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小郡王 >

第317部分

极品小郡王-第317部分

小说: 极品小郡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东王,林尚书,不是要准备出城了,怎还在这里?”杨瑞见到韩健和林恪也有些奇怪。

韩健没说话,看了林恪一眼,意思是让林恪来说。

林恪道:“回陛下,有文武官员,在宫外想恳请陛下留下,暂莫移驾往江都。”

“哦。让那些人退了吧。愿意跟朕走的,一起走,不愿走的,留下来,等朕再回来也可。洛阳朝廷一切照旧,也不会亏待了他们。”杨瑞像是很轻描淡写的口吻说了一句,但韩健也觉察出她心中的无奈。

“是。”林恪应声道,“臣这就去告诉那些文武官员。”

说完,林恪先行告退,而林恪则是步入烨安阁内,韩健也跟在后面进去。

杨瑞在自己以前经常批阅奏本的书桌后坐下,好像还不太适应这座位,或者说是她还不适应这种要离开的心态。抬头看了韩健一眼,杨瑞道:“你还不走?还是要……等一起走?”

“瑞儿,你真不想走?”韩健突然叹了一句。

杨瑞白了韩健一眼,又看了烨安阁前立着的小太监一眼,起身到韩健身前,像是嗔骂道:“放肆,在这里也这般称呼,不怕被人听到?”

言罢却又转过身,叹道:“先皇留下的基业,我没有管好,走,实在有些对不起先皇。”

“那瑞儿你是想留下?”韩健问道。

杨瑞勉强一笑道:“有何区别,如你所言,留下来,这洛阳将会成为众矢之的,江都距离洛阳山长水远,洛阳一旦有事,不但江都,便是豫州也是鞭长莫及。可朕终究心中放不下。”

“那……我们就不走了?”韩健试探着问道。

杨瑞白韩健一眼道:“说什么呢,走又不走的,这可不是你的性子。你做事果决,这等犹豫不决之事,你是不会做的,还是有什么事,令你转变主意?”

韩健不会说是因为苏廷夏的一番话。

其实苏廷夏的想法。跟杨瑞的想法大致相当。之前韩健不觉,是因为他没有设身处地站在杨瑞的立场上去想。杨瑞一而再提醒她不愿走,带着恳求,他仍旧无动于衷,是因为他站在政治立场上考虑。但从私人感情上说,他应该尊重杨瑞的想法,就算是这么做会令他自己或者东王府处于不利的局面。

韩健道:“若是瑞儿你不想走,那我们就不走了。”

“啊?”杨瑞惊讶打量着韩健,迟迟没有挪动视线,好像看不透韩健想法。

在确定韩健不是随口说说之后。杨瑞反问道:“你……不回江都?那东王府怎办?你不会丢下我。准备一人回江都去吧?”

韩健一笑道:“瑞儿你让我走,我还不舍得呢。大不了将东王府也迁到洛阳来,把姨娘她们,还有欣儿她们都接过来。把江都的那些世家也迁过来。重振一下洛阳。让洛阳继续繁华下去。”

杨瑞看着韩健,眼角突然流下泪水,长长叹一声道:“这要是真的。该多好?”

说完,杨瑞转过头,故意不让韩健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

韩健道:“你以为我是开玩笑?其实,把东王府迁过来,便少了许多麻烦,天子戍边,自来也是兵家的道理。如此也不用分兵到两边,洛阳和江都两头顾,这样也不是很好?”

“好是好,可……我终究不信你是诚心实意。”杨瑞用袖子擦拭了一下不经意留下的泪水说道。

杨瑞欺身上前,一把抓着杨瑞的手,道:“瑞儿,现在我们是夫妻,很多事可以商议,以前我也是太武断,没有听进你的一些话,也没有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现在我想明白了,你的责任,同样也是我的责任,你要完成的使命,也是要我全力以赴位置而奋斗的目标。你要完成先皇的托付,要将太子接回来继承大统,我都会帮你。”

杨瑞听到这话,便是心中不太相信韩健说的话是十足为真,眼泪仍旧夺眶而出,忍不住靠在韩健怀中。

韩健与杨瑞坐在一边,杨瑞的情绪也逐渐好转了一些,看着韩健的目光中也多了些温情。

韩健起身道:“眼看大军要出发,还是赶紧找人出去传话,就说先不走了。准备字洛阳加强戒备,瑞儿你颁一道旨意下去,安定一下人心。”

“嗯。”杨瑞浅浅一笑,笑靥中带着一种唯命是从的温驯,道,“听夫君的。”

言罢,杨瑞也起身,回到书桌之后坐下,喝一声道:“来人!”

