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1937-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仰善道:“洪秀全苦心藏宝,哪有那么容易被挖掘出来?湘军抢的都是浮财,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天朝宫殿窖金的记载,曾国藩向同治帝的奏折中也否认洪秀全窖金之事,只说除了二方伪玉玺和一方金印,别无所获。”
方隐锋道:“会不会曾氏兄弟中饱私囊,与手下将士私分藏宝?”
方仰善道:“那么大的一笔宝藏,如果挖掘出来,不会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如果我猜的没错,这笔宝藏至今仍然沉睡在某个地方,在它周围有一群守护者,日复一日地延续着对天王的忠诚。”
方隐锋道:“天父会!”
方仰善道:“洪秀全是天父会精神力量的源泉。虽然他早已死去,但是天父会默默为他守护宝藏,长达大半个世纪,谁敢窥觑这笔财富,必将遭受天父会残酷的报复。可是,现在天父会遇到一个强大的敌人,仅凭他们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方隐锋道:“您的意思是……日本人?”
方仰善道:“看这局势,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这笔宝藏落在谁的手里都行,就是不能留给日本人!”
方隐锋看着秘匣,喃喃道:“眼下战争迫在眉睫,留给咱们侦破秘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个匣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方仰善沉默良久,轻轻拍了拍秘匣,道:“你注意到匣上的印记吗?”
茹淡月先前没有注意,听方仰善一说,仔细看去,只见匣上果然有一个印章,极轻极浅,若不仔细看,着实不易发现。
方隐锋道:“我发现了,印上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四个字。”
方仰善眼中目光闪动,道:“这不是印,是玺!” 。 想看书来
传国玉玺(4)
继续~~~~~~~~~~~~~~~~~~~~~~
方隐锋心旌一跳,道:“玺?难道是……玉玺!”
茹淡月道:“这不就是一个印章吗?有什么稀奇的?”
方隐锋道:“玺和印当然不一样。印信如同签名,表示信用,始于周朝。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所用的才叫印。”
茹淡月道:“洪秀全也曾称帝,这是他的玺?”
方仰善道:“洪秀全的帝玺在天京城破之日便被湘军夺走,这枚珍藏的玉玺,从字迹上看,恐怕就是传说中的秦始皇‘传国玉玺’!”
茹淡月吃了一惊,道:“秦始皇?那么久远……”
方隐锋点头道:“当年秦王嬴政统征灭七国、一统天下后,为了便于传达旨意,应有一方无比威严的印章,遂命丞相李斯亲撰印文,交给天下第一雕玉高手孙寿精心刻制。玉印雕好后,秦始皇十分喜爱,冠其名为‘国玺’,并且规定这个‘玺’字不准尊卑通用,只限帝王所有。从此,这块玉石成为不朽圣物,被人看成皇权正脉的凭证。自秦以后的岁月中,无数英雄豪杰和做着皇帝梦的各色人物,为了得到这方‘国玺’,不惜兵戎相见,血腥夺杀,不知多少人死在对它的贪婪之下。”
方仰善接口说:“秦始皇刻制玉玺的经过,汉代以前的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玉玺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书 •; 元后传》,其时称为‘汉传国玺’。班固曾解释说:‘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可是子婴献出的这方传国玉玺究竟是什么模样,班固没有说明,倒是唐人徐令言的《玉玺记》中有描述:‘玉玺者,传国玺也,秦始皇取蓝田玉刻而为之,其书李斯所制,回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四寸,钮五龙盘。’”
茹淡月见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言,记忆力惊人,满心钦佩。
方仰善接着道:“古籍记载,皇帝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六玺的用途各不相同,由符节令丞掌管。然而,传国玉玺不在这六玺之内,因为这个玉玺是用来代表正统皇位的,谁想成为天下共尊的‘真命天子’,就必须拥有这个玉玺。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算合法,否则只是自封的孤家寡人。”
茹淡月道:“从秦朝到现在两千多年历史,朝代轮换,君主更迭,这方传国玉玺又是如何传递的呢?”
