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极品小郡王 >

第16部分

极品小郡王-第16部分

小说: 极品小郡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健再一想,反正今天已经让女皇知道了他逛窑子的丑事,再多一件也无妨。何况此时尚未日落西山,也不是太赶。

于是韩健板起面孔,继续慢悠悠地走。

路上仍旧有大臣不断超过他们,渐渐的也就没了,韩健看了看身后,没人了,他们应该是最慢的。

这时候,突然从殿宇之前的过道闪出来一个着文弁服的朝官,笑着走过来像是要打招呼。

韩健从进宫以来,没一个人认识,主动过来打招呼的只有这一个。就在韩健心想这是谁,如何会这么热情?那人也走近了,却不是跟他打招呼,而是跟崔明礼。

“崔博儒,国学馆一别,已有两年了。身体可好?”来人笑问。

这人一副马脸,给韩健的印象很不好,韩健停下脚步,把头调向一边。

“顾中丞,听闻你近来高升,恭贺了。”

“那还不是陛下赏识?”马脸大臣一笑,显得有几分得意,“崔博儒不是早就赋闲在家了?怎么还到宫里来,拜访老友?哈哈,在下这就要往武成殿参加赐宴,就不打搅崔博儒在这里散步,告辞!”

这人说完,拱拱手,扬长而去。

“谁啊?好像挺嚣张的。”韩健瞅着这人背影,问道。

崔明礼像是一肚子火气,听到韩健的评价,不由看他一眼:“你也觉得他很嚣张?他这人就是如此,霸道,无礼!几十年脾气都没变。我与他同为贡生出身,在国学馆又是同僚。他学问不济,却靠着门路步步高升,如今在朝中也算是一号人物。”

“哦。”韩健点点头,一笑。

嘴上韩健没说什么,心中却在想,这是同窗兼同僚,人家比他混的好,他妒忌了。

老顽固也有面红耳急的时候。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二十九章宴会前

韩健和崔明礼一同到了武成殿外,却见绿树如茵不大的一块地方,大臣和四大王的人等着进殿,因为礼部的人要逐一核实来人的身份,所以大多数人只能暂时在殿外等候。

韩健打量了一下,来的人少说有百八十号,算上已经进去的,可能更多。

“要等等。”崔明礼道。

“一会你进不进去?”韩健问。

“郡王妃已将老朽的事知会了礼部那边,一会会由我与你共坐。”崔明礼说着,头微微扬起,因为他看到了刚才出言不善的那个“大马脸”,而大马脸本来在跟人交谈,见到他也一脸惊讶望过来。

见到这架势,韩健想,人都老了,怎么还这么计较想不开?

此时日已没头,天色转黯,韩健正觉得没趣,忽而身旁有个人碰了碰他胳膊,韩健侧过身,却是正打量着他的一个女人,南王府二小姐杨苁儿。

“这位小姐,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这都能碰到你。”韩健打量了一下此时的杨苁儿,一身劲装,却是玲珑曲线,革衣将她的身材凸现的刚刚好。

杨苁儿像是不耐烦,直接用质问的语气道:“问你个事,你给我的无弦琴……”

“吹不响?”

“吹倒是能吹响,不过……”杨苁儿想到上面沾染过此人的口水,而此人当下又似笑非笑看着她,登时令她有些着恼,“为何我吹奏不出音调?”

韩健一笑道:“小姐不是想无师自通吧?”

杨苁儿想了想,像是明白了什么,再问道:“那我从何处能找到教授吹奏无弦琴的师傅?”

韩健也想了想,整理了一下措辞道:“天下间会吹奏无弦琴的,仅有一人。”

杨苁儿当下蹙眉,微怒道:“你不直接说找你学?”

“小姐想学的话,我也不介意倾囊相授,不过提前说明,天下间的无弦琴也只有一把,要是小姐不嫌弃在下的口水……”韩健突然笑起来,笑的令杨苁儿直想踹他两脚。

杨苁儿狠狠瞪了这人一眼,再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那个人呢?”

一句话倒让韩健有些迷糊,韩健问道:“小姐是说哪个?”

杨苁儿本想问“你们家小郡王”,但她再仔细一看,见到韩健佩剑,一身锦衣华服,登时她明白了。

“原来你就是那个人!去死吧!”杨苁儿心中恨恨,说着抬脚就踩了韩健一脚,韩健一时没反应过来,然后就这么被这个脸色阴晴不定的女人“得逞”,脚背一阵生疼。好在穿着马靴,不然脚非肿起来不可。

“喂,什么意思?什么哪个人那个人的?到底说什么?”

