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小郡王 >

第188部分

极品小郡王-第188部分

小说: 极品小郡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松氏上前扶着顾唯潘,顾唯潘在人前却没有阻止顾松氏的举动。两人好似恩爱夫妻一般,韩松氏不明就里,只有韩健知道此时的顾唯潘有多假。顾唯潘有十年时间没跟顾松氏好脸色看,要不是韩健阻挠,他和顾松氏之间的夫妻情分也早就恩断义绝。

“郡王妃太客气了。”顾唯潘看过韩松氏递过来的礼单,连他自己也觉得这聘礼很重。

本来顾家在京城中有不少田地,有些是顾松氏的父亲松老相爷留下来的,还有的是顾唯潘早年为官时朝廷赐封或者是买下的,之后顾唯潘离家,倒是对家中妻儿也很大度,从来没提过田地之事,因而顾松氏就算是没有丈夫在身边,也能养活一大家人。但这次南迁,顾家等于是一无所有,不过东王府却直接送来良田上百亩,而且有家仆和奴婢,甚至有府院和门店,简直好似是封侯一般赏赐丰厚。

“顾太傅说哪里话。“韩松氏笑道,“这次两家联姻,乃是百年好合之事,日后东王在朝中与顾太傅公事,还要仰仗顾太傅帮忙。”

顾唯潘笑着点点头,心中却也明白个大概。韩松氏这是在代韩健来收买他,这也间接印证了女皇并不在江都城的事。

韩松氏与韩健一同,陪着顾唯潘和顾松氏进到厅里,这里虽然是东王府,但因为是商量婚事,只能将这里当成是顾府来看待,而顾唯潘便是一家之主。

“顾太傅,妾身已找人跟东王和令千金合过八字,选了好日子来成婚。顾太傅意下如何?”

韩松氏说着,将从“神”请来的帖子送上前,其实也只是婚礼的一般步骤。顾唯潘看过,知道东王府想急忙操办这婚事,脸上微微一笑,也没多言,便将帖子递还跟韩松氏道:“此事就交由东王府打点,日后小女嫁出门,郡王妃还要善待之。”

“这是自然。”韩松氏笑着,看了韩健一眼。她虽然不是韩健的亲娘,但这些年她所作一切,就是为了养大韩健,看着韩健成年,在她心中也早就将韩健当成是亲子一般。现在韩健成婚,她也好像是了却一件很大的事,喜色溢于言表。

但韩健心里却有些怪异,这毕竟不是他第一次成婚,他跟杨苁儿之间已经是有名分的夫妻,顾欣儿进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是二房。但东王府和江都上下,明显都把顾欣儿当成是韩健的正妻看待,婚礼也是已娶东王正妃为礼仪。

说完婚礼之事,韩松氏起来便要走,韩健起身也要告辞。

本来韩健以为顾唯潘会留下跟顾松氏联络一下感情,谁知道顾唯潘直接起身道:“老夫要回衙所那边,与东王一同出去。”

这话好像是在对众人说,其实只是说给顾松氏一人听。

顾松氏脸上露出尴尬之色,自己的丈夫回来,却只是说了说女儿的婚事,连坐一会的耐性都没有。她也知道现在顾唯潘没休弃她已经是很给面子,她也没什么强求,只是希望顾唯潘能给她点好脸色,至少在人前不令她丢面子。

“顾首席要走,那晚辈送您出去。”韩健一笑,却是知道顾唯潘不愿这么就走,因为顾唯潘这次过来更想见的是雪娘和儿子。

第三百一十五章人才

眼看到了腊月二十,韩健婚期将近,又逢新年,江都之地倒是一片喜庆。但在与此同时的洛阳城,杨余已经作好登基准备,同时筹备发兵。一切迹象表明,洛阳要出兵攻打江都的意图很明显,而且出兵便在年后。

一连几日,韩健有很多事情忙。一来要筹备婚礼,二来要分配原本洛阳派系官员的职权,第三,他要代表朝廷接应豫州方面的使节,联合杨洛川做到东王府和南王府之间的联合。

本来韩健联合杨洛川,先是要一同向女皇施压,压制女皇在江都的影响力。可令韩健也没想到的是,女皇这么快便将权力交出而离开,令东王府和南王府之间的这次联盟意义马上发生了转变。现在韩健要尽量与杨洛川虚以委蛇,等于是要获得杨洛川军事上的支持。因为这次杨余和北王势力所图谋的是江都之地。

随着军事形势的紧张,江都地方上的压力也逐渐大了起来。洛阳和江都两方势力在开战之前,已经开始了多方面的准备。从洛阳方面,已经完全开始戒严,严查与江都方向货物的往来,逐渐到两方不通贸易的地步。而本身江都之地对中原地区货物的依赖性比较强,洛阳方面这一戒严,使得很多商品在江都之地价格飞涨,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随着暗战升级,很快便是明战的前奏。洛阳方面已经开始调集军队往江都方向压迫,虽然没有正式开战。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压力骤增之下,江都方面也不得不作出一些应对反应,调拨出军队,防止洛阳方面的不宣而战。

