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卢作孚(全三册) >

第39部分

卢作孚(全三册)-第39部分

小说: 卢作孚(全三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船驶入两江间“夹马水”,剧烈颠簸。顾东盛竭力坐稳:“这年头,在川江上办航业,生死危机,不见商机!”
  宝锭回望卢作孚:“啥叫商机?”
  卢作孚努力用大白话解释:“抓住了,做生意就能赚钱。”
  “啥又叫危机?”
  “……就是夹马水。”
  木船在夹马水中,怎么也摆不顺,宝锭喊起号子,船工奋力划桨,可是木船困在夹马水中老是进一步退一步冲不出去。
  “夹马水?不见主流,也不见逆流,进退两难,左右为难……桨不晓得朝哪方用力,舵不晓得向哪边扳……出又出不去,停又停不得!一停就要打烂船!”宝锭问,“那,你凭啥在这种时候跑川江上来办轮船公司?”
  卢作孚自语:“是啊。危机当头,我凭啥在这种时候跑川江上来办轮船公司?”
  木船由浑水的长江驶入清水的嘉陵江。宝锭看到魁先哥眼睛一亮,似有新发现。宝锭问:“大河里头,都看不到出路,小河里还有啥看头?”
  “宝锭,还是我们这小河里头安静。为什么?”
  “小河里就这几条木船,空得叫人心虚!”
  “小河里就这几条木船——空得叫人心头踏实!”卢作孚笑了,笑得意味深长,“空——则虚,虚——则正好避实就虚!”
  宝锭望着船舱中众士绅,担心地对卢作孚说:“魁先哥,你邀约他们做股东做实业,他们要见实利!”
  卢作孚爽快地说:“办实业,我绝不避实就虚。——办航业,我偏要避实就虚。”
  宝锭不解:“上句说不,下句又说要。搞不懂。”
  船舱中,顾东盛总结着调查情况:“川江航业黄金期已过,事实上,早已进入萧条期!因此……”他正说着,忽然想起什么,抬眼望船尾,竟将正要总结出的结论吞进肚里。
  顾东盛盯着宝锭身旁独坐的卢作孚的眼睛。
  光绪年起入股川汉铁路起,顾东盛便成为合川老派士绅中最早的新派人物,由书海宦海下了商海,纵横多年,什么样的商人没见过?顾东盛早练就一个本事,只消盯一眼对方的眼睛,便能窥出几分对方的心机。可是,顾东盛头一回见到这样一双眼睛。说他卢作孚是一个精明商人吧,他眼睛里又充溢着读书人才有的所谓“理想”……顾东盛扫一眼周围的一双双眼睛,暗忖道,这一趟远走重庆大码头看行情瞅虚实瞄门路,哪一位都带了一双眼睛去,可是,偏偏那一双眼睛看出了“所有的轮船都只标明载货量”这一事实,至于这有什么用,眼下没说明,尚不得而知。眼下,船尾那双眼睛确实吸引了顾东盛——顾东盛虽一时见不出这双眼睛到底有什么与众人不同的东西,却知道这双眼睛真能见出这一趟所有带到重庆去的眼睛所没能见出的东西,莫非,这双眼睛真能从所有眼睛看后认定的“危机”中,见出“商机”?
  落日又向小河尽西头落下,圆圆的,缓缓的,不溅起一丝波纹。这天,木船过白庙子,驶入刀劈斧斩般一处峡口,与瞿塘峡口那一道夔门,奇险相当,小大之辨而已。入峡门后,便是合川县无人不知的嘉陵江小三峡。
  船上滩,宝锭一声收号喊,船工全都松了劲。船在静水中滑行,岸坎上,出现一里把长的一溜低矮破旧的房屋。
  “这荒村野店的,什么去处?”顾东盛问道。
  “回顾老爷话,这是北碚乡场。”宝锭跳上岸,拴了船。
  “上行几十里,明天到合川。”船尾的卢作孚终于开口了。
  顾东盛看到岸边晒坝那么大的巨石上阴刻着的“北碚”二字,指“碚”字:“这个字有些生僻,什么意思?”
  “待学生回去查过《康熙字典》才敢奉告。”顾东盛听出卢作孚话中笑意。
  “到家,我请大家吃饭。谁叫我岁数数老幺,排在最后一轮?”宁可行说。
  “这最后一轮吃的,怕就是散伙饭喽。”程静潭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顾东盛吟道,却看到夕阳在卢作孚眼中闪着金黄的光。
  卢作孚对宝锭说:“今晚的饭,你请!”
  宝锭困惑地环顾破旧木船,盯着挂着的那口锈铁锅,道:“我拿哪样请他们?”
  卢作孚附耳对宝锭说出两个字:“火锅。”
  

