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嘹亮-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地方,在远方,那里更好,但是他说不清楚。后来有一些人强做解释,说他要去投奔革命,那个地方就是革命圣地延安。这是牵强附会,那时候曹禺根本没有这样的思想,毛主席也还没到延安呢。
由于《雷雨》高度的戏剧性,使它演过大半个世纪,仍然保持了这么久,保持了这么高的魅力,我相信它还会继续演下去。因为《雷雨》的演出已经证明它是中国话剧最成功的典范,而其戏剧的形式非常经典传统,“三一律”,就是同一时间,同一人物,同一故事,却又表现了这样的人性的深度。在那个时候,在3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这样一个戏剧,你除了强调积累的这种原因那种原因之外,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天降其才。文学这个东西很多情况要强调天才,曹禺个人的天才使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提早到来。可以说他写《雷雨》发挥了他全部的艺术细胞的精华,以后他虽然还写了很多很好的戏剧,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没有超过《雷雨》。比如说从社会批判的角度来讲,《日出》当然批判性更强,《日出》更多是揭露社会的罪恶。《北京人》更有文化意味,而《王昭君》写得比较差。但他一出手的《雷雨》,是中国二十世纪话剧第一经典,以后再也写不出这样的戏。但是后来他说《雷雨》写得太像戏,太像戏不一定是缺点,而毋宁看成是一个标准。
说到现在,可以说,现在中国话剧普遍提高非常多,但是缺乏那种能够几十年保持自己魅力的东西。比如说八十年代出了一批好戏,可是到九十年代看来,到现在看来,又觉得还是不能和《雷雨》比,还是太局限于它自己的时代,不能像《雷雨》穿过半个多世纪仍然魅力四射。但是我想中国这样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今天受到了这么多的教育,今天的话剧观众比当年不止多了百倍,所以也许将来会出现比《雷雨》更好或者是跟《雷雨》差不多的作品。我们已经有了“当年海上惊雷雨”,希望还会有“他年海上惊雷雨”。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沉重的幽默:钱钟书的《说笑》(1)
同学们好!
可能有的同学不认识我。我是北大中文系年轻的老教师孔庆东。我来和大家一起欣赏一篇钱钟书先生的散文,叫做《说笑》。我想在前面几次呢,很多我们现当代文学专业的老师已经给大家讲过一些高深的、严肃的文章,那么,在我这里呢,我的本意是想让大家轻松一下,讲一个跟幽默有关的问题,但是结果呢,也未必就能使大家轻松。
因为我们当前这个社会,很讲究娱乐、休闲、轻松、幽默。幽默似乎成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我自己也常接到媒体的约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呢,口气很霸道,它给我限定的是命题作文:请给我们写一篇幽默文章。我感到非常悲哀,我不知道从何时何日起就成了一个专门写幽默文章的人了,这个事情本身对我来说是非常不幽默的。还有呢,也有一些读者对我进行批评,说我的某些文章呢,是不幽默的。好像我就不能写不幽默的东西了。如果有不幽默的东西,就是欺骗读者、假冒伪劣,那就是水份,所以呢,很多很多的事情使我回过头来考虑一下什么是幽默。也有一些好事之徒,经常问我,说,有人把你和钱钟书比,您的幽默和钱钟书的幽默有什么不同。我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下二三十次了。我最近在江苏、在陕西、在湖南,到处都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有的时候使我感到不胜疲惫。那么我也希望通过学习一篇钱钟书专门谈论幽默的文章,看看是否能够提高一下我们彼此对幽默问题的见解。
我刚才看到一些同学,问他们是否已经读过钱钟书的这篇文章,同学们都说已经读过《说笑》了,那我想这就会为我们的授课节省很多时间。
首先我想来介绍一下作者。因为大家还没有完整地学习过文学史。
钱钟书,大名鼎鼎的学者、作家,他生于1910年11月21日,也就是说10天以后,他就该出生了。他逝世于1998年12月19日,也就是说他活了88岁,属于比较长寿的。在文人学者中,尤其属于长寿的。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以早夭见长。曾经有统计数据,中关村一带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这是我们中国社会的一个悲哀。但是在如此的悲哀艰难中,钱钟书先生活了那么长,幸运啊幸运。钱钟书为什么叫钱钟书呢?他一岁的时候,他家里给他举行了一个封建迷信活动,叫做“抓周”。“周”就是“周岁”,一周岁的时候“抓周”,就是弄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小孩来抓,看他抓到什么就象征着他未来的命运。比如说抓一把小刀,将来就能够杀人放火。抓一只笔,就能够写字或者帮人家打官司。要是抓了一盒胭脂口红呢,那就不知道干什么了。