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第23部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23部分

小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别说了,走吧!”海子木然地说。
  波婉看着他,走出了房间。
  海子关上门,泪水涌溢。
  多少时间里海子渴望着这次相逢,他希望看到的仍是一个给他快乐给他幸福,给他勇气和鼓励的波婉。然而他失望了,彻底失望。
  带着失望的痛苦心境,海子参加教研室同事的聚会,心情抑郁地喝酒,听着同事们对波婉的议论。他喝醉了,发泄地骂道:“什么爱情的誓言,都是骗人的鬼话!她是一个世俗的女孩,眼里只有钱,所谓的感情都是欺罔!”
  第二天醒来,海子第一个反应就是在酒席上骂了波婉,这是他前所未有过的,两年来他因为深爱而回避。而这一次当着那么多人讲她,这让海子难以原谅自己,他想起在山海关的誓言,他为此自疚,将自己封闭在室内痛不欲生。用酒麻醉以至四天后推开苇岸的门,憔悴的他第一句就说:“我差点死了。”
  3月24日夜里,大脑的幻觉再次产生,海子找不到原因,他甚至怀疑是尚元及另一位修功者在搅乱他的意识,耳鸣也到了极点,似乎全是他俩的声音,还有威胁和阴暗的言论。他觉得自己可能会被折磨而死,于是先后写了两封遗书。
  第二天,海子昏昏迷迷度过一个白天。晚上,仍在拼命写着《弥赛亚》,只觉得自己跟不上那孤独的、快如闪电的思想。可半夜里又出现昨夜同样的情况,约三点,海子从梦幻中醒来,大声叫喊着:“我不行了,我活着没意义了!”声音惊醒了同事,敲开海子的门问出了什么事。海子面色苍白,道歉说自己在做噩梦。但他感到不是梦,是“恶魔”再次袭来。他感到“恶魔”是不会放过自己,一面忍受着痛苦,一面接着昨天写起遗书……
  痛苦挣扎一夜后,他给校领导写了一份遗书。然后摩挲着整理好的书稿,又将房间再次打扫一遍,心爱的《西藏唐卡》连同书一起摆好,七卷本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摆在桌子显眼的地方。然后,痛苦地等待天明。
  第二天早上,身穿白衬衣、蓝裤子的海子,肩挎一个军用书包来到法大老校区,随后又去心恋的北大转了一会儿后,乘汽车去山海关,随身携带四本心爱的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
  对于中国年轻的诗歌爱好者来说,3月26日是个痛惜而清晰的日子。这天中午,已在这住了一夜的海子,只吃了个橘子,便沿着铁轨朝龙家营段走去。他太痛苦了,他决定结束在人间的生存。
  徘徊到傍晚时分,他从墙上撕下一块纸片,用铅笔使劲地写下:“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老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铁轨冰冷地延伸,海子清楚一旦躺下,自己将走向另一片天空,走向家乡黄土深处。他极目远眺,吟起普希金的诗句:
  不,我不会完全死去——我的心灵将越出
  我的骨灰 在庄严的琴上逃过腐烂
  我的名字会远扬 只要在这月光下的世界
  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
  然后,他选择一段上坡的慢行轨道,慢慢躺下,腰部紧挨着冰冷的铁轨。
  一列货车,从他身上呼啸而过……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后记
海子是一个杰出而有争论的诗人。有人赞颂他是彗星是天才,也有人唾其为疯子。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就是海子的诗句有着金子般的质地,直揪人的心灵 ,昭示着温润、明朗的世界。
  早在十多年前读高中时我就知道海子。我的家乡望江与海子的家乡怀宁毗邻,同属安庆。对走出过邓石如、陈独秀、邓稼先等英才的怀宁,我从小就是崇仰的。在我祖辈家境殷实的时候,与怀宁县几个大家族有着姻缘关系,因而这块土壤上的故事与文化曾哺育着我,很直接很亲近。海子卧轨就是以一个惊骇的故事形式在我的家乡流传。
  最初使我感动的是海子的纯朴与执著,然后是折服于他的诗歌。这个出生在查湾的农家少年,以短暂的一生来完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在心灵深处对大地、河流、麦地、亲人作呕心的绝唱,在浅显隐喻的诗歌风貌为大众喜爱时,他忍受孤独与痛苦,营造着自己的诗歌理想,以但丁、歌德为冲击对象,用恢弘的诗歌体现对全人类的关怀。
  他,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写作。
  他,用春暖花开的诗句为我们的心灵送来阳光与温暖。
  他用诚挚、纯洁的赤子之心,启迪着人类生存的含义。在这日渐金钱化、日益冷漠的世界里维护着光辉的尊严。
  感动与折服深了,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我终于鼓起勇气为他作传,想描绘出一个精神意义上的诗歌英雄。但当我走近海子的亲人,走近海子长眠的高岗,我的心灵沉重、虔诚,想像力诸多约束,笔触难以施展。只愿我能以浅薄的文笔描绘出他的诗歌雄心和纯朴的情感。
  在书稿交付的这段日子里,我接触了许多文化人。我能深深感到海子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肉体意义上的海子走了,精神意义上的海子却不朽。
  这段日子里,我精神的压力是巨大的,不断在深夜与海子对话,期待走入他真实的世界,从而创造出完善的诗歌英雄形象。甚至海子当初在昌平的孤独、失眠、幻觉都几次出现在我的身上。现在,与海子的崇拜者接触多了,我更切实感到海子是一座山,横亘在江海交汇处的高山。无论我怎样仰望,总不见其高度与尽头,我所描绘的仅是他的一个侧影而已。
  需要感谢许多人,西川、燎原、高波、刘福乔、章明、王达敏、何峰、王根喜、赵焰、黄从慎、华睿、邹骏诸位先生在该书的写作和资料推介上给予了许多帮助,还有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温媛总编和刘哲主任,对文稿进行了精心修改,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周玉冰  
  2005年3月26日于海子的祭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