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的少林之道-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自己,没人会去解决你的问题。
如果一个少林修行和尚每天起床都想,在吃午饭之前我得先做六个小时的功课:我的生活糟透了!或师父不喜欢我,他对别的徒弟比我好,这不公平!或我在这种环境下简直无用武之地;我无法改变任何东西。那么他们恐怕也得吃点“百忧解”来解忧了。和尚的不同之处在于当这种想法出现时,他们会基于坚实的基础而获得答案。对于和尚来说,相对于开悟这个宏伟计划,“六个小时”实在微不足道。他们拥有更宏观的视角、更微观的目标,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想法在他们向往的世界里就逐渐失去了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后,他们甚至不用去想——只是做就可以了。“先起床,去卫生间,然后刷牙,接着到训练场地。现在这么做,然后那么做。”这就好比一个功夫大师经常是四处移动以躲闪对方的拳脚,而不是迎上去打斗然后被打倒,他走阻力最小的路到达目标。经过多年的学习,我已经理解到克服受害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正如四处移动以躲闪你无法控制的别人的拳脚一样。
关于这种少林和尚的心态,有一个极佳的例子就是我的朋友查理·麦特拉(Charley Mattera),他也是位少林大师。我认识他30多年了,我总是感到惊异,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绝不让自己因外界因素而感到沮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受害者并非生来如此(2)
我见证了他失去了自己曾为之奋斗的一切,离婚、死亡的威胁,还有一次国内收入署(IRS)来查账,那种压力足以让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这样的商界大亨都窒息。有一天,他在车上给我打电话说:“史蒂夫,你可能不会相信,我收到了国内收入署的一封信,告诉我欠了他们一火车的钱。”我说:“查理,你打算怎么办呢?”“除了看着它,我还能怎么办呢?”他答道。最令我吃惊的是从他的声音中察觉不出一丝的紧张和痛苦。
即使我有少林技艺垫底,但老实说,我可能不会像他那样应付自如。我惊异于他轻松的态度——这不应该混淆于膨胀的自我,认为一切都能解决,因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我就问:“查理,你怎么能这么平静?”
他的语气突然一转,就像真正的大师应该做的那样,非常严肃,对我说:“史蒂夫,我不会让这件事或其他什么事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查理要说的是,既然做什么都无法改变那封信的内容,他就要为解决问题承担起责任,不让自己放弃而表现得像个害怕、愤怒、吃惊的受害者,不是不敢面对问题、试图回避,就是为自己的痛苦而责备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
一天,一只蝎子爬到河边想要过河,但是它担心会被淹死。旁边有只青蛙,于是它便央求青蛙驮自己过河。青蛙不答应,因为怕蝎子把它蜇死。蝎子向青蛙保证说绝不会蜇它,因为蜇死了青蛙,自己也活不了。青蛙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便同意了。刚到河中央,蝎子就蜇了青蛙。青蛙死了,蝎子也随之溺水而死。
许多少林大师都把这个经典故事讲给弟子听,弟子们听后大惑不解。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青蛙似乎太愚蠢,轻信其言,没想到蝎子会与自己同归于尽。大师们的解释是:蜇人至死是蝎子的本能——天性使然。蝎子这么做也是别无选择,怨它也没用。蝎子和青蛙的故事说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所为出于天性,无法改变;而人类所为则出于选择。
我是在习武伊始从一位师傅那里听到的这则故事。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在练功之际把这故事讲给我听。当时的我因为有一招少林功夫怎么也练不好而心急气燥,尽管我竭力掩饰,但还是被师傅看在眼里,于是他讲了这个故事。我因自己的沮丧难为情,希望师傅原谅。他默默地摇了摇头,凝视着我,直到我火气全消。然后我们继续练功,但愚蠢的青蛙和蝎子过河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对这个故事的寓意揣摩了无数次,最终开了窍:师傅是想说,面临困境我选择生气,这是不明智的做法。蝎子蜇人乃是其天性,但我们生气却不是天生具有的。我们有时因往事不快而心存怒火,这或许很难避免,但是很多人都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理由而生气。自此之后,我开始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气和愤怒。我知道自己不应该像过去那样找生气的借口了,我当时生气自认为有理由,因为心情沮丧。可我又为什么会如此沮丧呢?
