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

第35部分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35部分

小说: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粟大将把用兵之道说得一清二楚,论功行赏无一挂漏,只是对今天许多人来说,就像看足球世界杯赛,我也知道后卫防守如何如何重要,但人们为之欢呼的总是在那一瞬间——破门!

第八章 泰安风雷(一)
要打泰安了,三个纵队司令争得面红耳赤。

  没错,“面红耳赤”是我说的。“那么由谁打呢,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争着要打。”这可是陈参谋长说的。三个司令都想上,这是事实。如果这点“添油加醋”的权力也不给我,看官,我这“话说”就没法说了。

  其实,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有N个理由不上十纵。这话从何说起呢?

  鲁中一场大战,国民党军7万大军被歼,这是战争爆发后,不仅是在华东战场,也是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整个战场上获得的最大胜利。国军此番大败,蒋委员长想一鼓作气荡平共产党无疑已成画饼。但山东始终是蒋介石的心头之患,决不会就此罢手。于是,战争中一个“哑铃”布局出现了,蒋介石把进攻的重点放在西北和山东,为了确保山东的胜局,又在山东走马换将,把徐州和郑州两个绥靖公署合二为一,组成一个名为“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的指挥枢纽,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坐镇,这就是所谓重点进攻山东。

  全面进攻时,出动军队30万;到了重点进攻,出动军队45万。24个整编师(军),号称五大主力的第五军、整编十一师、整编七十四师全都集中到了山东战场。从南至北,三个方向继续向华东我军压来。莱芜战役结束后,面对蒋军卷土重来,前面说了,为了北线的胜利,华野三纵在南线很好的唱了一曲空城计,但蒋委员长只得一座空城,如何甘心呢,继续北进必然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战场放在何处呢?当时许多人猜测,这一场大戏可能还是会在鲁南开唱。

  大戏也是要一幕幕的唱,中间还有过场。莱芜战役结束后,敌我态势有一个相对的平静时期,在这期间,华野各部也作了休整。当初三纵只有两个师,所以按何以祥的说法,三纵的正式成军应该是1947年的3月23日。鲁南十师归建三纵,也标志着三纵在编制上的最后完成。三纵成立大会是在庞庄召开的,鲁南党政军机关都来祝贺这支劲旅。十师归建后,改称七师,下辖三个团,师长贺健,政委罗野刚。这支部队三纵比较熟悉,作战科有关人员也立即去了七师了解情况。感到部队士气不错,装备也可以,独立行动的能力很强,但还缺少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这有待提高。

  差不多一个月的休整后,为粉碎蒋军的重点进攻,陈粟又开始频频调兵遣将,各纵队穿梭运动,寻觅歼敌良机,“陈老总电报嘀嘀嗒,小兵砬子脚板噼里啪”,华野大军“大耍龙灯”,怪话也好,牢骚也罢,何尝不是运动战的折射呢。

  我华野大军几经周折,又瞅准了一个机会。首先从泰安的整编第七十二师开刀,吸引大纹口之敌增援,即整编七十五师和整编八十五师北上,如仗能打到这个份上,其规模将与莱芜战役不相上下了,但我华野的胃口决不于此,再调动蒙阴、新泰之敌,然后在泰安、大纹口、蒙阴之间展开一场大战,这就是泰蒙战役的由来。

  从泰蒙战役部局来看,攻坚野战都有之,首先从攻城开始。于是,陈士榘带的3个纵队都想攻城。但论攻城,不用说,“上马”首推三纵。如果说陈士榘对三纵有所偏爱,也是三纵实打实的打出来的。三纵“长于攻坚”,在华东军中是有口皆碑的事,打山野组建以来,大凡要摧城拔寨,总是这支劲旅一马当先。莱芜战役,三纵在南线与蒋军“磨蹭”许久,看到兄弟部队大块朵颐,早已是坐不住了。

  “中马”要数一纵,一纵队长于野战,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中都曾大显身手,表现不凡。叶飞更有话说的是,早在1946年6月,一纵就攻占过泰安,一回生,二回熟,再让一纵出马,别人也是无话可说。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泰安风雷(二)
其实,要说十纵是“下马”,肯定有人会拍我砖的。十纵的司令员是宋时轮,说来是我军指挥员中少有的科班出身。自山野第一次南下作战受挫后,参谋长宋时轮立马在山野卸了乌纱帽。树挪死,人挪活,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宋将军要闯关东了。还是山东军区的军政首长张云逸、黎玉爱才心切,一再挽留,才落户渤海军区,任副司令兼七师师长。从十纵征战的历史看,在阻击强敌的作战中,十纵是表现最突出的。只是眼下十纵多少给人以“初出茅庐”的感觉,宋时轮“立功”心切,甩出一句——泰安十纵包打了。

