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小郡王 >

第179部分

极品小郡王-第179部分

小说: 极品小郡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苁儿贝齿咬着下唇。她不是笨人。韩健这么说自然会有她自己的想法。韩健说是他自己的事。又不愿意说,可能跟顾欣儿有关。

杨苁儿再怎么聪明睿智,此时的她也更接近一个小女人。女人总会有嫉妒心,虽然这种嫉妒有时候并非恶意,而只是自然本能。杨苁儿此时想事情,也只是以一个小女人的立场去想。

韩健道:“苁儿,我们劳累了一天,你先休息吧。”

“你不睡?”杨苁儿看着韩健,突然螓首微颔,有些羞赧道,“我们既已是夫妻,有些事……早晚都会来。”

韩健知道杨苁儿说的是圆房的事。他本来就已经打定主意,虽然他先娶的是杨苁儿,但先圆房的,他想是一直在默默等待他的顾欣儿。此时杨苁儿改变心态,接受了是他妻子,并且主动提出圆房,也令韩健感觉到心宽,这说明已经解开了杨苁儿的心结。

“苁儿,你先睡吧。”韩健走上前,抱了下杨苁儿,算是对她的一种安慰,“我心中的事还是太困扰于我,暂且不想睡。”

杨苁儿脸上带着几分失望,她更加确定韩健所说的困扰来自于顾欣儿。她也不勉强,而是带着几分小女儿家的嗔态和怒意,转身回到榻前,脱下靴子便钻进被窝,头也朝着里面不看韩健。

韩健此时心中想的完全是女皇给他的那封信,根本无心去注意杨苁儿的反常举动。

韩健坐下来,还是忧心忡忡。想了很久,他突然有些想明白,既然女皇的意思,是跟他示好,就把事情往坏了看,这其实是女皇的攻心之计,其实就是想让他安稳下来不去争夺什么。把女皇往坏了看,韩健反而觉得自己更好受一些。只要继续自己原来的计划,联合南王府,明着是效忠女皇勤王伐逆,暗地里江都的军政大权还是要掌握在他自己手上。只有这样,他的命运才不会被别人所玩弄于鼓掌之中。

想通了这点,韩健心也宽了起来。就当没看过那封信,就算女皇是他后娘又如何,只要他不把女皇当成后娘来看,一切问题不救迎刃而解?就算女皇把他当成亲儿子,他也可以不认,韩健可从没打算给女皇当儿子。

韩健起身,正要准备脱衣服睡觉,才想起来睡塌被杨苁儿占了,韩健到榻前,杨苁儿的腿还在动,也说明她自己也没睡。

韩健不说别的,就算他不跟杨苁儿圆房,睡一张床榻在他看来也并无什么。便也学着杨苁儿,上了床榻,不过是和衣而睡。

可第二天醒来,杨苁儿却睡在她怀里,尽管两人很规矩,韩健却感觉到杨苁儿对他的依恋。就算没有夫妻之实,杨苁儿只是抱着他睡在他怀里,也睡的很安详幸福,好像可以一梦不起。

……

……

一连几日,江都兵马快速行军,韩健也没时间再与杨苁儿温存。

南王府在得知韩健“拐带”了杨苁儿离开之后,也派出使节过来接洽,主要是过来试探。此时杨洛川已经没有韩健这颗筹码,江都兵马没有了牵制,他只能寄希望于东王府和南王府之间的盟约不变。可以杨洛川的心境,自然会以为韩健会出尔反尔。

但事实上,韩健并未准备朝秦暮楚,这次出兵,韩健也是满怀诚意。

南王府派了几波使节过来,近乎是一天两三趟使节,韩健回过去的意思都一样,原本的计划不便,两方联合出兵驰援镇南侯黄仕琅的六万兵马。

杨洛川到此时,也不敢再令江都兵马打头阵,毕竟这时候,他也知道把江都兵马逼得紧,江都兵马随时都会撤兵,到时豫州兵马便会腹背受敌。几天下来,豫州的兵马有意加快了速度,并在抵达小河口以南五十里左右的地方,双方的行进基本已经持平。

江都兵马到此时已经算是孤军深入,粮草补给上很成问题,为了防止杨洛川背信弃义从后断粮道,这次江都兵马到小河口的并非是十万大军,而只有五六万人马。杨洛川派出的救援兵马,已小黄黄义成为主帅,有三四万兵马,两方加起来有接近十万,加上黄仕琅被困的六万兵马,两方援军有十五六万之多。

此时西王军兵马也只有六七万的模样,不过此时西王军占据地形上的主动,随着东王府和南王府两方援军的赶到,西王军并未如韩健所言的一般撤兵,也不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样会爆发大战。

一切都平静如常,各方都保持了克制,似乎谁都不想打破局面上的平衡,好像谁先出兵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般。

江都兵马在此时不会主动出兵,一旦出兵,可能会被南王府有机可趁,到时退路一断,很可能会全军覆没。黄义成带来的援军也基本同样的想法,要是南王府先出兵驰援,可能会被江都兵马断后路。

