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的目光-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4年,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在这一年,有一个名叫邓先圣的人出生在四川广安,他后来改名叫邓小平并且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在这一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海外的康有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区买下了一个小海岛,躲在新建的〃北海草堂〃中整日读书。
1904年,有两件事情改变了周村这座城的命运,这一年的6月1日,尖锐的火车汽笛开始有规律地划破山东的天空,胶济铁路全线开通了,早在1903年9月22日这条铁路就已经通至周村,这条修建了6年的铁路把青岛和济南连接在一起,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条德国人铺设的铁路,不但把李鸿章、翁同和、袁世凯、菲舍尔、锡乐巴等人的名字凿刻在从柏林运来的铁轨上,而且也把周村的名字凿刻在历史上。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在1904年这一年,山东巡抚周馥联名直隶总督袁世凯上奏朝廷请开济南、潍县及周村为商埠。在此前,被洋人的铁船火炮击碎的帝国早就开了许多的通商口岸,但周村等这次开埠意义非凡,在外国人的压力和要求下,通过条约来开放的口岸,叫约开口岸;由中国地方提出,由清政府来批准,由中国人自己来开放的口岸,叫自开口岸。它们的不同在于,一个约开口岸受到条约国的种种限制,对中国人来讲,使主权受到损失,自开口岸是完全自主权。清政府在1898年百日维新的内容中,就有〃广开口岸〃、〃隐杜觊觎〃的谕旨,是对于自开口岸最初的设想。在那份发黄的奏折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话:〃周村,为商贾荟萃之区,该处又为胶济铁路必经之道。胶关进口洋货、济南出口土货,必皆经由于此。〃
开埠把周村的繁华推到了鼎盛,在1921年周村仅仅票号、钱庄、银号业就达108家(全省686家),资本600万元,资本总额占全省一半还多。但就在1904这一年,当中国的商人们还沉浸在开埠的快乐中时,刚刚成立一年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启动了海外扩张计划,它们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沃克维尔开设了第一个中型工厂。而这一年,清政府才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银行……户部银行。
周村开埠了。千年的商道,中国的商人们以他们无穷的野心和想象力试图把世界看的更远,在这个〃重农抑商〃的国度里,他们在帝王、官吏和百姓之下,过着〃四等公民〃的生活。现在,朝廷鼓励他们经商交易了,而且给他们优惠。于是,彷佛是在一夜之间,周村被商号店铺占满了,外国人的商号也来抢占市场,英美烟草公司仿照中国商人的传统在周村立同庆号,美孚石油公司立鸿记油栈。
中国的商民在千年繁华之后,当帝国的光芒被海洋那边的铁船火炮击的粉碎的时候,他们开商埠、兴产业,他们妄图让曾经的辉煌重新回来,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梦想,在那里国富民强。中国的商民,他们被叱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吝啬,他们也曾经投机倒把,他们甚至在死前都不能原谅有两根灯芯的行为。他们是财主。但是千秋的家国梦和财富都被时间无情的抛弃在尘埃里,最终,连他们自己也湮没在历史里。
今天,当我漫步在周村,我已经难以想象当年的闹市、人声和川流不息的马队,在大街,有一家店铺里,一位戴花镜的老人正仔细的在一个瓷盘上雕花,叮当的声音指引着我,他无视我的存在,只是用眼光跟随着那些流畅的线条。许多年前,他的祖先或许也是用这样专注的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活。从大街出来,就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我们熟悉的现代城市生活竟然变的如此不真实,面对着匆忙行走的模糊的面孔,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体味百年中的人间浮沉。山一样的男人倒下了;水一样的女人逝去了。只留下衰败的店铺和文人坟头上的荒草。
李家疃:美丽与哀愁