  看来宋时轮决心很大,陈士榘也很想看看十纵的表现,用他的话来说:“给第十纵队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让其初试牛刀”。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商量一下,还是把令箭交给了宋时轮。但实际上,十纵只有两个师,接到任务后,官兵都有议论,能行吗?但宋时轮很自信,他用的是山东人吃大饼战术,集中兵力,咬一口是一口,不信泰安就啃不下来。

  再来看泰安城守敌,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长名叫杨文泉,不久前上任。该师番号的排序上与七十四师很近,但实则有天壤之别,一是牛气冲天的御林军,一是人们常说的杂牌军。此师来自天府之国,即所谓川军。抗战期间,川军曾在台儿庄之役中有上佳表现,但此时却被蒋某人推上内战前线,数十万川军的下场令人感叹。整编七十二师装备上看与中央军也有距离,日式装备,即人们常说的“三八大盖”。从战力上看,被认为一般,但善长守备。打泰安的任务给了十纵,其实三纵大可不必失落,中国有句歇后语:叫做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打泰安不过是个引子,或者说是诱饵,大戏还是要一纵和三纵再接着唱。

  4月22日下午4时,泰安外围战打响。但让陈唐首长失望的是,杂牌在蒋委员长眼里竟是如此不值钱。南边的整编七十五师和八十五师压根没动;五军开到大汶口后,突然向东又转南,纯虚晃一枪;而东线之敌被粟裕带领中路兵团阻击,行动迟缓。这样看来围城打援,“打援”只怕是没戏了,多少年后,陈士榘参谋长深有感触地说:“川军泰安城被歼,蒋介石竟不派一兵一卒赴援,这对非中央系统的地方军确实影响很大的。西北军、东北军本来就惧战、避战,见此即纷纷寻找出路,多方与我接触。蒋介石给自己埋下了可怕的定时炸弹,终有爆发之日。”

  杨文泉等不到援兵,只能怪自己是小娘养的。还真是上阵还要亲兄弟,别人看热闹,同门兄弟还能坐视不救。七十二师还有一个旅在肥城,番号是新十五旅,泰安告急后,新十五旅5个营匆匆赶去增援,但在途中与七师和九师遭遇,被我拦截在羊山。对于这一仗,按陈士榘的说法,结果还是可以的,新十五旅落荒而走,泰安城里少了大半个旅,打泰安不是更有把握了。但三纵首长却是不满意的。三纵首长为何不满意,用作战科人员的话来说,“被包围的敌人5个营利用夜暗向北逃窜,实在太可惜了。为部队包围不严,发起攻击动作迟缓,何司令员向九师发了脾气,师首长还不服气,是不应有的事……把死敌人被打活了,那就有笑话给人说了。”如果让我来说,这两个师归建三纵时间不长,大的军事行动缺乏经验。就事而事论,打七十二师不过是溜掉了5个营,似乎也没什么,事事都要如人愿,那叫完美,完美是天意,可遇而不可求。但谁也想不到的是,此时没有将这个旅拿下,结果却非常残酷,那就是在几个月后的一场战事里,三纵遭重创,与这个新十五旅脱不了干系。

  一纵和三纵左等右等,大纹口动静纹丝没有,若要去问陈参谋长,陈士榘也许会说,我又不是蒋介石的参谋长。泰安守敌虽无等到援兵,但泰安也不见“洞开大门”。这让陈士榘坐不住了。据陈士榘*中说:“4月22日晚,我军开始攻取泰安外围各要点,包围了泰安之敌。泰安城的西关及嵩里山是攻占泰安歼灭敌人的关键要点,十纵集中力量攻击这两个阵地,战至23日下午,尚未攻克。此时,我感到攻城部队需要加强。”从一段文字来看,十纵这仗还在城外打呢,换句话说,拿下泰安暂时“八字”还没有一撇。

第十章 泰安风雷(三)
打仗就怕久拖不决,虽然十纵也不过刚打了两天,但敌情变了。为此,陈士榘发出号令,出动“上马”三纵,要的就是速战速决,免得夜长梦多。陈士榘道:“我和唐亮商量,调第三纵队参加攻打泰安歼灭七十二师的战斗,留一纵继续监视大纹口之敌。”打援不成,眼下拿下泰安就成了首要任务,陈士榘将“中军帐”移到泰安城南夏村。三纵将从哪里入手呢,陈士榘还是老方一帖,把十纵难啃的两个要冲,即蒿里山和西关留给三纵来做,如同打枣庄。

  参谋长用的是“老方”,其实三纵首长也是“老方”。八师作为三纵主力,主攻毫无疑问还是交给八师;七师二十一团在西关的西北角作佯攻配合,其余两个团阻击济南方向可能的援兵;九师以二十六团警戒肥城方向的新十五旅,主力则在泰安西北待命,为纵队预备队。八师肩挑重任,师长王吉文也是“老方”,二十三团打山头,也就是蒿里山;二十二团攻西关,夺下西关,即攻西门,二十四团暂作预备队,见机行事,随时出手。从排兵布阵上看,三纵用兵游刃有余,打泰安陈士榘用了两个纵队,不说牛刀,也是把大刀。

