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 >

第11部分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第11部分

小说: CCTV栏目历程 :亡者归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死亡密码(3)
中学教科书中,明确地讲述了水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在这个契丹女人身上,水银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一千年前发生的故事,云雾缭绕中,已经恍惚难辨。其中的是是非非似乎只能归还给故事的主人了。
  宫一宁:其实我对墓主人死因的直觉,我始终认为水银还是起到防腐作用的。
  塔拉:其实我也有些认可这种看法,因为我总认为在古代那个时候,没必要拿水银去毒死一个人。水银是贵重金属,而且在当时各种各样的毒药都是信手拈来,也用不着这么多的水银。要毒死一个人,只要一两滴就足够了。
  如果抛开考古学家的身份,凭我个人的想象,和棺内墓室当中的种种迹象来看,我觉得她应该是中毒死亡。因为在契丹史里,有很多被杀害的女性都是被毒死的。像穆宗,在契丹的九个皇帝里最凶残的那位,号称杀人成性的那个皇帝,在他统治的时期,萧太后的姐姐是被毒酒毒死的。
  宫一宁:如今考古不同于以往了,以往经常是凭借经验,凭借想象去猜测。现在则更多地是使用科技手段,一些自然科学的手段。
  塔拉:比如这次的考古,除了死者骨骼中的水银含量,还有大量的科学测验要做。比如说金属器物的检测,玻璃的检测,以及现在我们发现的棺椁和丝织品霉变的情况,以及DNA的测试。
  最重要的是,这要感谢现代的科技手段,对于这具女尸,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科学操作方式,那就是人像还原。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对于千年前的女尸,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以往难以实现的研究、复原方式。其中,人像复原就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对骨架、年龄、脸形、衣着等一系列参数的确定,现代人可以看到千年契丹女尸生前的容颜。
  塔拉:在我的母校吉林大学,有一个机构叫做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是成立得比较早的一个考古研究中心。我的许多老师、同学也都在里边做工作。所以,按照他的要求,我们考古队的许多考古发现,骨头、遗体之类的,都要保存下来,以供他们做各种试验使用。
  那么,现在碰到这么一个特殊的墓穴,而且无论身份、身世、死因都不明确,那么最好就是来做一下测试,留下一些数据,我们都觉得特别有必要把这个骨骼送去进行测试了。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希望做头像复原。
  一般来说,考古学界的发现成果,都会通过展览等方式与公众见面。但是,在博物馆的一般成果展览中,虽然有精美的物品和曲折的发现故事,观众还总是觉得意犹未尽。特别面对墓穴考古,往往看到了大量文物,但是直到结束参观,还是对这些文物的主人没有一个感性的概念。
  塔拉希望,通过这次人像复原,让大家看到一个复原的契丹女人头像。
  塔拉:我当时就想,除了我们陈列的器物、滚动播出大屏幕的画面之外,观众肯定还有其他的好奇心。那么推测一下观众的心理,他们一定想看到古代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穿的什么衣服。所以我要求吉林大学做了一个头像复原。
  可能好多观众跟我一样,看到过类似的境外媒体拍摄的这种片子,包括对埃及法老、图坦卡蒙二世的复原,它的方法有很多,和吉林大学朱教授的方法是一样的。
  先是测量骨骼的角度、厚度,再设想他当初的皮肤组织的厚度,包括眼睛的形状,要借鉴很多东西。一般来讲,比如说复原图坦卡蒙二世的时候,找了几百个人过来,男人女人都有,这些人都经过DNA测试;证明他们的身体中有图坦卡蒙的血统。然后再将他们的头像一一扫描下来,在计算机里总结出他们的面部、头部的规律,把这些规律加到头骨上,这样来加以复原。
  那么,负责还原的朱教授,他使用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摸索骨骼方面的规律外,他还借鉴了当时的契丹壁画。
  虽然今天的人们已经没有办法找到契丹人,也难以确认契丹人的后代。但是,辽代的壁画还是容易找到的。通过壁画中的人物特点,专家可以判断出当时人们的普遍长相,以及人们审美的喜好、流行的化妆方式和衣着潮流,等等。对这些信息一一加以总结后,再对女尸加以复原。
  但是,作为一种古代艺术品,当时并没有透视画法。专家能从大量平面的画像中,找到契丹人的外貌特征吗?