至于西王军,本来就占据有利地形,而且他们还在主动围攻黄仕琅的兵马,令黄仕琅的兵马寸步难行,这时候他们放弃有利地形攻出来,只会令南王府和东王府的兵马一同出兵小河口。

本来是来往援的两方,东王府和南王府的兵马却也都在小河口以南四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说是援军,却到了援兵而至不援的状况。

西王军是不急不慢,他们补给充足,而且占据有利地形,只要东王府和南王府的兵马不救小河口,西王军可以继续保持对黄仕琅所部的压力,逐步蚕食这支南王府最精良的兵马。黄义成方面,此时也很着急,一来黄仕琅的兵马的确是南王府的精锐,损失不得,二来黄义成毕竟是来带兵救父的,可如今兵马援救到了,却迟迟不能出兵,黄义成心中也很着急。

相反,东王府一方倒很平静。虽然江都兵马孤军深入,有补给上的难题,但因为这次行军准备充足,粮草方面可以应付很长时间,因而江都兵马也不着急援救。援救之事,本来就该是南王府做主动,不论是韩健还是韩崔氏韩昭氏,甚至是江都军将,都认为要是南王府自己不出兵援救,那东王府也没有出兵的道理。

几方在小河口周围僵持不前,南王府方面最是着急,仍旧是一天派出好几拨人过来催促出兵。

每次南王府使节来,都是韩健接见的。毕竟南王府和东王府之间的盟约是韩健订立的,韩健出面也是最为妥当。韩健的意思也很清楚,东王府既然出兵到小河口,就不会背信弃义,若是杨洛川和黄义成不相信,继续这么僵持着,损失的是豫州的兵马,而不是江都兵马。

韩健就是排人告诉黄义成和杨洛川,南王府不出兵,东王府坚决观望。

随着时间推移,援兵抵达小河口也超过十天,北方黄仕琅的刘万大军逐渐面临严峻寒冬和粮草不足的考验,到此时,南王府也终于按耐不住,出兵援救。

第三百零一章过家不回

豫州兵马出兵打破了僵局。僵局一打破,很多事都顺理成章,江都兵马也并未坐视,也作出一副要强攻的模样。随之,西王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日,到第二天,西王军便开始逐步撤离。

镇南侯黄仕琅也是被压抑的久了,趁着西王府撤兵,他老当益壮,亲自率兵追赶了一下,不过也是象征性鼓舞军心的,到最后,这场仗基本是不战而结束,几方人中损失最多的还是黄仕琅的人马,不过好在黄仕琅人老而持重,将近一个月下来,也并无太大损失,基本保留了南王府的精兵强将。

小河口解困,主要是南王府自己出兵往援,东王军在此战中也功不可没。战事一结束,豫州军营那边便派来使节表示感谢。韩健对于这些感谢的客套不想多听,他还是更关心南王杨洛川是否会履行盟约,与他一同往江都去。

随之而来的是撤兵。江都兵马孤军深入,后续粮草供给上已经很困难,到了不得不撤兵的地步。豫州兵马这次帮镇南侯所部解困,也必须要撤军回豫州。因为少了西王军的心头大患,两方撤兵时都保持警惕,不过到江都兵马撤回到豫州一线往南,两方仍旧相安无事。

很快,豫州城中有了消息,杨洛川亲自派出使节到江都军营这面,除了表达要效忠陛下勤王的意思,杨洛川还写了信给韩健,约定了两方一同往江都的日期。

此时已经到十一月下旬,天气寒冷。韩健在接到杨洛川密函之后。回信表示了自己的意思,随之便开始阻止江都兵马撤出豫州地界。

江都兵马撤出豫州范围之后,南王府由杨洛川亲自刷令一支大约一万骑,从后跟随,两方一同往江都方向而去。

对于这支兵马,韩崔氏和韩昭氏很不放心。这次江都兵马本来是要取豫州城的,最后却是两方和气收场,且还订立盟约,两人对杨洛川都有成见,认为杨洛川为人太奸诈。不可信。虽然杨洛川带的兵马不多。只有一万骑,不过却也是精骑,骑兵善于平原作战,若是被杨洛川偷袭。江都兵马也可能会损失惨重。

韩健特地将韩崔氏和韩昭氏找来。对她们说明了杨洛川的用意。是要去江都对女皇“表忠诚”。

“要效忠勤王,需要带一万兵马随行?”韩崔氏得知后一脸不屑道,“分明是要向陛下施压。到时他恐怕连江都城都不敢进!”