见机(四)(1)
“北碚”巨石上,三块碎石,垒一眼灶。
  卢作孚从泊在江边的木船上拎下一口锅,向江中提一锅水,架在灶上。
  宝锭与几个船工从北碚乡回来,拎着沉重的一挂牛毛肚。卢作孚捧一包干辣椒,哗地全倒进锅中。
  一片大红,晃了众士绅的眼睛。
  卢作孚捧过一大摞土碗,先捧一只给顾东盛,然后一只只分送给士绅们。
  众士绅刚接过土碗,又将一份份这两天在上行船中写下的调查表草稿,塞到卢作孚手中。
  《民国十四年川江航运华资轮船公司调查》
  《自宣统元年以来十余年间川江华资轮船公司破产、倒闭、被兼并情况调查表》
  ……
  卢作孚对每一份表都只看封面,再翻到最后一页“结论”栏,瞄一眼简短的结论:
  川江办轮船公司,重重危机
  绝无商机
  ……
  众人愣愣地瞪着卢作孚,卢作孚却关注开始沸腾冒泡的锅中。他稳稳当当地夹一块毛肚放入锅中,食欲颇佳地望着,要唤起众士绅食欲。
  乐大年将所有的调查表拿起,又塞到卢作孚怀中,说:“作孚,你还有心情吃!”
  卢作孚将毛肚塞进嘴中:“就为了这一摞表到手了,我胃口大开!”
  顾东盛等不及了:“说说看——为什么?”
  “时下民国,政府无一专司内河航运管理的统一机构。时下四川盆地,消息不通。时下川江,各轮船公司相互封锁情报。而诸君于数日之内……”卢作孚举起那摞调查表,“到手如此实在的、有翔实数据的东西!这样的工作效率,显示着你我这群同人心头的创业精神!——你我,凭啥不吃?”
  “可是,这摞东西到手,你我这群从来没办过航运的人,就算办起个小小的航运公司,又如何能从浩浩川江这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洋船和挂洋旗的中国船当中,杀出一条血路?”顾东盛道。
  “是哇。”众士绅应。
  “还是我们这小河里头安静啊!”卢作孚津津有味地吃着,待众人静下来,说,“这安静里头,有东西啊。”
  “啥东西?”
  “我们从朝天门由大河拐进小河,这一路,可见过轮船?”
  “一条也没见!”顾东盛见卢作孚眯着眼睛笑了。慢慢琢磨出一点道理来,“说下去!”
  卢作孚却将一双筷子塞到顾东盛手中,问:“顾翁不饿?”
  顾东盛不接筷子,说:“这一趟,我们查清了——岂止当年周善培第一条蜀通轮难行,川江上哪一条华资轮船不是惨淡经营?”
  “这一趟,我们可曾看到——川江上哪一条华资轮船,正式标明了载客量?”卢作孚边吃边说。
  “一条也没有。”
  “这不就有了?”卢作孚笑得意味深长。
  顾东盛听出点意思,便也拿起筷子,夹起毛肚,却不知如何吃法。卢作孚把着顾东盛的手,教他将毛肚浸入锅中红汤:“顾翁,且数三七二十一。”
  顾东盛老实地数满。壮胆将毛肚塞进嘴中。又烫又辣,顾东盛低叫着,好容易将毛肚吞下肚。
  “怎么样?”卢作孚问道。
  顾东盛苦着脸,突然转头,将筷子伸入筲箕,再夹起好几块毛肚,顾自烫了起来。“哪一个胆大的,敢第一个吃这东西?”又问,“这叫个啥名儿?”
  卢作孚望着聚在另一口锅边正吃着的宝锭和众船工。宝锭站起说:“回老爷们话——火锅。”
  卢作孚看大家吃得欢喜,这才笑着开讲:“大河里,没一条轮船正式标明载客量。小河里,没一条轮船。眼见这两个现象,作孚觉得,眼下川江办航运虽看似无路,我们的实业公司,或能避实就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见机(四)(2)
“实业,必得见实利!”程静潭道,“未必叫你我的血汗钱拿给你这个年轻人,到这茫茫满面上去打水漂漂?”
  “程先生,不怕辣的话再来一块。”卢作孚似无心与人说实业,只劝饿极的士绅们吃火锅。
  回到老家,次日,众人重新聚集合川通俗教育馆,卢作孚这才开始说实业:“这一趟实地调查,看起来,我们有一切理由不办新的轮船公司,特别是一个中国轮船公司,却找不到一条理由要办它!我却发现,其一,各家航运公司的轮船拥挤拼杀于长江,而你我门前的这条江,却只有几条木船!”
  “作孚,莫非你打算……”
  “弃川江,取嘉陵,另辟新航线!”
  “新航线?”
  “合川到重庆,五十二海里……”卢作孚胸有成竹。
  门槛上,宝锭咕哝道:“五十二海里?我木船跑重庆来回这么多趟,今天才晓得跑了好多‘海里’。”
  “为往返合川重庆的客人,新辟一条畅通便捷经济划算的水上通道。”
  “你的新航线,用什么样的船来跑?”
  “当然是轮船!”卢作孚道,“这就是我要说的——其二,调查的所有轮船,无一正式标明载客量。这一点,向我们提示:此前,所有川江轮船公司均着眼于利润较丰之货运,而不大顾客运,顶多只是随不定期载货的船搭载些旅客,所以,定期客班尚未提上日程。”
  “客轮?”顾东盛思忖道。
  “对,从定点客轮做起。我们要两条腿踩实了办航运实业,却要同时做到两个避实就虚!”
