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

第4部分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4部分

小说: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宿羊山易守难攻,又有铁道之利,刘匪气焰嚣张,以为无人能奈何他。八师二十三团和师特务营主攻宿羊山,由三营担任突击。而警备九旅十八团配合作战,担负拿下据点北面正北和东北方向的一大一小两个山头。

  战斗是1945年10月3日晚10许打响的。主力就是主力,出手就是不凡,二十三团三营5分钟就突破围寨,接着二营和特务营相继投入纵深,激战两小时,全歼围内守敌。十八团外围战斗因偷袭不成,转为强攻,攻占两个阵地后,因攻击区域狭小,加上围内敌军已经解决,于是将剩下的两个中队团团围住,待天明再攻。天放亮后,被围残敌见“山寨”破了,自知撑不下去,被我喊话后,都乖乖缴枪。至此宿羊山战斗胜利完成任务。这样看来,十八团最后没有“大打出手”,但也不能说此战是“兵不血刃”。我父亲他们营长刘友三就是在这一仗中阵亡的,刘友三是山东费县人,当过鲁南军区特务营副营长,这次在攻取宿羊山瑞香寺时中弹牺牲。而二十三团突击营教导员杨柏也在这一仗中牺牲。

  遗憾的是,匪首刘斐然还是溜走了。以后,刘匪居然还躲过了“肃反”,但也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1955年刘在四川被擒,押解途中,自知罪孽深重,自溺于三峡江中。

  虽然这一仗还谈不上大的战斗,但在我看来,这一仗还是有其特殊意义的。在此以前,鲁南的一切战事,无非是与拒降的日军或伪军;但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作战对像也许没有变化,许多人还以为是在大反攻。其实,内战的导火线却是在滋滋地点燃了。

  1945年10月初,山东时局大有风云变幻之势,不仅有大军压境,而我八年抗战最大的一座“山寨”也要“换主”啦!。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 陈毅挂帅
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

  这是我早年在小人书里看到一句话,我以为这也是表现火热的军营生活的。对联意象丰满生动,将军、士卒、战马、兵书、演兵场,中军帐,中军帐也就是司令部,你没听说吗?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

  对军队来说,“中军帐”是最重要的,现代战争中的“斩首”行动,就是针对“中军帐”。1945年10月,山东有些“兵荒马乱”的,这倒还不是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举进犯,这不到时候。而是说,在山东解放区,有两顶“中军帐”在转。一顶中军帐要带10万人马(7万军队2万干部)闯关东;一顶中军帐要带10万弟兄“上梁山”。我想搬家你总搬过的,你可以体会。

  重庆谈判有了结果。双方谈得十分艰苦,台上斗智,台下斗勇,又讨价,又还价,又妥协、又斗争,但结果还是皆大欢喜。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让步,让步的结果就是也是为了前进。“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放弃南方的八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开始北上。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略转变。

  人常说甘蔗不能两头甜,两全其美总是难。但是毛泽东的命令,让罗荣桓感到了这样的压力。来电这样指示山东:“渡海与野战并重,而渡海最急”。渡海,指加快进军东北步伐;野战,指打一仗来拖住蒋军。终究是东北大局太重了,罗荣桓心急火燎的要把他这顶“中军帐”要赶快的“搬走”。

  今天若是哪个领导要离职赴任,在原单位开个会、吃顿饭,到一些主要部门转一转,看望看望同志们,这几乎就成了惯例了。但罗荣桓去东北却急如星火。据八师副师长何以祥回忆,“罗司令员离开山东,走得很紧迫,走前我们都没见到他。”何以祥在山东军区司令部多年,罗帅是他非常敬重的首长。多年后再回忆这段往事,也许怀念和失落交织。如果从个人升迁的角度看,呆在四野会是怎样呢?建国后,何以祥只授了少将(虽然是第一批800名少将)。他的搭挡丁秋生,他的继任孙继先都是中将。他当司令时的主力团团长,都能和他“平起平坐”了。像他这样解放战争初期的主力纵队正职,应该是极个例的了。当然,这些权当茶余饭后谈资,多说无益。只是何以祥若也去了东北,他的人生轨迹就要两样了。