韩崔氏的预料很准确,之前杨洛川就对韩健说过,这次去向女皇效忠,他是不会进江都城的。杨洛川现在是怕女皇“秋后算账”,在女皇偏安江都之后,他没有马上出来表效忠,而非要到江都兵马兵临豫州城下之后,才过来表示要效忠。女皇要铲除南王府的意图已经很明显,杨洛川本身也犯不着进城去犯险。

韩健道:“三娘,南王是否进城,与我们无干。现在要考虑的是,到时我回去,如何在陛下面前自处。”

韩崔氏和韩昭氏对望一眼,她们自然明白韩健说的,与之前她们代为转交的女皇的那封信有关。

女皇在信中已经以后母的身份对韩健表示亲昵,但韩健跟女皇之前缺乏这种亲情的感觉。本身韩健也是东王,现在东王府的范围,也就是魏朝正统的范围,女皇不管怎么说,也不会任由韩健继续安稳当他的东王,权力斗争之下,韩健进城,同样也会有诸多麻烦。

“健儿,你怎么想?”韩崔氏问道。

韩健坦然道:“我的意思是,回到江都,我也不急于进城。”

韩崔氏怔了怔,道:“你……不进城?陛下那边如何交待?”

韩健道:“难道我做什么事,都要向陛下交待?现在在我江都之地,我选择何时进城,难道还要别人来批准?”

韩崔氏有些急,她一急,有些话就说不出来。一旁的韩昭氏道:“健儿,你三娘不是这个意思。陛下也很关心你的安危,如今你回来,不进城,总归是不好。”

韩健道:“可是九娘,你该清楚,我现在进城就可能要当笼中鸟。我一而再违背陛下旨意,陛下还会何事都不计较?”

韩崔氏道:“陛下怎会计较?她……唉!”

“既然健儿主意已定,还是由着他。”韩昭氏说和道,“回到江都后,我们先进城去见陛下,试试陛下的口风也好。”

说完,韩昭氏便拉着韩崔氏离开,韩健看得出,这两个姨娘对女皇还是极为信任的,若非如此,她们也不会帮女皇带兵讨伐豫州。不过现在她们也必须清楚,要在他和女皇之间作出一个选择,这会让韩崔氏和韩昭氏夹在中间难以抉择。

随着大军一天天逼近江都城,韩健心中的烦恼也逐渐多了起来。

本来他是很期待回来的,这是他的主场,如今顾欣儿也在城中等他回去完婚,还有大半年没曾见过的几位姨娘,想想江都城的一草一木,韩健都感觉如故乡之土那般熟悉。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一回到江都,就将与他的顶头上司,魏朝的女皇针锋相对。韩健作为初出茅庐的小东王,能斗的过老成持重的女皇?韩健自己都没信心。

腊月初二,一行已经抵达江都外不到百里。这天夜晚驻扎下来,从江都城方向过来一批使节,是女皇派出来迎接的。

作为臣子,韩健不得不穿好朝服亲自迎接出去,使节倒没有以前在洛阳城时的架子,这些人都是在女皇离开洛阳之后,从不同渠道来江都的,可以说女皇已经将朝廷临时搬到了江都,在正牌东王不在江都的这些日子,女皇基本已经将一个小朝廷架构好,此时顾唯潘已经一跃成为女皇的左右手,从太师荣升太傅,而且身居相国之职主理朝务。

本来顾唯潘位极人臣,对韩健来说也不算什么,毕竟顾唯潘即将成为他老丈人,而顾唯潘在经历了洛阳变故之后,对他的态度已经一改从前,完全将他当成自己人来看待。

可如今,顾唯潘成了相国,令韩健很为难。因为顾唯潘是铁了心站在女皇阵营一边,在夺权问题上,顾唯潘这种倔脾气也不会轻易作出妥协,到两方关系恶化时,韩健如何顾及这位老丈人的感受?

使节带天子来迎接东王,礼节上的事比较多,真正涉及痛痒的不多。这些使节更多是走个过场。

韩健见过使节,这些使节并未在军营中久留,而是直接打道回府。

等使节离开,韩崔氏把韩健见到中军大帐,再次问询韩健是否跟她们一起回江都的事。

“三娘,你要回城也由得你。不过我还是要留在城外。”韩健道。

韩崔氏急道:“你留在城外,要等到什么时候?你总不能一辈子都不回江都!”

韩健沉默了一下,有些话他自然不能明说。他要回城,将意味着夺权的开始,他会利用手头上的人脉,以及手上的十万兵马,一举将女皇在江都的小朝廷架空。只有在他把握大局的时候,他才会进城,到时只会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是女皇将他的权力架空,让他当个笼中鸟瓮中鳖。

“三娘,走一步看一步吧。”韩健一笑道。

韩崔氏叹口气,没再多说。

一日后,大军驻扎在江都外五十里,韩崔氏和韩昭氏便要带着一些随从先回江都城。

韩崔氏和韩昭氏本来是十万大军的统帅,她们走代表一种态度,便是将兵马的指挥控制权交给韩健。在她们离开之前已经早就作出一些准备,先是提升了张行以及跟韩健关系亲密的将领的职位,令其在韩健身边辅佐,同时这次她们回城,也带走了一些军将,说是回去述职,其实也是扫除韩健控制全军的障碍。

韩崔氏和韩昭氏做这些事时候也很低调小心,没有露太多端倪,很多事看起来都是顺理成章的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