江都方面对这一战准备明显不足,军备物资方面需要准备的地方太多。韩健需要负责筹备物资来应对这次不知要持续多久的战事,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开过几次会议,也找了朝廷和东王府负责这方面的说人,都表示难度很大,虽然东王府在这些年粮食和军备上一向不缺。但涉及到更大的战争。东王府并未经历过,因而在战备物资储藏上,并非是十分充盈。而且东王府也缺乏调度物资的人才,韩健不禁想到了跟随女皇到江都的这些官员。

朝廷这些高级官员。虽然平日里重气节爱面子。甚至喜欢与人为难。但其中不乏有能力的能臣。一个国家能在这些人治理之下井井有条,一个东王府,自然也能管好。现在主要问题是韩健不放权。因为这些人终究跟他不是一条心,在政治斗争面前,韩健也要防备这些人图谋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东王府的安危。

韩健找了顾唯潘,跟顾唯潘商量了一下关于调集物资所需要的人手。顾唯潘对此并不精通,他所擅长的是巘狱和调查,他是御史台出身,而且他以前所负责的上听处,主要任务也是审查官员背景以及一些风闻言事。

顾唯潘在城东公馆旁所设立的临时衙所里会见了韩健,同时他还找了几名对此有擅长的官员,都是曾经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官品不高,都是三四品。这也就说明,这几个人在京城时候只是五六品的小官,到了江都才有所提拔,也不入这些朝廷大佬的眼。

韩健对这方面的人才自然很珍惜,这几个人年龄都不大,有的二十多,有的三十多,最大的也不到四十,这些人有个共通的特点,都是在洛阳不得志,而且跟杨余一党不合。在女皇离开洛阳之后,这几个人举家来到江都,想继续精忠报国,但来到这里,因为他们本身也并非是洛阳官吏的核心,因而也未得重用。

“东王,这几位,都是老夫曾在上听处时,曾向陛下举荐过的官员。”顾唯潘介绍道,“当时陛下将他们从地方上调往京城叙用,并未安排正职,这次给你找来,你看看是否能帮的上忙。”

在来之前韩健已经问过顾唯潘,顾唯潘之所以举荐他们,也并非跟他们熟稔,是举亲。这些热闹也是地方官举荐给朝廷的,由上听处来负责审查,最后上听处审查的结果,是这些人的确有能力,但因为当时女皇顾着跟北王一党权力斗争,因而忽视了这些人。但韩健想,也许是女皇想留着这批人,等到她正式铲除北王党之后再将他们委以重任,只是后来杨余的谋逆令一切计划有变,才将这些人疏离。

韩健笑着请这些人坐下,将当前的时局一说,主要是洛阳即将发兵往江都的事。韩健先要问问这些人的意见。就算是顾唯潘举荐,韩健也要先试试他们的能力,看看他们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那些人才。

这几名官员开始见到韩健,还有些抵触。说到底,他们之前也是洛阳派系的官员,从来都是对外藩王有成见,不过这次是顾唯潘举荐他们过来,他们对顾唯潘又十分敬重,这才想抱着试试看一展抱负的思想过来。

跟韩健一说,才几句话,韩健便觉得其中有几个能力很不错。

其中一名叫向宁宇的户部官员,主要是分析了江都一地粮食的产量,以及是否足够满足军需的问题。在他看来,江都虽然算是富庶之地,但粮食结构单一,有时候对军粮运送上并不方便,而一旦开战,各处的粮食无法汇总到一起。

他所说的,跟韩健眼下最烦忧的事也一样。现在江都的粮食储备并非都在江都城周围,而绝大多数都分散在地方郡州,甚至是县城的粮仓。先不论这些粮食是否都能配为军粮,就运输汇总一事,就令他感觉非常棘手。

“那不知向司卫有何好的建议?”韩健紧忙问道。

向宁宇看了看周围的人,似乎是不太想说,也可能是没想明白,先沉默了一会,才道:“如今粮食不需要马上运到江都来,而是查明地方上有多少粮食,再将江都划为几片区域,将其汇于一处,再根据需要,是运往江都还是运往战时前线。”

韩健点头,这向宁宇说的,基本符合现在战时的现实。就是粮食不在江都,而运到江都非常麻烦,但留在地方上,需要的时候又取不来。现在就算是把粮食都运到江都,江都也没有那么多的粮草来储存,简单的储存会导致这些粮食在开春之后就会腐坏。

而根据向宁宇所说的,先将县城的粮食运到州府,再将州府划分区域,见礼大的粮仓,这样分散投资,就算是江都城粮食不足,可以随时从这些大粮仓调拨,如此便可将问题迎刃而解。