  塔拉:人体骨骼的复原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就跟我们现在公安画的复原像似的。遇到一个骷髅,根据几个测点,有了一些基本的资料,就可以进入一个专门的程序中进行了。这样的流程还是比较方便、科学的。
  再说,这并不是公安破案用的画像,不需要非常典型的人物特征。我们的要求就是,只要能反映出此人生前的神态、气质特征就可以了。
  从各种壁画中,复原专家发现,契丹人的最大特征就是髡发、高颧骨,两眼之间距离较近,以及清一色的单眼皮。因此,这些壁画中鲜明的面部特征,成为了复原专家的重要参考。
  宫一宁:根据这个特征,吉林大学朱虹教授进行的人像复原,可靠性还是很高的。从程序上来说,因为契丹人属于蒙古利亚人种,在朱虹教授的人像库,已经有大量的人种信息。
  塔拉: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一千多个头颅,柜子里全是头颅,通过大量样本的分析,朱虹教授对哪种人有什么样的轮廓,什么样的体态特征,可以说是非常熟悉的。并且已经制成软件了,复原的时候就用这个软件来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死亡密码(4)
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这位契丹贵妇穿越1000多年的时空,与现代人见面了。根据专家计算,她的死亡年龄在30岁左右。所以,复原专家也让她以30岁的形象再次出现。
  以现代人的审美角度来看,这位契丹女人并不十分漂亮。但她的容貌使人们暂时淡忘了原本许多探索不清的谜团。毕竟,能做成1000年前的一位人物肖像,考古学家和人像复原专家都功不可没。
  塔拉:这个人像出来之后,我们也就开始专心地写发掘报告了,要把许多发现和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需要一些时间。但是,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在考古报告完成以后,关于内蒙古吐尔基山古墓必定还有很多解不开的谜团。
  这些工作都要留给后人去做,依靠后人更为先进的技术,或者更多其他的发现,来完成今天难以解决的难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古报告发表了,决不能代表着一劳永逸了。但是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要把它公布于世,才能为后人的研究做好准备,让其他的人去研究。
  目前,除了完成挖掘报告外,塔拉正带领工作人员在吐尔基山附近做进一步的物探测试,他希望借助高密度电法以及面波、浅表层的地震法,对吐尔基山墓地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塔拉: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辽代墓葬都是家族墓地,单个墓葬出现的概率少一些。但是在吐尔基山这个地区,只有这一座墓葬。听说在它周边地区出现过一些辽墓,但是我都没看到,是过去很早的时候,被挖出来的或者被破坏的。根据这种墓葬的特点来看,我们报了一个课题,就是对大小吐尔基山1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进行遥感探测,借助于遥感以及物探方面的手段对这个地区进行探测。
  现在这个数据正在室内进行整理,在今后的时间内还会用其他的方式,对这个地区进行各种手段的探测,来印证一下这个地区是否还有其他的墓葬,是不是存在家族墓地。我想如果能在这里找到其他家族墓地的话,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我们现在出土的这位女性墓主人的好多谜团也会随之一一解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神秘的铁牛(1)
  嘉宾  张力  著名记录片导演。1999年率领摄制组前往山西省永济市,执导拍摄记录片《消逝的大河桥》。
    导语:代代相传,黄河上曾有一座巨型浮桥,犹如长虹在天,巨龙戏水,车马昼夜不绝。但是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传说中的浮桥是否真的存在?
