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

第40部分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40部分

小说: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中兴”大业就此沦落,老李也只能叹道:“老夫办了一辈子的事,就是练兵和海军。如今看来,都是些纸糊的老虎,何尝能真正放手办理,不过勉强凃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箿,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箿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诚然!洋务运动搞了近三十年,洋枪洋炮洋船都买了;洋人也请了;兵工厂、造铁厂、织布局、同文馆、船政局、总理衙门外交部,还有北洋、南洋水师,都搞了,看起来也像模像样,可惜,那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纸老虎”而已!甲午战争的彻底失败,李鸿章也只得承认自己只是个“裱糊匠”,大清朝也不过是“东贴西补”的一间“破屋”罢了。

  最苦《马关条约》的谈判,老李挨了一枪不说,还得搭上千古骂名,如他自嘲:“七十老翁,蒙汉奸之恶名,几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势。”从战争到外交,老李“以一人敌一国”,奈何?

  由此看来,洋务运动只搞四个现代化是不管用的,这不过是新酒装旧瓶,裱糊而已。也由此,戊戌变法也就开始酝酿起来了。

  作者的私人博客《与历史散步,和生活握手…西门送客的自留地》:。。 最好的txt下载网

6.1、平地一声惊雷起,台湾从此落虏尘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惨败导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正如黄遵宪在《台湾行》里写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民众群情激愤,誓不臣倭。

  正如《台湾行》里所写,“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大陆移民对台湾早期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刘铭传就任台湾巡抚后,大力推行新政,搞起了铁路、商轮、屯垦和开矿等洋务,为台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样一个具有极为重要战略地位的闽浙门户和拥有如此丰富资源的宝岛,竟然被清廷轻易割弃。

  “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黄遵宪的诗歌代表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心声。即使他们的抵抗失败了,但是,民众在斗争中也开始逐步觉醒。正因为如此,梁启超才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6.1、平地一声惊雷起,台湾从此落虏尘

  美丽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早在三国的时候,吴国孙权就派遣大将卫温率甲士万人前往台湾,当时台湾被称为“夷洲”。隋唐时期,台湾被改称为“流求”,元明时期,已设有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等地。明末清初,郑成功赶走荷兰人后,有计划的招纳了大量大陆移民前往开发台湾,一时间台湾的发展颇为可观。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台湾设府,归福建省台厦道管辖。雍正七年(1729年),台厦道改为台湾道,当时的台湾人口已经接近190万。1883年中法战争中,法国人想踞台湾为质被挫败后,清廷也由此意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于是在1887年改台湾道为台湾省,作为全国二十个行政省之一,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当时台湾人口已经达到320万。(以上人口数字来自于安然著《台湾民众抗日史》第12页,台海出版社2003年版)

  早在1895年3月中日在马关举行第三次谈判的时候,伊藤博文突然不经意的问道:“我国之兵,现往攻台湾,不知台湾之民如何?”李鸿章不知就里,说:“贵大臣提及台湾,想遂有往踞之心,但英国将不甘心。”

  伊藤博文心头暗笑,老李又来玩“以夷制夷”的那套,忽悠谁啊?当时的英国,在和日本签订《通商条约》并取得日本的大量让步后,早已经是日本的盟友了!

  等到日本铁定心要吃进台湾的时候,李鸿章见英国人无动于衷,只得再次警告伊藤说:“台湾巡抚来电说,台民鼓噪,誓不肯为日民。这事恐怕不好办。” 伊藤博文倒是干脆,说:“让他们鼓噪,我自有办法搞定。”

  各位看官!纵观整个十九世纪,国际社会中可谓是流氓当道,各国谈判的地位主要是靠拳头的软硬来决定,此时的李鸿章,哪里还有什么办法?早在谈判之初,台湾人民听说台湾不在停战之列,心中已经有不祥的预感;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一直担心的事情……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最终成为了残酷的现实。  

  《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都大为震惊。恰逢当时在北京举行会试,正在北京赶考的各省举人一千多人联名上书,其中台湾省举人更是群情汹涌,抗议清政府“弃地界仇”,声称台湾人民“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台湾举人汪春源上书朝廷:“今者闻朝廷割弃台地以与倭人,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势必勉强支持,至矢亡援绝数千百万生灵尽归糜烂而后已。”

  “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为皇上赤子,虽肝脑涂地而无所悔。今一旦委而弃之,是驱忠义之士以事寇雠,台民终不免一死,然而死有隐痛矣。”

  汪春源沉痛指出:“弃此数千百万生灵于仇雠之手,则天下人心必将瓦解,此后谁肯为皇上出力乎!”

