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小郡王-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三个时辰,每月就有二十两银子。而且手下有人,那就不是她亲自动手,至少不是事事都需要动手。
第三百四十六章坚守策略
眼看到了三月初,本来是三月里春暖花开的时节,江都之地却被异常迟来的大雪所笼罩。大雪接连下了几日,街路无人,就连要传递一些公文往来也收到阻碍。
可也就在这时候,北方战事突然起了变化,洛阳军和北王军联合南下,从洛州向江都方向挺近。
因为消息的阻滞,以至于东王府收到前线的战报时间也有所延迟,在制定军事计划时也被耽搁。
三月初九晚上,韩健风尘仆仆来到城东公馆朝廷临时驻地,这也是紧急军事会议召开的地方。出席会议的不但有东王府的幕僚和军将,同时还有朝廷兵部以及内阁的一些成员。
事关江都的生死存亡,这一战在东王府和朝廷眼中都很重要,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东王!”
“东王!”
韩健到来,早就在做等候的官员纷纷起身行礼。
韩健摆手示意众人在这等时候不必太拘礼,他刚进屋,身后便有人给他拿下大氅,而此人便是东王府的大管家林小夙。
作为如今东王府的“实权人物”,而且全权负责东王府粮食调运的林小夙,也会出席今日的会议,反倒是韩健的“贴身幕僚”杨苁儿并未参加。这主要跟杨苁儿的身份有关。至于韩松氏和韩崔氏,也并未出席此次会议。按照她二人的说法,既然放权给韩健,便是彻底放权。
韩健到来。意味着会议正式开始。
韩健作为会议的主持者,也是在场之中话语权最高的,就算是如今朝廷的官员,也要受他的节制。“国难”当前,政治斗争还是其次,而本身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也知道在江都之地斗不过韩健,因而在这些日子也消停下来。
“……叛军从四野、当阳、黎宁一带南下,兵马不详。在茂屏和安州一代也有叛军出没的消息。北地诸城闭城不出,大雪令驿道阻滞。前线战报延迟约莫两日。前线消息尚不明朗……”
负责情报的将领将前线最新的战报一一禀明,令在场之人清楚,如今形势紧迫,已经到了火烧眉毛。
这次北方洛阳军和北王军并非是从一点进发。而是多点出击。整个从一条战线上多点进行突破。由于大雪堵路。前线的消息也滞后了两三天,也就是说如今江都得到的战报是三四天前的消息。
听完战报,又有人对战报进行了分析。在场之人都不言语,韩健环顾众人,语音沉稳道:“看来这次,是要全面应战了。”
在场之人都是神情严肃,以前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一次出动十几万兵马,却也只是攻取洛州一座城池,所涉及的地域很狭窄。但这次却不同,虽然敌军在出动人马上不会更多,但因为点很分散,不能一次将其击破,就只能是以一条战线来进行抗击,靠城池的稳固来坚守。
“如今江都兵马都已派往北方,江都内部空虚,才是最着紧之事。”一旁一名将领提醒道。
韩健看了其一眼,这将领他以前没什么太多印象,只知道是朝廷洛阳派系的人,在兵部供职。
对于江都防务之事,韩健并未透露太多给兵部那边知道,因而兵部那边的人也只能靠猜测。之前江都接连派了几批兵马北上,在外人看来,江都的防守也会空虚一些。但实际上,东王府留在江都的兵马有六七万之多,虽然并非是精兵良将而以守备军居多,却也能应付战事。
“现在不提江都防务问题。”韩健表明态度,道,“最要紧的,是要先能确保叛军不至于骚扰到江都城下,抵御在北地,而并非在江都。”
韩健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就算是洛阳军和北王军杀过来,只要没到江都城下,那江都城肯定就是安全的。只要江都北方一些城市没失守,洛阳军和北王军绕过南下的可能性也不大,要奇袭,首先要能保证粮草支援,身后有一堆敌人的城市,是进攻战的大忌。洛阳军和北王军虽多,也不能同时兼顾那么多城池,他们要打,也只能一座座来,那耗时日久,也并非杨余和杨科所愿。
“那东王意下如何?”顾唯潘作为文官,是不该出席这种军事会议的。
但在场之人,唯独他的官品理论上是在韩健之上,他一是代表朝廷洛阳派系的人问的这句话。
现在别人来,也就是要听韩健的意思,不管谁提出什么建议,只要以韩健为首的东王府不采纳,那说了等于白说。
“北方各城,坚守不出。”韩健也直截了当说道。
韩健说完,在场之人议论纷纷。
虽然韩健所说的,也符合现在的现实,但很多人还是表示了担忧。