杨苁儿已经快步而去,只剩下韩健在那摸不着头脑:“女人真是善变的动物!呼,好疼。”

而此时快步似逃了一样的杨苁儿,匆忙走出很远,才停下脚步,而她脸上仍旧难平恼怒之色。

“真是冤家路窄,这次糗大了。”杨苁儿说着,连她自己都险些抓狂,很想找个地缝钻。

跑去讨问什么无弦琴,却不知道那就是小东王,她一直以为那只是小东王的一个幕僚或是朋友。

虽然杨苁儿本觉得此人傲气了些,但在处理东王府和南王府纠纷上,却有急智,可算有才之人。但知道他身份之后,她就彻底对韩健改观。

“说到底只是他一身纨绔之气!”杨苁儿下了定论。

“二妹,你先前去哪了,怎这般模样回来?”杨苁儿的兄长杨曳走过来,“父亲刚与舅舅一同过来,快去拜见。”

“嗯。”杨苁儿收拾了心情,随兄长而去。

……

……

韩健虽然是今天的主宾,却没什么特权,在皇宫里,只有皇帝有特权,他也只能排队入场。

韩健进殿的次序比较靠后,在他进门的时候,突然听背后发出一声冷哼,很浑厚的男子声音。韩健转身一看,却是之前被他砸了两次场子的老熟人,潘夫子。

潘夫子作为一代名学,本来来洛阳城只是为河东学派的书院做广告,没想到被韩健砸场,令他名声扫地。他只能暂时留在长安城,希望通过一些公关活动来挽回形象,而礼部也邀请他这样的“社会名流”来宴会,这一来,又跟韩健碰上了。

韩健刻意对潘夫子拱拱手,好像挑衅一般。潘夫子吹胡子瞪眼的,碍于场合他没发作。

“那个潘夫子,崔老先生认识不?”进门时,韩健问了崔明礼一句。

“不认识。”崔明礼道,“外地的什么夫子,徒有其名。”

韩健点点头,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文人相轻。

普通宾客进来都是自己拿了号牌找位子,而韩健作为小东王,会有礼部专人引他就席。韩健走到自己的案桌前才发现,自己这张案桌位置的安排,很不简单。

韩健作为小东王,地位在身为四大王之末,因为除了他,东南北三王都是亲王,而他是郡王,这不代表权力有高低之分,主要是皇家“亲疏有别”,其他三个王都是姓杨的。他的案桌,在右起第一排的第二张,紧邻的是南王的一张案桌。

一张案桌前坐两人。南王杨洛川和南王府大将黄义成坐在右首,黄义成也是之前跟司马藉有过节的黄烈的叔叔。

在南王这一桌之后,便是杨洛川的长子杨曳和二女杨苁儿,韩健坐在案桌右边位置,往右后方一侧头,便能看见杨苁儿正恶狠狠打量着他。

除此外,西王杨平举坐于左首。北王未临,小北王杨科坐在左二一桌。

韩健想,这么安排有地域考虑,东王和南王拒的是南齐,而西王和北王则在军事关系上更近一些。还有一层关系,韩健料想应该是跟当今女皇所主导的,东王府跟南王府联姻的事有关。

“兄长,跟你换下位子。”杨苁儿见到韩健,便对杨曳说道。

“二妹,怎么了?”杨曳抬头看了眼走过来的人,见他一身行头,便猜想到韩健是小东王。他再联想到之前南王府跟东王府因为黄烈出了一点误会,便好似理解妹妹的举动。

“嗯。”杨曳起身跟妹妹换过。

韩健瞅了眼正在换位子的杨苁儿,心想,自己有这么可怕,需要她一躲再躲?

等韩健坐下,不多一会,客人基本到齐。

离宴会正式开始尚有半个时辰,韩健看了看横对下面的三张主桌,猜想会是什么人坐在上面。

崔明礼解释道:“中间一张是陛下的位子,临近斜着的两张,是两位皇子的。”

“哦。”

韩健点点头,心中在想,他这两天结识的那个“杨公子”,会不会出现在其中一桌上。

韩健又看了眼对面一张空着的客桌,心想,难道皇帝赐宴还有敢不来的?

“那是为南齐国使准备的。”崔明礼补充道。

第三十章武成殿宴群臣(上)

崔明礼刚说“南齐国使”,齐朝使节朱同敬和两名随从便在一名魏朝礼部官员陪同下进来,径直到韩健对面靠前的一张案台上坐下。

此时的朱同敬仍旧是一身白衣羽扇纶巾潇洒不羁的模样,韩健远远瞅了一眼,心想,还是那么臭显摆。

宴会的案桌分两边,每边有四列,座位靠前的相对来说更有地位,韩健仔细打量了一下前排的人,两边除了对面刚才见过的“大马脸”,没一个认识。而此时大马脸正在跟崔明礼对视着,而崔明礼也用眼神还之,两个老家伙似乎想用眼神把对方杀死。

韩健不禁皱眉,这是有多苦大仇深?

随着客人到齐,天色也逐渐昏暗,宫里的太监们迈着小步子出来,把武成殿各处的烛火和灯笼点亮。

魏朝帝王虽然一向持节俭的态度,但洛阳宫经过两朝十几代皇帝的修缮,宫殿建筑已经是美轮美奂,韩健进来时大殿光线较暗还不觉得如何,但烛火一照,登时整个大殿里也变得明亮而流光溢彩。

完美艺术品的结晶!

