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的目光-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蚨祥〃齐名的〃谦祥益〃。但这次兄弟反目,也成了孟氏家族最终在生意上全面崩盘的引子。
同样是在道光初年,孟毓溪的同族孟硫瀚四子孟传珊举行婚礼,娶了本县名门闺秀高即蕙为妻。结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日了过得顺顺当当,但孟传珊在读书考功名的路上不思进取,家族在流浪中形成的鼓噪的血液让他坐立不安。高即蕙,这个聪慧的女子改变了孟氏家族的命运。她劝她的丈夫走经商实业之路。其时,孟传珊早已对经商就很有兴趣,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也不好开口跟父亲和兄长们要钱。高即蕙于是拿出出嫁时带来的私房钱三千两银子,助孟传珊在周村择地建房开设了〃万蚨祥杂货店〃,主要经营生活用品,如锅、勺,鏊子及铁制农具等。因为孟传珊专心于业务经营和高即蕙的内助,万蚨祥逐渐成了一个大字号。孟传珊在夫人指点下,抽调资金在济南开设了第一家分号,即瑞蚨祥布店,专门经营大批量白布业务。
孟传珠和孟传珊,家族的两个兄弟,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创了自己事业的颠峰,他们把〃瑞蚨祥〃和〃谦祥益〃这两个后来威震中国商界的老字号奉献给家族。余秋雨先生在谈及山西商人最终失败的内在原因时说,是在于封建家长制的权威使〃他们的商业人格不能不自相矛盾乃至自相分裂,有时还会逐步走到自身优势的反面,做出与创业时判若两人的作为。〃其实这也是中国商人普遍失败的缘由,当子承父业的商号被银子的光芒掩盖家族的血缘之后,引子终于被利益引爆。
历史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孟传珠和孟传珊,还在使用中国家族传统的对姓名的命名方式,而他们的后代却把家族完全从血液中抹去,孟传珊的四子叫孟雒川,孟传珠的后人叫孟养轩。正是从这两个优秀的同族兄弟身上,我看到了商人卑微的一面。
孟传珊在1835年将周村万蚨祥改营茶叶,更名泉祥。〃泉祥茶庄〃创办迄今已有171年,一直矗立在周村大街北首的老店原址,是现存〃八大祥〃中经营历史最长的老字号之一。孟传珊的四子孟雒川继承父业后,分别在北京、天津、青岛、烟台等地开设〃泉祥茶庄〃分号,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20世纪30年代仅周村每年纯利润就达6万元,为全国孟氏各茶业商号之冠。孟雒川为孟氏家族赢得了〃东方第一商人〃的称号,而这,也许是这个家族最光辉的时刻。
在民国19年,周村的〃谦祥益〃只能起到收购当地丝绸的作用,发财已不及外地,孟养轩原打算撤消该号,但为了继续占领周村市场,便利用〃谦祥益〃之家底开设了〃鸿祥茶庄〃。1933年,孟养轩为造声势,在周村大街路东修正门面,建立门市楼,出资白银5万两,调用济南鸿祥骨干,于当年旧历八月十五开市。货源之适令,门面之华丽,轰动整个周村。也引起孟氏〃瑞蚨祥〃老字号……泉祥茶庄的不满。特别是〃泉祥茶庄〃经营茶叶历史久远,基本占据周村市场。〃鸿祥茶庄〃开市,〃泉祥茶庄〃东家孟雒川大怒,引发一场轰动周村方圆300华里的泉、鸿之争。当时,同一家族的两家老字号互相压价,企图把对方逼出市场,这一争,败了许多做茶叶生意的小商人们的家业。而泉祥和鸿祥并没有因此发达,日本人的铁蹄已经把国家踏的山河破碎了,最终,孟氏家族在绝望中关上店门,偿还债务,典当祖业。正应了余秋雨先生说的话。
〃泉祥茶庄〃现在仅剩铺面楼房和后面的一进院落,建筑朴素,一点也不起眼,灰尘的感觉很重。走进去,铺面大柜台油红发亮,后面一排整齐的茶柜,漆黑的、淡红的、墨绿的茶叶静静躺在那里,空气中有一种酽酝的香。那种我们熟悉的,沁人心脾的香,古人曾经说 〃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那些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躺在那里,就已经让人心醉,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据说茶早采者为茶,晚采为茗;早采的嫩,叫芽;后采的老,叫叶。茶在中国古代被称为〃茗〃,喝茶叫〃品茗〃,讲究的是一个〃品〃字,〃品〃者,琢磨、体味也。在铺面旁边还有一个茶室,在一个稍大的玻璃容器里,沏着带苦味的上等春芽。水是绿的。黑漆茶桌上的茶具被热水冲过后温温的,这是品茗的第一道程序,也叫洗茶。品茶之前,有一道工序叫〃闻香〃,观其色,识其味。然后便轻轻地呷吮。先是烫,后是感到清凉,舌根忽然就淡淡的渗出些甜味儿来。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回望的目光(14)
