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

第3部分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第3部分

小说: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 活佛
沿墨脱向南,在喜玛拉雅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叫做“门隅”的小镇。“门隅”为藏语,意为低洼之地。这里是仓央嘉措出生的地方。

  门隅有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叫门巴族,擅长下毒。

  几百年前,门巴人迁徙到门隅等地,受尽欺负,被人称为“贱骨头背夫”。为了保护自己,他们才渐渐形成了下毒的传统。现在,这个传统已经渐渐消失了。

  门巴人认为,毒死有身份的人后,死者生前的福分就可以转到自己身上。下毒的一般是门巴族的妇人。这样的人家一般很好辨认。在他们家门口上,一般画有一只大蜘蛛,挂在门口的经幡一般也是黑色的。据说,门巴族的毒药都是一种秘制的,传女不传男,毒性古怪而难解。毒药一般分大毒、中毒和小毒三种,小毒能让人几个月甚至数年后发作而死;中毒不要人命,只让人得一种大病,无精打采,面容枯槁,筋骨萎缩乃至卧床不起;大毒就是喝毒酒之后便死。

  要是路过这样的人家,那就要千万留神了,因为在他们送上的水里、饭里、酒里都有可能藏有毒药。他们将毒药拌在饭菜里,兑入酒里,甚至藏在了指甲缝里,在敬酒时,用大拇指抠在碗沿上,指甲缝里藏着毒就溢到黄酒中。

  究其原因,门巴人下毒习俗是为了自保。

  他给我指了指,果然在一个个苍老的门前,就有了依稀可辨的图案。在一个门前,就坐着一个老妇人,失神地冲我笑着,露出一口黑洞洞的牙。

  我还在看,背夫忙拉了我快走。

  西藏房屋的门都很底。西藏旧式的房屋,几乎都是这样,在这里随处可见。

  这是有说法的,传说西藏人要是,便是成为,也就是僵尸。僵尸会跳起来抓人,也会追着人跳。但是僵尸的腿不会弯,这样门底点,就会挡住僵尸了。

  就是这样的地方,这古怪的民俗和文明相冲突的地方,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仓央嘉措据出生了。是的,仓央嘉措,就是在这样神秘的民族中出生,并且成为了西藏历史上最传奇的活佛,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情歌王子。

  我们找了家汉族旅馆住下,是简单的木板搭成的铺盖。这时,小镇上突然拥挤起来,一堆人围在那里,有人大哭,有人大笑,更有好多人跪地叩头。小镇上顿时一片热闹。背夫也去那边看热闹了。他回来后,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他激动地说都说不完整,一个劲说佛祖显灵,一个孩子受到佛祖的教诲,来人间撒下祝福了。

  好半天,我才明白,原来是一个孩子生病后,突然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他正在为大家解除困惑,为大家指明生活的方向。他为人们称为转世的灵童。

  在西藏,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一个不识字的牧羊孩子,在一场大病后,会突然通晓古今,知前后事,甚至能一个字不差的背诵完长诗《格萨王》。而且他们还会告诉身边的人,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身份,而是另外一个人。这样的人,一般都被视为转世。转世的人能回忆起前世的住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名字,种姓、家族、颜色、寿星相貌等等。这是西*有的一种神秘文化,活佛的转世制度。

  活佛的转世制度,发端于十二世纪初。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

  仓央嘉措当年,也是这样吧。

  那一年,是康熙22年的正月十六日,史书上记载,在这一天山南错那门隅天现异象,有七日同升,黄柱照耀,为是莲花生大师转世的异现。众人纷纷奔走相庆,对着天跪拜祈祷,庆祝着这百年不遇的福气。

  在异相发生的时候,门隅拉沃宇松的邬坚林寺旁,一位贫穷的僧人也跪在邬坚林寺前苦苦祷告着。

  这个僧人叫做扎西丹增,是宁玛派的一个僧人。宁玛教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产生的一个教派,吸收并保留了西藏大量的本教色彩,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佛教徒藏匿的经典,该教的教义比较宽松,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因为这个教派的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为红教。

  扎西丹增是一个清高的贫穷的僧人,他恪守教规,平时喜欢唱歌,尤其是缠绵流转的情歌。可是,贫穷像毒蛇,一直缠绕着他。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终于在去年,一个羞怯的姑娘为他的情歌所打动,来到了他的身边,成为了他的妻子。

