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孟子的智慧 >

第4部分

孟子的智慧-第4部分

小说: 孟子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彼此之间的差异,经过理性的沟通,就可以找出一条路来。
  

一、孟子的?验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人跟其他动物的差别只有一点点,我们应该设法去存养扩充,如果没有把这一点点发展开来,实践出来,那跟动物差别就不大了,所以修养是人之成人的必?之途。修养的范围很广,受教育,各种自我成长的要求,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内。我们不妨从孟子自己的?验说起。
  孟子刚到齐国的时候,齐宣王对他非常重视。有一个学生问孟子,现在齐王让先生来当卿相这样的大官的话,您会不会动心呢?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话,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富贵一来就沉溺于享受,贫贱一来就放弃志向,威武一来就屈服了,就是做不到不动心的要求。
  现在,孟子怎么说呢?不会的,我40岁就不动心了。这里面就有意思了。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到40岁的时候没有任何迷惑,所有人间的问题孔子都可以讲出道理。孟子40岁不动心,也是对所有事情都了解了,所以不会心猿意马。
  学生接着问,不动心是怎么做到的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个比较容易;然后选择怎么跟别人来往,选择做什么事业,以什么方式来做,这个就比较难了,因为会和其他人构成某种关系。选择需要勇气,勇气培养好了,才能够在关键时刻作一个抉择,所以孟子就从培养勇气开始说。他说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以勇士北宫黝为例。北宫黝怎样培养勇气呢?肌肤被刺不退缩,眼睛被戳不逃避。这两点就很可怕了,你要刺我,要戳我眼睛,我毫不在乎,一点都不逃避。不但如此,他觉得受到一点小挫折,就像在公共场所被人家鞭打一样。这个人自尊心特别强,他既不受平凡小民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他把刺杀大国君主看成刺杀平凡小民一样,对诸侯毫不畏惧,听到斥骂一定反击。北宫黝就像司马迁笔下《刺客列传》里的那些游侠,个个武功高强,一人可以敌几十人,他才有这样的魄力,才可以表现出这种勇气。这种勇气,一般人即使想做也不见得做得到。它是外发的,具有某种体格上或者武功上的卓越之处。
  第二种,以孟施舍为例。孟施舍对待不能战胜的,就像对待足以战胜的一样,就是说虽然我的兵力比你少很多,但是我的士气很高,心态很好,很坚定,我一定可以把你打败。孟施舍说,如果衡量敌得过才前进,考虑可以胜才交战,就说明我是害怕众多军队的人。怎么能做到必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这是第二种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比如参加考试,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我一定成功;推销员去推销东西的时候,要相信我一定如何如何。这种办法,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信,是内敛的。
  第三种,孟子是引述曾参的话来说明的。曾参对弟子说,你爱好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谈过大勇的作风。接下去的一段话,《论语》里并没有出现,我们平常都以为是孟子说的,其实是孟子转述孔子的话:“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说,反省自己觉得理屈,即使面对平凡小民,我难道不害怕吗?不能说人家是个老百姓,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我就欺负他。但是,如果反省自己觉得理直,即使面对千人万人,我照样向前走去。我们平常总喜欢用后面这一半,常常觉得自己都是理直的;其实前面那一半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是理亏的,或者我们开始以为自己对,后来发现自己错了,这个时候就要勇敢地认错。别人是小孩子也好,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也好,我们都要觉得惭愧,觉得害怕。这是真正的勇敢。
  所以勇敢分三种,第一种是外发,第二种是内敛,第三种是上诉,上诉于人间的正义、人间的公理。
  现在我们知道孟子的基本立场了,作为儒家,不能靠外在的武力,也不能仅靠精神上的某种想法或信念,而要看是否合理,是否正当。
  学生接着问,除了先生之外,还有别人也不动心,先生有什么特色呢?孟子说,第一,我能知言;第二,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什么叫知言?大家想想,《论语》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再想想,《论语》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孟子所说,接的就是《论语》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你要听得懂里面有什么问题、盲点、执着,他的困境何在,再比如他为什么闪烁其辞呢,都要能听得懂,这样才能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不是平常的话,孔子这样说,到孟子的时候真的做到了,作为儒家的亚圣,孟子是有他的资格的。
  更难的是第二点,浩然之气。这个词,以前没有人用过。什么叫浩然呢?浩然就是下雨很多,河水暴涨,流入下游的时候水势很大。
  那什么叫浩然之气呢?我们呼吸一口气,怎么变浩然呢?
  