小太监这才进来,拂尘一撩,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传执笔太监过来,朕要颁旨到尚书台。”杨瑞道。

“是。”小太监匆忙出去,不多时,执笔太监进来。

杨瑞口述,执笔太监将杨瑞的旨意写下,最后杨瑞盖上自己的随身宝印,随即让执笔太监将圣旨送往尚书台。

等人走了,韩健也不着急走,与杨瑞对而笑之,都感觉出对方心中的情意。

执笔太监出去传旨不多时,林恪便匆忙过来,林恪也是在得知了杨瑞的圣旨之后情急之下一路跑过来的,他还没弄清楚状况,之前杨瑞才说走,这才不多时,杨瑞又不走了,而且还颁布旨意要安民。他赶紧来求证真伪。

等通传的人进来,杨瑞马上传见,林恪才喘着粗气进来,可见这一路上他也累的不轻。

“陛下……臣,臣失礼了。”林恪咳嗽了一声道。

“林尚书这么匆忙过来,是为朕刚才颁下旨意之事?”杨瑞这时候是一脸威仪,问道。

林恪看了一边端坐着的韩健一眼,这才回话道:“是。臣听闻此事,这……这有些费解,来问陛下,是否……不往江都去了?”

“嗯。”杨瑞点头道,“朕与东王商议过,觉得如今要维持我朝之安定,朕当先留在洛阳,但也不排除,将来洛阳时局不稳,朕还是要移驾往江都之可能。”

林恪苦笑一声,这可把他给折腾坏了,刚才出去传话给外面那些大臣,有些耿直的老臣还在那要死要活的,他本还没办法回来回禀,一下子,一切都雨过天晴了。天子不离开洛阳,那也就是天子归朝,按照儒家的道理来说,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那臣……这就去传旨,让洛阳上下知道陛下的安排,陛下,东王殿下,臣要告退了。”

杨瑞看了韩健一眼,对林恪道:“你去吧。”

林恪又匆忙离开了烨安阁。

等人走,杨瑞把小太监叫进来,吩咐一番,让任何人都不许进来打搅,还让小太监从外面将烨安阁的门关上。

“瑞儿这般郑重,可是有要事相商?”韩健笑问道。

杨瑞走到韩健面前,拨弄了韩健衣领一下,道:“东王如此体恤朕意,朕自然要好好犒劳你一番。”

便是韩健心中愚钝,也听出杨瑞这话语中明晃晃的意味,心中哪还客气。

刚伸出手将杨瑞抱住,杨瑞却用手将他轻轻一推,道:“东王,可不能在朕面前造次。”

韩健笑道:“是陛下说要犒劳微臣的。”

“朕犒劳是朕的事,你自己动手就是你的错了。”杨瑞用眼的余光横了韩健一眼,随即自己解开衣带,竟然在烨安阁如此正式的地方宽衣起来。

韩健却上前一把抓出她的手,道:“瑞儿,还是等到晚上,长夜漫漫,你再犒劳也不迟。”

杨瑞转过头看了韩健一眼,笑道:“夫君心疼了?”

韩健笑而不语,杨瑞却动手开始解韩健的衣带。这次韩健却也不再客气。

不过二人终究顾着这是正式的场合,并未太无大体,却也只是搂搂抱抱,到后面,杨瑞也有些情动,双颊都红扑扑的,令韩健忍不住要一口吃掉。

却在这时,小太监在门外大喊:“陛下……”

杨瑞有些不满地看了门口一眼,似乎在怪责那坏了她好事的小太监。

韩健松开手,道:“正事要紧,应该是有大臣过来了。”

“嗯。”杨瑞应了一声,紧忙整理自己的衣衫,不过因为之前一些动作,使得她一个人也没法整理的太好,韩健先整理完自己的,才帮杨瑞整理好。

“劳烦夫君去开门了。”杨瑞近乎是咬着韩健的耳朵说道。

“娘子有吩咐,为夫怎敢不从。”

韩健说着,走到门口,将门打开,眼前看到的一切不由令他一怔。

烨安阁外面的院子里,琳琅立着一二百名文官武将,都是听闻到杨瑞不走的消息,过来面圣的。

第五百一十二章当家难

本来都已经作好了启程准备,突然间皇宫便颁旨说是不走了,大臣那边都是有些始料不及。因而进宫的官员也很多。

对于大多数的朝臣来说,在得到皇宫旨意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些庆幸。毕竟一路往江都山长水远,过去之后又要重振门楣,还要被东王府处处节制,背井离乡就好像漂泊了一般。留下来,虽然他们也未必能掌握到实权,可终究不用忍受背井离乡之苦。

杨瑞在烨安阁召见了一些大臣,之前他与韩健的一些过分激动,使得她的情绪仍旧未完全缓和过来,面颊比平时红了一些,在外人看来,是红光满面英气照人,也只有坐在一边气定神闲的韩健,才知道杨瑞为何会这般。

“陛下,这洛阳上下都已准备齐备,为何说不动身,就不动身?”

虽然大多数大臣都想留下,可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怀着不同的目的,想往江都去。对于杨瑞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提出了异议。

杨瑞打量了这官员一眼,显然这官员已经在她心中列入黑名单了。

“此次移驾江都,是朕与东王商议而出,这次朕留下,是因为而今黄河一线战事紧迫,朕责无旁贷要与前线将士一起守卫洛阳。若是你们有贪生怕死的,尽管往江都去,朕绝不阻拦!”

