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172部分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172部分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上次仅仅是一小股士兵和大部分百姓在一块鼓捣出来的民变,尚可以压制,但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发展成为了兵变,事情就再也不可控制了。

李自成阴沉着脸,看着在座的百官,冷笑一声,问道:“诸位可有退敌之策?不!”摆了摆手,说道:“寡人不求退敌,只求能够控制住长安城的局面!”

说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回答,这让李自成更加懊悔自己当初错杀了宋献策。

如果那个足智多谋的军师现在还在,该多好啊?

“大王!”牛金星拱手,再次给李自成出了个注意:“大王,请恕微臣之言,如今朱常渊既然有此手段,恐怕万事休矣,若不是顾忌城中百姓,怕他早就在大王的行宫下雨了!”

李自成一想,身子不由得一抖,暗自点头,口中却哀叹一声,道:“如此奈何?”

“走吧!”这次是刘宗敏出来说话,“大哥,长安城咱不要了,咱们先去固原,若还不行,去宁夏,去甘肃!”言下之意,这里已经没法混了。

刘宗敏早年跟着李自成,一直喊他大哥,如今情势危急,一时口不择言,竟然喊出。

李自成也不会怪罪,点点头,说道:“今晚丑时,大开四面城门,城头鸣炮,同时驱赶城中的百姓和士兵涌进朱常渊大营,我等趁机而走吧!”

ps:晚安

第117章攻掠蒙古

当天夜里,李自成将城中的军用物资燃烧一空,驱十万大军与百姓入朱常渊军营,自己仅仅带着刘宗敏等百余骑兵渡过渭水,一路朝北方逃走。

而朱常渊,起初的时候以为是敌军偷袭营地,专门调来军队抵御,搞了半天才搞清楚对方原来是过来投诚的。

当即大笑将所有人接受,然后率领军队,正式进驻长安这个大明帝国的超级大都市。

虽然长安城中的物资不多,可是单单就此地的地理位置和城墙高度,就够朱常渊一觉笑着睡到天亮了。

至于追赶李自成,就没有必要了。

一旦陕西之地所有的难民变成有家可归,有粮食可以吃的普通百姓,任他李自成的本事再大,难道还能拉起队伍造反不成?

不可能的。

再说了,抓住了李自成又能怎样,送给崇祯皇帝邀功么?

第二天,从汉中将孔和调过来,训练在陕西的大军,又让破虏去汉中镇守,同时去收当地的税粮。

今年汉中早稻大丰收,在朱常渊的化肥和种子的作用下,每亩地达到了空前的六百公斤的产量,乐的当地农民合不拢嘴,收缴税粮格外顺利。

虽然距离袁隆平杂交水稻每亩地产量九百公斤的目标少了三分之一,给老科学家丢了脸,可是别忘了这是平行世界,而且是他第一次试种,能有这种产量已经算是不错了。

三百万亩地,整个汉中的早稻产量达到了空前的一百八十万吨,朱常渊收上来的税粮加上自己军队所种植的那些土地,所有的粮食加在一起差不多一百万吨。

就算是朱常渊收走了一百万吨,还给汉中的百姓剩下了八十万吨。

八十万吨什么概念,按照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米来算,足够三十万人吃十五年。所以,朱常渊对于他们的恩赐,可谓比天还大,同样。他们在缴纳税粮的时候也慷慨痛快。

要把这么多的粮食从汉中运送到渭水平原,太难。

按照一般人的做法,单靠人力和畜力走子午谷小道,八十万吨粮食运一年也不可能运送的完。

但朱常渊是谁。那可是有超级外挂傍身的,随便在汉中放一条巨轮,只需要汉中的军士将税粮撞到船上就可以啦。

这法子不但好,而且快,之前却是没有想到。

而且。还有一点更大的好处:朱常渊的巨轮可以不在水里航行,老子只要在旱地上建立一个支座,硬生生的将大货船往地上一放,尼玛原来只能装三万吨的船现在就是装十万吨也不是问题。

反正不用担心吃水深度不够的问题,至于荷载大了会不会将船体压坏,这点朱常渊压根都没考虑过。

粮食的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便是解决种地招抚的事情了。

整个渭河平原上不知道有多少个大小城池,现在刚刚打下来一个长安,其余的若朱常渊一个个全部都去攻打。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攻下来,恐怕到时候别说种地,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剩下的这些城池,只能用招抚的措施来接收,不能用强。

而且,经过长安城一役,朱常渊相信,那些周边的大小城池中的士兵和守将,恐怕早就成了惊弓之鸟。一旦接到招降书,肯定也会同意投降。

毕竟,他们都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通过反抗谋取生路。又不是和大明帝国和官府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

果然如朱常渊所料,他的招降书发出去之后,很快便有人过来投降。

一日之后,高陵、三原、渭南、咸阳投降!

