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

第15部分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15部分

小说: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七章 营队小校(三)
张明最初也是在机关当勤务员,以后又在一一五师战士剧社、鲁南剧社当过宣传员。到了1942年,张明从少年也成毛头小伙了,这才去了战斗连队,在鲁南军区五团一营一连当文化干事(一说是沂河支队七连青年干事)。文化干事肯定是个干部编制,这个编制现在我们很陌生,我只能估计是排级干部,前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也当过文化干事。1943年5月张明调到军区轮训队学习,学习结束后,他却被派到边联县六区区中队的任副指导员,也可以说去了“地方”,以后又随地方武装的升级来到五团,我想这应该是1944年以后的事了吧。

  从张明参加革命的经历来看,机关、剧社、连队都干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生性活跃,喜吹拉弹唱,当政工人员也是非常适合的。确实如此,张明是二十三团最出色的指导员之一。人们看到张明在战斗中的闪光,还是在津浦路战役后阶段的泉源之战中,战后张明被评为甲级战斗模范。但真正让他在八师名声大振,是宿北战役的峰山攻坚战。

  “谁说陈毅不会打仗”。都说出自陈毅之口,但有版本说,这是陈毅大怒时候说的;也有版本说,这是陈毅大笑时说的。如果没人能确凿“举证”,那么宿北大胜后,陈老总开怀大笑更为合理。如果说这不过是演绎,“莫须有”的事。那么,陈毅喜欢作诗总是没人否认的。此战后,陈毅留有一首五言诗,其中有两句是,“试看峰山下,埋了戴子奇。”

  众所周知,六十九师师长戴子奇葬身之所是在人和圩,但陈老总为何要说峰山呢?当然,我不否认这里“峰山”有修辞的功用,但我想陈毅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应该有这样的战场的判断,峰山是宿北战役的关键所在。攻占峰山,二十三团一营是有头功的,但这一仗,一营打得最后不到两个班,三个“张”都被抬下战场。

  这三个小校参军时他们或是热血方钢的青年,或是朦朦懂懂少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他们来说闻所未闻。他们能在军中遂以步步升迁,如果仅从一个军人的角度上说,当然首先是他们的勇敢牺牲精神,再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是那个年代的佼佼者。

  如果没有战死沙场,建国后,他们若还在军中服役亦无大的闪失(一说转业人员中也有授勋的),那么都有资历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或三级解放勋章。上个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勋,其中颁发三级独立自由勋章31098枚;三级解放勋章54879枚。这一次授勋总人数61000余人,这样就有5万人以上被授予三级勋章。他们应是是抗日战争中连职军官和解放战争中的营团职军官。而可以肯定的说,授予三级勋章人员中,营以下的“小校”又是绝大部分。可以说,他们是为共和国诞生而征战的数百万将士的中坚。

  不过,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那么一点点";功名";,与";高官厚禄";不会相交。今天,我想至少一半以上的老兵已走完生命的里程,无可挽留地带走了他们全部的战争记忆,激情燃烧的岁月与我们渐行渐远……

第一章 兵来将挡 (一)
公元1946年6月26日,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战爆发。中原军区突围异常惨烈,非常悲壮。李先念的5万人马,大多散落在鄂豫陕的大山中。虽然革命火种不熄,但除有一支“皮旅”外,主力阵容一时难觅踪影了。

  纵观历史,是和是战,总是有条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冷战至所以没有变为“热战”,是因为均势力敌。萨达姆一百个不想和小布什叫板,但还是被送上断头台。内战是国民党向共产党发难,而蒋某人之所以咄咄逼人,是因为他觉得的他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建设新中国,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抗战胜利后,希望国共两党能组建联合政府,让中国走上新*主义的道路。打了十年内战,又打了八年抗战,战火无情,生灵涂炭,这是为生民计;再则,共产党本钱小,经不起折腾,是弱势方,刀兵相见,总是下策。而蒋委员长不然,是因为他觉得雄兵在手,利剑在握,虽然他也知道共产党今非昔比,也是拥兵百万,但说起共产党的军队,委员长也许会哑然失笑,这也叫军队。小米加步枪,毛泽东早就说了。

  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方,国民党是中国的合法政府,国民党军队得到了盟军主要是美国的大力援助,接收了侵华日军的全部装备。如果说共产党的军队在战争得到壮大,同理,国民党的军队无论是装备和作战经验与战前也不能同日而语了。

