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经济的锋刃:资本市场 >

第14部分

中国经济的锋刃:资本市场-第14部分

小说: 中国经济的锋刃:资本市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修好了又上路了,你发现自己还是骑着自行车。所以,一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别人法拉利进了沟里的时候,加快建造我们自己的跑车,一时半会儿造不出法拉利,至少先造一个QQ 吧,老是骑着自行车永远赶不上别人。
  

同时面临两种结构升级挑战
这次金融危机让大家认识到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相伴相生。所以在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先考虑到实体经济需要什么。在这次危机中,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很明显,这并不全部是因为金融危机,主要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转型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同时面临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两大挑战。
  30年来,我们保持了每年近10%的增长,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国家还很穷,上完自习回到宿舍,吃一碗方便面就很奢侈。我出国是1992年,当时还是很穷。我清华毕业后留校每个月工资加奖金是88元,约16美元。记得我申请到美国留学的时候,申请费20美元。我们给美国的大学写信说我一个月工资合美元是16美元,你申请费就是20美元,太贵了,希望能把申请费免了。等到我回国的时候,2000年,全国人民有一半在减肥。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大部分家庭,甚至像北京相对好一点的地方家里都还没有彩电,90年代,中国每一个家庭购买一台彩电,中国经济往前飞跃了一大步,每个家庭购买一台冰箱,中国经济又往前飞跃一大步,可是你不可能去买10台彩电,10台冰箱。而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有电器了,初级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到头了,存在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问题。
  我们的产业重复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故事,我们做的是一些非常低端的产品,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便宜,人家不做的我们都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没有谈判能力。2007年的时候我到广东调研。当时广东有一个厂长跟我说,我们广东经济已经有很大的危机感了,我建议你们去看一看广东中山县古镇的灯具厂,古镇有800~1 000家灯具厂。我觉得真是难以想象。中央台让我去做《对话》,我就想把这个例子查证一下。我到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搜索出来的结果是在古镇注册的灯具厂是5 000家。同样我到浙江调研的时候,他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非常震撼。欧洲一个代表团到浙江调查打火机,欧洲想找中国人倾销打火机的证据。因为在欧洲,中国的打火机卖1欧元,他们把零件拆了以后,计算结果是加在一起成本超过1欧元,代表团到浙江取证,转了一圈发现中国人太聪明了。中国人把原料循环使用,最后算下来,一个打火机还是没有超过1欧元。我说中国的企业太悲哀了,它可能卖1个欧元的打火机只赚2分钱,人民币一升值,它什么都没有了,1 000家企业倒闭了,这有一点儿像南极的冰山融化了,地球的海平面升高了1米,1 000个城市没有了。金融危机的到来缩短了我们调整的时间表,但也有好处。以前我们很多企业家只要有钱赚就不愿意变革,可能这一次的危机促使更多的企业家更快地变革。
   。。