韩健心里感慨着,他本身就是搞建筑的,自然对宫殿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很感兴趣。他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在抬头仰望观赏,但在一些人眼中,他就好像个“土豹子”,没见过世面,连个殿柱都能瞧个半天。

“难道他们东王府连个像样的宫殿都没有?”杨苁儿侧目打量了韩健一会,心里不禁想。

韩健正百无聊赖在看武成殿的建筑风格,突然一个宣旨太监模样油光粉面的人走出来,手上拿着个拂尘,走到正座之前,站定。他这一出现,在场人纷纷站起。

“陛下要来了。”崔明礼对韩健提醒。

不用崔明礼说,韩健已经起身,他顺带问了一句:“这是什么人?”

“他是宫里两朝老太监卢绍坤,在宫里宫外都很有权势和人脉。”崔明礼说道。

韩健点点头,心说,魏朝的太监跟外臣有勾结,那政治也必然清明不到哪去。

“陛下至,行礼。”卢绍坤用尖锐的嗓音喊道。

在场之人都拱手俯身,作恭迎状,韩健也有模学样。虽然韩健觉得这宣布皇帝来的方式有些拗口,但他料想也就跟“皇上驾到”的口宣差不多。

很快,几个不太重的脚步声,从武成殿正门方向传来。韩健稍微抬头偷看了一眼,只见一名身着黑褐色衮服,头戴冠冕形而露发的女子,昂首阔步走进武成殿。韩健初一见之,便觉她高贵儒雅有气质,凤眉剑目跟杨苁儿有几分相像,雍容而不娇弱,刚毅而不失温婉。小家碧玉和大家气度于一身,令韩健都心呼一声“这女皇好生高不可攀”。

女皇走上前,身后跟着两名身着皇子淡黄礼服男子。一名年长一些,有二十多岁,走路间气定神闲好似应付惯了场面。另一个年轻一些,只有十七八岁,则好似在努力稳定住步子跟上前面女皇的节奏,韩健一看,不由得一笑,正是这两天刚结识的“杨公子”。

杨公子走路虽然稳定住节奏,目光也在左顾右盼,很快便寻到韩健的身影,见到韩健对他笑,他也点点头报以一笑。

在后面,是几名随行宫女。

女皇到正座前,挥袖转身,两名皇子自然让开到各自案桌后,百官齐唱:“陛下万福。”

女皇微微一笑,提长袖而起,喝:“同福,坐!”

百官没有了之前行礼时的整齐,而是零零散散坐下,韩健感觉这就好像是喊完了立正后稍息一样。

此时,女皇和皇子也各自落座。

“不要跟陛下对视。大不敬。”崔明礼见韩健总是往主桌那边看,提醒了一句,补充说明道,“陛下左边的是王子余,右边是王子曦。”

“哦。”韩健收回目光,点点头。

因为女皇至今未婚,因而魏朝的两位皇子都是女皇的弟弟,本来女皇也有几个弟弟,但长到成年的也只有这两个,而他们并未接受爵位的册封,因而只能被称之为“王子”,余和曦是他们的名字。

三皇子杨余,六皇子杨曦。

“杨曦?跟个女人名一样。”韩健心里犯嘀咕,他这才知道杨公子的真名。

这种皇宫赐宴,虽然主人就是皇帝,但主持的却是礼部的官员,他们就好像司仪一样负责整个宴会的流程。

主持的是礼部的一名高瘦官员,崔明礼跟韩健介绍,这是礼部司典于华成,也是他们同届的贡生。韩健听崔明礼的口气,便觉得好像他的“同学”混的个个都比他好,而他则好像谁都看不起一样。

于华成先是歌功颂德一番,然后示以在场众人,举杯敬皇帝。

“为四海升平,敬陛下!”于华成领头道。

“敬陛下。”在场的人都起身敬酒,包括两位皇子。唯独只有南齐使节朱同敬和两名随从不起身,仍旧端坐如常,朱同敬摇着扇子,好像事情跟他无关一样。

这么“普天同庆”的事,少了三个人敬酒,本来也不当什么,但关键是南齐使节的座位很靠前,而朱同敬的两名随从站着,朱同敬坐着,显得很突兀。

于华成见女皇坐在那许久不应敬酒,心下有些发冷,如果今天的宴会出什么意外,就是他“办事不力”。此时女皇正整顿吏治,他很怕会因今天的“失职”而令自己官位不保。

本来跟南齐使节抗议的事根本轮不到他来做,但他为了自己的前程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于华成看着在那摇着折扇一脸悠哉的朱同敬,喝问道:“齐使,你为何不敬酒?”

朱同敬脸上露出个自然的微笑,道:“魏境是否如尔所言四海升平,本使不知。况天子为尔等天子,非我者,敬从何敬?”

“你!”于华成一脸羞恼,这是南齐人挑衅到自己家门来了。而其他的文臣武将,虽然脸色不忿,却未人出言反驳,其实朱同敬说的也是实话,你们要敬皇帝干嘛非要拉上我?

“无妨!”就在场面很尴尬时,女皇终于开口打破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