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

第6部分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6部分

小说: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所编成的。所以,即使不能说“主流”,那么“支流”是肯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二团和红四方面军有着相通的血脉。

  “1943年那;形势大改变呀;白洋淀的岗楼端了多半边……”这歌唱得是冀中1943年的抗战形势。然而;1943年却是鲁南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为加强鲁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力量,这一年3月,一直在鲁南活动的鲁中军区三团正式划归鲁南军区建制,这就是这位“大哥”的来历。

  如果说老三团善攻,那么这也是从端鬼子炮楼开始的。老三团能成为鲁南部队的攻坚高手,团长王吉文功不可没。王吉文是华野公认的骁将,是以后八师师长。后来许多人都认为八师攻坚出色,很大程度是对炸药的运用有高招,这是因为鲁中南这一带多煤矿,懂爆破的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刘春将军是王吉文多年的搭挡,他是这样回顾的:“从此以后,王吉文同志始终把研究改进爆破攻坚技术、战术作为重要任务。1942年1月,蒙南支队与三团合编。这个支队来自泰山区,干部战士中多出于煤矿工人,并有爆破实战经验,后来被山东军区评为一等战斗英雄的“爆破大王”马立训就是来自这个部队。”

  解放战争中,华野三纵以善攻著称。善攻,假若八师没有老三团,这就难说了。的确也是这样的,在战争实践中,许许多多的后起之秀到了战争后期,都能和“老大”有的一比。不过,离开时间、地点、条件,这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四章 快刀老五团
再接上头说的,二十二团王团长拿走了“令箭”,二十三团一些营连指挥员好生不满,埋怨团长陈士法太保守了。是的,二十二团是厉害,但二十三团也不是吃素的。在当年鲁南百姓有句顺口溜:北有老三团,南有老五团。杀敌显威力,敌人心胆寒。可见三团五团在鲁南是齐名的。

  说起老五团,还得请出一个人,那就是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提起张光中,今天鲁南许多人仍是如雷贯耳。张光中,江苏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如果说王麓水是小知识分子,那么张光水就得把“小”字去掉了。张光中师范毕业,是名符其实的“秀才”。张光中参加革命很有资历,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活动,入党和政委王麓水也差不多在一个时期。只是同样是干革命,政委从扛大枪开始,司令员却是以“地下工作”起步。张光中拿枪杆还是在抗日烽火中的1938年。这一年,张光中拉起一支队伍,那就是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张光中是鲁南我党抗日武装主要创始人之一。1939年一一五师进入鲁南后,陈光罗荣桓很快把这支抗日武装拉进了帐下,这就是一一五师苏鲁支队。

  苏鲁支队在鲁南声震一时。经史学工作者考证,侵华日军秋山静太郎就是被张光中领导的苏鲁支队击毙的。据报载:“1940年1月13日,秋山兵团在山东诸王庄一带休整。张光中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领部队将其团团包围,双方发生激战。秋山骑马准备撤退,被八路军战士击中胸部。秋山从马上摔下后,立即被送到日军坊子野战医院抢救。1月23日伤势过重而毙命。”我们知道,阿部规秀少将被杨成部击毙后,全国影响很大,而秋山被我击毙的史实很长时间不为世人知晓。这也是被我八路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日军将军之一。

  以此理论,苏鲁支队可说是鲁南“土著”了,但我要加一句的是,在众多“土著”中苏鲁支队是最强的一支。1940年10月起,罗荣桓有一个大动作,那就是一一五师陆续整编了7个教导旅,苏鲁支队编为教导二旅的五团,而六团就是“平江起义团”。“老五团”得名渊源还在于此吧。当时团长胡云生是江西吉安老表,那可是红军干部了。胡云生抗战胜利后去了东北,在一纵一师二团当过政委,1961年授予少将军衔。而政委彭嘉庆和胡团长是同乡,但资格更老,二八年的兵,后来也去了东北,在二纵五师当过政委。彭是五五年的中将,还担任过大军区副职。有人说五团是六八六团二营的扩编,虽然苏鲁支队走马换将,但我觉得此时与六八六团二营并无瓜葛。 

  难道这个说法只是空穴来风?我暂且不表,以后再说。

  1941年8月,五团与鲁南军区边联支队合编。在某种意义上说,还真是“不偏不倚”的合编,对内称教二旅五团;对外称鲁南边联支队。边联支队支队长万春圃坐上了五团的第一把交椅,贾耀祥为副支队长(副团长),曾明桃为支队(团)政委。五团的参谋长叫王六生,就是以后二十三团政委。这个王六生也不简单,别看这时期他和一些";三八式";干部";平起平坐";,他可是走过二万五千里的。