二、浩然之气
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为什么?因为它牵涉到个人的生命体验,仅靠笔述口说,实在是讲不清楚。
  很多人生问题,要有体验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有人上台演讲,他说,今天的主题是恋爱,恋爱是怎么一回事呢?有?验的人不讲也懂得,没有?验的人讲了也不懂,所以谢谢各位。
  浩然之气也是如此。我修炼了一辈子,你这么年轻的学生问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但孟子还是说了:
  “那种气,最盛大也最刚强,用直来培养而不加妨°,就会充满在天地之间。那种气,要用义跟道来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累积义行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装扮成的。如果行为让内心不满意,它就萎缩了。”
  义就是做事有正当性,道就是人生找到正确的路来配合。平常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做正当的事,要慢慢地培养,累积久了自然就会产生这种气。但是不能预期,我们已?做了一百件好事了,怎么还没有这种气呢?不能说非要做几件好事它就出现。内心里面要常常想着它,但是千万不要主动助长。后面接着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
  孟子提到三个比较核心的字。第一个是直,我们讲儒家,常常要碰到这个字。直代表真诚,真诚而正直,内心无愧,不自欺,也不找借口。
  第二个是义,义者,宜也,适宜的宜。今天这么做对,明天这么做不一定对;张三这么做对,李四这么做不一定对,所以需要高度的智慧去判断。
  我们可以补充说明一点。孟子曾提到“大人”这个词,大人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政治领袖,二是指德行圆满的人。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意思是说,德行圆满的人,说话不必守信,做事不必有结果,只要看义在哪里。儒家讲信用,为什么说言不必信呢?这样一来,很多人会说,你看,我现在说话不守信是孟子的启发。那还得了!我们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说话不必守信而要看该不该呢?这是因为守信到实践之间有时间的落差。
  比如说,我最近买了把猎枪,你说下个月要借去打猎,好朋友没问题,我答应你。但是就在这一个月你患了抑郁症,有自杀的倾向,那么我还借枪给你吗?或许我可以说,守信就好,你怎么做是你的事。但如果你真的自杀了,至少我有道义责任啊。这个“惟义所在”的义,就是适当性和正当性。
  儒家讲“义”这个字,真是千言万语不容易说清楚。所以孔子要强调,仁者之外还要做智者,智者就需要像水一样,遇到山就转弯,遇到坑就把它填满,要随着各种情势的变化作调整。仁者呢?相对还比较单纯,仁者喜欢的是山嘛,有矿物,有植物,有动物,无所不包容,这是仁者。孔子强调仁、智并重,再加上勇敢可以去实践,成为三达德,也就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孟子》里面提到仁,跟义并举,仁是人心,义是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路怎么走。
  第三个是道。义跟道怎么分别呢?道是人类共同的正路,比如说我现在是一个人,我立志走上人类的光明大道,这是道。所以通常这个道会具体表现为社会的礼仪、礼节、礼貌。跟别人交往的时候,要走什么路呢?不要想太多,照着一般社会的共识、共同的规范礼仪去走就对了。怎么变通呢?那是义的事情,义就是适宜不适宜。
  第一,我很真诚,一定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第二,真正做事的时候判断是否适当,是否正当。第三个,永远要记得,要走在人类的光明大道上。直、义、道就是孟子修养的秘诀。
  孟子说自己这一生最大的心得,就是浩然之气。有了浩然之气,内心就会充实圆满,无比快乐。
  