方仰善道:“问得好。封建皇帝不可能由一家独揽,传国玉玺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隐时现。隐锋,你来给茹小姐说说传国玉玺的故事。”
方隐锋笑道:“大伯,在您老面前说史,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方仰善道:“你说,你说,我考考你的记性,当年读过的书是不是都忘了?漏掉什么,我给你补上。”
方隐锋想了想,道:“既然大伯点了我的名字,我也只好卖弄卖弄了。据《玉玺谱》和《秦玺始末》记载,秦始皇自从有了这方玉玺后,视同自己的命根子,须臾不离身畔。当他做皇帝的第三年,南巡至洞庭湘山,忽然间风浪大作,龙舟将倾,此时秦始皇为了保住性命,无奈下持玺祭神,将玉玺抛入湖中。后来一位不知姓名的渔夫捞出了这件宝贝。八年后,一位秦朝官吏路过宁秦邑平舒道,有人献上玉玺,道:‘为吾遗滈池君。’秦始皇大喜过望,传国玉玺失而复得。”
方仰善道:“这是一段传说,并非正史记载。你继续说下去。”
方隐锋道:“后来刘邦率军攻克秦都,秦王子婴以绳系颈,跪在咸阳轵道旁边,献上只传了十五年的玉玺符节。刘邦在洛阳称帝后,对玉玺珍爱有加,并正式更名为汉传国玺,放在深宫小心看守,平平安安过了二百多年。西汉末年,王莽当权,小皇帝年仅两岁,传国玉玺由王莽的姑母汉孝元太后代管。王莽命弟弟王舜向孝元太后索取,孝元太后心向着汉室,被逼不过,一怒之下将此镇国之宝掷于地上,当即被摔坏玺纽一角。王莽并不计较,将其拣来用黄金镶补,虽说金玉齐贵,但这一举世无匹的至宝,还是留下了令人扼腕的缺痕。”
“也许是命运弄人,这方被摔坏的玉玺在王莽手里也只攥了十五年光阴。宫室内乱,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传国玉玺被禁军将领公宾所得。公宾持玺至南阳,献给了自立为帝的淮阳王刘玄。两年之后,赤眉军起义,杀死刘玄拥立刘盆子,传国玉玺随即落入刘盆子之手。他也只玩赏了很短时间,便兵败宜阳,再也不敢将传国玉玺据为己有,乖乖送给了光武帝刘秀。从此,传国玉玺在洛阳皇宫内先后经历了十一个皇帝,过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安定生活。直至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汉少帝刘辩被张让等人劫持到小平津,匆忙中将宝贝遗失了。不久之后,董卓专断朝政,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起兵讨卓。豫州刺史孙坚率先攻入洛阳,在整修汉陵清扫宗庙时,意外发现失踪的传国玉玺。他萌生异志,以为可以面南称孤,遂交夫人吴氏小心看管。不料孙坚无缘享受,很快就阵亡于岘山。袁术借吴氏扶梓归里之机,将她扣押并夺走玉玺,谁知袁术不久也死于寿春。其妻护棺回汝阳,汝南太守徐璆仿效袁术的做法,不失时机地抢回了传国玉玺,接着不辞辛苦地跑到许昌,将它献给了汉献帝。而此时的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传国玉玺实际上落到了曹操的手里。”
方仰善道:“看来你三国这段书读得不错,没有什么纰漏。”
方隐锋喝了口茶,接着道:“曹氏建魏以后,为了标明自己的王朝是天命神授,又在这方玉玺的肩部增刻‘大魏受汉传国玉玺’七个隶书。仅仅过了四十多年,晋武帝司马炎夺政,成了传国玉玺的新主人。晋怀帝永嘉五年六月,前赵刘聪的大将王弥、刘曜率兵攻入洛阳,将传国玉玺抢到了平阳。十八年后,后赵石勒灭掉了前赵,他仿效曹丕的做法,在玉玺另一侧又刻上了‘天命石氏’四个字。可是老天并不保佑他,大将军冉闵杀掉了后赵的石鉴,将传国玉玺偷偷据为己有。两年后前燕国君慕容懏又灭掉了冉闵,宣称冉妻交出了传国玉玺,并特意改年号为‘元玺’。事实上慕容懏连传国玉玺的影子都没见到,原来他在攻打冉闵的老巢邺城时,曾乞求东晋军队援助,濮阳太守戴施要挟他交出了传国玉玺,并立刻派出精锐铁骑,将它带到了建康,献给了晋穆帝司马聃。以后,传国玉玺在东晋六个皇帝手里渡过了七十多年的光景。”