坚守不出,就代表将城市以外的地区完全交给了洛阳军和北王军,主动权拱手让出,变相的也等于是“国土沦丧”,光有城池,久守必失,这在兵家属于大忌。
“东王,如今叛军兵马也不过一二十万,是否需要如此?”顾唯潘在跟身后洛阳派系的人商量过后,上前问询道。
“那顾太傅……可是有好的建议?”韩健说话时候看了一下顾唯潘身后那些人。
那些官员,说是幕僚,却没一个上过战场,对战场的事属于纸上谈兵。他们之所以反对韩健的主张,也并非是因为韩健的战略不得当,而是因为坚守的策略会令江都处于困境之中,把城外的广袤之地让出去,就代表城市将成为孤城。
顾唯潘摇摇头,没说话。
韩健道:“而今不是兵马问题,北王的军队,长期与鲜卑人作战,骁勇善战,这次他们大举南下,虽然江都并非草原宽广之地,却也能发挥其骑兵优势。若是我们出城,等于是放弃自己所长,不能以城池来坚守,不用几个月,江都必失。”
顾唯潘叹口气道:“既然如此,那坚守城池,也算是妥当……”
顾唯潘这么一说,朝廷洛阳派系的人便不再说话。
不过顾唯潘话锋一转,道:“若是要坚守,怕还要防备内患。”
听顾唯潘提及“内患”,韩健知道说的是什么。在江都大部分的州县里,负责城防的虽然是守备军,但到了战时,地方行政首脑同时也兼顾守城重任,军政两面一肩挑。这样的问题是为了防备战时政策不统一,方便调度。
但问题就是,若是这个“首脑”变节,城市就当不保。
一些武将,或许有精忠报国的气节,但战时负责城防的是文官,文官有时候更会“权益行事”,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
一旦江都陷入坚守不出的状况,久而久之,这些文官就会以为大势已去,会选择“投奔明主”,到时候开门投降,坚守的策略就等于不能奏效。而且这种事很容易“传染”,一旦周围有城市投降,会有更多的文官觉得大势已去,会形成连锁反应。
韩健点头道:“此事,我会考虑。”
韩健只是说会考虑,没说怎么解决,令顾唯潘心中也很有担忧。
顾唯潘跟韩健的关系不同于其他洛阳派系的官员,他是真心为朝廷着想,希望江都可以渡过这次的难关。韩健越表现的淡定,在他看来越是容易出事,说到底,他还是对年轻气盛的韩健有所不放心。
会议之后的内容,全是商议在坚守不出的状况之下,粮草如何调运,或者是城市之间如何形成“联防”,在叛军绕过城市攻打其他城市的情况下如何支援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地图,也有现成的官道和粮道,都要作出合理的计划,甚至要细分到哪座城市。在江都以北,也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坚守住,很多小的县城,本身城墙就低矮,洛阳军和北王军用不上一两日就能攻陷,如今东王府要保的,也并非是这些小城,而是一座座大城。只有保住了城市,那城市之间的广袤区域里,就算是都是敌军,在理论上这些区域都是没有失陷的。在这年代,城市才是地区繁荣的标志,也是一地行政的大脑。
涉及到联防问题,韩健主要安排的是东王府的官员,已经令洛阳派系的人不满。说到粮食调运,韩健却不断对林小夙交待事情,这令洛阳派系的人彻底愤慨。
这次随女皇到江都来的,也有不少在户部和库司供职的官员,虽然之前户部和库司曾经历过韩健的“洗劫”,但朝中有不少这方面的“人才”,韩健不找他们负责粮草,却找个女人来负责这么大的事,而这个女人还是东王府一个普通的管家,怎能令他们不怒?
“东王殿下,不知与齐朝借粮之事,要如何收场?”一名官员走过来,直接对韩健说道。
韩健认得此人,便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孙效宁。说是户部尚书,却没有任何实权,毕竟在江都,很多朝廷的衙门本身就是个摆设。
“孙尚书说借粮?东王府曾借过粮吗?”韩健反问道。
“嗯?”这次不但孙效宁惊讶,连身旁的人也有些惊讶,借粮之事才发生了两个月时间,都在揣测江都何时要将城池交给南齐来履行交换条件,韩健却在这时候,说压根没借粮之事?
第三百四十七章赖账
孙效宁道:“东王这是何等记性?与齐朝借粮,而且还是拿我魏朝江都来作为交换,此事人尽皆知,今日你却说不知道?”
韩健听这话就很冲,他也知道,这些朝廷中人本来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之前一直隐忍不发,这次韩健找林小夙来安排粮草调运,把孙效宁的神经给绷断,他才会当众发怒,还是在军事会议这等地方。
“人尽皆知?恐怕也都只是传言吧?”韩健语气很平淡说了一句。
“传言?”这下东王府那边的人也有些慌了神,他们当初是在东王府里,听韩松氏亲口说的,现在竟成了传言?