钱钟书先生很聪明,他竟然抓到了一本书,使家里的人特别高兴,因此他的父亲给他起名为“钟书”,“钟”就是“钟情”的意思,钟情于书。这倒很符合他的命运。加上他的姓也很符合,“钱钟书”么,把钱都用来买书了。也的确,钱钟书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书,读书非常多。读书之多,很难有人敢说我超过钱钟书。写书、论书都是一流的。钱钟书除了他的名字之外,还有字、号。他的字叫“默存”,“沉默”的“默”,“存在”的“存”。这个字很有意思,“默存”,沉默才能生存。这似乎好像是讽刺,但又似乎是事实。在很多情况下,沉默是保持生存的一个不错的办法。他还有一个号,叫“槐聚”,“槐树”的“槐”,“聚集起来”的“聚”。钱钟书是江苏无锡人。无锡、南通、镇江这一带,历来都是我们国家盛产文人学者之地。在这里出个把钱钟书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他如果出产在冰山雪域、沙漠荒丘里,倒是可以论一论。一个现代的文人作家生在江浙一带,几乎可以不论,应该的。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古文家。我们不讲他的父亲了。讲他的父亲也是一部学术史了。
钱钟书是家里的长子。他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有一种说法,说钱钟书考清华的时候,数学得了0分。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他数学得了15分。数学得0分的据说另有人在,就是后来的北京市长吴晗先生。但是由于他中文和英文成绩特别优异,所以被破格录取。所以后来成为清华大学著名的才子。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多么重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是多么重要,当年的清华大学心胸是多么宽阔,都由此可见一斑。
沉重的幽默:钱钟书的《说笑》(2)
钱钟书1933年大学毕业之后,又到英国和法国去学习文学。1938年回国。回国之后,一直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从事学术研究。如果大家读过他的《围城》,会知道他写的那个方鸿渐从海外归来,成为一代海归派领袖,也是在1938年之际。但是钱钟书并不完全是方鸿渐。方鸿渐也许是钱钟书想成为的几种人中的一种,但是他本人并不是那样。他学术成就是非常高的,但是并不多。真正的大学者一辈子写不了多少东西。如果让一个学者每年都填表格,今年你写了什么,今年你完成了什么项目,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所有的教授都忙于填表格,都忙于申报项目,那两弹一星是永远搞不出来的。一个真正的学者、一个科学家,一辈子搞一两件能够传世的东西,就是这个民族的大幸。你要求他成天填表格来换职称、换房子、换待遇,这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自杀。
钱钟书的著作,大家都知道,就那么几本:《谈艺录》、《管锥编》等等。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还负责和参与把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选集翻译成英文。关于这项活动,近年来也有一些人提出批评,似乎是说,钱钟书先生由于这个特殊的身份得以免过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我觉得从钱钟书主观来讲,他有这样做的资格,有这样做的自由。他没有从事过损人利己的活动,为什么不能翻译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选集呢?有些批评恐怕是过苛之言。
在学术研究之余,钱钟书也进行一些文学创作。文学创作也不多,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就是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就这么多。而且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四十年代出版的。或者说都是他学术研究之余累了写着玩的,写完了给杨绛看看,让杨绛一乐。很多伟大作品都是不小心写出来的。故意在那儿埋头苦干的人也许能干出来,但未必就真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来。特别是艺术这个东西,往往是玩出来的。甚至包括学术,也是玩出来的。哪个说今年我要写5篇 论文、明年写6篇论文,这种人都是欺世盗名,浪费国家科研资金。