实现经济转型成功的国家
前两年,我们去巴西访问,巴西的央行给我们介绍巴西的情况时提到巴西鞋业。巴西的皮鞋跟我们是一样的,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摆地摊,5美元、8美元一双,大家想象不到我们的产品有多便宜。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所有的店都打折,我们到美国开会,买了几件中国产的毛衣,是599美元,一看原来价格标签是599美元,直接就降到了599美元,说明美国从中国进口毛衣的时候,可能还不到599美元。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有多么便宜。过去的几年中,巴西的币值不断地升值,结果巴西上千家皮鞋厂都倒闭了,但是几年过去,还有几家活下来了,巴西央行去调查的时候,发现他们都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是他们放弃了低端的皮鞋,直接跟美国、意大利竞争300美元的高端皮鞋,结果他们反而活下来了。
  再说说日本,我们说今天中国要经济转型,如果转型不成功会是什么样子呢?日本是一个转型不成功的典型。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20年后,遭遇到1989年的经济危机,1999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出了一篇封面文章:“日本:失去了10年”;2009年,或许《时代周刊》可以再出一篇文章“日本,失去了20年”,近20年日本近乎没有任何的变化。2008年我到日本去开会,印象特别深刻。日本金融厅弄了一个车带我们去开会,路上停在十字路口,我看到旁边一些非常漂亮的大厦,但是几乎没有什么人在街上走动,我说这是什么地方,他说这是银座。我说这是传说中的银座吗?他说是的,日本现在的经济就是这么萧条。我跟他们说,你们日本人就是想不开,不让中国内地人到你们这里来旅游,中国内地每年去香港地区旅游的人数是1 700万,到日本只有90万。我说要是1 700万中国人到日本来旅游,那日本的GDP 增长率可能就从负的变成正的了。很快日本就开放了对中国人的旅游,当然,这肯定和我说了什么没关系,因为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第三个例子是欧盟。欧盟也是属于负面例子,过去30年几乎没有什么进步。我们说美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确实要思考、反思和修正。但是总体来说,美国是唯一实现经济转型成功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国,所以对中国的借鉴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在过去30年里,全世界涌现出大量的高科技产业,其中四个支柱产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生物医药。他们的龙头公司是惠普、思科、朗讯、微软、雅虎和BIOMET,等等,你会发现这些龙头企业没有一个是德国或者日本的公司,它们基本上都来自硅谷,一个美国国土万分之五的狭小区域。大家都知道硅谷,想象当中硅谷可能是金光闪闪的,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到处都是沙漠,地理条件并不好。而为什么这个地方可以承载过去30年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公司呢?我们还可以发现,所有这些龙头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而且历史都没有超过30年,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从硅谷的地下车库的小作坊,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巨擘,依靠的是资本市场的牵引。换句话说,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强大是因为它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硅谷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一个科技和资本对接的机制。
  

什么是好的资源配置方式
欧洲的转型为什么不行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可能对于我们理解欧洲的发展模式有所帮助。有一年去欧洲访问,我发现一个团里十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家都要看LV的包,我对LV没有什么研究,也没有什么兴趣。我说这个东西有什么好?他们说,你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我就跟他们去了香榭丽舍大街上LV的总店。我们进去一看,里面都是黑头发的,一半是中国人,另外一半是日本人和韩国人。我们一个同事要了一个LV的包看看,我问这个东西多少钱?他说合人民币1万元钱,我说这么贵,售货员用中文和我说,不贵不贵,这个款式北京卖2万。我摸了一下那个包,发现不是皮做的。我们那位同事说,你真是老土,LV 不是皮做的你都不知道。我说要是皮做的,好歹1万元钱也算是买了一块皮。我说这个东西实在不值得买。但是在法国最后一天,我也去买了一个LV的包,因为我反复观察,发现法国实在没什么东西值得买,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中国好,还比中国贵,唯一比中国便宜的就是LV。在回国的飞机上我就想,法国将来怎么办呢?它在世界经济体当中的优势就是LV,这个东西中国一仿制它不就废了吗?最近歌星塞恩·迪昂来中国访问,据说下了飞机直奔秀水街,一气儿买了5个LV的包,同行的翻译提醒她,这不是真的。她说没关系。是啊,她背着是不会有人认为是假的,这下好了,法国损失1%的GDP。后来我又想,法国还有红酒,但是最近一看,澳大利亚的红酒火起来了,据说澳大利亚的红酒是偏甜的,法国红酒偏酸,中国人喜欢喝甜的,这下麻烦了,大客户跑了,法国的另一个比较优势又没了。法国还有什么呢?还有一个领带,Hermes,卖得很贵,中国人一复制,这个比较优势也没了。不是说我们鼓励盗版,而是说这些比较优势太脆弱。或者说,中国的某个服装企业上市了,比如报喜鸟之类的,它可以把这个品牌买过来。我们不是有企业买了悍马吗?当然,这是不是一件聪明的事情全社会还在争论。
  几个月前,有一天我出差回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垃圾筒,我发现这个垃圾筒是LV 的,我就问家人这是哪里买的?家人说在北京小商品城买的,5元钱一个。所以我的确有理由替法国着急,再过一些年,法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可能就没有任何比较优势了。150年前法兰西共和国是欧洲最强大的帝国,而在150年后的今天找不到新的产业。我们在法国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老司长跟我说,他30年里来了法国十几次,发现这30年里,法国除了梧桐树高了一点以外,什么变化都没有。
  无独有偶,前几年有一次我们到德国访问,5点多到机场,8点多出来吃饭时,却发现饭店都关门了,大家说买点面包凑合一下,明天再出来吃吧,当地人告诉我们,说明天是星期五,营业是违法的。我很奇怪,这样的国家怎么会活得这么好。分析了一下,第一个原因是地大物博人少,不需要那么努力;第二是美国的核保护,不需要大的军费开支。第三个是他们祖上到世界各地抢了很多财富,还够消耗一阵的。5年前我在中央党校讲课时就说过,什么时候欧洲人把从我们圆明园抢的宝贝拿出来拍卖,就真的不行了。你看现在法国已经开始了。前一段时间,法国的萨科奇说世界金融体系应该重整,谁来重整呢?他的意思是由法国来重整,幸亏没有。
  撒切尔夫人是很了不起的,很早以前她就意识到欧洲的问题,她说欧洲在高科技方面落后于美国,并不是因为欧洲科技低下,而是因为欧洲的金融体系落后于美国10年,现在看来远远不止10年。2007年欧盟总部发布的欧盟竞争力报告承认,欧盟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落后美国28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不发达,在国际竞争当中很快就会落后,无论有多少宝贝,有多少资源,都没有用。
  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效率。什么是比较良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呢?就是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从长期来看是比较好的。欧洲的金融体系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不是以资本市场为主的,所以它不能对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支持。中国不可能学欧洲,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那个条件,我们落后了几百年,我们必须有竞争力。
  

