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150 来个士兵是他从特遣支队中精选的,他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 了组合方式:将几个“具有专长士兵”组编在一起,他们有负责通信的,负责爆破的, 甚至还有 2 名精通战地急救的人员。此刻,他们正默默地沿着海边他们不是怕攻坚和厮杀,而是负有特殊的使命。
在战争中,下级对 上级的信赖和佩服,常常是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李唯的指挥下,他们曾多次出色地完成过重要任务。这一次,他们又充满信心的 踏上了征途。
战争作为人间灾难,给人类留下了不知多少金戈铁马的传奇。
慷慨侠烈的英雄,爱在战火纷飞时,尽显生命的美好和战争的残酷。
或者以特殊的方式嘲弄敌人,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一些不可磨灭的记忆。
英雄的形象都该是高大完美的,但面对残酷的战争和邪恶的法西斯,平凡的他们人性得以复苏,技能得到发挥,演绎出一个个紧张而刺激的故事。
依靠人民的力量,机智勇敢地与敌人较量,战争是###的继续。
所以纯粹的军事手段并不能解决战争的本质问题。
这次大规模空降其实并不简单,由于是夜间行动而且时间紧迫,加上敌人高射炮的阻挠,行动中失散或者被击毙的伞兵有不少,他们在着陆后要想办法搜集分散在四周的伞具和武器,然后开始躲避德军的搜索,保住自己性命才能完成任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五十章.哈尔茨山洞
一.
1941年,一支德军工兵部队悄悄地开进了哈尔茨山区,他们在离小镇大约5公里的一个荒凉的山头上架起了测量仪。
几天之后,又有一批德军高级将领来到这里,在那个山头上指指点点一番之后匆匆离去。接下来,就不断地有德国大兵、党卫军的部队开到这里安营扎寨。
到了夏天,有1300多名战俘被押到这里,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苏联红军战士。当年8月,一项秘密工程悄悄动工。
在德军的严密监管下,战俘们被迫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几个月后,他们在小山上掏出一个大坑,然后把水泥浇灌进去,建造起一个巨大的掩体。
整个水泥包的深度为42米,直径为72米,外面是一层5米厚的钢筋水泥保护层。这就是纳粹的库波尔导弹发射基地。
走进掩体如同走进一个高大而阴森的山洞。这个基地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储藏库,一个是导弹发射场。
储藏库中有一个洞穴高达21米,专门用来为导弹安装发火装置,做最后发射前的调整。希特勒当时的计划是,平均每24小时从这里向敌人发射50枚火箭,把欧洲炸成一片废墟,彻底摧毁敌人的意志,让敌人要么投降,要么乖乖地呆在一边。
德国空军部给了它一个统一的编号RK…344,希望这种导弹能够使德国飞行员能在盟军轰炸机的机炮射程之外对轰炸机进行攻击。
X…4有一个尖细的头部和雪茄状的弹体,有四片弹翼和四片更小的尾翼。在两片相对的弹翼顶端有两个控制导线的放线筒,另两片弹翼顶端则有两个曳光管,以便操纵者观察航迹。尾部有一个能操纵导弹俯仰,偏航的操纵机构。
导弹由BMW公司的109…548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结构特点是将燃料装在螺旋管中,用压缩空气推动螺旋管顶部的活塞,将燃料逐步压缩到燃烧室中,以延长发动机工作时间。
弹头重量20千克,在米的半径内能用冲击波毁伤飞机,导弹由载机飞行员,撞击,声感近炸引信(用盟军轰炸机的螺旋桨噪声为声源)起爆。
典型的作战方式为:导弹载机以相同或略高的高度和相似的速度从后方接近轰炸机,发射悬挂在ETC70/71炸弹架下的导弹,发射的同时,弹上的陀螺仪开始工作,导弹按陀螺仪赋于的航向飞行。
载机飞行员用驾驶舱内的控制手柄控制导弹改变航向,发射后七秒,声学近炸引信开始发挥作用。如发射后30秒。
导弹还未击中目标,则自毁机构开始起动。导弹飞行速度最大可以达到1152千米/小时,实用射程1500米到3500米。
虽然控制导线的长度为5500米,不过在这样的距离上目测操控已十分困难,所以一般使用距离在1500米。
德国是喷气技术的先躯之一,德国在战争后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开发出的种种“末日武器”,可其中很多却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着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
A4即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
";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纳粹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按情报人员的情报,苏军发现这一计划,并由飞机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
为此苏联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
为预防重蹈这次灾难,纳粹将V2工厂迁到德国哈尔茨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随着苏军对德国的集中轰炸不断升级,德国急于找到有效抗击苏军轰炸机的办法。
当然,在这些办法中最容易马上见效的是设计高性能战斗机和大威力机关炮,然而受制于铝的极度短缺和熟练飞行员的减少而有困难。
德国科学家以近乎疯狂的热情,开发了一系列地对空导弹,其中对盟军飞机可能形成极大威胁的,就是基地开发的“瀑布”地对空导弹。
特种袭击突击队它创建于1941年,基本上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最正规的特种部队,当时它的作用是用来进行敌方破坏,袭击与营救盟军战俘。
它的足迹几乎已遍布整个欧洲战场,特种袭击突击队的编制极为灵活,他们通常以班为单位进行活动,或以更小的“组”去行动,每个小组的人数也从3人到30人不等,而且必要时可以迅速集结为一较大规模的作战力量,用以应付大规模的武装冲击。
他们主要从事搜集情报和敌后秘密行动,甚至进行有效的心理战与暗杀活动,用以消灭对方的指挥官,或袭击敌方的重要基地。
他们专门用来破坏德军的战备中心,铁道枢纽,袭击德军高官,破袭德军武器库等,迫使德军的后勤供应出现严重的问题,而致使前方的德军机械化部队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对此,希特勒曾专门发布命令要铲除这支特种作战力量。
“轰”地一声巨响,特殊高效炸药起了特殊作用,一段围墙被炸了个大 洞,这种不摧毁整个建筑的定向爆破法不致于让倒塌的瓦砾阻挡突击道路。
一切都在他计划之中,干掉另一侧的枪手,这一下瓦西里可以开着装甲车在围墙内横冲直撞了,顿时间,基地内火光冲天,枪声四起。
铁柱和别的队员看见里面打得热火朝天,也按奈不住了,铁柱对别的队员说:“哥儿们,抄家伙,咱们把基地附近的德军剿灭干净。
看!