杨瑞的威仪起来,在场的这些老臣也一个个都噤若寒蝉。

杨瑞这么说,自然就没人再敢触龙鳞。只好先领旨,回去赶紧安排不走的事。

走要收拾,还要安排,打点洛阳剩下的产业,不走,要准备的事更多,原本已经低价放出去的田产还要去讨回来,把宅子重新收拾好,花上不少的工夫。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韩健。全因他一句话而已。

人走了。杨瑞也稍微舒口气,在韩健前面,她也难得露出些许的笑容,道:“这皇帝还是当的累得慌。”

韩健一直在一边不做声。这时候起身道:“可偏偏天下人都挤破头想坐这位子。”

杨瑞也稍微叹口气。道:“不知曦儿他而今如何。”

韩健也没料到。杨瑞这时候突然便想起远在江南的杨曦。在杨曦被质押之后,关于杨曦的消息很少,甚至没人能确定他是死是活。

韩健上前拍拍杨瑞的肩膀。安慰道:“放心,你六弟他迟早会回来。”

杨瑞看了韩健一眼,神色有些迷离,作为君王,她对政治斗争有足够的觉悟,她设身处地的想,要是她是韩健,不会容忍杨曦回来,毕竟杨曦回来对韩健来说便是最大的政敌。可韩健的话又很真诚,令她丝毫不想去怀疑。因而她内心也有些复杂,不知该相信韩健,还是该继续怀疑的好。

杨瑞道:“夫君不早些回去陪陪苁儿妹妹?她身怀孕事,也该早些张告天下,至少也令江都百姓心中安实。”

这年头,不管是天子有后,还是地方藩王有后,都是大事,毕竟涉及到天下和地方上的安稳。

韩健摇摇头道:“回头我会让人写信回江都,让姨娘和欣儿她们过来,一些事,外人想知道迟早会知道,暂时先不张扬。”

“嗯。”杨瑞稍稍点头,她虽然将杨苁儿当成是闺中姐妹一般,但对于杨苁儿的子嗣,终究还是有些介怀。说到底,女人都是有嫉妒心的,而且杨苁儿的子嗣也涉及到东王府世子的问题,这问题她想跳过也跳不过。

韩健道:“既然准备在洛阳长期留下来,瑞儿你也该好好拾掇一下朝局,各院各部也该委任官员,令洛阳重新兴盛起来。”

杨瑞也点头道:“那妾身便准备一下这几日的朝会。夫君,妾身不打多留,等晚上,夫君早些进宫,莫要误了时辰。”

韩健一笑,杨瑞说这话的时候,脸色明显也有些羞赧。涉及到闺房之事,便是杨瑞这样的女人也不能免俗。杨瑞这么迫切请他进宫,韩健印象中还是第一次。

“好。”韩健一说,也道,“我这便要出宫安排军中安排,下午可能会很忙,我会尽早办完手头上的事进宫。”

言罢,韩健告辞,出了皇宫去安排一些事。

因为临时决定要留在洛阳,首先要安排的便是洛阳的布防。

这一年多来,洛阳几经创伤,外城郭受损严重,之前又无经费来修缮,已经当不起新的风雨。韩健也知道因为战事紧迫,东王府已经拿不出大笔的银钱来做修缮,但该有的修缮还是要有,不然不论是西王府还是北王府的兵马杀过来,可能都无法守得住。

再者是军队的驻防安排。要留在洛阳,那洛阳便是魏朝的都城,都城便有都城的驻防,之前洛阳的守军,已经被杨余挥霍的差不多,韩健要重新构建洛阳的军事防备体系,从军将再到士兵,甚至是粮草辎重也要做重新安排。其中最麻烦的,莫过于长途的补给线。

洛阳周边这一两年内,都很难收上更多的赋税,因而粮草的补给,主要还是要倚靠江都,而江都毕竟距离洛阳甚远,而洛阳周边又是东王府大批兵马驻扎之地,粮草旧地补给是最好的办法,但实施起来却是颇有难度。

韩健出宫的时候便想,是时候召集洛阳的各大世家士绅商议一下军粮的问题,既然留下来,这些世家和士绅就要吐一口老血,不然怎对得起东王府的数万将士?

……

……

到下午,韩健把事情差不多安排完,才回到东王府里。这时候杨苁儿正悠闲哼着不知何处听来的小曲,在院子里晾晒自己的衣服。

能不走,杨苁儿突然也觉得很惬意,毕竟自己身怀孕事,经不起旅途的劳顿。虽然洛阳并非她的故乡,但对于一个性格冷僻之人来说,处处也都能当成家,只要身边有至亲之人。

“相公,这么早回来啦?”杨苁儿见到韩健,笑盈盈迎上前来,好似个欢快的少女一般。

韩健叹道:“虽然这洛阳的东王府并非江都,却也有不少的丫鬟婢女,何劳你事事都要自己做?现在你还有身孕在身,实在是太不爱惜身体。”

杨苁儿嘟哝道:“这点小事,累的着我?”

“你说什么?”韩健转过头看着杨苁儿。

杨苁儿一笑道:“妾身说,相公说的对,妾身听相公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