  王六生,上世纪60年代是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又在武汉军区任过政委,再以后是我们部队的政委。据说王六生年轻时可是";帅哥";,看相片果然如此。不过,王六生是大首长,我们当小兵的可是难得一见的。

  山东出好汉。说好汉!首先想到的就是梁山泊的一百单八将,好汉有梁上君子,有杀人魔头,有高人隐士,有军官小史,还有富商巨贾。不了解历史的人,打死都不信,这八路军老五团团长竟是个抱犊崮下的一大财主。

  大革命时期,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是非常响亮的。豪,强也;劣,坏也。土豪劣绅无非为富不仁,欺霸一方。如果我们不把阶级斗争的学说放在一个形而上的位置,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很多时候也是在和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对于这些人,还有一顶帽子送给他们,那就是开明绅士。

  要说人厉害,那就数长着三只眼的马王爷。当年费县大炉村没有马王爷却有一个万三爷。鬼子进山东这年,万三爷以近花甲之年,毅然起兵,拉起杆子,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万春圃和罗荣桓很有交情,当年一一五师进山,就是万春圃给他接的风,他的";庭院深深";还作过一一五师的司令部。以后,万春圃在鲁南军区任副司令员。他的长子万国华是共产党员,他的管家也是共产党员。1946年,由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介绍,万春圃终于成了";同志";。万春圃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真实地折射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传奇一面。

  山东八路军先后有好几次“整军”。1943年3月,一一五师彻底“地方化”,7个教导旅一个不剩,编组为13个主力团,分散在各个军区。老五团和老三团就这样“落户”到了鲁南,鲁南抗日战争异常艰苦,主要靠这个两个主力团来支撑危局。

  以后这两个“高手”就形影不离,一直到整编二十二军时还在一个师里,想来军首长有心要维持这样一种“超一流”的地位吧。两个主力团同在一个师,各有所长,战争实践中,这两个团的战术、技术水平也是不断提高。二十三团最初以山地野战见长,但到了战争后期,攻坚也非常拿手了,可以说与二十二团已难分高下。同样是华野主力,有这样“等级”的主力团在许多纵队只有一个,至多一个师一个主力团。像八师那样握有两个主力团,在华野所有部队中也挑不出几支吧。这样看来,八师能列入超一流“选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邹县是陈毅在山东打的第一仗,八师不负重托,旗开得胜。

  至10月底,新四军各路人马陆续抵鲁,11月3日8时,四旅、九旅与八师在界河伏击滕县北上之敌的战斗打响。

  我有一句话就怕你听不明白:这一仗若是大鱼小虾一网打尽,那么,1949年,三野16个军就没这个军长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大鱼漏网
上回最后一句话,想来看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这个故事只能放到以后再说了,我只说眼下。

  眼下从滕县出来有4000多人,最高长官就是吴化文。吴化文原是冯玉祥的旧部,以后降了日本人,抗战胜利后,被蒋某人封为第三方面军司令,虽然吴化文此时坐在高头大马上,但对马前卒的体会比谁都深,老蒋不是个东西啊!

  对山野司令员陈毅来说,这是一个好战机。早就有情报获悉,在蒋介石的再三催促下,吴化文将北上兖州。山野决不能放过这个歼敌机会。这一仗和大反攻拔据点端炮楼不同,这是一场野战。要我说还有什么特殊意义的话,那就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和新四军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联手作战。别看八路军和新四军就隔一条陇海铁路,抗战八年,都在自己的“山头“上忙活,游击战想一次斩获几千人的机会是非常之少,当年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想打大的也没有这个条件。

  这一仗的参战部队有鲁南的八师、新四军五旅、九旅,共9个主力团再加上地方武装配合,从规模上看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野战。五旅即新四军二师五旅,这支部队以后的番号恰恰和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撞车”,即陆军第七十四师,二十五军撤编后曾归建二十四军。九旅即新四军四师九旅,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四师一分为二,九旅编入二师北上,是山东野战军。十一旅和十二旅以后合编成九纵,编制上属于华中野战军。九旅就是以后二十一军的六十二师,百万大裁军时撤编,但据称该师的一八四团组建为军区特种大队。四旅和九旅都在新四军的甲等旅之列,可见是有战力的部队。 