  今天常有人说罗荣桓是政治元帅,连央视中也出现这样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妥,有了政治元帅,也有政治将军,一直可以往下走。而当年毛泽东若是接受“大元帅”,那就成了政治大元帅,在军队的政治上狠下功夫的,莫过于毛泽东,古田会议就是明证。毛泽东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也是政治。我特别想说的是,千万不要把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和文人画等号。你是团长,他是政委,同为指挥军官。如果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有其“特色”的,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也是有其特色的。作为军队的指挥员,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都进过“讲武堂”,是军校生。而罗荣桓在青岛等地念过大学,是“地方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者更“职业”些。但毛泽东自言是教书先生,但作为顶极军事家,我想谁也不会怀疑。山东在抗日战争中,很早就有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这就是山东纵队。但山东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却是一一五师与山东纵队合并之后开始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能成为最实力的战略区,罗帅是功不可没的。

  罗荣桓风风火火要闯关东;陈毅千头万绪只有一头最为急迫,那就是打仗。陈毅要带来千军万马,这不假。但1945年10月初,陈毅就是光杆司令。如果细算一下,山东部队加上新四军(不算五师)超过50万,是共产党军队名符其实的“半壁江山”。即使罗荣桓带走10万人马,陈毅手下也应有40万。但此时,陈毅却为打仗四处“借兵”无果。那么,陈老总为何用兵“捉襟见肘”?

  离开空间、离开时间,离开一定的条件,任何话都没有意义。陈毅的新四军老部下,都在陇海路南,何况华中粟裕部北上还是没影的事,这40万人马一半就没了。但眼下陈毅是山东军区司令,还有20万呢?战略转变是会带来阵痛的,如果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就要正视历史,一些不和谐之处总会有的。南方人跑到山东吃大葱,啃煎饼,觉得委屈,发牢骚;山东方面有些人也会把新四军当作“外来户”。虽然说是新四军和山东军区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军区,但总有一方是作为主导。常听人说,有个别将领当时不那么听“招呼”,思想上距离可以思想的方法来解决。但当时实际情况是除了大部分主力要开拔,而地处鲁中、渤海、胶东的主力一时也是鞭长莫及。因为这一仗明摆着的在山东南大门展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虎帐雄兵
这是一个让陈毅感到有千头万绪的时候,千头万绪也有个头,那就是打仗。“八师是陈毅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这话流传很广,如果说陈毅对八师是“宠爱有加”。确实,八师在这当口,让陈毅莫大安慰。陈毅能得心应手的使用这支部队,也是合情合理。合理上说,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这是前提,我不说了。合情上看,山东部队中鲁南军区和新四军打的交道最多,这是因为鲁南是华中通往延安的交通线,新四军的头面人物如刘少奇、陈毅等,去中央都要这里一个点一个点的往下传,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都做过这样的工作。鲁南和淮北、苏北相邻,抗日战争有一个时期环境非常艰苦,鲁南军区的运河支队曾转隶淮北四师,这就像自己孩子养不了,让亲戚朋友给照看,条件好了再领回家。一支军队和一支军队也有交情。这是从“公”的方面说的;从私的方面说,那是我的揣度了。我不知道师长王麓水与陈毅是否相识,但说来,王麓水是上过井冈山的人,据说连毛泽东这样的人也不能免俗,对一个山头的人,总有一种特殊地亲切,要知道陈毅可是井冈山时期的风云人物。副师长何以祥据他自己说,他过去没见过陈毅,但何是四川人,老乡见老乡,一声“要得”,不说泪汪汪,也是三分亲。话说多了,权当是戏说。但是,陈毅看重八师,关键时刻总是让八师冲锋陷阵,这也是事实。

  如果你在职场上混事,你和上司的关系应是互动的。陈毅要带10万弟兄“上梁山”,那是一步步到位的,他来山东,几乎就是光杆司令。说来也巧,陈毅赴任,为“新寨主”接风的就是八师,不然怎么叫“缘分”呢。八师接到军区电话,说陈毅已在湖西(微山湖西),要八师派部队护送陈毅通过津浦铁路。师长王麓水一听陈军长驾到,非常高兴,为迎接首长作了认真的按排,姑且我称之为“三部曲”。