也就是自那以后,我把生气、憎恨和愤怒与懦弱联系在一起。我慢慢地发现,生气会减弱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受制于过去,不会产生什么好结果。这一切足可以使我们身心疲惫。
对生气的这种理解使我获得了一种强有力的武器,用这种武器我完全可以帮助那些我后来遇到的充满愤怒和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这就是我对我的这种行为的“准确定义”,或者说是更为精确的描述。
心理健康专家普遍认为,怒气始于所说的“无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unconscious)状态。这道理简单得如同小孩子哭闹着要牛奶:小孩子会不会生气,那要看他得到什么样的回应。如果孩子很快得到了所要的东西——牛奶,那么什么问题都没有。反之,孩子就会继续哭闹,不明白为什么没人来喂他(她)。大脑说“饿”,但意识中却还没有“饥饿”的概念或者是用以传达“饥饿”的语言。因此,诸如恐惧、愤怒等情感产生于基本需求的缺乏或满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受害者并非生来如此(3)
成人也会因一些事情当即生气或心生憎恨,这些都是自然的反应。此时此刻,我们成人无异于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需要的两岁小孩。
第四章:愤怒损耗能量
和尚会生气吗
和尚有时也会生气——他们也是人。但是与我们不同:在选择如何处理生气产生的负面能量时,大多数和尚做得要比我们好。他们不会被憎恨与气愤冲昏头脑,因为他们知道,在任何情况下,放任怒气蔓延都是软弱的表现。此时此刻,不应该生气,而应该理解和同情。为什么说是软弱的表现呢?因为生气是缺乏控制力的表现,对于生活无一丝益处。它只能引起痛楚,从而气极生恨,那样就更糟糕了。
比方说,你和爱人吵架。你首先是想要为自己据理力争,或者是数落对方的不是。在你还没有说出令人生气或憎恨的话之前,先停一停。作为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在你没说任何话之前,你完全可以选择去考虑一下自己将要说什么——不是大吼大叫、拳打脚踢、为自己争辩或是抨击他人。可能你要“奋起对付”的那个人一天下来工作都不顺,或是因为某件事很难过,也或者是他(她)也憋了一肚子火想要朝你发泄。那么他(她)就很可能不会让着你,跟你对着干起来。这可能只是对你过去做的什么事的回应,现在才爆发出来——而且来得更猛烈,毕竟怒火已经在心里憋了很久了。
按照东方的观点,是谁点燃的“导火索”并不重要,因为两人之间存在着这么严重的问题,通常是两人之间较着劲,从一开始局面就很僵。问题是,当两人短兵相接时,谁都不想被描述成坏人。基于此,我提出了“混混儿理论”(见第十章“若不放弃,就无法前行”)。我用这个理论来帮助我的学生和他人,使他们懂得,只要是曾经学过,大多数人都可以充当“讨厌鬼”的角色。这可以从父母或是其他权威人士那里学来。我们以自己所学的方式来应对一些场合或听到的话——而不是像那些可以改变局势的人那样去显示我们的能力。
对抗一旦发生,就要尽量耐住性子或者保持容忍,这么做不亚于是一场内心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你需要克制住自己的冲动,其难度就如同与冲动展开的斗争。克制怒火并不容易,但这是起码的。一些大学曾对生气做过研究,比如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结果表明,生气是导致疾病和短寿的罪魁祸首,尤其是愤怒能破坏心血管系统,对男性尤其如此。最近的研究表明,长期经常性地发脾气会导致一种叫做心房纤维性颤动的心脏反应。在有的卡通片里,有这样一种场景:温度计里的水银慢慢上升最终喷泻而出。一旦怒火中烧,心脏也会像卡通片里的那支爆炸的温度计一样。
当我们受人招惹或被人伤害时,气、恨和怒之火便熊熊燃烧起来,这妨碍了我们的理智,影响了我们的判断。依据少林之道,仅仅是希望怒气消失、压制怒气或“等候”怒气平息则不会使怒气和憎恨自行消退。挫败、被误解、自我价值被否定,这些都会引发怒气。面对这种种情况,我们的反应是保护自己,奋起反击。但是,通常来说,反击只是意味着火上浇油,而无所作为又会有种自己受了欺负或太窝囊的感觉。问题是你怎么处理?而答案是像和尚那样思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章:己所欲,施于人(1)
网开三面
商朝汤王(King Tang)是中国古代商部落的首领,是商朝的开国帝王(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一日出行,至一平原,四面环山,见猎人张起四面的罗网来捕捉禽兽,并且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祷:“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面来者,皆入吾网。”听此言,汤王不悦,心想:“这不是想将鸟兽一网打尽吗?”