※虹※桥※书※吧※BOOK。
第5节:回望的目光(5)
李家疃是一座有花园的村庄。这个村庄和商人有关,现在的墙壁上还随处可见拴马石。去周村的人,往往去过大街商业城就可以了,但他们不知道,在周村王村镇西南3公里处,还有一处明清的民居,静静卧在时光的眉黛中。这里,村庄里几乎每间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墙上的青砖和斑驳的粉壁……那些受过历史创伤的碎片,安详庄严。在李家疃的巷陌间徘徊,偶尔骑着自行车而过的人让人想起百年前的先人们,他们如何在重重的大宅门中打发寂寥的时光,又是如何上演才子佳人的戏剧。
其实,李家疃与济南市的章丘接壤,是309国道通往周村的西大门,现存的200多间老屋子,多是清代的民居,十九世纪初的时候,李家疃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绸缎、布匹生意,由于周村丝绸的质量和名声,他们买卖兴隆,财源亨通,所赚银两大多用于买土地、置房产。于是,逐渐的,半截巷,过街楼和节孝牌坊被建立在这方土地上,见证着光阴的故事。
在中国民间的秘密里,隐藏着许多的青板瓦房和家族荣耀,但李家疃是特别的,它是一个拥有花园的村庄。在村南村北各有一处,南花园名〃南寺〃,北花园名〃怀隐园〃。园内的假山池沼、奇花异石,所用材料大多由江南购运。我们可以怀想,当年草长莺飞的时候,围坐在家门口闲谈或刺绣的女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到花园里踏青散心;下学的顽童在园子里骑墙捉蝴蝶。或许当花朵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的时候,他们的丈夫和父亲正从南方的大道上回家,带来银子和平安。我不知道给这两座花园起名子的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许他是个本地文人、私塾先生、落魄才子,但当他徘徊在园子里,看见月影云彩的时候,他肯定采撷了那朵他爱慕的花朵。
青砖的建筑总是在庄重中透露出温暖的关怀,尤其是明清的四合院,把华丽和封闭的中国古代建筑推向了及至。我曾经在西安游走了很多次,那些仿唐式的建筑,简练、古拙、大气,而在李家疃,青砖的四合院风格端庄稳重、雕花精致细腻,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庭院深深锁闺怨〃的诗句来。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而且几进几出,一座院落套一座院落,像一个〃九连环〃。门庭森严的四合院最适合家族的居住,巷道和门楼把建筑连接在一起,就像家族割舍不断的情义,被层层礼法和建筑拘禁的小姐们,往往会在这样的建筑里上演《楼台会》或《救风尘》,她们对世界知之甚少,所以冲破那个家族的大宅门,成了她们追求幸福的不二法门。
当时最豪华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它们按照经典的中国建筑风格,被建在村庄的中轴线上,南北贯通,九门相冲。其中还留存有3座两层楼房,建筑凝练,类似碉楼的样子。这些房屋,有雕花和兽纹的瓦,过去曾经多么辉煌,多少寻常人家曾经奢望入住,但现在它们却到处落满了灰尘。
李家疃曾经有过雄壮的围墙。据记载,围墙在1859年筑围成功,高6米,宽4米,全长2452。7米,系用灰土夯实而成,用土5万余方。围墙上面可以行车走人,坦著如砥,围墙设有四门,北为白云门,南为青阳门,西为迎风门,东为豹文门。解放后墙围子拆了,〃这南城门的石头还在这里,上面的字还可以隐约看得见。〃一位老人指着堆放在墙根的石板说。
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少有的既束缚女人们的身体和内心,又为女人们建立诸多纪念碑的国家。这纪念碑就是贞节牌坊,它们被修建的华丽张扬,而且通常刻有朝廷颁布的皇帝的圣旨,那些把贞节操守看的比身家性命还重要的女性们,被当作标本刻在石头上,借以提醒其他的女人们,越轨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家族的荣耀会因为越界而蒙羞。但奇怪的是,对于男人们来说,他们却可以在黑夜里无限放任自己的欲望。李家疃就有两座雄伟的纪念碑,这两座节孝牌坊,一南一北,系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所建,两坊建筑全用湖青石,每块重约数吨,长约七八米,挺拔高大,如同女性博大的胸怀。其中南节孝坊,宽约5…6米,高约7…8米,坊顶青石檐下正中剩有皇帝〃圣旨〃二字,其下分两行刻有〃节孝维风王夙纶妻于氏节孝坊〃字样。站在牌坊下面,作为一个男人,我的心里有一种怪怪的说不出来的感觉,在修建牌坊的那个时代,女人必须对一个男人的爱情忠诚,而男人则对所有他喜欢的女人都慷慨给予。为了证明事态的畸形,我们就不难理解妓院和青楼为什么会在古代合法经营了。但是,中国的女子,命运是多么的不一样。
