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再现一代京剧大师:我的祖父马连良(选载) >

第13部分

再现一代京剧大师:我的祖父马连良(选载)-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季到来之后,戏班的行规叫“歇伏”,俗称“晒车板”。大家都停演一段时期,休息调养,没人出外演出。山家和朱复昌等在上峰的压力之下,终于忍无可忍,恼羞成怒了,再拖下去自己的纱帽也要搬家。他们了解到马连良平日敬老爱幼,胆小谨慎,于是使出了既野蛮又阴毒的招数。
  194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豆腐巷马宅里像往常一样平静,马连良正在西跨院里调嗓子,朋友们静静地坐在周围,欣赏着平日演出基本不露的《乌盆记》。突然,朱复昌带领几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军人闯进马家的院门,留下两名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封住了大门,只准入不许出,其余人等不容分说径直走进了马家的南客厅。其中一名年轻的军人把自己的上衣脱得精光,在地下放了一张白布盘腿坐在上面,又在自己的腰间缠绕了几圈白布,用一把日本战刀对准了自己的腹部准备剖腹自杀。这一凶神恶煞突然的到来,对生活在文明古都的马家人来说,如同“活见鬼”一般,一个个都被惊吓得目瞪口呆,浑身颤抖。这时朱复昌正式传达“皇军”的“旨意”。“今天如再不答应赴东北演出之事,太君在此地实行‘死谏’,当场剖腹自杀,血溅马宅。”胆小怕事的马连良被这群教化不开的野兽镇住了,他知道这些没有人性的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如若让其自杀,自己上有七旬老母,下有不懂事的孩子,全家几十口人的性命将危在旦夕。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考虑到扶风社全体成员的生存,在日本鬼子的胁迫之下,被逼无奈地同意了东北之行。人的自由被钳制,人的思想被禁锢,人的尊严被玷污,这就是亡国之人屈辱的命运吧。
  1942年10月下旬,扶风社四十多人一行乘火车前往东北巡演。1942年11月初,马连良的扶风社在沈阳连演十天大戏,场场爆满,为“回教学院”筹得资金25万元。回京以后马又捐助了10万元,共计捐献35万元。最后以40万元的代价,购得锅山女子学园的地皮及校舍。即现在的沈阳市光荣街53号,沈阳市回民中学现址。校舍为曲尺形的拐把楼,两层砖木结构的日式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20余间教室。校园占地6万多平方米,可算得上宽敞漂亮的校园,一直延用到1986年。“回教学院”后来更名多次,现用名沈阳市回民中学,至今仍然是东北地区惟一的一所回民中学、省级重点示范高中,七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2006年校庆时专门为马连良塑立了半身像,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旧恩。校方表示,不能让做好事、做善事的人背黑锅,要为马先生正本清源。96岁的老校长李学盈激动地说:“马先生是‘回中’的第一功臣,没有他的捐助,就没有‘回中’的今天。”这些都是后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惨淡经营(14)
在沈阳、长春、哈尔滨演出了两个多月,上演了《串龙珠》、《苏武牧羊》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马派名剧,受到东北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除了为沈阳回民中学举行筹款义演以外,没有为任何人或机构做过义演,全部都是营业性演出。然而无耻的伪满当局及其所控制的宣传机构,为了达到给“满洲国”壮门面的目的,在“三?一国庆节”过了八个月后,荒诞地说马连良的扶风社是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来,把“华北演艺使节团”的名义强加在马的头上,使他成了伪满反动宣传的牺牲品,也为日后奸小之辈设计陷害他留下了伏笔。
  扶风社从东北回京以后,全家都已搬入了南宽街的新居。经过了近一年的翻建、装修,使这所老状元府焕然一新。院落南北长十八间半房屋,前后三进,东西方向横宽。起居、住宅集中于院落的东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院子的西部开辟了一个大花园,翠微掩映、鸟语花香。为了这所房子,马连良几乎花费了他全部的积蓄。