  台湾进士、前工部主事丘逢甲,也上书质问:“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身家,无负朝廷……何忍弃之?全台非澎湖之比,何至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皇上亦可以上对祖宗,下对百姓。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惟有开仗!谨率全台绅民痛哭上陈。”

  笔者记得多年前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讲的是色当战役中法国被普鲁士打得大败,法国的临时政府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普鲁士,小主人公赶着去上课,不料这已经是最后一课了。伤心不止这一家,如今的台湾人民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被割让的消息就传到了台湾后,台湾人民震惊了,“台人骤闻之,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伤心欲绝的人们拥入官署,跪拥在台湾巡抚唐景崧和其老母脚下,要求为民做主,撤回《马关条约》。 

  彰化县绅民更是在县署门前公开贴出大字报,大骂李鸿章等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对于此等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台北的民众则直接采取行动,他们不但鸣锣罢市,并###宣布所有台湾饷银均不得运出,制造局也不准停工,以随时准备进行抗日。另外,他们还发布檄文,宣布“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决不束手就擒,甘做亡国奴。

  但是,所有的这些抗议都归于无效。收到各界民众的抗议后,总理衙门复电台湾巡抚唐景崧说:“割让台湾,实在是朝廷万不得已,没有办法。台湾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比起京师来说,台湾的地位不如京师。现在日本人还占据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万一敌人乘胜直攻大沽,那京师就危在旦夕了,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理解朝廷的苦衷。何况,台湾岛孤悬海外,终究是难以长久据守。大家不可因为一时的义愤,就忘记了以前所陈的种种患害于不顾。”

  随后,朝廷又下政策:“交割台湾的期限为两个月。台湾百姓愿意内渡的,大陆接收;两年内,没有内渡的就改衣冠,成为日本人治下属民。”一席话,说得台湾人民心里哇凉哇凉的。

  此电传出,台湾全岛,哭声震天。台湾巡抚唐景崧也心酸不已,两月之内反复陈电朝廷达二十余次,恳求朝廷再想办法,切不可轻易割台。在电文中,唐景崧甚至责问朝廷:“祖宗缔造之艰,史册俱在,传至二百余年,失自皇上之手,天下后世,谓皇上为何如君?他日更何以见祖宗于地下?臣为祖宗守土,惟有与台为存亡,不敢奉皇上之诏。”

  随后,唐景崧又忧心忡忡的说:“弃地已不可,弃台地百数十万之人民为异类,天下恐从此解体,尚何恃以立国?且地有尽,敌欲无穷,他国若皆效尤,中国之地可胜割乎?”

  面对“几千万###腾”的反对声浪,清廷也曾电谕李鸿章“再行熟查情形,详筹挽回万一之法”,看事情有无转机的余地。李鸿章转伊藤博文电文说,日本新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已起程赴台,并有意无意的提醒说:“此处(台湾)恐开衅端,并连累他处,务祈慎重筹办,大局之幸!”

