度来看待此事。其实在韩健心中,是没有准备议和的,即便要议和。也不能以魏朝纳贡或者是和亲这种方式结束,因为这将意味着他所负责军事的魏朝,在与鲜卑人的直接对抗中落于下风。但毕竟物资需要的太多,地方生产又亟待恢复,这种情况下韩健倒也跟鲜卑人玩起了拖字诀。自然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又有和战的倾向,那就坐下来谈,先谈几个月把眼下的一阵最困难的时期度过去,最后再确定是战是和。

有了这样的态度,东王府的立场便暧昧不明,韩松氏倒是鲜明地给人以要一战到底的假象,杨瑞所领导下的朝廷则是要和谈到底,韩健夹在中间不表态,朝廷一时也没有鲜明的立场。

便在正月二十六,议和之事已经在朝廷乃至百姓当中传开之时,之前被韩健封为“西凉国相”的洛夫人近乎是从西凉旧地“逃”回洛阳。洛夫人西凉一行本是去发动西凉旧部与朝廷并肩而战,没想到她才刚到地方,朝廷便下令撤军,使得西凉便丧于鲜卑人之手,她本身就没太多的兵马,在得知朝廷撤兵后,她带着随从在路上为人所埋伏,险些没能回来,后来在进关中之前又遇上鲜卑骑兵,更是险象环生。进到关中之后,虽然一路上有东王府的路引保驾护航,但她已经没有了离开洛阳时的意气风发,加上现在西凉之地已经完全丧于鲜卑人,她这个西凉国相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是仓皇之下回来向韩健汇报。

韩健见到洛夫人,也险些认不出眼前风尘仆仆好像老了十岁的女人便是那个曾在洛阳令他感觉老而有风韵的洛夫人。有了此次西凉之行,洛夫人总算对西凉旧地有了更清楚的概念,知道西凉到底是如何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有城池和几十万的西凉军民,那毕竟也是近乎蛮荒之地,她年少时便离开西凉进到洛阳,很久没有实地回去过,进到西凉后又知道地方上不但有朝廷驻军,还有各种乱兵以及各个势力的人马,其实就算没有鲜卑人入侵,整个西凉也是混乱的很,让她去主持大局也未必管用。

“……夫人看起来此行并不怎么顺利。”韩健扶起下跪行礼的洛夫人,以很怪异的口吻道。

洛夫人起身苦笑道:“回少公子,奴家前去西凉,路上受了一些苦。但……心中苦涩更多,不见不知,原来西凉早就非曾经西凉自成国度时的繁华,如今却也只是边陲一隅。若是没有少公子出兵辅佐,奴家的……西凉国相,也只是有名无实。还请少公子调拨给奴家兵马,助奴家平息西凉之乱。”

“以后吧。”韩健语气有些生硬,现在洛夫人一回来便跟他要兵,现在整个朝廷和东王府都不能在西凉之地用兵。她一个洛夫人就能要去兵马开战?本来韩健是给洛夫人一个名头,来跟洛夫人要兵要粮的,现在洛夫人见到情势不对,想借用东王府的力量来重新夺回西凉,就算将来朝廷会再次出兵西凉,也不是现在。谁叫现在占据西凉的是鲜卑人?

洛夫人一路上自然也听闻了不少关于朝廷和东王府的态度,她知道现在东王府和朝廷有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杨瑞和韩松氏身上。但眼下在停战休兵的立场上,韩健倒没有太鲜明要动兵的意思。这对她来说是不妙的信号。若是韩健与朝廷站在统一立场是要停战休兵而与鲜卑人议和的话,那西凉之地很可能会作为谈判的条件而割让出去。朝廷和东王府都没有将西凉之地当作是一块“肥肉”,但在洛夫人眼中,西凉旧地可是她权力滋生的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