  家中一切安排停当以后,马连良把自己的老师萧长华先生亲自接到南宽街新宅,想让先生盘桓几日,高兴一下。当萧先生参观过整个宅院后语重心长地对马连良说:“温如啊,这房子太大了,你要安多少电灯泡?你要装多少洋炉子?你得雇多少人看家呀?一大三大,压得住吗?”意思是说,房子一大,必然引起开销大,名声大,是非也大。靠你自己目前的声望,压得住这些是是非非吗?听到这些,马连良心里一阵难过,他明白萧先生是有所指,自己买这所房子可能有些太招摇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在这样的世道里生存,还是夹着尾巴做人好。
  果然不出萧先生所料,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开始家宅不宁了。马家的亲戚当中有两块“魔”(北京话,指故意纠缠、捣乱之人),一个是马连良的五伯,另一个是他的舅舅。这二位爷是典型的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之辈,一直以来就是靠亲戚之间的接济生活。每次去豆腐巷马宅必有所“斩获”,但不太过分。用比较收敛的姿态来博取他人的同情,看在亲属的份儿上,也没人与之计较。自从搬入南宽街后,这二位“大爷”开始了新的攻略。肆无忌惮地伸手要钱,不给钱就耍“滚刀肉”,撒泼、打滚、骂大街是第一板斧;第二板斧是在马路上拦马连良的汽车,并大声谩骂马连良不孝,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第三板斧是直接跑到戏院后台,坐地念央央儿,哭穷,说自己年迈体弱没人管等等。马连良一点办法都没有,心想萧先生说的“一大三大”果然应验,是非上门了。
  在马连良的同辈兄弟当中,从事京剧事业的有堂兄弟马春樵、马庆云、马小龙、马最良、马宏良、马四立、马全增,表弟哈宝山、连襟马连昆及胞弟马连贵,这些人大部分在扶风社里供过职。马连良对他们一视同仁,他的惟一原则就是“台上不论亲戚”。是什么材料就来什么活儿,绝不因为亲属关系而刻意提携。这样才能保证完美的艺术效果。
  长子崇仁第一次随扶风社出外演出到了天津和青岛,在青岛演出结束之后,马连良对儿子说:“下一站上海你就不要去了。你的武生(艺术水准)不够去上海的水平,那边张云溪的《四杰村》是全场观众好送下,你还达不到,先回家吧!”崇仁在家中外号“颟了颟顸大爷”,对父亲言听计从,唯命是听。后来,黄元庆加入“扶风社”,唱武生,马连良让崇仁由武生改老生。平时在演出当中,可以跟自己及李洪福先生学艺,让崇仁多学多看,就是不演以后也可以给人说戏。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心勤。又让崇仁拜雷喜福先生为师,学老生戏。行内人士都认为雷先生的戏有点“过”,特别夸张,崇仁就问父亲这个问题,父亲说:“就是因为‘过’,你学不到他那个‘份儿’上,就正合适了。”让崇仁先从家院、门子学起,先松弛下来,别像武生、花脸一样总爱“架着”。崇仁对父亲的教诲总是深信不疑,到了八十多岁时还说“至今获益匪浅”。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惨淡经营(15)
表弟哈宝山就不可能做到像马崇仁一样了。他本身是唱里子老生的,想傍着表哥马连良长期合作,戏班里管这叫“揪住龙尾巴了”。但其艺术水准,尚不能与李洪福、张春彦以及后来的马盛龙等相比,所以马连良用他的时候不多。因此;哈宝山心里一直有些别扭,认为表哥人情淡薄,不照顾本家亲戚,心里憋着一口恶气。
  此时黄元庆即将从“富连成”出科。他原是焦菊隐先生与人合办的小科班“志兴成”的学生,叫黄志庆,与任志秋、李志良等是师兄弟,在科中非常红,绰号“小老虎”,是难得的武生人材。后来“志兴成”解散,学生转入了“富连成”,改名黄元庆。有谭小培、马富禄、杨盛春、哈宝山出面为黄元庆保媒,希望迎娶马家的大小姐马萍秋。马连良非常高兴,有这四大媒人保亲,加上自己也非常器重黄元庆,就应允了这门亲事,并且亲自上谭、马、杨三家谢媒。同时认为哈宝山是自己亲姑姑的儿子,就免了俗礼,不必谢了,没想到把自己老姑一家得罪了。
  就在马萍秋出嫁的当天,哈家一家人终于找到了出气的机会。他们怂恿萍秋向继母陈慧琏要东要西,不给就不上轿,哭哭闹闹很不体面。哈宝山在一旁敲边鼓说:“不要白不要,这是最后一次伸手的机会了,嫁出姑娘泼出的水!”又让其母出面,代表萍秋索要亲母王慧茹夫人留下的一堂菲律宾木家具。然后又要钻戒,陈慧琏认为太过分。这位老姑奶奶就倚仗自己在族中的辈分高,对陈慧琏横挑鼻子竖挑眼。从当年入马家门没按回教的风俗办事,到今天的保亲不谢媒,都归罪到了陈的身上。实际上是指桑骂槐,矛头指向三侄马连良,而且越说越生气,气极而泣,把一场喜庆的出嫁婚礼变成了闹剧。哈宝山见母亲哭哭闹闹,认为“老家儿”受了委屈,于是不顾脸面大打出手,拿起一个茶壶,直接扔向了客厅的窗户。前来道喜的梨园界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都认为哈宝山太过分。于是由万子和出面喝斥哈宝山,让他顾及马家的体面,别没完没了。谁知此时的哈宝山已进入歇斯底里般的疯狂状态,给万子和来了个“不论秧子”,不管不顾地飞起一脚,把万子和踢了一个大跟斗。这万子和是何许人也?北京梨园界经励科的头儿。当时就挂不住了,立马发出了一道封杀令,“从今儿起,谁也不许用哈宝山!”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把哈宝山激醒,一场闹剧才算告一段落。
