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义诗经 心得-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觳”。文姜俨然鲁国的外交部长。
她这样频繁地回国干什么呢?读者读到这里,不免会这样发问。还能干什么呢?就是为了回来看看哥哥呀,与哥哥享受鱼水之欢呀。
由此可见,诗人和史家尽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但其实也有相通之处。一个只是道出事实,把史家之见隐于文字中间;一个只抓住事实中的细节,反复强调,来表达诗家之见。
两种不同的人,通过各自不同的手段,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文姜也因此成为齐国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但按现在的说法,文姜应该算是一个鲁国人。这一点,聪明的鲁国人也十分清楚。本来,文姜出嫁前称齐姜可也,出嫁后应该称桓姜才是。但是,当鲁庄公二十二年,文姜去世时,鲁人称之为“文姜”,此前都称“夫人姜氏”,表明这个“文”字基本上就是她的谥号。为何不按惯例称桓姜呢,恐怕是鲁国人不愿意把他与可怜的鲁桓公那段屈辱的历史联系起来吧。
可见,鲁国人在此一事上也用破机心。殊不知,在人们尽情嘲骂文姜之时,我们也不禁为鲁国害羞。作为大圣人周公的后裔,当年鲁桓公为结交强齐,主动求婚,连礼节都不顾了。杜预明白地说:“公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婚,非礼也。”此一也。按先秦礼法,夫妻不能一起出入,况他国,故桓公同夫人一起入齐,本是违礼。此二也。有此二条,说“周礼尽在鲁”,只怕也是一种外交辞令吧。
算起来,文姜也是鲁国的一代国母,作为女人的文姜,自有不光彩的斑点;而作为国母的文姜,也算是鲁国的有功之人。文姜频频往来于齐鲁间,也是鲁国为借文姜之力促成齐鲁外交、或协调齐鲁关系的工具。史上有明文,齐襄公在世时,齐鲁无战事,文姜之力也。她还两次到过莒国,同样是为强化莒鲁联盟。可以说,文姜是史上较早参与国政的女性之一。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结局,无非是鲁国无人之故罢。
不管怎么说,时光是洗不去尤物身上的油彩的。若是世上没有“尤男”,又何来“尤女”?
。。
猗嗟:一声叹息,哀艳(1)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齐风·猗嗟
我真的越来越怀疑,齐国是不是盛行男风?在11首诗中,赞美男子汉的诗竟占了近三分之一。《还》诗中的男子汉互相赞美,这首《猗嗟》同样也是赞美男人的射技。而历史上齐国还有两个著名人物,一是管仲,一是鲍叔牙。史上说他们两个人关系好得不得了,甚至留下了“管鲍分金”的典故。本来两个人一起做买卖,鲍叔牙拿的本钱多,管仲出的本钱少,可赚了钱呢,本钱少的倒多拿一份。鲍叔牙手下的人都不服,但鲍叔牙一味偏袒他。这就是有名的“管鲍分金”。后来两个人又一起打仗。一出兵的时候,管仲就躲在后头;退兵时,就跑在前头。士兵见了就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又给他争理,说,像他这样有勇气的人天下少有。他老母亲病了,不能不留着小命去养活她,你们以为他真不敢打仗吗?管仲说:生我者父母,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这两个男人的关系是不是太亲密了,亲密到有些不正常了啊。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各自保着自己的主子出逃,管仲保公子纠逃奔鲁国,因为纠是鲁国的外甥;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保着投向莒国,小白是莒国的外甥。后来,齐国国内之乱被大臣们平定,鲁庄公亲自带兵送公子纠回国继君位,而那边鲍叔牙也保着公子小白回国继君位。两支部队在半路上碰上了头。管仲趁小白不注意,用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故意咬破舌尖,装做快要死了的样子。管仲于是得意了,就不紧不慢地回齐国去。谁知鲍叔牙早已抄小路把小白送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于是齐国就逼迫鲁国杀了自己的外甥,交出管仲。