经济转型的难点和焦点
下一轮经济转型的焦点是什么呢?一个是可再生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再一个就是干细胞。如果说干细胞能获得比较大的突破的话,我们某一个器官坏了就可以换掉。干细胞成功的话,人类预计的寿命是120岁。这是比较好的事情,但是也可能带来麻烦,因为大部分人只准备了活到80多岁的钱。所以还是要发展资本市场,还是要投资理财。但是即使这两个大家觉得比较有希望的产业也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要是想判断具体哪个企业能够胜出,更是像闭着眼睛掷骰子一样,猜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不知道往哪里转,那怎么办?应该把这个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市场。
  我觉得转型的难点是很多人没有认识到。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计算机,我们上大学用计算机的时候,还要交机票,计算机在那个时代还是非常稀罕的东西。那时我们就下了决心中国一定要发展计算机,什么时候我们中国能够制造计算机了,我们就是高科技国家。20年之后的今天,联想并购了IBM;但计算机 成为夕阳产业。今天,我们经常到全国各地调研,发现很多地方在办科技园区,有些地方一门心思在搞软件园区,这让我有些担心,产业的转换是非常快的。可能20年以后,当我们的软件公司终于赶上微软的时候,可能软件也已经是夕阳产业了,事实上微软已经悄悄地开始转型了。产业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发展强大的资本市场,让它帮你筛选。
  第二个例子也是我的亲身体会。我以前是学物理的,去美国时要学生物,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我们都看过一本书,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它对21世纪有很多预言,其中的一个预言说21世纪是生物世纪,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转学了生物。但是几年之后,我发现,生物世纪没有来临,什么时候来临呢?没有人知道。1995年,我下决心转行,向我的生物物理学导师辞行。导师跟我说,如果你不走,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生物物理学家。我问他我们的研究离应用有多远,他说,少说一点儿要50年,多说一点儿是100年,我说那算了,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全世界还有2/3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要学一些这辈子就能用得上的。他问我,你要去学什么?我说要去学经济学。其实,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对一个国家来说,经济体系最重要。后来学了经济,才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才知道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四个因素,科技人才、创业精神、资本以及前三者的结合机制。科技人才我们有,我们在美国留学过的体会更深,一门考试,只要沾点数理化的边儿,第一名往往就是中国人,如果班里实在没有中国人了,就是印度人。前两年看到一本《自然》杂志,里面有十几篇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