“东晋灭亡后,传国玉玺几易其主,为南朝的萧梁所得。太清二年侯景作乱,从梁武帝萧衍手里夺走了传国玉玺。不久之后,梁都督王僧辩打败了侯景,玉玺落入侯景亲信赵思贤的手里。赵思贤匆匆献给了刺史郭元建,郭氏自忖难成气候,便长途跋涉将其转献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当传至齐幼帝时,他无力看护住这一至宝,遂为北周所得。仅仅过了四年,又被隋文帝杨坚握在手里。再过三十七年,天下大乱,义军蜂起,李渊父子起而荡平群雄。直到唐太宗登基,仍没见到这方传国玉玺,不免对此拳拳在念。贞观四年,流落于突厥的传国玉玺姗姗归唐,李氏王朝置之左右,精心呵护,先后传承二十三帝,在长安皇宫安居了二百七十多年。”
听到这里,茹淡月轻轻吁了口气,道:“发生了这么多事,才刚刚到了唐朝。”
方隐锋道:“历史长河,弹指百年。这方玉玺虽然没有生命,却是历代王朝兴衰的见证。”顿了顿,又道:“唐末时期,朱全忠篡夺了唐朝的权柄,自然不会忘记霸占传国玉玺。但也只有十几年时间,又被后唐皇帝抢回。清泰三年,石敬塘引契丹大军攻至洛阳,唐末帝李从珂看江山不保,惊恐中登上玄武楼*身亡。‘儿皇帝’石敬塘等人遍寻玉玺不得,从此这一至宝又一次不知所踪。”说完这段话,他长出一口气,道:“从秦王朝到唐末,千年历史,传国玉玺在一个个当权帝王手中辗转,无人不想紧紧把它抓在手中,却也无人能把它永远留住。”
方仰善叹道:“是啊!为此起了多少干戈,流了多少鲜血!小小一方玉玺,记载了无数沧桑,见证了无数兴衰。”回手指了指满屋的书籍,道:“隐锋读书很仔细,记性也不错,不过还是没有说完整。自唐末之后,关于传国玉玺仍有不少记载。虽然失去玉玺是件天大的撼事,但是皇帝的宝座却不会因此空闲。五代十国时期的诸多‘真命天子’以及宋王朝的赵匡胤等人,照样有滋有味地当着他们的皇帝。不过,各个君主还是盼望有一天玉玺能再现天下,不惜重赏搜求此宝。果然苍天不负孤家寡人,宋哲宗三年,咸阳一个农民段义在刨地时得到一方‘背螭钮五盘’的玉印,看上去‘色绿如蓝,温润而泽’,经蔡京、李公麟等十三人反复鉴定,确认此印是‘非汉以后所能做’的‘真秦制传国玺’。但是,此物为何失于洛阳而重现于咸阳,蔡京等人没有一人能说得清楚。宋哲宗不加追问,自管兴致勃勃地拿来便用。可惜好景不长,这方玉玺只用了三十年,徽、钦二帝做了金国的俘虏,玉玺也被同时掠走,不知去往哪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传国玉玺(5)
“后来金灭元兴,江山再一次易主,却依然没有见到玉玺的影踪。直到元三十一年,这方传国玉玺才被御史中丞崔彧偶然从市场上发现。为了防止有伪,他仔细验看古玺鉴图、尺寸、样式、印文,果然于秦制传国玉玺分毫不差。他当即写了贺表,将玉玺呈给了刚刚即位一个多月的元成帝铁穆耳。朝廷内外一致认为这是一大祥端,为此热闹庆祝了三个多月。此玺又经元代十帝的抚爱珍藏,到了至正二十八年,元惠帝被明大将军徐达赶出了大都,传国玉玺也被带走。至此,这方辗转于历代皇宫的御用大印,经过无数次兴衰荣辱的折腾,终于厌倦了独裁君主的无情手掌,悄悄藏匿在茫茫大漠之中了。”
方隐锋接过话题说道:“传国玉玺虽然失踪了,但是关于它的话题始终没有中断,人们仍在期待它的再一次出现。当然,现在没人再会痴想皇帝梦,然而历史学者想要破解这个千古谜团;地矿学者希望考察它的质料;书法家想要借鉴它的笔法;金石家想要琢磨它的雕功;考古学者期待鉴别它的真伪;还有更多的古董商人想要借它扩充自己的钱包。遗憾的是这方传国玉玺仿佛看穿人们的心思,不愿再卷入俗世中来,任凭众人千呼万唤,它却迟迟不肯露面,这一沉睡就是五百多年。”
方仰善插口道:“你说现在没人在会痴心想做皇帝,那可未必。”
方隐锋心思一动,道:“对了,您是说满州国那个宣统皇帝。”
方仰善点了点头,道:“咱们前后想一想,日本一定察觉到玉玺的风声,这才不遗余力地参与了争夺。他们把爱新觉罗 •; 溥仪弄到东北,成立满州国,搞出一个傀儡皇帝,就是想仿效日本天皇那一套,在中国推广君主立宪的把戏,达到欺骗和控制中国国民的目的。这传国玉玺也将成为他们欺世盗名的工具,欺骗国人相信他们树立的皇帝是真正的‘真命天子’。”
方隐锋冷笑一声,道:“满清政权早已烟消云散,日本打这种算盘,休想如意。”
方仰善道:“这方玉玺虽然早已无法代表皇权的象征,但是日本人想要霸占,却也万万不能!”
他的话音刚刚落下,宋妈急急忙忙跑进屋来,大声道:“老爷,坏了,坏了!”
方仰善眉头一皱,道:“什么事这么慌张?”
宋妈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道:“街上都在传说,虹口那边……那边……开枪了,日本人打进来了!”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