  消逝的大河桥——神秘的铁牛
  在山西省永济市一带的黄河上,有这样一个传说:这里曾经有一座巨型浮桥,一眼望去,就像长虹在天,巨龙戏水。上面车轮滚滚、人喧马嘶、昼夜不绝,前后沿用了上千年。桥的两岸,更有八头大铁牛,令鬼神低头,洪水肃静。然而奇怪的是,在几百年前这座巨型浮桥却神秘消失了,并且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一丝痕迹。传说中的这座浮桥是否真的存在过,它又到底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1999年,在原来大河桥相传的遗址附近,出土了四头大铁牛,这次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张力:最开始的时候,在1999年就听说,在这个黄河岸边出土了四头大铁牛,铁质的,体积非常庞大。当时那一代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附近可能有一座桥,而铁牛就是浮桥的地锚,而且是地锚群。这个事情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而且因为做节目的需要,我就想到现场去看一看。
  到了现场一看,确实是四头铁牛,但是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铁器群:七根铁柱,四个铁人,还有四座铁柱墩,两个铁山。
  当时我们就想,传说中很宏伟的大浮桥的地锚群,原来就是这些铁疙瘩。而且浑身锈迹斑斑,有的锈蚀得还比较明显,当时就产生怀疑,这是不是当年那座大浮桥的地锚群呀?有这个疑问。
  虽然对于出土的这些铁器产生了怀疑,但是流传已久的传说却给了张力提示,也与现实出土的铁牛恰恰吻合。因为老辈人留下的传说中,浮桥的两岸坐落着八头大铁牛,如果可以证明它们就是传说中浮桥两岸的铁牛,那么由此就可以说明那座巨型浮桥曾经真的存在过,有关浮桥的种种谜团就有可能解开。为了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张力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且走访了这些铁器出土的地方——山西省永济市。
  而永济市的种种历史故事和著名景观也向世人证明着:这里确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张力:在永济地区,有著名的普救寺。大家都知道西厢记,西厢记故事就是以这个普救寺为发生地的原型;另外还有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那首诗,也是写于永济县,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也坐落在永济市。
  后来我们又发现了其他和永济深厚历史相关的东西,比如中国古代帝王舜帝的首都就在今天的永济附近,就是在现在的运城市夏县;而且大禹治水的故事、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龙门附近的禹门口,传说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用巨斧劈开的。
  最重要的是,关于中华民族名称命名的问题,也在永济可以找到说法。永济市有一座大山叫中条山,黄河对岸是华山,于是有一个说法,就是说中华文明的中华怎么来的,中是中条山的中,华是华山的华,合起来叫中华。
  张力在永济市的调查虽然没有获得关于大河桥直接的信息,但是种种信息说明着这样一个事实:永济曾经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所以,在古代的繁盛时期,浮桥修建在这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城市,也是符合情理的。但是,仅仅推断显然不能满足张力和众多研究者的需求,关于铁器的进一步探究工作必须继续下去,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前永济市博物馆馆长,大河桥铁器群的研究和发现者—樊旺林。
  张力:樊旺林作为他的本身职责来讲,他有义务搜寻当地的文物,并加以保护。他最开始,是从古书上得到了一些信息,古书上就说,蒲西郭外黄河岸边有铁牛四,那么这个蒲就是指蒲州城。永济是今天这么一个叫法,实际上它最早叫蒲坂,到了唐朝它叫蒲州。黄河之岸侧有铁牛四,把明确的数目都说出来了。而且,他还在《永济县志》中找到一幅图,图中虽然没有浮桥,铁牛位置却画得十分清楚。那么,在这个信息的指引下,他就展开了对铁牛的寻找。那是在1988年吧,距离今天10多年了,可能有人会想,古书上记载的东西,现在还能找到吗?这个不是问题,但是因为传说地锚是铁质的,而且规模非常庞大,尽管这个桥没了,但是有可能它的地锚群还在,轻易不会被洪水冲走。
  但是,让樊旺林没有想到的是,找到庞大的铁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从1988年到1989年,他带着工具和地图,在永济的黄河边,在蒲州城西门距离黄河东岸3公里的范围内,风餐露宿地寻找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却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那时的樊旺林甚至一度开始怀疑永济浮桥的存在,就在他十分沮丧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永济县志》不过是100多年前编写的,村子附近健在的老人是否曾经见过铁牛呢?
  张力:所以他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就是在黄河岸边村庄里面,走访了大概170多位老人。有一天,他在普救寺的后面的一个小村子里,看到那边门口有一位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那边的老人,蹲在门口叼上一袋烟。樊旺林问:“您小的时候看到过在黄河岸边的那个铁牛没有?”意外的是,这位老头很快就接过来了,他就说看过,“我小的时候那个铁牛还泡在水里,水面上还能够露出一些铁牛的牛角”,他看到有一只运盐的船,走到那儿的时候,一不小心被铁牛角捅破了一个洞,他说他小的时候正在河边割草,把这个过程都给看见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神秘的铁牛(2)
老人的记忆如此清晰,让樊旺林再次确信了铁牛的存在。他推断,老人目睹铁牛的年代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铁牛当时还能够露出点蛛丝马迹,那么找到今天铁牛的埋藏地,似乎并不困难。
  后来,在樊旺林持续的调查中,村子里的另外两位老人也证实了铁牛的存在,在他们的叙述中,作为一个容易划伤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