钱钟书的学术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内容,钱钟书的文学作品却是跟他的学术有密切的关系。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才气,因为他把渊博的学问和知识融汇在作品当中。联想非常奇特,幽默而又隽永。不是简单的幽默,他的机智和讽刺既能使读者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大笑,更能让你在笑过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深深的思索。他的笑不是浅薄的一笑,他的笑中是散发着哲理的气息的。所以有人说,钱钟书是学者型讽刺作家,也有人说钱钟书是智慧型幽默作家。他们的意思都差不多。幽默是有不同的种类的。我们可以想,你遇到的有哪些幽默的作家。有鲁迅、有老舍、有钱钟书、有林语堂、有张天翼……很多人都是幽默的,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和其他人不会混淆。在钱钟书身上就表现为,他的作品是融知识、情感和幽默为一炉,所以个性色彩极为鲜明。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说笑》就是这样一篇十分出色的散文。因为大家可能是离开中学还不太久,我们不妨经常借鉴一下中学语文课的讲法,从题目开始,从破题来讲。
首先我们来看题目,题目叫“说笑”。作为题目的这“说笑”二字,不是我们平常讲的说说笑笑,而是一个动宾结构。“说”是动词,“笑”是它的宾语,“说笑”的意思就是说一说“笑”这个问题。“说”,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散文中的一种文体,是议论性的。大家学过什么“说”吗?对,韩愈的《马说》《师说》、还有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这就是什么说什么说。那么钱钟书的这篇《说笑》,如果写在古代,也许就会叫做《笑说》或者《笑之说》。是这样一个意思。这篇散文不长,我算了一下,不到2000字,一共只有5个自然段,非常小。所以我很希望这篇文章能够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我也在参与编写一些中学语文书籍的时候,推荐了这篇文章。那么下面,我们就按照5个自然段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来进行欣赏,最后我们略做总结。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沉重的幽默:钱钟书的《说笑》(3)
我先来读一下第一段:“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这就是第一段。
我们看这第一段的第一句,“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我们在中学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经常讲写作文要“开门见山”。这个第一句可以说就是“开门见山”。当然,“开门见山”不是写论文唯一的路子,“开门见山”是一种风格,不“开门见山”也是一种风格。干吗非得“开门见山”?我“开门见水”不行么?我“开门”,外面还有一道“门”呢。我开了五道“门”才看见“山”,为什么不行啊?但是钱钟书的这篇文章是以“开门见山”见长的。凡是“开门见山”这样的文章,往往是想直接地、迅速地触及到一个公共话题。当写这样的文章的时候,“开门见山”是比较有力的。比如说,我们看报纸上、电视台里的新闻,经常要“开门见山”。假如不“开门见山”,说了半天人家不知道你说了什么,就不看了。但是文学性的文字未必要这样。钱钟书这“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就会让我们明白,他不是闲着没事,泛泛地来说笑的。他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开始针对性就出来了,“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他针对的就是幽默文学的提倡。
这里就要讲一下背景。在三十年代的时候,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林语堂等作家曾经大力提倡过一阵“幽默文学”,当时是形成一种风气的。很像现在,说,哎呀,我们中国人活得太累、活得太沉重了,为什么啊?中国人不懂幽默。特别严肃、特别枯燥,没有情趣。你看人老外活得多好啊。为什么呢?老外懂得幽默啊。你看人美国人多好,你看人英国人多好,人家懂得幽默。所以要把外国的幽默通过WTO弄到中国来。所以呢,这些人就大力提倡幽默,身体力行,办了很多专门发表幽默的小品文的刊物。一些追着这些风潮的作家就在这里写一些离现实距离比较远、而是刻意追求闲适、轻松的这种文章。针对这种现象,鲁迅等作家一方面肯定了“幽默文学”中(“幽默文学”是带引号的)也有一部分讲真话的好作品。另一方面则指出,那是一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皇帝不肯笑、奴隶不准笑”的时代。鲁迅另外有句话说那个时代是“风沙扑面,虎狼成群”。那么在这样的时代,鲁迅他们认为,是“很难幽默起来的”,所以鲁迅写了一系列这样的文章,批评这种对“幽默文学”的鼓吹。鲁迅认为,不应该把小品文当成小摆设,“一方面点缀富人们的太平盛世,另一方面掩盖穷人的呼号和血泪”。这是鲁迅等作家的态度。鲁迅说,这是“将屠户(就是那个杀猪的)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这是鲁迅的态度。
那么钱钟书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钱钟书没有像鲁迅那样从正面来批判幽默文学,而是用他自己特有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