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康熙-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吧,他只祭祀12个明朝皇帝——少一个。谁呢?明朝的万历皇帝——顺治皇帝认为,如果没有这个20多年不理朝政,天天跟女人在一块厮混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明朝绝不会灭亡。
如果按照正史我们前面推论的第一种来说,1659年达素南征这种说法,当时达素南征以后是7月南征,顺治是当年8月底出发,先走芦沟桥先奔丰台,从丰台又折回我们昌平。绕了一圈,然后在当年的旧历12月12他回的北京。
如果按照他那第二种说法,按照《延平王起实录》中记载的时间,那就更不对了。这8个月我们历史上也有大量的记载,达素是在4月或者5月南征,当时我们要注意顺治帝是在8月,他的妃子董鄂妃死的。他追封她为皇后,哭天抹泪,不上朝,闹出家,都在这一段时间。这历史上是非常明确的。
5.子虚乌有的达素自杀
我们转回头来再看看这段记载:因为顺治皇帝被炮轰死之后,达素大将军畏罪自杀这件事情。
这就更不可能了——达素怎么可能自杀呢?历史上没有达素自杀这回事,但是达素打了败仗这事确实有。他觉得我还没来人家就打胜仗,结果一来牛气轰轰转眼之间集合那么多部队打了败仗,大意轻敌。所以他也没敢密报这是真的,然后赶忙召集三省的军队,召集更多的人企图一鼓作气再打一次胜仗,结果又打败了。
达素屡战屡败这件事后来还是被皇上发现了,皇上给他叫回去。然后就处罚了他,要杀掉他。但是最终顺治皇帝还是没有杀掉达素——达素有一个救命恩人——鳌拜!
鳌拜这个人,他一看,达素——我镶黄旗的手下,他不能死!然后由鳌拜讲情给他官复原职了。此后达素就成为鳌拜的死党,后来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时候,达素已经七老八十了,挨了100鞭刑啊。
所以我们说,达素自杀没有这么回事!
5.不可相信的康熙皇帝报复
看来,我们没有找到达素自杀的证据,现在我们再看看这康熙皇帝为报复郑成功而杀掉郑芝龙的说法了。
康熙皇帝为报复郑成功而杀掉郑芝龙的说法是不太可能出现的——郑芝龙死是真死了。
首先我们要看看当初郑芝龙死的背景是什么。如果我们要说报复那应该是康熙皇帝的父亲死了之后,康熙皇帝马上就要杀郑芝龙。因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康熙皇帝的手里,也就是说这个事如果要是报复之说,郑成功的父亲应该死在1661年的2月——就是紧挨着顺治皇帝之死之后。
但实际上,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死在1661年的旧历10月!这期间,差了9个月时间!如果要报复不可能让他延迟9个月的生命。那仇人的爹在那儿对自己是一种折磨啊!
1。顺治皇帝被郑成功军队炮击之谜(5)
但是为什么当初又在1661年的10月杀掉郑芝龙呢?是因为这时候郑芝龙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郑成功在那个时候已经进占台湾了,郑成功已经和大陆拜拜了!我养着你爹我有毛病啊。那种招降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郑成功已经有了台湾作为基地了。所以就想着重新打回来了,其实打不回来也是割据台湾了。
6.结论:顺治皇帝被郑成功军队炮击谜案真相
说到这儿,我们知道,炮毙顺治皇帝并无其事,纯属无稽之谈,不可为信。
其实这儿我们得分析这么一个事实。就像我们之前一再强调在历史记载当中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断裂等等这些东西,原因是什么。这里面比如说内心的主观因素,别忘了这个《延平王起义实录》是郑氏家人家传下来的。而且是手抄本,所以这里面是会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的。
主要会有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就是说,在我们历史学界有这么一种考证的基本原则,叫孤证不——一个证据你再是真的都不可信。咱们到法庭说能说我作证他这事不是他杀的。一个证据是不做数的。必须得有两个证据。这两个证据还要求两个人不认识,都同时说这个才可以。
第二就是说,既然是我们家的家谱,而郑成功又是个鼎鼎有名的英雄,所以在英雄的身上我们谁都美化一点。比如说我们讲的诸葛亮几乎都快成神话中的人物了。
实际上我们任何人的后代都会对自己的祖先都会有多多少少的美化行为,跟着祖宗沾光。所以这个本身也是家谱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能作为最终的结论依据。
在当时《厦门晚报》登载的文章当中,张忠洽教授也是现在本着这种观点被炮轰而死的观点,张忠洽教授当时他自己也曾经表态了说目前发现的证据太单薄了,但肯定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他说,他只是抛砖引玉,想让这个事更清楚一点。
看来,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击并不可信!那么,顺治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出家五台山之后老死于五台山?还是正常死亡么?如果是正常死亡的话,为什么又有了那么多的传说呢?难道这些传说都是子虚乌有的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信无风不起浪这句话的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少年顺治皇帝之烦恼(1)
在前面的第一集中,我们给大家介绍并分析了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击的说法。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下面的结论:顺治皇帝被郑成功炮击并不可信!