◇欢◇迎◇访◇问◇BOOK。◇
第6节:回望的目光(6)
村庄在灯光中开始模糊,在我的记忆里,李家疃永远是一个有关联的群体,在残垣断壁间埋着的木门,以轮廓和颜色存在,而矗立的地面上的建筑,尽管风尘扑面,但仍然延续着村庄的血缘。李家疃这座有花园的村庄,破败家门上的〃诗书礼易〃的横联和空气里淡淡的愁绪,像一个发黄的清代女子,坐在圆凳上,守着古老的秩序。现在居住其间的人们或许不知道这座村庄的前生今世,或许他们也像他们的前人一样在深锁的庭院中生老,但村庄正因为曾经的民间商人居住生活,演他们的悲欢离合,才能够延续传说和秘密。而我,从明亮的地方走进来,那些藏于人间烟火中的面具,才向我露出它们的花纹。
二、光阴中的丝绸
周村是〃丝绸之路〃最东边的起点之一。〃丝绸之路〃……这个经典的名称,最初出现在十九世纪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相传,远古时代於陵上空飞来了一只凤凰,她用嘴衔来一个蚕茧,引导人们学会了纺织丝绸,缝衣遮体。齐国自春秋以来,织工技巧闻名天下,号称〃冠带衣履天下〃。汉代皇室在齐郡临淄设服官三处,号称〃三服官〃,专事经营皇室服装和公卿大臣的朝服,并作为名贵产品经由大鸿胪对外贸易。
那时候,大批精致的丝绸从周村押解到京师长安,然后穿过那条有名的河西走廊,到达西域诸国,在这之后,这些印有周村工匠手纹的丝绸成了迷一样的传奇,或许它们被阿兰人劫掠,又经过罗马商人的手传到了亚平宁半岛。在中国通往西域的大路开通以前,中国丝绸在罗马与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妇女才穿它,以相互炫耀。
中国的丝织业,人们耳熟能详的多在江南,齐鲁虽然滨海,但在传统的映像里,山东是个以种植小麦这样的旱作物为主的农业大省,离可以生产桑麻的水乡相去甚远。但在齐国古都淄博,植桑养蚕却是人民传统的主要行业,桑园里一半种当地的鲁桑,一半是从南方运来的湖桑。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在齐国都城治下的周村,历史上曾经桑林连成片,少则数十亩多者上百亩,周村的织工,甚至在汉成帝年间就试图研制最初的织花机。
周村的丝绸从临淄、於陵通过蓬莱、青岛等港口运往海外的历史也长达千年,于是,这个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罕见的。东周时,齐国就被称为〃海王之国〃,这个山岳海岱间的古老都市,背靠泰山,面朝渤海,在那里,黄河归入大海。它的丝织手工业享誉数千年,当日市上足智善议论的齐人接踵磨肩,并辔而行,来往的草民、走卒、贩夫不计其数,精美的齐绢在阳光下闪耀着精致的光芒。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著名丝绸之都的前尘旧事。
丝绸,代表着奢华与情欲的丝绸,它到底是一种什么质地的物质,让无数的人为它倾注最美好的想象,让那个叫张骞的汉人背着它浪迹西域。在周村的大街上,曾经有这些经营丝绸的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裕茂公绸布店、庆和永绸布店、鸿昌义绸布店、东来升绸布庄等。还有那上千年历史的绸市街,那满目沧桑的建筑,那遗有上古之风的街道,那遥望古老丝绸之路的望云门。丝市街,长长的石板路,节次鳞比的古老丝店,空气中还弥漫着新鲜蚕茧特有的气息,栈房中还遗留着缕缕的生丝。
我在周村大街上,第一次触摸了丝绸,光滑、细腻、冰凉,用手一抖,亮汪汪的,当皮肤接触的那一刹那,有一种天然的亲和感。作为一个男人,我的手指是粗糙的、笨拙的,这些鲜美的料子彷佛生就是为女子裁剪衣服的。大匹大匹的丝绸错落有致地摞放在架子上,艳丽的红色、庄重的黑色、沉稳的棕色、清新的绿色,据说品种有双宫绸、花绢纺、烂花绡、莨绸、乔其纱、双绉、重缎、桑波缎、绉缎等。此前,对于这种神秘的材料,我所知道的是这样的泛泛的名词:唐代丝绸、宋代的织锦、元代的〃纳石矢〃、蜀锦、潞绸、壮锦。
§虹§桥§书§吧§。
第7节:回望的目光(7)
在周村,众多的庙宇中间,我们可以看见只有东南沿海港口所独有的神……天后,还有在金庸的小说中出现的明教……即摩尼教的遗像,曾经有人从伊朗一路踏丝路而来,专门寻找一块刻有波斯文的石碑。世界现存的摩尼教遗址,只有中国新疆、福建和周村三处。当初,追寻丝绸的波斯商人把自己神秘的宗教也带到了这个丝绸之路最东边的商埠。
说到丝绸,我们不能不说到一种动物……蚕。一片肥大的桑叶上,最初可以安排无数个蚕的家族,这些细小的家族逐渐肥腻安宁,占据一片桑叶的王国,然后等到它们通体透明的时候,它们会在一个夜晚,吐出洁白细长的丝,这些丝柔软湿润,闪着月亮一样的尖细的光芒。我一直觉得蚕是一种圣物,它们作茧自缚,把自己放在一个空间里超越,到最后成蛹,生命在自我封闭中完成重生。蚕丝很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