韩健马上问询了向宁宇关于这些大粮仓选址的问题,向宁宇也一一回答,令韩健很满意。光是一个向宁宇,已经让韩健感觉到顾唯潘的确没有打诳语。这些中的确是有能力的,而且是重实干而非说空话的。

虽然向宁宇的选择,并非是最好的选择,但他来到江都不过短短一两个月时间,便能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便是东王府那些常年负责粮食储藏运输的官员,也未必能做到如此。这年头的官员,都是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类人,做完自己的本份,也就不理会到底东王府具体要的是什么。

韩健又马上问询了其他几人的意思,问询他们关于一些行军和驻军之事。其中几名行伍出身的,道爷都对答入流,韩健简直感觉像捡到宝一般。正愁手底下没这方面的人才,顾唯潘就给他送了这些人来。但韩健欣喜中也有些忧虑,就是这些人的政治信仰问题,他们终究是女皇的人,如何收拢他们才是正事。

说完事情,韩健对顾唯潘道:“顾太傅,现下时局紧张,朝廷很需要一些人来帮忙,不如,顾太傅就先提拔这些人,作为此次战事的调度。等时局和缓下来,再将他们掉往各部委以重用如何?”

顾唯潘本来就是把这些中下层官员介绍给韩健的,自然不会说什么,当下点头应允。而这些官员,也是想出人头地,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们更不会多言,只是起身感谢韩健提拔。

韩健亲自准备了酒宴,跟这些人把酒言欢之后,算是熟稔,再亲自送这些人出府。但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次的会见也很低调,但因为本来就是在公馆临时衙所见的这些人,外间想知道不难。韩健也怕杨余知道此事之后,会派出人对这些人不利。

等将这些人送走,韩健马上回东王府,让韩松氏准备了一些宅院,暂时让这些人搬过去住。这样一方面可以算是恩赐,赐给这些人宅院来拉拢他们,同时也方便用人的时候能找到他们。更重要的是,韩健想保护住他们,免得他们再被杨余的人拉拢走或者暗杀,顺带也要防止洛阳派系的人对这些人进行打压或者是收拢。

韩健跟韩松氏说完,韩松氏叹口气道:“健儿,你轻易用这些人,不怕他们中有洛阳派来的奸细?”

第三百一十六章恩赐

奸细问题,之前韩健也想过。但想来这些人中存在奸细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这些人本来就不得志,就算是来到江都,也不可能打入到江都小朝廷的内部,那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

但有些事韩健也不得不防,若是其中真的有什么人吃里扒外,加以利用之后,他们临阵倒戈,那可就呜呼哀哉了。

“二娘,不如将这些人分开来用。”韩健道,“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就是将来其中有奸细,也不怕。至少不会打乱我们的计划。”

韩松氏想了想,微微点头。韩健说的也是个办法,就是给这些人分派不同的差事,让他们各自为政。这样就算将来他们中有人甚至是一些人出事,也不会影响到整个东王府的日常运作。而且最重要的一条,韩健也并非将所有调度的任务都交给这些人,总会用到自己的一些人手,这样一来二去,就淡化了他们在东王府调度体系中的作用,可以利用他们,但不会完全倚重他们。

有了人手。韩健当下要做的就是赶紧从东王府官员体系中找到一些合适的人手,赶紧去做战前的准备。

在这场战事到来之前,他的准备已经落了后手。洛阳在准备战事方面显然要比江都做的更足。但韩健也知道,后来居上也并非难事,就看能否把一个体系玩转。洛阳这两年粮食储备和军事储备也很少,一些粮仓因为北王府的亏空。已经到入不敷出的地步。这次要不是有北王府军需上的支持,洛阳也不敢打这场仗。

韩健马上找人开了会,把人手摊派下去,早些让人到地方上将物资收拢起来,顺带开始地方募兵以及调拨两款来筹集军队。经过几次会议的召开,洛阳整个备战的氛围也很浓厚,就算是曾经对韩健有所成见的一些人,那些洛阳派系的高官,这时候也好似要跟韩健一心想外。毕竟韩健是东王,东王府如今也是女皇和他们最后的栖身之所。要是江都失陷。他们或者是流亡海外,要么就只能等死了。

把人都派下去,韩健心也定了一些。这算是江都在战前最大的一次准备工作。

准备好物资调度方面的事,韩健也不急着马上调集军队到前线。在他看来。一场战事的开始。同时也需要情报方面来保证。而他的情报系统,除了有东王府的情报机关,更重要的是洛夫人一脉。而洛夫人身为洛阳巨贾。父亲又曾是西王麾下有名负责调度军需的官员,洛夫人也继承了这方面的一些天赋。

韩健跟洛夫人的联系上,而洛夫人早在韩健回到江都之前,已经派了人手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