  宋时轮的十纵在泰安城外战了两天了,用陈士榘的话来说:“基本肃清了外围,但关键要点蒿里山和西关尚未攻占……”看的出,陈参谋长还不是太满意。陈士榘亲临城下,对部署作了调整,让十纵从泰安城东和城南下手。其实,要说十纵没有办法了,这话听了谁服气,毕竟才打了两天不到。西关和蒿里山交给了三纵,这不能不说陈士榘和陈毅一样,特别相信三纵。但反过来说,若是别人在这里碰了钉子,怕的确是不好下手。

  这话还真没说错,4月24日24时,攻打泰安准时打响,按何司令的话说,“我八师部队似两把尖刀,直插蒿里山和城西关。”如果是在说书,就得说上一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先说蒿里山的战况。

  如果说蒿里山卧伏在泰安城的西南,那么这座山可能不会很陡峭。蒿里山呈马鞍形,有南北两个山头。主峰为北山头,如登顶眺望,泰安城尽收眼底。作为制高点,攻泰安,必取蒿里山。正为因为如此,七十二师师长杨文泉对此山守备也是极为重视,山上驻守的是主力三十九团的一个加强营。二十三团第一夜也没有拿下,主攻营还遭遇重大杀伤。营长张先军又一次负伤,战斗英雄副教导员张建中光荣牺牲,一说是张建中原是师骑兵连的连长,步战经验少,在攻击一个地堡时,中弹阵亡,这让教导员张明非常痛心。进攻受挫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准备不足,仓促上阵。

  第二天,八师炮兵到位,噼里啪啦一顿猛轰,看来川军也没见过这阵势,被炮弹给打懵了,竟纷纷退回到泰安城里。突击队只轻伤数人,就拿下要点蒿里山。炮兵乃战争之神,此言不虚也。战后,被俘的师长杨文泉对我军炮火之猛烈还是心有余悸。在与陈士榘的谈话中,也谈到了我军炮兵的威力。当时,他就曾向南京呼叫说顶不住,“*有大家伙(榴弹炮)”,南京还不信,竟反问道:“*都是土八路,哪来大家伙!”这让杨文泉也不由气急败坏道:“*的大家伙,那还不是在鲁南送给人家的。”

  虽说西关是泰安的一个“关”,但实际上和面积和泰安城几乎相当,对二十二团来说也是担子不轻。八师师长王吉文是二十二团老团长,王吉文不愧是指导员出身,战前还专门来到二十二团作战前动员,又亲自检查了突击队的战前准备。可见对攻打西关的工作是非常到位的。二十二团二营攻打西关车站,三营攻打娘娘庙,娘娘庙攻占得还算顺利,但攻打车站不顺却和蒿里山未能攻下也是有关系的。王师长非常焦急,又亲临二十二团,下令无论如何要在25日黄昏拿下西关。这一天,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二十三团和二十二团双双告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 泰安风雷(四)
当八师主力突进泰安城后,又冒出这样一档事,让二十二团长毕庆堂惊出一声冷汗。毕庆堂回忆说:一阵轰击之后……敌人象决堤地洪水般地满街满巷地汹涌而来……已经逼近城门北侧的团指挥所了。这时,副团长苟庆禄带着几个警卫员跳出地堡,一声大吼:”给我狠狠打!谁要后退,我就杀谁的头!”这是尚力科的回忆。原解放军报社副社长尚力科时任三纵《麓水报》记者,在军中算是“正宗”的文人了,当时恰好在二十二团的指挥所里,这时也拔出左轮手枪。不过,毕团长悬着心很快又松了下来,“他发现敌人敌人涌到城墙根后,并没有迅速沿城墙向南北两侧发展,而争先恐后地爬上城墙。”哦,原来敌人想跑呀!

  泰蒙战役歼敌两万,比起鲁南和莱芜战役来规模要小的多,但在八师的战史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战事,八师三个团都不同凡响,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二十三团有“蒿里山三勇士”;二十二团有林茂成;二十四团有郭继胜。这些英模我将在以后提及,先对与三纵并肩作战的十纵再说几句。

  如果说泰安之役在三纵战史上很重要,那么这一战对十纵来说是非常重要了。对这支部队来说,最值得自豪的闪光点有两个:一泰安攻坚战,二是桃林岗阻击战。据战史记载,首先突入泰安城的确是十纵。其实,这也好理解,宋时轮“包打”不成,肯定也是窝火的,十纵从东、南两面攻城,一定给川军还以颜色。于是,十纵突然提前发起攻城,这让八师有点措手不及。当时,二十二团参谋长夏天泰突然在指挥所突然接到师长王吉文的电话,“总攻时间有新的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