问题在于,顺治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这第二种说法——出家五台山之后老死五台山!首先,我们要分析的是,顺治皇帝是否出家当过和尚!
的确,正象俗话说的那样,还真是无风不起浪。这里,我们经过认真的考证之后,可以肯定的说,顺治皇帝的确曾经出家过——至于是否是在五台山,我们后面再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现在,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是:顺治皇帝为什么要出家?他在哪里出家的?他的出家与他的去世又有什么关联呢?
一、推崇与信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在这儿,必须得这样说一下,在中国古代,在两汉以后的各个朝代,其实都有统治者各自比较推崇的宗教。这其中,尤其是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少数民族政权,直接利用儒家思想统治全国非常不方便,因而他们非常推崇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喇嘛教!但是我们要说了,统治者推崇宗教这样的事情虽然经常出现,但是除了梁武帝之外,我们还没见到其他哪一个皇上真的就跑去出家了的。
因此,我们说,任何一个统治者,对于宗教而言,推崇某种宗教是一回事,而自己信仰某种宗教那是完全另外一码子事:推崇某种宗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相信从而有利于自己的统治,自己信仰某种宗教的结果必然导致自己主动放弃对于别人的统治!
推崇跟迷恋或者毒性就已经不一样了。顺治皇帝应该讲这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他不光是推崇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支,他还真的自己就遁入佛门了!这个是为什么?怎么他就会遁入佛门了呢?你说这顺治好好的皇帝不干,干吗非要跑去出家呢?
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有更深刻的原因。信到非出家不可的地步,应该说这里面既有外部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他内心的原因。也有内心变化的原因,是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说——看来还挺复杂的哈。
说起顺治皇帝的出家,我们还得从顺治笃信佛教开始谈起。
二、佛教的优势——顺治皇帝出家的外部原因
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的不断发展壮大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一个特殊现象:每当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以后,佛教就会进一步发展壮大。纠其原因,则非常简单——相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少数民族政权入主的中原地区的文化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因此,如何统治这些文化水平高于自己民族的人民,就成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知道,马上打天下,需要的是法治——严酷的法家思想;而治理天下呢,则需要的是儒家思想——主张“仁政”、“中庸”的儒家思想。但是,这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具体内容太繁杂了,什么“四书”、“五经”等等,而且,这个“四书”、“五经”还有很多不同的注释、注解!太麻烦了!
我们再看,其实所有的宗教都跟儒家思想不一样,你看所有的宗教不管你是佛教还是道教、还是天主教、还是###教,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什么呢,你这一辈子受罪的原因,是你上一辈子没有积德、行善——你自己做得不好——所以这辈子你就遭殃了;只要你这辈子积德行善了——你自己做得好了——下辈子你就进入天堂。也就是简单的说人家打你的左脸、你赶紧把右脸递过去——这是圣经里面的一句名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有时候宗教被统治者来利用的。
相对而言,虽然佛教更为复杂,但是,要是简单起来,那也很容易!就是,你这辈子受苦,是因为你上辈子没有积德行善;只要你这辈子积德行善,任劳任怨,下辈子你就能升入天堂!
2。少年顺治皇帝之烦恼(2)
因此,佛教教义实际上是主张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你应该忍让!这对于统治者来说,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因此,大多数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在占领中原地区以后,一般来说,都要提倡佛教的!而要提倡佛教,自己首先就要研究佛教、了解佛教!比如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各个政权,两宋时期的辽、夏、金政权,对于佛教,都是大力提倡的!