两日后,铜川、华县望风而降。

十日后,扶风、凤翔乃至宝鸡、潼关。送来降表。

半个月后,整个渭河平原,无论大小城池,全部兵不血刃的被朱常渊拿下。

至此,招抚陕西的事情算是完成了大半。

陕西之地,历史上比较富庶的地方只有三处,一是八百里秦川,可谓关中沃土;第二乃是汉中之地,有小江南美誉,第三,便是河套宁夏,古来便得“塞上江南”之称。

现在这三处富庶之地中最大的两块已经落入了朱常渊之手,而且手中有可以养活全陕西人一年的余粮,他就不信自己将手中的粮食分发给百姓之后,李自成之流还能募到士兵?

所以说,现在招抚陕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可是大半并不是全部,还要可持续发展,还要消除蝗灾,还有和干旱的天气对抗。

最重要的,让陕西数百万人有家可归,有田可种。

那么当下的任务也就来了。

第一件事:清点人数!

整个渭南平原上,共有难民一百二十万人,李自成留下的士兵三十万众。合计一百五十万人。

而且,整个渭南平原上难民的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都是从山西各地跑过来就食的老百姓。

据朱常渊估计,难民的数量最终极有可能突破三百万甚至是四百万。可是他并不担心,手中有百万吨的粮食,即便来五百万人,也能够维持一年,甚至更多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汉中第二季庄稼开始播种,第二季种的是玉米,朱常渊尽其所能,从现代社会中运送来大量的玉米种子和肥料,只要不出现那种极端的恶劣天气,他相信今年的秋天肯定是个大收获。

至于长安城所在的渭水平原,就算了,有蝗灾,种了也是白种,朱常渊不费那个力气。

当然了,即便不种地,也不能让这一百多万人闲着,秋季的庄稼可以不种,但是现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冬小麦能够顺利种到田里去。

首先,要把李自成种的冬小麦收割掉,虽然没有多少,可是蚊子腿也是肉不是?

然后,开始准备为接下来的灭蝗工作做准备。

将长安以西的所有百姓抽空,全部迁徙填充到长安以东的平原上来。

众所周知,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面积极其广阔,又都是沃野,以长安为中心分为左右两半,西边的面积稍微小了一点点,东边的大了一点点,但是大体上不会差太多。

朱常渊之所以将整个长安以西的所有居民都迁徙到东部填充,是因为以他现在的实力,确实无法开发整个关中,能开发出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人要有自知之明,朱常渊这一点还是知道的,不然如果盲目开发,将整个渭水平原全部吞掉,那也消化不了,甚至最后还既有可能自食恶果。

好了,话不多说,所有难民到了东部之后,首先,截流!

当然是截住渭水,可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部截流,而是在渭河中每隔一段修筑一道拦水坝,水坝的高度和正常年份河面的水高度差不多。

这样一来,干旱的陕西,水流量极小的渭水便被截断。

可也不是完全的截断,一旦被截住的水流积聚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溢流到下一个截流段,如此积聚之下,整个渭河中的水量便能够给恢复到往常正常的年份,而又不至于发生洪灾。

有水可以干什么?

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浇地灌溉,生活用水,可以局部改善恶劣环境。但这些并不是全部,水还有一样巨大的作用,可以灭蝗!

是的,你没看错,水确实可以灭蝗。

蝗虫的卵可以在干旱的土壤中大量的孵化,这也是蝗灾和旱灾相伴的最根本的原因,可是,如果把整个渭河平原的土地在蝗虫的虫卵孵化阶段全部浇湿会怎样?

那不用想就知道,蝗虫虫卵的孵化水平将恢复到正常的年份,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蝗灾了。不过,这些都是明年的事情了,今年,蝗虫的卵已经孵化,而且现在,飞蝗已经漫天了。

飞就飞吧,反正秋粮老子不准备种植。

不过,还是要组织一下灭蝗。

昆虫都有趋光性,晚上在整个渭水沿岸点燃篝火,也能杀死不少。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有个最最重要的事:运送物资。

秋季虽然不种了,可冬小麦所需的种子、化肥,要弄过来。

大致算了一下,整个长安东部的土地大约有一千五百万亩,除去那些不能种植的,最少也能种植一千万亩。

一千万亩土地需要多少肥料,按照一亩地五十公斤来算,初期也需要五十万吨。

运输倒是不怕,大不了也就是十几船而已,可是到哪里去找这么大量的肥料,便是现代社会,人家的生产量也有限,需要提前甚至是提钱预定。

所以,期间朱常渊又回了一次现代社会,专门交代刘光购买种子和化肥的事情。

所有一切准备完毕,朱常渊又做了一件让整个天下都侧目的事情: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固原、掠地宁夏,将李自成吓得一口气跑到遥远的甘肃甚至更西面的地方,顿时陕西大定。

但着不是结局,结局是,朱常渊三十万大军越过黄河,突然出现在了蒙古草原上,大掠蒙古三千里,连破九部。

然后,驱赶无数牛马回到渭水!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其实这次远征,李自成神马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些掳掠过来的牛马,尼玛马上要耕种了,没有牛马这些大畜哪能行,总不能将整个陕西都弄拖拉机耕地吧?