按照周村惯例,每年正月初八开市,这一天比较大的字号都去关帝庙拜财神。这个红脸的山西汉子端坐在周村的千佛阁中,我去的时候,他依然威武如故。这让我想起在大街民俗博物馆的一间屋舍,内有古旧的炕头,客厅有在醉意阑珊时模糊的八仙桌、以及乳白的墙壁上班驳的乌黑,袅袅的香火映在寂如明镜的桌面上,似乎多了幽怨的情调,而台上供奉的正是关帝。对于这些残缺的往事,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再多说些什么,似乎不远处就有一些长袍马褂的伙计在张罗生意,我把泉祥和鸿祥的店铺规矩录了下来,为了那些保持尊严的漆黑的铺面,为了那让我感受时空出窍的历史。
泉祥规章制度甚多,大体有:
1、学徒3年,才能正式转为正式店员。
2、店员站柜台一律穿长衫,冬季为长袍。店员入店首先学习包装茶叶,然后学品茶、整理茶叶。装茶用木箱,上盖小棉被,防止茶叶跑味。
3、店内人员不准与顾客吵架。设一名大伙计在柜台外面监视,送往迎来,查看店员的服务态度。发现店员有不周之处,下班后即被训话,令其改正。
4、照顾门市的人员不准吃葱蒜,以防口中异味刺激顾客。
5、年终过节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如饺子下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下挣了。
6、店员一年两次探亲,每次假期为20天,来回路费由店内开支,不准逾期不归,回家时,要在柜台上当众解开包袱,让有关人员检查随身携带的东西。
7、开饭分上桌下桌,经理、帐房等在上桌就餐,店员、学徒在下桌。上下桌饭菜一样,一般都是四盘两碗,有大师傅在一旁盛菜上饭。
8、一年一次结算帐目。各地泉祥按东家指定的字号地点在一起结算帐目,然后经理带着结帐表去天津总柜见东家。赚钱多的与赚钱少的平均结算,但赚钱多的经理有面子,可以坐上席。
9、对工作出色的店员,除本人工资外还给奖金,名曰〃馈送〃。天津总柜发的奖金叫〃馈〃,本柜发的奖金叫〃送〃,当时有的店员曾收到100元的〃馈送〃。
10、泉祥茶庄专营茶叶,不准经营其他。泉祥的职工也不准另外设立茶庄或在别人茶庄入股。
11、年终清点结余物资打八折入帐转入下一年,如果下一年经营不好,上一年的货物就可弥补。
鸿祥的规章特点:
1、铺规森严:一般伙计早4点就得起床,晚1点关门,必须无条件地听从经理及大伙计的吩咐,站柜不许交头接耳。无事一律站在柜台内应酬买卖,除吃饭、上厕所外,不能离开,不能坐下,更不准有斗殴、赌博、偷盗等行为。这些都写在铺规上,如有违犯,轻则斥责,重则开除。经理和大伙计时常告诫大家:〃凡来柜上学生意的人,柜上都拿着当自己人,你必须把柜上的事看成自己的,这上下一心,买卖才能好。〃
2、福利较好:那时(民国26年)全店48人,包括5个厨师、两个打杂在内,吃饭一律8人一桌,饭菜一样。早晨每桌4盘菜,两荤两素,吃馒头,喝稀饭。中午每桌4盘肉菜,外加两个汤菜。晚上仍是4个菜。当时伙计中流传一句话:〃挣钱不挣钱,吃个肚儿圆〃。
3、在其他商号学生意的必须给掌柜的扫床叠被,提夜壶,打洗脸水,鸿祥不干这些。但晚上搭好铺以后,必须在自己铺上练习一会写算。
4、柜上规定5天理一次发,到时理发店就派人上门,伙计理发、刮脸。每月洗两次澡,费用由柜上开支。每年看两次家,每次25天,火车、洋车费用柜上全支,另外赠送2斤绿茶。
银票号:金属的传说
关于银子的传说,我是从我那曾经跑马帮的祖父口里听说的。那一年一个冬天的傍晚,风雪把道路封的死死地,天地沉沦在太空巨大的漩涡里,向无边的深渊坠落。祖父的马队被迫停留在一个车马店里,他们十几号人挤在车店的大通铺热炕上,细细揣摩老天爷的心思。那个时候,屋子里灰茫茫的,只有炕眼里的火光偶尔闪耀一下。这时候,有一个人挟着风雪钻进了屋子,他提着一个大包裹,当他向屋子里头走的时候,被烟火熏了眼睛,手里的包裹落在地上,发出许多清脆的声响。每当我的祖父讲述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眼睛会被照亮,他在许多年后仍然激动万分,那是银子,一地的银子,老祖父说,那么多银子,一下子就把屋子给照亮了。它们散发着星星一样的光芒,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么多的光芒。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5节:回望的目光(15)