“殿下,这怎生回事?当时,我们是亲耳听郡王妃所言……”东王府的人也过来问询。
当初,还是他们将消息通知给朝廷洛阳派系那边,希望通过洛阳派系的人施压,令东王府取消给南齐借粮的事,好保证江都地方士绅和商贾的利益,最后却没成。在场之人,他们或许没有参与到投机倒把中来,但投机倒把也令他们损失了不少的政治资本。
韩健道:“郡王妃或许是有所误会,之后我详细解释过,这批粮食乃是从我江都南方运过来。后来满城风雨,与其解释,还不如顺其自然,等事态平息便可。这种事越传便越离谱,今日我便在这里跟诸位说一句,借粮换城之事,不须再提,也不会有城池要交给齐朝之事发生。”
韩健这一说,在场之人面面相觑。
他们当然不相信韩健的话。之前东王府调拨了那么多粮食过来。是他们最后相信东王府的确是跟南齐借粮的原因,正因如此,那些商贾和士绅才会迫不及待要将囤积的粮食出售来避免损失。他们猜不到这些都是林小夙的手笔。
林小夙在管理酒楼上有一套,韩健派她出去调粮,她做的更是游刃有余。不但调回了粮食,而且调回的粮食数量,远远大于韩健的预估。后来韩健才知悉,其中有部分是洛夫人所为,帮忙跟地方上沟通,还有部分。则是林小夙个人能力。她到了地方之后,专门打大户主意,不用十几天时间,就令地方士绅主动把粮食交出来。
等粮食不断调到江都来。有士绅和商贾开始出粮。东王府再借机会买回来。再次分批次出售,使得粮食越来越多,会令那些士绅和商贾觉得这批粮食数量大到无法想象。加剧了出粮的热潮。
江都地方,都对借粮之事深信不疑,也跟南齐在事情发生之后没做任何解释有关,就连一向狡诈的朱同敬,再回到齐朝之后也就此事丝毫未提。会让人以为这是他跟韩健达成的默契,只等后面过来收城便可。
现在韩健说没借粮这回事,众人只能想,这肯定不是真的,事实是,东王府准备“赖账”,粮食运了回来,城市却不准备给了。
“动物那个,如此……是否不妥?”孙效宁有些避忌的神色看着韩健。
他的意思是,你要是不把城市给南齐,南齐那边就此事而派兵过来,到时候江都岂不是要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
“孙尚书此话何解?何为不妥?我们未曾借粮,还准备还他粮食不成?”韩健诘问道。
孙效宁被问的哑口无言。
现在是韩健死活不承认有借粮这回事,要真的没有借粮之事,没借自然就没还。他也无话可说。
“今日之事,就此作罢。我不希望日后再有人提及此事。”韩健严词下令道。
其他人只好住口不言,心中有叫好的,觉得赖南齐的账不赖白不赖,但也有表示担忧,这种事说起来简单,要是引起两国纠纷,以后不再借事小,要是两国交兵,江都如今连叛军都抵御不了,更何况虎视眈眈的南齐兵马?
说完事情,韩健便要回东王府,而林小夙也准备与他一同回去。
到门外,大雪依旧没停。
韩健四下看了下,夜色也很深,门外的轿子已经备好。
本来韩健出门是不乘轿的,而林小夙也习惯了自己走路。韩健摆摆手示意让轿夫先回去,他准备步行走,毕竟坐在轿子里,要是路上有轿夫因为地滑摔倒,那他在轿子里可要遭殃。
“小夙,给你的差事挺多,你不会觉得太累吧?”跟林小夙一起走在回东王府的路上,韩健问道。
“看什么事。这些事,不累。”林小夙一脸无所谓说道。
林小夙说话时候,语气很高傲,也有些洋洋得意。以前她只是个小女人,管着的是个小茶摊,平日里要接触的都是街坊百姓。现在她可不同了,手底下管的一个个都是官,东王府官员,个个见了她都要点头哈腰,看谁不顺眼就给谁穿小鞋,这滋味特别过瘾。而今日她又跟韩健出席这么重要的会议,也让她觉得飘飘然,这种状况下,什么差事都是“小意思”。
韩健无奈摇摇头,他还是理解不了林小夙的构造,照理说一个连字都认识不了几个的女人,想操持一个家都难,但现在她却是准备要治国平天下做男儿都做不了之事。这让以懒惰见长的韩健也有些自愧不如。
回到东王府门口,侍卫们已经早就出来迎候,因为大雪,平日晚上侍卫也不会出门,只在白天出来扫扫雪,也只是扫开一条路方便出行。
“少公子,这里有给您的一封信。”侍卫见韩健回来,将信递上前来。
“信?”韩健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