于是汤王命人将猎人带到面前,对其说:“即刻去网三面,仅留一面足矣。”又教导猎人如下祈祷:“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意思是想要往左的就往左,想要往右的就往右,要往上的就往上,要往下的就往下;随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业障所致,无可遁逃,就进入我的网吧!这也是自投罗网,无可奈何)。”
汤王命令猎人“网开三面”的消息很快沿河传开,四方诸侯称赞商汤的贤德。他们说:“汤德至矣,普及禽兽,至人必多之。”于是便纷纷自愿来归顺,前后总共有40国之多。据说从那时起,汤王便被奉为真正的仁慈之君。
尽管仁慈是最难学的,但它却是通向自我意识、喜悦与幸福之路上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日复一日地处理自己的事,比如改变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存在的致使我们不快和受约束的行为。这些已经使我们忙得不可开交,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顾及与自己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所以,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以慈悲之心对待他人。这样看待问题未免太狭隘,这无异于“只见手指,不见手”。
总体而言,我们要先助己再扶人。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自己的生活乱七八糟,怎么能够帮助那些生活得一团糟的人呢?但是一旦安顿好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最起码要做到帮助他人,因为助人便可继续助己。之前我曾举过这个例子,不过这里还要再度引用一次。假设地球只是一个一居室的小公寓,里面挤满了人,你可能会寻到一处安睡的角落,但是如果其他一些人无处可睡,他们肯定会蜂拥而入,硬挤进你的领地。我们共同住在一个星球上,经历着相同的情感体验:失落、关爱、生气、悔恨、痛苦的童年、前途未卜、生命的意义、成功的定义,凡此种种。无论你是否接受佛教所称的世人皆为一体这种说法,至少你得承认万物皆相互影响。如果世界上有10%的人超级富有,这些人住在石头城堡里,而剩下的90%的人贫困潦倒,饥寒交迫,当他们一窝蜂似的到你这来寻找食物吃,你不能因此而朝他们大动肝火。
助人即是助己。善待他人意味着你了解他们的经历。对于他们的痛苦你能够感同身受。你自己曾经孤独过、挨饿过、悲伤过,这些让你恐惧。当你摆脱了这些困境,你会有帮助他们的愿望,因为你懂得我们大家是紧密相连的。
维持关系绝非易事
当然,和尚没有伴侣,所以也就没有人际关系或婚姻方面的少林哲理。不过有些少林和尚是有过婚姻的,只是后来放弃尘缘,皈依佛门,潜心修炼而已。但是假如一个少林和尚真的与某个人结为连理,你完全可以相信,他同样会专一、充满爱心、严于律己,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维持关系绝非易事。人与人千差万别,人各有所需,思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当两个人建立起一个家庭,就算彼此对于对方来说再怎么“完美”,仍旧避免不了分歧,彼此要做出许多让步。加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我们自己是这样,我们的伴侣也是如此,所以一旦问题出现,保持沟通顺畅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旦问题发生,解决方法有二。方法之一,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找顾问咨询。找顾问的原因是,夫妻关系一旦出现问题,双方通常都会觉得难以启齿。诸如“你不再和我过性生活了”或者是“你总不在我身边”这类棘手的问题通常是与深层问题相连的。第三方的介入通常会较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尤其是当你与配偶同处一个屋檐下时)。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己所欲,施于人(2)
方法之二,也是我和妻子使用的方法,即双方坐下来,把事情说明白。告诉对方你觉得你们俩的关系有点不对劲,你想设法改善这种情形。他(她)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所以基本上会完全清楚你指的是什么。在婚姻关系中,如果一件事影响到你,那么你的另一半同样会受影响——除非他(她)对此完全置之不理。就算是这样,也千万要记住不要心灰意冷或者生气。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第六章已经讲过,生气不会起任何作用,你唯一需要做的是就事论事。
如果你的爱人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因为你提的事而感到不痛快,这时候,你一定要挺住,不要生气或沮丧,要有策略地解释自己的想法。之后,你们俩最好列出一系列你们认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