  一向顾及脸面的马连良,怎么也想不到家中会发生这样的闹剧,真想找个地缝扎进去,实在不屑与哈宝山共处一室。事后深思原委,马又一次想起了萧先生“一大三大”的那句话。心想这所房子的风水可能有问题,为何是非不断哪?其实这种令家宅不宁的是是非非与后来发生事情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在一年多以后,由这所房子诱发的另一场更大的“是非”,几乎成了他的灭顶之灾,就更让他想不到了。
  长女萍秋出嫁之后,又有许多人给长子崇仁提亲。此时的崇仁已年过二十,是该娶亲的时候了。选来选去,还是世交李秋农介绍的这门亲事马家比较满意。女家是京城著名中医世家,她的两个兄长满伯良、满达元是臌症(肝浮水)专家,又是京城里的老回回,两家人都比较知根知底。于是决定让长子崇仁与满家小姐羡懿互相“相看”一下。在一次扶风社演出《借东风》时,马崇仁扮了一个“阚泽”,在台上让满家小姐看了个够。同时他也从台上向台下观众席里“偷觑”了几眼,知道李四爷(李秋农)身边的小姐就是满羡懿。大家都比较满意后,双方家长才决定在西来顺饭庄见面。
  

第四章 惨淡经营(16)
两家的家长,介绍人李秋农和两位阿訇互相见面,回民的礼仪叫“拿手”,也就是“订婚”之意。两家人商议后,大家都认为喜宴是不可小办的。一是马家的长子结婚,是马家的一件大事;二是以马、满两家在京城里的名望,必须给亲朋好友们一个交代。可目前的这种世道,谁家有心情大摆筵宴呀?这不是  等着让别人戳脊梁骨吗?先等等吧,什么时候能把小日本赶跑就好了;两家人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办这桩喜事了。
  图片说明(按图中顺序)
  1. 1937年马连良(左一)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开幕式上剪彩
  2. 1937年重新开张的上海黄金大戏院
  3. “禁戏”《串龙珠》剧照
  4. “禁戏”《串龙珠》上海演出特刊
  5. 《春秋笔》中马连良前饰张恩,剧中身份为王彦丞的家奴
  6. 《春秋笔》中马连良后饰王彦丞、张君秋(左)饰王夫人
  7. 扶风社“五虎上将”,左起分别为张君秋、刘连荣、马连良、马富禄、叶盛兰,可称当时剧坛顶级阵容
  8. 《范仲禹》中马连良饰范仲禹,马富禄(右)、马四立(左)饰二差役
  9. 国乐公司出版的京剧唱片及封套,以当时活跃于舞台的生旦领袖马连良,程砚秋的照片为招徕
  10。 在育英中学读书的马崇义和马崇礼(左)
  11。 新新大戏院在解放后更名为首都电影院
  12。 《法门寺》中马元智(马崇智)饰刘瑾
  13。 马连良与儿子们;前排左起:六子崇延、马连良、五子马崇智,后排左起:四子崇政、次子崇义、长子崇仁、三子崇礼
  14。 《铁笼山》中马崇仁饰姜维,该剧为何连涛先生亲授的第一出戏,学成之后拍照留念
  15。 马连良、张君秋(左)合演《摘缨会》的剧照
  16。 马连良与夫人陈慧琏
  17。 《审头刺汤》中马连良饰陆炳(中),张君秋饰雪艳(左),马富禄(右)饰汤勤
  18。 《十老安刘》中马连良饰蒯彻
  19。 马连良捐资购置的沈阳“回教文化学院”校舍及操场
  20。 马连良与幼子马崇恩在南宽街家中花园
  21。 马连良长女萍秋(左)、长子崇仁(右)、三女莉莉(中)摄于青岛海滨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艺海沉浮(1)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鬼子投降了。全城的百姓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做人了。戏院里天天满堂,人人兴高采烈。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马连良决定来个喜上加喜,于十月初六给长子崇仁在六国饭店宴会厅举行婚礼。不但马家要高兴地庆祝一番,而且也要让亲朋好友和梨园界的同仁一起热闹热闹,让大家把心头沉积了八年的郁闷一吐为快。
  婚礼当天社会各界名流、亲朋好友云集六国饭店,观看梨园界中少有的洋式婚礼。证婚人是国画大师齐白石,他身着中式团花长袍,胸前飘洒银髯,一派仙风道骨。主婚人马连良,一身黑色西装礼服,风度翩翩,洒脱倜傥。介绍人李秋农,穿黑色马褂,深灰色长袍,儒雅大方,庄重典雅。三位分别讲话之后,在《结婚进行曲》的伴奏声中,一对新人,款款而行,走向主席台。马崇仁身着黑色燕尾大礼服,白衬衫系黑色领结,颇有绅士风度;满羡懿手捧鲜花,身着一款法式白色婚纱,一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