我们成年人,了解一下佛教常识,一般来说,是否把佛教当成自己的信仰,这是一回事;但是,对于少年儿童则不然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成长时期,并不完善!对于顺治皇帝这样一个少年儿童来说,你要是生活在宗教这样一个圈子里,是很难超脱的!
但是我还是那话,你信归信,你拜佛、烧香,你平常行善积德就得了,你干嘛非要进到遁入空门当中自己去当和尚呢?
三、顺治皇帝并不是一开始就与佛教有接触的
1.佛教在满洲地区的流行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藏传佛教已传到满洲人生活的地区。这个顺治皇帝他的爷爷努尔哈赤每天就一边杀人,一边信教——努尔哈赤经常手持念珠,并在赫图阿拉建立佛寺。到皇太极时,盛京(沈阳)又兴建了实胜寺,藏传佛教在后金已产生很大影响。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皇太后是蒙古族人,自幼受到佛教的熏陶,又年轻寡居,以信佛解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以由于他的爷爷也信,他的妈妈也信,这样在皇宫周围自然的就形成这么一种氛围。再加上太监们的怂恿,顺治帝稍长便信奉起佛教来。
也就是说,顺治皇帝这个人实际上是相当聪明有慧根的一个人;我们也曾经说过,他是对儒家思想接受特别多的一个人。现在好这么多得道高僧再加上宫廷当中信仰氛围,似乎信仰佛教、笃信佛教这是理所当然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我记得有历史学家说过,其实顺治皇帝一开始好象是更加相信天主教。
2.顺治皇帝与天主教的渊源
关于顺治皇帝一开始更加相信天主教一事,在《康熙王朝》中并没有反映,但是这件事在另外一部清宫剧《孝庄秘史》还是有所反映的!话还要从来自德意志的耶稣会士汤若望说起。
公元1592年5月1日,汤若望出生在莱茵河畔德国科隆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姓名全称为: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白尔”是家族的姓氏,“冯”是贵族的标志,“沙尔”则是祖上得到的尊号,在德文中的含义是“忠勇”。由于不愿炫耀家世背景,在与人交往中仅自称“约翰·亚当”。“约翰·亚当”自幼受教于教会学校,并成为一名传教士。“亚当”的音译缩读为“汤”,“若望”即约翰的译音,当“约翰·亚当”到中国传教后,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自称为“汤若望”。
1611年,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1620年初,汤若望来到了中国的澳门,经过了短暂的关于中国文字和文化的学习之后,于1629年来到了北京,不久又于1630年奉命去西安传教。1630年6月,徐光启推荐汤若望等人协助他修订历法。1634年,汤若望等人完成了这部长达137卷的巨著《崇祯历书》。
1644年5月,清军进入北京。摄政王多尔衮下达严令:“内城居民,限三日内,尽行迁居外城,以便旗兵居住”。当时住在宣武门天主堂的汤若望冒着违令受惩的危险,上疏朝廷,称:“曾奉前朝故皇帝令修历法,著有历书多轶,付工镌版,尚未完竣,而版片已堆积累累;并堂中供像礼器、传教所用经典、修历应用书籍并测量天象各种仪器,件数甚伙。若一并迁于外城,不但三日限内不能悉数搬尽,且必难免损坏,修正既非容易,购买又非可随时寄来。”因而恳请“仍居原寓,照旧虔修”。可能是天主恩赐吧,居然让摄政王多尔衮看到了他的陈条,而多尔衮也大发善心,第二天便传谕:“恩准西士汤若望等安居天主堂,各旗兵弁等人,毋许阑入滋扰。”
2。少年顺治皇帝之烦恼(3)
这一来汤若望就和满清的上层搭上关系了,在保护南堂及内存所有历书、仪器和传教所用经典免遭战火洗劫后,汤若望又多次奉召入朝,向新统治者力陈新历之长,并适时进献了新制的《舆地屏图》(即世界地图)和浑天仪、地平晷、望远镜等仪器,而且用西洋新法准确预测了1644年9月1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食的初亏、食甚、复圆的时刻,终于说服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决定从1645年开始,将其参与编纂的新历颁行天下。汤若望本人也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五品官)。而这仅仅是他在北京城里走红的开始。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