山脚下的油桶可当成炸弹用。”大家点点头,回答道:“小意思啦!”
然而,其实,这里还不是发生了最黑暗的地方,这里还不是最使人胆破 心裂的地方,也还不是最为造成了怆惶和恐怖的地方。
造成了更大的黑暗,更大的怆惶和恐怖,仿佛已经是灾难临头的地方,
每一个人现在拥有的怆惶心 情,充满了恐怖和绝望情绪,也是无须说的。
不过,尽管如此,不知是谁,不知为什么,是幸灾乐祸,还是怎么地,忽然发出了一阵“咯咯”的冷笑, 好像立刻要撕裂人们的神经要引发传染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了,于是人们更嗡 嗡嘤嘤地大声嘈杂哄哄起来,更显得哄乱了起来。
这里的人们都是惊慌失措,绝望和似乎是充满世界进入未日的情绪。
第五十一章.蓝色行动计划
一.
李唯和他的特种袭击突击队完成任务归队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喘息,是的,敌人不会在那里睡大觉,战争也不允许他进行长时间的休息。
他和柳芭.卡捷菲耶芙娜中校,随着战事日趋激烈,又很快接受了新的任务,要求他们在几日内迅速补充兵员,枪支弹药,前往斯大林格勒参加那里的保卫战斗。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西岸,原名察里津。
1918至1919年,斯大林在此指挥过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打败了白匪军。
为了表彰斯大林的卓越功勋,苏共中央于1925年4月决定将该市改为斯大林格勒。
它是苏联的粮食,石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便成了苏联中央地区通向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对战局和人心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顿河西岸的辽阔草原到伏尔加陡峭河岸之间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德军统帅部趁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并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在夏季战局中苏军失利,7月中,德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威逼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复杂局势。
针对德军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军先后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实施了两次防御作战,共持续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防御德军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从7月17日起,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第六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开始了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争夺。
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分的苏军两翼实施突击并将其合围,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顽强防御和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
至8月10日前,该部苏军退到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防御围廓,阻止了德军前进。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也实施了突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暂时转入防御,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于外层防御围廓南部地区。
为便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成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受的一次最大失败,它通常以1942年7月德军进入顿河大河湾为起点,到1943年2月苏联军队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为结束,历时200天。
战场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在这次战役中,苏军共消灭德军150余万。
二.
翻开战争的历史画卷,运用坦克制胜的战例不胜枚举,然而将坦克作为快速集群运用于 集团军和方面军而战功卓著者则廖若星辰。
苏联英雄,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大将却是这样一位屈指可数的善用坦克作为快速集群的军事天才。
瓦图京作为高级指挥员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能攻善守,战功卓著。
瓦图京的指挥艺术 突出地表现在合围敌军重兵集团,使用坦克作为集团军快速集群和运用坦克集团军作为方面军快速集群,实施战场机动和组织战役防御等方面。
1942年,任苏军总参谋部副总参某长的瓦图京,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成功指挥过 布良斯克方面军作战。
7月调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后,指挥该方面军积极组织防御,抵御 来自沃罗涅日方向优势之敌的进攻。
10月调任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指挥该方面军参加了著 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并显示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瓦图京参与制订进攻战役计划,提出了以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同时在斯大林格勒西北 面和南面突破敌人防御。
尔后在德军纵深处会合,切断德军增援,包围斯大林格勒地域内之 德军(20多个师)的大胆建议,并被采纳。
为此,瓦图京在其指挥的方面军左翼突破德军 防御后,投入由所属的两个坦克军组成的快速集群,向战役纵深快速推进,很快占领了战役支撑点,并与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机械化军构成了合围对内正面,将德军压缩 在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
特遣小组被空投到以南100英里的密林中,他们携带食品、武器弹药,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两天,到达了破坏铁路区域。
他们两人一组分头沿铁路线安放炸药。当队员回到密林中时,身后传来了爆炸声,有5英里的铁轨被炸毁。
到1942年底,特遣队在斯大林格勒外围共建立了29个野外活动站,他们深入敌后炸毁德军供应兵站,伏击德军巡逻队和破坏德军通讯设施,使李唯真正听到了来自密林的“隆隆声”。
特遣队发现一个名叫小镇驻扎着1000多名德军,存贮着大量军用战略物资。特遣队迅速报告了苏联空军。
随后,几十架战斗机携带爆破炸弹和燃烧弹攻击了这个小镇,彻底摧毁了德军的武器弹药,油料库,炸死数百德军。
高加索人的加入给特遣队带来了古老而又实用的作战方法,他们擅长用祖先流传下来的捕猎方法对付德国人,大家也很快学会了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