  清廷当然心知肚明,如果京畿和辽沈两处再开战端的话,那就麻烦大了。出于对自身安危的担心,并“免致日人借口”,清廷最后以和议已成,无法更改,对这些来电都置之不答,只一味的催促唐景崧等台省文武官员早日内渡,不要影响大局,更担心台湾民众生事惹怒日本而导致日军再度进攻。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清廷想刻意卖国,暗地里还是有小动作的。当时,总理衙门也纷纷派人前往英、法、德、俄等国或者大使馆,试图寻求列强的帮助,以制止日本割台,但除了法国对台湾有兴趣之外,其他国家都表示不愿意为此和日本开衅,特别是德国因为干涉还辽,不愿进一步得罪日本,反过来劝清廷早日服从和局。

  倒是法国为这事热乎了一阵子(1883年法国本就对台湾有觊觎之心),还一度把西班牙也给拉了进来,但是,法国后来发现这事情不太好办,自己也下不了决心,最后还是放弃此事。至此,清廷企图外国干涉的希望完全落空。

  两江总督张之洞,开始对保台的事情倒是十分积极。他多次向朝廷奏请拨饷银百万两给台湾,并给台湾巡抚唐景崧撑腰打气说,只要台湾相持三个月,还存有一府一县,到时一定有列强出面干涉,台湾仍可自存,希望唐景崧一定要顶住。

  日本人怕夜长梦多,急着要清廷派出钦差大臣前往台湾办理交割手续,当时李鸿章自知已成众矢之的,签定《马关条约》后便和儿子李经方一直称病在家,但谁知清廷并不放过他们俩,严旨让他们父子把这事负责到底,谁让你们父子一个是驻日大使,一个签了卖国条约?

  李鸿章已老朽,李经方也只得硬着头皮来完成这事,但是,他实在不敢踏上台湾的土地,最后在美国顾问科士达的陪同下,带着几名翻译和四十名警卫,坐着德国商船“公义”号抵达淡水海面,并于6月2日登上日本军舰,和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商办交割手续。但李经方哪敢上岸查点财产清单,只得草草出具了一份笼统的台湾属公物件清单证明就算完事,随后赶紧溜之大吉,回到上海才算松了口气。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台湾所谓的接收,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罢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6.2、清廷丢卒保车,台民群起自保
当清廷一再下令让台湾官民内渡的时候,台湾民众知道割台之事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但是,“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当时上海《申报》语),以前工部主事丘逢甲为首的台湾绅民,连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台湾自保之计。

  当时,前驻法参赞陈季同提出:“万国公法有‘民不服某国,可自立民主’之条,全台生民百数十万,地方二千余里,自立有余。”另外,“查公法第二百八十六章有云:‘割地须问居民能顺从与否’,又云:‘民必须从,方得视为易主’等语”,号召台湾民众团结起来,务求废约,并提请诸国公议,派兵轮相助,挫败日本的图谋。

  五月十五日,以丘逢甲为首的台湾绅民###于台北筹防局,请唐景崧暂时掌管台湾政事,同时以台湾绅民的名义给总理衙门及各省官员发了公开电,电文说:“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曷极!伏查台湾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台民此举,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

  十六日,唐景崧也致电总理衙门说:台民不愿内渡,惟“愿死守危区,为南洋屏蔽”,他也没有办法,“此乃台民不服属倭,权能自主,其拒倭与中国无涉。”清廷怕日本以为台湾民众的反抗是因为自己在后面搞鬼,急令唐景崧“着急开缺,来京陛见”,其他官员也赶紧内渡,免生事端。

  但是,台湾绅民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五月二十一日,丘逢甲、候补道林朝栋、内阁中书教谕陈儒林等人,再次到台北筹防局###讨论,决定台民自主抗日。会议决定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兼任台湾义军统领,刘永福为民主国大将军,另设“议长”、“内务大臣”、“军务大臣”等。会后,台湾绅民紧急铸造了国玺金印一颗,上书:“民主国之宝印”。同时,又仿造大清的青龙旗制作了长方形的“蓝地黄虎”旗,旗帜图案“虎首内向,尾高首下”,以表示臣服于故国。

  在准备妥当后,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在丘逢甲的带领下,台北绅民数千人敲锣打鼓,拥至巡抚衙门,丘逢甲等人捧着民主总统金印和国旗,唐景崧则身穿朝服走出抚衙,望阙九叩首后,北面接过金印和国旗,受任台湾民主国总统,随后大哭而入;紧接着,改年号为“永清”,意思为“永远隶于大清”之意。

  从年号“永清”可以看出,当时成立的台湾民主国和领导者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