  第一部曲首先派人去接陈毅,这个任务交给驻扎在夏镇的二十四团了,由他们去人去引路,将陈毅一行接到夏镇;第“二部曲”是何以祥副师长和刘春主任两个“统领”出马,带上一个骑兵排赶往夏镇迎候。据何以祥回忆,临行前王麓水突然想起打峄县还缴获了两辆汽车,一辆何以祥称之为卧车,这卧车什么模样,我不好说了,反正车也是辆破车,一路开,一路修,政治部主任刘春,见此景,顿生情,立即口占一诗:“一跑二三里,耗油四五升。抛锚六七次,*十人推。”刘春是第一回去见陈毅,想来十分兴奋。建国后,刘春被授予少将军衔,但以后从军界“淡出“,当过驻外大使,亚洲司司长,*后任外交学院院长,刘春是个聪明人,非常有才干,看来陈毅对他的第一印象颇佳。“三部曲”自然是请陈毅上车,摩托化开进,回来的路上,这破车倒也争气,没有抛锚,一口气就到了峄县。联想昨晚上,陈毅连同宋时轮、傅秋涛挤在一个房间里打地铺,八师领导非常不安,一定要“补尝”一下,“补尝”也就是打点“牙祭”罢了。从何以祥*里判断,这“接风晚宴”应是在八师师部吧,何副师长让炊事员做了一盆川菜——辣子肉丁,战争年代,只能如此了。吃完饭,八师首长还想请陈毅给部队作一个传达“七大“精神报告,但陈毅口口声声说,再不走要误大事了,执意去临沂。事后得知,此大事是陈毅要和罗荣桓交接,关于部队整编、八师的去留也是这时敲定的。

  说了三部曲,有没有四部曲呢,作战科魏学诚参谋的记述中还谈到了一件送马的事。也许是王师长得知汽车是辆老爷车,那实在是拿不出手,但想到陈毅初来乍到,无论如何也有匹坐骑,乃下令师部和各团首长的马儿统统前来报到,最后,王麓水将自己的黄马送给了陈毅。当时的马就相当今天汽车交通工具,配“车”是要有级别的,这时能用上马的,在八师规定时团级干部,直到解放战争后期,还要正营职。王师长再换一匹马是没有问题的,但找一匹得心应手的马也确非易事,好马在军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陈毅也不负王师长的一片心意,自然也是“笑纳”了。第二天,王师长差人将马和马鞍送到临沂的。陈毅初来乍到山东,特别希望有好帮手,尤其是需要有战力的劲旅站在身后,这样他“出牌”才有底气。 

  战争的阴影像鲁南的深秋步步逼近,让人感受到袭来的阵阵寒意。新四军二师、七师在加快步伐,不日即可进入津浦路沿线。据第三野战军战史记载:“10月15日,以新四军军部和山东军区机关的部分人员,组成了津浦前线野战指挥部,由陈毅兼任司令员,黎玉兼任政治委员,宋时轮任参谋长,唐亮兼政治部主任,谢有法任政治部副主任。”这支部队也称津浦前线野战军,这就是华东野战军的前身,津浦前线野战军,以后改称山东野战军,山东野战军人马不多,有哪些部队很好记,一纵二纵,七师八师,归齐了也就7万人。八师是最先投入作战的部队,如果从这个角度说,八师也可说是华野“第一师”。

  津浦前线野战指挥部的组建,意味着陈毅的“中军帐”正式升堂了,令箭既发,三军领命。但要人说这“中军帐”是“虎帐”而不是“鼠帐”,陈毅眼下只能寄望于这支鲁南雄兵。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干戈再起
这一战不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一战也不是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这一战很难确切的说某时某刻打响,这一战却可以说在几点几分结束;可以说,这一战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华东战场的前奏,也可以说,这一战是八年抗战落幕后的余响……

  此战如果按战史中说法,称其为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如果从作战性质上看,也有称其为津浦线阻击战的。这一战比起解放战争中的大野战是“小巫”,但比起抗日战争的游击战又是“大巫”。津浦路战役历时三个月,远远超过也是在这块土地上开打的淮海大战。但从规模上、从对抗的强度上看,这样的仗,以后多了去了。但此役的重要性也是勿庸置疑。这一仗直接导因还是因为东北,进军东北,关乎整个战争的走向,“先机”被谁所占,是有决定性意义的。我入关大军,从山海关战起,一退再退,退到北满,*还是能“三下江南”,扭转战局。这就是“先机”的重要,换句话说,你想退,也得有个可退之地。

  从战略部局上说,毛泽东是高手,但蒋介石也不是“初段”,东北重要,他能不知道吗? 和谈是排兵布阵的最好时机,是时,国民党在云、贵、湘、黔军队水路、陆路同时展开。入鲁后步步推进,至10月中旬,第十二军、第九十六军占领了济南;九十七军已抵临城附近;而吴化文部被国民党收编后,尤为积极,其主力第一军分别占领滕县、兖州、枣庄等地。国民党的企图非常明显,打通津浦路,一箭双雕,既大大加速了向华北、东北的调兵,又可将山东解放区与华中、华北解放区割裂。

  有一个的小品,台词挺逗,“做梦得大奖了,谁信啊!”胜利了,和平了,不打仗了,谁信啊!毛泽东不信,蒋介石也不信。

  前面说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周围有几个日伪据点,这次战役首战邹县,邹县是孟子故里,孟子号称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