  扎西丹增深深地祷告着,这时,天空上轰隆一声雷鸣,紧接着地动山摇,整个大地剧烈撼动了三次,天空也仿佛一下子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金光四射,天空中仿佛如佛出世,巨大的光柱冲天而起,红华闪耀,金光烨烨。

  扎西丹增完全惊呆了,这可是佛光普照,天现祥瑞,真真的是佛祖降临之兆呀!他用袖子遮住刺眼的阳光,从袖子缝小心朝天上看去,却发现在那九天之上竟然出现了七个太阳,冲天的黄柱弥漫着金光,漫天都飘起五彩的莲花雨,一时间梵音渺渺,如若天境。浩渺的佛光之中,仿佛站立了一群群金光闪闪的喇嘛,戴着桃形的帽子,帽子上顺着长长的飘带,飘飘荡荡,在天空中洒下了漫天的花朵。 

  扎西丹增痴痴得看着天上的异相,作为红教僧人的他,当然知道,刚才的异相是活佛转生之相。活佛便是神界在人间的化身,是菩萨为普渡众生而变现之色身在人间的依托之物。一位活佛的转世,就像一朵祥云突然笼罩在这个家庭,降临在这个孩子身上。幸福的祥云会带给这个家庭无比尊贵的荣耀,会带给这个孩子无比的崇高。只是,莲花生菩萨的转世将要降临在哪里呢?

  就在扎西丹增面对异相不知所措的时候,屋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响亮的啼哭,他的儿子降生了。对于孩子的降生,扎西丹增却没有太多的喜悦,他呆呆地看着天空,又看了看自己的孩子,直觉告诉他,这天上的异相也许和他刚出生的孩子有关。但是,这究竟是祸还是福呢?

  许久,他终于走进了帐房,看着那个孩子,给他起了个伟大的名字:洛桑仁钦仓央嘉措。

  洛桑仁钦仓央嘉措,藏语意为“大海”,这是一个伟大的博爱的名字,也是一个悲伤的名字。

  他不知道,在十五年后,这个名字将会传遍西藏的任何一个角落,成为每个人都竞相传诵的*六世仓央嘉措;一百年之后,这个名字会流传到整个中国,每个人都将为他的爱情击节赞叹,每个人都会为他的传奇震撼不已;在三百年后,这个名字会流传到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西藏的象征,西藏的灵魂。

  在《不尽智慧所指经藏》中说道:仓央嘉措一开始说话,就讲:“我不是小人物,而是三界的怙主,殊胜尊者。”,“我是从拉萨布达拉来,所以要尽快回去了,久已把第巴和众多僧侣抛弃了,也应去朝见了。”

  有人问他:“你是什么人?”他说:“我是阿旺罗桑嘉措。”

  阿旺罗桑嘉措是谁?他就是刚刚逝世的五世*喇嘛。

  我不知道这段历史到底是杜撰,还是真实发生过。在西藏,已经讲过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片神奇的地方,什么都可能发生。

  我宁愿相信,在仓央嘉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是这样佛光普照,漫天花雨。这样的仪式,才能配得上那个悲伤的诗人,那个情歌王子。

  夜已经很深了。黑暗中,我听到有人在唱歌,歌唱凄凉,仿佛哀号,也河水中静静流淌。远处仿佛又传拉了一阵锣响,也许也有女人的哭泣。

  我不知道,在那茫茫的大山中,总有我想象不到的生活,我始终看不到,也无法了解。

三 不负如来不负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诗,一定要沐着藏香,伴了梵音,方能读入境界。

  读仓央嘉措,要煮了浓茶,焚了藏香,任浓茶在火红的泥炉上翻滚,浓郁的藏香在屋子里四溢开来,这时候,诗歌的华美和哀愁四处流溢,才更能体味出那种淡淡的禅宗和哀伤,触摸到诗人古老的战栗的灵魂。

  茶是西藏浓烈的青稞茶,带着无限的阳光和生气。香则是西*特的藏香。佛典中,香常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是修行者的必备瑞品,普熏将清除修行中的业障宿怨,具足四事业力缘起。在《戒德香经》中,佛陀指点阿难,持戒之香可以不受顺、逆风的影响,能普薰十方。而《六祖坛经》中,也以香来比喻五分法身,称为“五分法身香”。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细细品读,有些像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哀伤、静谧、美艳、冷酷,带着些须参宗的象征意味,骨子中流淌了一种哀伤的美。

  我觉得,川端康成一定是读了仓央嘉措的诗,才写得出这样华丽而哀伤的文字。

  这首诗,也有译为: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首为叙述,第二首有了一些探询的意思。

  较起来,第一首文字更好一些,不过第二首的问号却又是别具滋味。

  仓央嘉措,你本是一个修行的活佛,却爱上一个尘间女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僧人有僧人的戒律。自松赞干布时,便有了规定修为的《十善经》,其中“十戒”中明确规定了: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十戒的十条铁血戒律,其中的一条,便是:“不淫”。

  仓央嘉措,你是活佛,你若和凡人相恋,那便是犯了“淫”戒。

  多可悲,本是一个多情的浪子,一旦被认定为活佛,就连爱人的资格也没有了!这样的活佛,这样的戒律,便是成佛又有何用!