三、修养从心开始(1)
我们再回到开头,人跟其他动物的一点点差别在哪里?孟子认为就是心。他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告子上》)赵孟就是赵盾,是晋国三卿里面很有权力的人,他可以让你得到富贵,也可以让你变成贫贱。但是孟子说,“人人有贵于己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尊贵的东西,是什么?心。这个字有时候显得很抽象,落实来说就是一种自觉的能力。比如,现在要做一件事,我要问,是别人要我做的还是我自己愿意做的?如果自觉的话,就说好,我自己愿意做,由内而发,这就是我的心在运作了。如果是别人叫我做才做,我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工具而已,哪里有什么主体性,哪里有什么内在价值呢?儒家观念就在这里。孟子说,这个心是一个人最可贵的部分。为什么?因为心是天给我的。
  我们学习儒家?典,千万不要忘记“天”这个概念。在孔子那里,四十而不惑后面是什么?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后来所做的事就是奉行天命,周游列国,虽然非常艰苦,但是他从来不抱怨,而是尽力而为。两次差点被杀,都把天抬出来,作为他诉求的对象。孟子也不例外,他讲到天的时候充满崇敬的心情。他甚至怎么表达自己一生的抱负呢?他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也?”(《公孙丑下》)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吧,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今天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呢?天要治好天下,我才有这样的机会,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心是天给的,每一个人都有心,就看我们觉不觉。如果从来不自觉,不能觉察这个心有什么内在的要求,就恐怕一辈子都糊里糊涂过日子了。
  修养要从心开始,这个心有什么特色?
  第一,不太确定。孟子引用孔子的话说,抓住它就存在,放开它就失去;出去回来没有一定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它的方向。大概说的就是心吧?我们要了解,心代表你的心思,是一种自觉的能力,有时候会跑来跑去,充满不确定性。
  第二,可能会被茅草堵塞。孟子跟人辩论的时候说:“山坡上的小径一点点宽,?常有人去走才会变成路;只要一段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堵塞它。现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我们的心如果不去阅读、不去思考、不去学习,隔一段时间就又被堵塞住了,被什么堵塞住了?名利、权位。
  第三,很容易陷溺。什么叫陷溺呢?孟子说:“丰年时,年轻人大多懒惰;荒年时,年轻人大多凶暴,这不是天生资质有什么不同,而是后天的环境使他们的心陷溺在某一种情况下造成的。”
  最后一点,心会丢失不见。一个人价值观颠倒错乱,叫做“失其本心”(《告子上》),把本来的心丧失掉了。所以孟子强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失去的心找回来。现在养宠物的很多,?常看到街上有人贴寻猫、寻狗的启事,说找到的话必有重谢之类。但是孟子说,鸡和狗走失了,知道去寻找,心不见了,为什么不去找呢?
  怎么修养内心呢?孟子的境界很高,他指给我们一条比较好走的路。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要修养内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一方面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的话,为什么要继续活着呢?没有欲望的话,怎么去发展各种潜能,追求各种正面的成就呢?另一方面,欲望太多的话就成了负担,整天处心积虑,不可能快乐。所以孟子说,要修养内心,减少欲望是第一步。故宫里有个养心殿,皇帝也要养心,可是要从寡欲开始,他怎么能做到呢?所以只是门面而已。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修养从心开始(2)
接着要知耻。孟子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的·译都很直接:一个人不能无耻,无耻这种羞耻是真正无耻的。这好像不是孟子的本意,因为完全没有正面的启发。孟子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人不可以没有羞耻,把没有羞耻当作羞耻,就不会有羞耻了,你就不会做可耻的事情了。这就比较正面,比较积极。
  孟子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有这么一个人,无名指弯曲着伸不直,既不疼痛,也不妨°做事,但是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即使要他去很远的秦国或楚国治疗,他也不嫌远。手指不如别人,知道羞耻;心不如别人,却不觉得羞耻,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很多人跑到国外整形美容,到后来父母都不认识了,何必如此呢?
  再就是慎言,说话要谨慎。有关说话的问题,一向是四个字,叫祸从口出。可以再加上四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