  这一仗还是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亲自指挥的。按部署,八师设伏在界河西侧山坡,九旅在界河东侧,五旅设伏在滕县东北,吴部一旦进了包围圈,就把大门关上。相互不熟识的人一起干活,容易出次品。第一次伏击就没有打成,五旅动手早了,吴化文立刻把头缩回去了。对此陈毅好生脑火。“太性急了!性急并不说明你们勇敢。大部队作战一定要严格遵守战场纪律,服从指挥。”事后,陈毅批评了五旅。八师白忙了一场。

  吴化文虽然滑头,但驾不住有老蒋在他头上压。11月3日,吴化文又挪窝出门。队伍长长一串,你看过电影《地雷战》吗?鬼子出来扫荡,让二鬼子在前面“趟雷”,想必这样的差事吴化文过去也是干过的;如今,我吴化文也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比你鬼子当年更绝,前面让你开道,后面还让你断尾。在北上的4000多人的队伍中,吴化文让一个大队的日本兵走在前面,屁股后头又跟上一个中队,前后有事都有日本人挡着。打仗没有双保险了,但必定要安全些,谁不知道日本兵厉害呢,至少吴化文是这样想的。

  吴化文自以为得计,但日本人也不是傻子,这些鬼子如今也只是想早早能赶到济南,因为是要在那里集中缴械,然后才能回国,要不是国共两党的折腾,可能早回家了。有一说是我敌工部门早就和日本人有言在先,只要日本人不开火,我军则放他一马。所以尽管鬼子走在前面,怎么肯下死力相拼呢。而设伏的我军也是心知肚明的,放过开路的日本兵,集中力量突击吴化文部。五旅首先打响,断敌退路。八师迅速出击,这时吴部完全乱了方寸,八师这一冲就俘虏了四五百人。吴化文见势不妙,也不顾得手下人马,带上十几个警卫拼死突围。这在何以祥的*也有记述:“我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见他骑着一匹有四只白蹄子的马,向北飞奔而去。‘快,追上吴化文!’我向部队下令。但他的马跑得很快,未能赶上,算是便宜了他。”这一仗虽然没有逮到吴化文,但吴化文也是吓破胆,以后和*作战更是小心翼翼了。

  仗打得应该算是顺手的。但这一仗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五旅的过早出击。而九旅出现的问题(一说五旅)更是沸沸扬扬,这就是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交火”事件。虽然这事多说是九旅先开的火,但这也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现代战争中误击事件尚不可避免,所以还不值得大惊小怪。

  我相信许多人不一定知道,同是共产党的军队服装却大不相同。当时,山东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颜色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八路军的军装颜色和日伪军相近,黄色;新四军军装的颜色与国民党军颜色相近,灰色。这样九旅二十六团将八师二十二团(一说二十四团)当作伪军开了火,二十二团把二十六团当作顽军进行了还击,你狠,我比你还狠。于是一方说,抗战八年没见过这么凶的二鬼子,另一方也说,抗战八年也没见过这么能打的国民党。这事我早就听我父亲说过,他们警备九旅也在战区。据他的说法是八师把新四军挤了出去,还挤得很远。但根据现在史料来看,情况还不是特别严重,何以祥说伤亡了数十人,也有人说伤亡了30余人。军服颜色不同引起误会,不要说普通官兵,就是高级将领,也不甚清楚。在津浦路战役的最后阶段,华中六纵王必成部也赶来参战。八师派人给王必成送信,王必成一看来了个穿黄衣裳的,眼睛都瞪圆了,围着送信人转了足足一圈,可见也是少见多怪。

  八师斩获颇丰,光俘虏就有1100多。第三野战军战史中是这样记载的,“以刚到达之第五、第九旅设伏界河以东,第八师于铁路以西,构成钳形阵势,夹击北犯之敌”。不过半日,4000余人悉数被歼,军长于怀安也束手就擒。界河之战开山东战场我军在运动中大量歼敌之先河。

  胜利可庆可贺,只是最大的一条大鱼――吴化文,还是漏网了。

第六章 小兵之死
小兵死了,就在父亲的跟前。

  人在钢铁面前真的是非常脆弱,弹丸穿过龙文修胸膛,小通信员伏地无声无息。唉,真是的,那么多的战争题材影视剧里,人倒下的时候总是要手舞足蹈一番,也能理解,什么叫“戏”呢。

  那年龙文修16岁,这是中国民间的算法,实际可能就是15岁。小兵死了,牺牲在这场战事中。津浦路徐(州)济(段)战役很可能是以后给此战的定义,据我父亲回忆文章中的记述称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