再后来,每当我和祖父在风雪夜穿行的时候,他都会告诉我,漫天翻卷的不是雪花,而是银子。今天,当我们的口袋里装着满是汗臭、污渍的纸质钱币时,我们很难体会银子这种古老的金属,它的光芒和质感。当你手握住那块沉甸甸的东西时,你才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古人为它疯狂。周村当年就是银子汇通的场所,白花花的进来,白花花的流出去,我在参观票号展馆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真正的银子,但那院油亮青灰的院落让我徘徊良久,似乎在它的地低下,埋着无数坛坛罐罐,揭开封印,里面就是那种让人心热的金属。
银票号,亦称钱庄、票庄、汇票庄和汇兑庄,是我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有银股和身股组成,银股和身股享有同等的分红权利。东家(一个或几个)出的资金称为银股;身股(也叫顶身股),即员工以个人劳动力为股的股份,不交纹银,却享受与东家银股等量分红的权利。银股享有永久的利益,父死子继,永不间断;身股则不然,一旦员工被辞退或身亡,利益也就随即停止。票号的管理为经理负责制,东家聘任经理。
你在中国曾经繁华的商埠、古镇上穿行的越久,你就会对山西的商人们越来越刻骨铭心,他们的前生彷佛就是隐藏在银子里面的,而他们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聚集最多的财富。从书本上我看到,早在光绪四年(1878)年以前,周村银钱业的资本大部分就为山西帮所有,他们既有商号,又有票号。资本雄厚,通汇便利。以后有当地商人开设银号钱庄者日多,有些地主官僚豪绅自愿入股渔利,从此山西帮的优越地位逐渐被当地商人代替。但山西商人的生命是极其旺盛的,1904年周村开辟为商埠后,山西帮的商号已发展到八大家,除了原有的大德通、大德恒外,其余的大德川、协成乾、三晋元、裕成亨、新合厚、新泰厚争相前来设立分号。同时周村有部分布业、颜料、杂货业商人,见银钱业生财便捷,改干了银号或钱庄。大德通、大德恒都是祁县乔家的票号,这个传奇的家族后人乔致庸在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曾经说出了中国商人梦寐以求但从未敢说出的话:汇通天下。到了民国10年(1921年),周村银钱业的鼎盛时期,银票号多达108家,资本总额600万两银子。次年成立钱业公所,属商会领导。
银钱业是拿银子赚银子的行当,它资本聚集方式五花八门,有独资,合伙,官民合资,官商合资,商农合资(农指地主),商号集资等形式。银号与钱庄只有规模大小、资金多少、手续繁简的不同,而主要业务在办理放款、汇兑、兑换上,并无根本差别。关于存放的利率,汇兑的行情,兑换的价格等,均由钱业公所(俗称关上)规定。各银号钱庄每晨9时开始营业,在营业前派人〃上关〃互为交易,并有脚行(经纪人)居间介绍,进而为直接商谈。无论〃关上〃关下之当日成交,则标准行情即已规定。〃关上〃设有专人悬牌公布,所有甲乙两方交易价款随时登记,以资考核。
银号一天的生活是这样开始的。每天早上经理和大伙计去上关,俗话为〃赶集〃。民国15年期间,一般都挂〃六八五〃的牌,就是说六吊八百五铜圆抵一块现洋。牌一挂出,即有人喊:〃六八五,谁要。〃随即有人答话:〃你卖多少?〃〃卖两万〃〃好,我买。〃双方成交后由买方开条子,卖方盖上章,交给〃钱公所〃的会计处。会计处设有各个银号的号签,即将条子押在买方的号签底下。一早晨可达成几十桩交易,有按牌价的,有稍高或稍低于牌价的。其实都是买空卖空,不真正动银钱。凡是交上的条子,当日上午即由会计处算出来 ,谁家买了多少,谁家卖了多少,一一记帐。今天〃六八五〃买了两万,明天涨到〃六八七〃随时卖出,即赚400吊钱的余额。反之,明天跌到〃六八四〃,就得从帐面上就得赔200吊。
在周村票号展馆,从前厅到后院有一条甬道,道上刻着一枚大大的内方外圆的钱币,钱币正中是一个〃口〃字,围绕在四周的除了一个〃住〃〃五〃外,其余两个皆不成字,经人解释,原来这是四个字〃唯吾知足〃。知足者,长乐也。守着地下室白花花银子的商人们,并没有被那细腻耀眼的光芒蛊惑,他们贯穿着中国人的处事哲学,只是,不知道守着这么巨大财富的商人们,晚上睡得着吗?在人们传统概念中的专事投机倒把的票号原型在这里可以完整的寻觅到,如高高的柜台,便于伙计们做手脚;俚语与暗号,是前台与后台呼应的方式;墙上的防假汉字密押歌严谨规律,汇票上四重防假标示。在后堂,银库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