第118章公海拍卖会

朱元璋在的时候,甚至后来的朱棣抑或是宣宗皇帝,都曾对蒙古实施了大规模的掠杀,打的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善战的民族生活不能自理。

可是自从明英宗之后,明代对于蒙古的战斗,基本上还都是维持在一个防守的地位,特别是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强大之后,蒙古更是和这个新兴的草原大哥眉来眼去,共同对大明帝国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近百年来,都是蒙古人以侵略者的姿态不停地骚扰大明帝国边境,何时见过大明攻打蒙古,而且把这头草原狼打的这么惨?

别说蒙古人想不通,就是大明帝国的自己人也想不清楚。

很多人简直就是瞎了铝钛合金的狗眼好不?

大明自己应付内乱和建虏尚且自顾不暇,从哪里搞来三十万大军,而且这还是在穷的饿的能掉渣的陕西之地?

很多朝臣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相信,内阁还在犹豫要不要核实一下然后再上报皇帝。杨嗣昌想想还是算了,直接呈报吧,皇帝手中有个牛逼的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什么事也瞒不住他好吧。

果然,奏疏刚刚送上去之后,皇帝看了并没有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点了点头,说道:“朕一早也闻报,说朱常渊不但肃清了陕西大部,而且还率兵出击蒙古,北越黄河,大掠草原三千里,听上去真是大快人心呐。”

“朕以为常渊有功于社稷,当赏,可是朕又不知道如何赏赐,还请诸卿为我解难!”崇祯皇帝看似不急不慢的说了一句。

下面的群臣却心头巨震。

作为一个臣子,最怕的就是听到一句话,功高震主,功劳太大,大到皇帝赏无可赏的时候,也就是说明,这个人也就离死不远了。

如今皇帝突然对招抚陕西的朱常渊说这个话。是不是就是一种信号呢?

确实!

别说是皇帝,就算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当皇帝,看到陕西变成了如今的这个样子,也都会忧心忡忡。

朱常渊呐。那可是皇室宗亲,不世名将。

关键是,现在这货在陕西得尽民心,还手握三十万重兵,若是像先祖成祖皇帝朱棣一样再来一次靖难。结果会怎么样?

很难讲!

很多人认为朱常渊惹得皇帝震怒,乃是因为其势力太过强大的缘故,其实不然,而且,只有极少数人想到了皇帝震怒的真正原因。

最早征剿孙小凤,是因为孙小凤是盗匪,官府剿灭盗匪理所当然,后来破了张献忠,是因为张献忠就地造反,造反者人人可杀。并无可厚非。

陕西招降了罗汝才,那是分内之事,因为这货本来就是陕西招抚使,这件事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攻打李自成是因为情势所逼,不打他怎么招抚陕西。

可惜,北掠蒙古算什么事?

国家大事,和方针政策挂钩的大事,就算你朱常渊要出兵,可为什么不请示朝廷?谁给你朱常渊出兵远征的权利?而且。掠夺后的物资账目明细为何不上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此一条,就可以将朱常渊治罪,实实在在的拥兵自重之罪。

“朱常渊拥兵自重。臣以为,可着人捉拿,回京问罪!”

一名御史秉着自己的职责,张口就弹劾。

大明帝国就有这个传统,管你麻痹有没有证据,先弹劾了再说。

不过。崇祯听了这个建议之后,动也没有动,也没有任何表示。

这个御史对于上意一知半解,便开口妄言,实在是愚蠢之极。

捉拿朱常渊问罪,你脑子锈透了吧?人家手中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又稳坐陕西,比之过去令朝廷谈之色变的李自成尚且还强几分。

过去直接拿人不是治罪,而是逼反!

此时,刘遵宪没动,杨嗣昌没说话,姜逢元、薛国观等一众大员没有一个开口,因为他们很清楚,皇帝这么问,并不是想要将朱常渊立即捉拿归案,而是问该如何消灭这个有可能演化成另一个熊文灿的超级势力。

如果能够和平的将陕西接过来正好,那样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