  停战期间,粟裕一次在徐州机场,只见P-51起起降降,啸声刺耳。身旁绥靖公署的一个副参谋长得意忘形,笑指天空说:“现代空军,威力真是伟大啊!”粟裕冷笑曰:“就是不能下来捉俘虏。”虽然当时国民党空军还不可能有“地毯”式轰炸,但天上有飞的,已足够让国军陶醉了。

  当年谈起飞机大炮,无异于今天说导弹火箭吧。国民党军队当时装备的“大炮”,那不是五次围剿时的用的山炮了,而是美式榴弹炮,口径105,“*”有吗?不要说八师,山东军区也只有一个炮连,罗荣桓临走前将炮连拔出一个排给了八师,有两门我闻所未闻的苏罗通机关炮,苏罗通炮因口径小,且无弹药,基本没用。国民党正规军两百万,编有86个军,248个师。其中美式装备,也就是美械军就有10个,半美械军12个,在19世纪40年代,这就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军队了。

  所以,蒋介石非常自信,他要“速战速决”,最好三个月,最长不过半年,至少要在关内搞定共产党。

  好像有这样一个说法,谈起中国的所谓军事家,也可以把蒋也列上,虽然他只能算“半个”。即使“半个”也不容易了,作为国民党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对这场战争的战略也是心里有谱。战史上的“全面进攻”也好,“重点进攻”也好,都表明了蒋最关注的还是陕北和山东。这是因为蒋认为陕北是共产党的“政治大本营”,是毛泽东的“中军帐”;而山东是共产党的“军事大本营”,换句话说,是*的战争机器,山东集中了共产党最大的重兵集团。即使不能消灭,也要把*逐出山东。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民党军也不能两步并作一步走,首先锋芒对准的就是苏北。

第二章 兵来将挡(二)
说起苏北,如果仅从地理概念上来说,你也可以把长江以北都看作苏北。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从陪都飞回南京。但让他心神不宁的是南京紧靠长江,东面就是共产党苏中根据地;向北是共产党的苏北根据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明白。但苏北是共产党下过大本钱经营的解放区,为此曾不惜动用精锐,用史书的语言就是:“它是由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以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和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为主组成、后称新四军三师的部队开辟、创建的。”这个三师,就是今天有“无冕之王“之称的陆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六八五团,就是今天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号称“铁军”,是各媒体最为关注的中国陆军师之一。

  当年,三师一走,华东我军的军事布局就露出一个破绽,山东有陈毅山野,华中有粟裕华野,而苏北是哑铃中段。苏北淮阴是我华中局首府,苏北一失,断我山东与华中交通,华中必不可保。这样苏北必然会是国共两军内战之初的焦点。苏北是蒋介石必除之而后快的“心病”;苏北也是陈毅万不能割舍的“心结”。于是,国共两军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大战恶战,首先从苏北一线展开。

  是时,有国民党抗战第一名将之称的薛岳挂帅,大举进犯我解放区。这在第三野战军战史上是如下记述的:“在这个战场上,蒋介石集中了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3/1,即62个旅(师),约50万人的正规军,企图首先侵占华中我华中解放区……为实现这一战略企图,国民党军以31个旅(师)组成三个集团,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遂步压缩的方针,分三路向苏中、淮海、淮北解放区进击,然后合击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

  前面说了许多,似乎有些离开主题,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这是大势,即使不是天下大势,也是一个战略区的大势。一支军队在整个战局中,如何担当起车马炮的重任,你不看棋谱,只报输赢,未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讨逆战役结束后,山野各部都处在待命状态。直到一个月以后,确切说是在7月24日这天,陈毅突然来到八师。据何以祥回忆,陈老总开口就说:“局势紧张,要打大仗,打硬仗。你们立即准备出击华中,保卫两淮……”作为师长,何以祥接到命令后,没有二话,服从命令。但政治委员丁秋生见这是个好机会,乘机又请陈老总作动员报告。陈毅一口“要得”。全师营以上干部,挤在一间大屋子里,据何以祥说有几十人,算有四五十人吧。我真感叹,此时八师兵力已达一万一千,相当于今天小半个集团军了,但干部之精悍,和国民党的官多兵少的编制真是天壤之别。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什么大踏步后退,想都没想过;放弃一城一地?也得掂量掂量。敌进我进,实际上当时山野的作战方略是明确的,八师对南下作战也早已作好了准备。7月初,由王吉文副师长亲自带上一批营团干部,就南下淮北作过一番战前侦察。说来“土八路”,还真是“少见识”,多年就在家乡“二亩三分地”打转,要出远门了,组织了四十几人,南下探探路,联络一下兄弟部队,熟悉一下战场环境,也算是打个前站。这样的工作当然由参谋处实施,因主任马冠三留在部队,具体就由石一宸来安排了。

第三章 兵来将挡(三)
这个石一宸何许人呢?