  “作孚,讲下去!”众人都来了情绪。
  “避大河轮船充塞之实,就小河无一轮船之虚。避货运激烈竞争之实,就客运无人问津之虚。”
  “这就是你这双眼睛从危机中窥见的一线商机?”顾东盛盯着卢作孚问。
  “他见危机,我见商机!”卢作孚道,“要搞好实业,必先造福于人,使人看得清,受得着,深信不疑我们办的是实在的事业。这才真叫‘实业’!搞客运,运的是‘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宁可行将一本《万国轮船图文史》翻开,说:“纵观世界航运史,都是由海洋而江河,由下游而上游,无论大西洋还是太平洋,无论密西西比河、莱茵河、泰晤士河还是伏尔加河,航运事业皆是由下游兴起,积聚实力后向上游发展,作孚兄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宁兄所言有理有据,却疏忽了一点,你我身在扬子江上游,生为川人,根在合川,眼下,凭啥跑到下游航运发达的上海去创办公司?”卢作孚听着窗外遥遥传来的川江号子,“大江东去,紫气东来,我自走我的路,何必管洋人走过什么路?”
  “没人看出有路,你却偏要认出一条路?”
  “对,今天作孚希望大家做的,就是认路。”
  “认路,卢作孚是希望大家认股吧?”乐大年冲卢作孚目光一闪。
  卢作孚明白乐大年正是在帮自己把下面的话引出来,笑道:“对,认股!”
  “认股?”众人道。
  “本来,办公司,是我向诸君提起,该我先认。”卢作孚将三弟卢尔勤捐赠给自己办实业的一叠银票全数放在众人当中的那张桌上。
  “好,这公司,我认一股!”顾东盛道。
  “我也认一股。”众人纷纷点头。
  “子曰,必也正名乎!”举人拿着他总不离身的酒壶,边喝边念叨着走进会场。
  卢作孚面对举人,依旧执弟子礼道:“先生的意思是……”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行。”
  “对了,本公司还差个名字!”卢作孚道。
  乐大年道:“兴隆!”
  举人答:“一般。”
  宁可行道:“财聚!”
  举人答:“泛泛!”
  众人纷纷议着公司名字:“远达……华通……”
  又一一被众人否定。
  卢作孚望着面前的桌子沉思,竟与自己在省城合川会馆所用的那张没啥两样。他眼前似浮现出那张白木刨就的桌子上“民不聊生”四字,中间两字被模糊了去,只剩下“民……生”二字。卢作孚一时浮想联翩,想起那年身陷死牢,正是得合川士绅生民相救,脱险后,从自己与大哥、胡伯雄三人手心读出“生民”二字颠倒顺序……
  “民生!”卢作孚脱口而出。
  三十二年过去,九死一生,百转千回,卢作孚感慨万千,归根结底,就只是读懂了这两个字。
  此后二十七年,做成无数事业,创下多少奇迹,卢作孚建树颇丰,万法归一,也只是践行了这两个字。
  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至于今,到这21世纪,凡读懂并践行这两个字者,便能于“民生”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有能于“民不聊生”中成就“民生”事业(今惯称“民生工程”)者,便能在新版史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民国十四年,公历1925年10月11日,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八年后,这一天被定为民生公司纪念日。
  

见机(五)
这天,卢作孚来到无字碑前,面对送行到无字碑前的顾东盛与举人说:“这次的股东认股投资,非为事业,多半是为朋友。并非对公司要创的事业有认识,多半是想试试。这类股东,就是上了民生轮船,一遇险滩夹马水,也碍难同舟共济。因此,这条船越向上走,见难而退者越多!”
  “你知难?”顾东盛问。
  “眼下第一难的……是第一条船。”卢作孚说。
  “你决计先造一条小船。那光是口头认了,还没实数交齐的八千多块股本,够么?”顾东盛问。
  “我问过行情,少了三万大洋,这事决计办不成。”卢作孚答道。
  举人饮干了手头壶中的最后一滴酒,说:“魁先娃,你只管跑上海造船,不足银两,石不遇就算舍了这把老骨头,也要为你筹齐。”
  卢作孚看出举人笑容背后的苦情,看出顾东盛本想也说这话,却终于未敢贸然说出的苦情,卢作孚只苦涩一笑:“但愿这是我们合川人——最后一趟从合川跑路去重庆赶轮船!”
  卢作孚带着卢子英与宝锭又住进了上海阿兴记裁缝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