鲁庄公怕了齐国势大,只好杀一个放一个。管仲一回国,鲍叔牙又在齐桓公面前力保他,而齐桓公不仅不追究射自己一箭的罪过,反而拜管仲为相。这一切若是没有鲍叔牙,管仲只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鲁庄公见上了当,很是气恼。于是准备报仇。齐国得知消息,先下手为强,派鲍叔牙带兵,一路打到了鲁国的长勺。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这次有名的长勺之战中,鲁国一个叫曹刿的小老百姓替庄公出了主意,竟然把强大的齐国打败了。于是齐鲁两国修好。
本来鲁庄公在娶正妻之前就已经有两个小妾。一个叫党孟任,一个叫风氏。当初娶党孟任时,党氏担心庄公未必真爱她,竟然不同意。鲁庄公便越想娶她,并且对天为誓,将来立他为正夫人。这样,党氏才答应嫁给他,并生了个儿子公子般。鲁庄公便决定立党氏为夫人,公子般为太子。这时庄公母亲文姜出面干预,要儿子娶自己哥哥齐襄公的女儿做夫人,理由是齐国强大,可以作鲁国依靠。庄公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思,只好放弃立党氏为夫人的盟约。
鲁庄公二十四年也即公元前670年,35岁的庄公前往齐国亲迎哀姜。
眼看一幕类似文姜的悲剧即将重演。而齐国的诗人为此又写了一诗,就是这首《猗嗟》。
“猗嗟”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啊呀”。这一声惊叹叹得好,似乎诗人有先见之明似的。
诗主要是写庄公的射技。但也赞美了他的漂亮,展示了齐人眼里的庄公形象:
啊呀,长得真精壮呀,身体高又长呀。眉宇宽又广呀,美目又抬望呀,步履多矫健呀,射箭尤擅长呀。
啊呀,长得多英俊呀,美目多纯情呀。仪式已行过呀,整天射靶心呀,箭箭射得正呀,真是好女婿呀。
啊呀,长得真漂亮呀,眉清目秀妍呀。合乐舞蹁跹呀,射箭靶心穿呀,四箭着一点呀,足以平叛乱呀。
诗人眼里的鲁庄公确实是个人物,后人也从诗的字面意义上看,认为这是一个赞美诗嘛。而《毛诗序》则认为是,“刺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子焉”。故以诗刺之。
。 想看书来
猗嗟:一声叹息,哀艳(2)
此诗的妙处就妙在以惊叹的语气开头,从外表漂亮一直写到动作潇洒,写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庄公。可是就这么一个人物,却听任其母在父亲死后仍然与齐君勾搭,明知自己要娶的女人又是杀父仇人的女儿,却不敢违母意,乃至于历史在自己身上即将重演。
这一次,美丽的哀姜是带着自己的妹妹叔姜一同嫁给了鲁庄公。庄公内心里并不爱她,故而哀姜也一直没有生育,倒是她妹妹叔姜给庄公生了个儿子叫公子开。而夫人哀姜从庄公身上得不到爱,却另外找了个情人。并且这个情人不是外人,我一提一句名言,你就知道他的大名了。鲁国有句话叫做“庆父不死,鲁难未了”。这个庆父便是哀姜的情人。庆父正是庄公的同父异母哥哥。这个庆父不但跟哀姜热乎得不行,还拉上了公子叔牙,三人合伙,结成一党,准备有所作为。
鲁庄公三十二年,庄公得了重病,眼看不行了,他也看出庆父不安好心,便把兄弟季友叫来,商量后事。庄公试探他,叔牙认为庆父有才能,应该立为国君,你看呢?季友心肠好,他知道庆父和叔牙都不是好鸟,坚决反对。但不久庄公就死了。季友便假传庄公命令,叫叔牙饮药酒自杀,而立公子般为国君。
公子般即位不久,庆父便打发一个大力士马夫去刺杀了公子般。季友也只好逃亡国外。哀姜便打算立他的情人庆父为国君。但狡猾如狐狸的庆父认为还不到时候。于是便立公子开为国君,他就是鲁闵公。
八岁的鲁闵公很聪明,他知道母亲哀姜跟庆父之间的勾当,于是他找到季友,让季友到齐国去请求舅舅齐桓公帮助。这样,季友成了鲁国宰相,公子申也站在闵公一边,庆父和哀姜不敢动手。
可是,闵公二年,哀姜和庆父就沉不住气了,竟然派人暗杀了自己的儿子闵公。不料这一回却引起了鲁人的公愤。大家要和庆父来拼命,庆父只好逃走了,哀姜也跑到邾国。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季友带公子申回国即位,他就是鲁僖公。
不久,庆父在逃亡途中被迫自杀。哀姜后来也觉得无脸回鲁国,上吊自杀了。
历史上齐国的三个美女:宣姜、文姜、哀姜,竟然到一个地方就弄得一个地方不得安宁,这也算是很有意思的巧合了,难道是历史的宿命?
电子书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