  他也有过犹豫,想忘记那个姑娘。

  他求助于佛法,念起大宝法王经文:“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

  经书翻动,经文念出,越念,心中越乱。

  是经乱,还是心乱?

  他索性放下经书,转动起经筒,纯银打造的经筒转了一圈又一圈,转经纶每转一次,便抵得上虔诚念经一百次,他一遍遍转动经筒,也是在一次次救赎自己的灵魂。

  菩提狮子上师云:转动经轮功德,转动一周者,即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两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自所身、口、意所有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如须弥山王般罪障;

  转经筒飞转,经文一遍遍转过,佛法无边,浩浩荡荡,但是,他渐渐发现,自己在佛前苦苦哀求着,不是为了超度,却只为触摸她曾经抚过经纶的指尖。

  他终于睁开眼。

  那一瞬间。

  终于,在那檀香之中,在那梵音之中,他慢慢睁开眼,满眼慢满眼都升腾起她的影子。佛经告诉他,此为心魔,魔由心生,须斩断情丝,一心向佛。但是,他心中渐渐升腾起一个明眸巧笑的女子,她的轻扬笑兮,一颦一笑,一动一静……

  ——他无法不想。

  爱情便像是魔障,瞬间便击溃了他数十年苦心的修行。

  他终于还是屈服了,退缩了,妥协了。

  他真的是爱了,不可抑止地爱了,疯狂的绝望的爱了,不顾身份和地位的爱了。

  那样炽热而决绝的爱情呀!

  只有这样浓烈绝望的的爱情,才能写出这样热烈沉痛的诗篇,没有给予,便没有索取。 txt小说上传分享

藏 童年
墨脱,神秘荒芜的墨脱。

  那一派黑色的流水,郁郁的丛林,传说中那朵圣洁的莲花。

  我常常在想,仓央嘉措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呢?

  是在那莽莽的丛林中,飘渺玄空的迷雾中,呼啸飞溅的流瀑中,或者,竟是那枯燥严谨的寺院中?

  关于他的童年,一般有两种说法。

  有人说,仓央嘉措是在自由自在的民间长大,在露水和大山中领悟佛法,故耳聪目明,自由奔放,能爱人所不爱,为人所不为。

  也有人说,仓央嘉措从小被秘密安置在一个寺院中,在高僧人门下学习佛法。书中记载,仓央嘉措自小便非常的英俊和灵动。

  《大方广庄严经》上,这样描述的他的相貌:

  “这位成就一切的孩子所具备的大勇者,他有三十二种吉相:肉髻突兀头闪佛光,孔雀颈羽色的长发右旋着下垂,眉宇对称,眉间白毫有如银雪,眼睫毛逼似牛王之睫,眼睛黑白分明,四十颗牙齿平滑、整齐、洁白,声具梵音,味觉最灵,舌头既长且薄,颌轮如狮,肩膊圆满,肩头隆起,皮肤细腻颜色金黄,手长过膝,上身如狮,体如柽柳匀称,汗毛单生,四肢汗毛旋向上,势峰茂密,大腿浑圆,胫如兽王系泥耶,手指纤长,脚跟圆广,脚背高厚,手掌脚掌平整细软,掌有蹼网,脚下有千辐轮,立足坚稳……”

  谁能想到,这个小和尚在十年后,带了长长的打结的长发,带着沉甸甸的耳环,身穿华丽的华服,且歌且舞,纵情欢歌,被称为拉萨城中第一个英俊少年。

  且不表,先说他的童年。

  在美丽又神秘的大山深处,这样一个俊俏伶俐的小和尚,有时作诗,有时念经,便是在那佛法庄严的寺院中,想必也会有多情的狐媚娘去偷看他吧。

  如是这般,想必也是一个很美的故事。

  那是一个碧空如洗的日子,天正蓝,云正轻,天上吹了些微风。

  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小和尚终于醒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