  还是在年初停战以后,八师司令部职能部门也作了些人事调整。作战科参谋魏学诚也升“官”了,被任命教育科副科长,但“上班”却还在作战科。此教育科,不是为扫盲设的。依我看来更像是专抓军事训练的训练科,所以魏科长才有“爬格子”编教材这趟差事。

  新任管理科长名叫王墨山,据说当过七品芝麻官——县长。县太爷来“管理”,想来司令部吃喝拉撒睡是不用愁了;侦察科长郭志远也是地方干部,但抗战前就入了党,不是红军也是红军资历;但新来的作战科长徐基,就是名符其实的老红军了,徐基在延安时间很长,和丁秋生政委是老相识。只是作战科是个业务部门,是要有“专业”的,含糊不得,徐科长干了两月,就回鲁南军区了。

  打完枣庄不久,又有作战科长上任,接替徐科长的就是石一宸,石原是滨海军区的作战科长,来八师任参谋处副主任兼作战科长。石是非常有才干的人,1958年金门炮战时,掌管福州军区司令部的就是他,当时福州军区没有参谋长,司令部日常工作的担子全在石一宸(副参谋长)身上。石后来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粟大将受委屈后,在军科院任副院长,1962年来福州军区视察时,曾对福州军区首长提过一个大胆设想,秘密的在厦门附近坑道中设伏10个师兵力,然后引诱国民党军上岸,再聚而歼之。这件事很少有人提起,但在石一宸*中有记述。石一宸在上世纪60年代授予少将军衔,最后的军旅生涯也是在军科院度过的,是军科院的顾问。石一宸著有《谋略制胜》等军事专著,可见的确是个“专业”高手。

  一行人到了宿县就遇上何师长的一位旧时“同窗”。“同窗”非常热情,得知这一小队人马还带有电台,立马发电文向“何同窗”问候,接着又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推杯换盏,侃侃而谈。据当事人回忆,此人“高高的身材,讲话很有条理,又善劝酒,弄得我们这些土包子不知所措……”幸好二十二团毕团长和石科长还能应付一下。这位“同窗”就是曾坐镇过军委的张震副主席,张震和何以祥在西安学兵大队同是“教头”,此时,张震在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任司令员。

  既说到九纵那就再多说几句。九纵由原四师的十旅和十一旅各两团再加上骑兵团(一说是睢宁独立团)编组而成。四师的人都知道彭雪枫有三件宝:骑兵团、拂晓报、拂晓剧社。骑兵团是彭师长花心血建起来的,但这时骑兵团很少有人说道了。一是斯人长逝;二是四师“分家”(九旅归了山野);三是战场环境也有变化。总之骑兵团我是没有再听说了。九纵名义上是华中粟裕部下,但淮北紧靠山东,山野南下后,九纵就归属山野作战。

  山东野战军组建不久,华中野战军也告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华中当时有4个纵队,但华野的纵队和山野的纵队是不能比的。山野的一纵、二纵都编有3个旅(师),而华野十纵下属只有3个团,九纵组建时虽有5个团,但一说都是小团。所以兵力其实并不太强。不久,八师和九纵联手打泗城,紧要关头,何以祥呼叫九纵再出把力,可惜九纵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行给先遣队影响最深的是淮北的濠雨。举目远眺,天水茫茫,沟壑莫辩。回程路上,副师长王吉文骑的那匹马突然滑进一个水塘,王吉文不会水,顿有没顶之灾,一时神色陡变。跟在后面的魏学诚忙喊:“勒紧抬高马头,身坐稳!”幸好王没有落马,而马水性不错,浮了十几米,又蹿上岸。王吉文呛了口水罢了。

  王吉文有惊无险,众人都松一口气。但不知有人想过没有,这可是个不祥的预兆,南征怕是凶多吉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忧从中来(一)
1946年7月27日凌晨,在一个名字非常灿烂的地方——朝阳集,山东野战军把整编六十九师的九十二旅团团围住。二纵主攻,七师二十旅和九纵打援,两天两夜激战,全歼九十二旅五千余人,我伤亡八百,山野旗开得胜。

  这是山野南下的第一仗,头炮打响。陈毅喜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