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清 >

第911部分

乱清-第911部分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姐似懂非懂。不过,所谓“分列式”,就是方才校阅的五十一个方队,由东而西,步操通过阅兵台前——这个是已经知道了的。因此,御姐略一深想,再看“标兵”脚下,都用白粉画了一个圆圈,也就大致明白了“标兵”的用途。

    急促的鼓点再次响了起来。

    慈禧约略平伏的心跳又快了起来。

    鼓声骤停,军乐奏响。

    受阅方队,礼兵方队打头,一队又一队,迈着极齐整的步伐,开了过来。

    这一“开动”,圣母皇太后便隐约觉得脚下微微颤动!

    咦,这是我的错觉吗?

    其实,这个时候,开出阅兵式区域,“正在路上”的,只有礼兵方队和两三个步兵方队,不过千把人数,距阅兵台也还有一段距离,但步子实在太过齐整,数百只军靴齐齐落地,遥遥传导过来,阅兵台上的人,便隐隐有地动之感了!

    慈禧手心出汗,全身肌肤微栗。

    礼兵方队愈来愈近。后面。是一个又一个的步兵方队。一直向东延伸到阅兵式区域。连绵不绝。从阅兵台上向左望去,大校场夯得极结实的黄土地面上,已经隐约起了一层低低的尘雾。尘雾之上,受阅部队犹如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在雄壮激昂的军乐声中,翻翻滚滚而来。

    龙行不语,若闻吟啸。

    一种难以言述、极沉重又极活跃的物事,充溢了圣母皇太后的心房。她双手虚攥。嘴唇紧抿,用力之甚,以至于身体微微战抖——似乎,只要一松手,一张嘴,这些物事,便会奔逸而走。

    就在她几乎不能自持的时候,礼兵方队终于逼近了阅兵台。除了旗手,方队其余士兵,右手持枪托。左手握枪身,斯潘塞连珠枪紧贴胸腹。枪口斜指左上方向。

    这时,只听有人一声高呼“敬礼——”,接着“哗啦啦”一声大响,持枪的动作齐齐变过:双手端枪前指,右手后,左手前,枪托下,枪口上,雪亮的刺刀几乎抵至前面士兵的后脑了。

    几乎同时,步伐亦跟着变过:腿高高抬起,大约超过了膝盖的位置,然后用力踏下——这个过程,腿一直伸得笔直,不稍弯曲。

    第一步踏下,慈禧便觉得整个阅兵台微微一颤。紧跟着,整个方队的士兵,齐刷刷头颈扭向右首,注目阅兵台,大吼:“乌拉——!乌拉——!乌拉——!”

    方队每踏一步,慈禧的心房,便和阅兵台一起,颤得一颤。神摇魂动之余,脑海中跳出一个念头——这真正叫“雷霆之威”了!

    嗯,这个就是“正步”。

    轩军的“正步”,完完全全是关卓凡的“私货”。

    轩军草创之初,操典是个大杂烩,华尔、福瑞斯特、白齐文虽是美国人,但操典学的还是英法的多一些。事实上,就是美军自己,也是英法的混合体。而英法军队的操典中,是没有“正步”这一说的。请留意,英国佬那种行军步加九十度大摆臂的花样,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正步”。

    美军既师承英法,操典之中,亦无“正步”。所以,轩军美国一行之后,军事建设全面“美化”,却还是没有“正步”。

    一年前的“天津会议”之后,在关爵帅的一力主张下,轩军才将“正步”列入操典,于举行“分列式”时使用。

    这个时代,全世界的军队,走“分列式”的时候,真正操“正步”的,只有普鲁士一家。于是,轩军的“正步”,自然就以普军为模板了。只不过,在关爵帅的“指导”下,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良”。

    “改良”之后的“正步”,和原时空tg军队的正步,非常接近了。只不过,踢腿的幅度,稍稍要大一点点。

    事实上,原时空,俗称“鹅步”的普鲁士军队的“正步”,是后世各**队“正步”的唯一滥觞:俄罗斯学自普鲁士,苏联继承沙俄,朝鲜从苏联变化而来。tg建国后,“向苏联一边倒”,才开始将正步引入操典,但设计具体步伐的时候,却自立门户;而且,更多是以德军“正步”、而非苏军“正步”为参考对象。

    至于那种恨不得把脚踢到自个脑门上的大抬腿,不过是部分国家给极少数礼兵玩的纯表演性质的花样,不存在什么军事意义上的价值。

    关卓凡之所以要大力推行“正步”,是因为他认为“正步”这个东东,除了可以在走“分列式”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展示军威,更重要的是,在操练“正步”的过程中,士兵的意志力、专注力和身体素质,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纪律性、自豪感和战斗精神,可以得到长足的提高。

    尤其是十九世纪中叶这个时候,各**队,大部分的士兵都是文盲,谈起“素质”二字,一个能够操好正步的士兵,几乎百分百会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士兵;一支能够走得好正步的军队,更绝对是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军队。

    这番深意,圣母皇太后自然不能尽数了解;不过,军威赫赫,如山如岳,如雷如霆,可是全然地感受到了!

    这次阅兵,关卓凡知道慈禧会深受震动,但这个震动,能否到达一个他需要的程度,事先,他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毕竟,他是一个穿越者,这些场面,他在原时空已经耳熟能详,很难准确判断本时空第一次见识它们的人的真正感受。

    现在,他清晰地感觉到了身边的女人的颤栗和激动。

    他和慈禧并肩而立,彼此呼吸可闻。偏转头给她低声做相关的讲解的时候,隔着面纱,关卓凡也能够看到,女人的目光火烫、明亮而迷醉;还有,紧身戎装勾勒出来的美好胸脯,始终在急促地起伏。

    制服紧紧包裹着的酮体,生出热烈而奇妙的情愫,暗香流动,钻入关卓凡的耳眼口鼻,使他亦为之微微颤栗。

    他晓得了:对这次阅兵,女人“感受”之深,超出了自己原先的最乐观的估计。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狮吼豹跃
    “分列式”之后,是“武技演练”,共有四项:“军武拳”,“擒拿格斗”,“拼刺”,“硬气功”。

    “军武拳”之创建者,关爵帅卓凡是也。这套拳,刚劲有力,攻守兼备,招数精炼,易学易练。一共十六式,什么“弓步冲拳”、“穿喉弹踢”、“马步横打”、“内拨上钩”、“交叉侧踹”、“外拨横钩”……

    等等!

    这些招数,怎么这么眼熟?这……靠!这不就是原时空tg的“军体拳”嘛!

    呃……是的,这个“军武拳”,关卓凡百分百盗版原时空的“军体拳”,就连名字,也只改了一个字。

    原时空的“军体拳”,共有三套,关卓凡在大一军训的时候,学的是第一套。当时劲头很大,练的有板有眼,颇下了一番功夫。大二、大三的时候,兴趣未失,时不时地会捡起来玩玩。不过,到了读研的时候,基本上就搁下来了。

    穿越之后,他重新将这套“军体拳”捡了起来,日夕操练。这么做,原因有二:

    第一,关卓凡的这位“本体”,原是喜爱打熬气力、舞枪弄棒的,对“魂体”从异时空带来的唯一一套武技,有天然的兴趣。

    第二,本时空的医疗水准,和原时空完全不能比,可不敢随便生病。关卓凡平时事务极其繁忙,没有强壮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亦不能支持。所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于关卓凡来说。实乃重中之重。习练“军体拳”。不存在器材、场地的要求,十分方便,关卓凡便把它当成了强体健身的重要手段,因此愈练愈精。

    打城南马队始,关卓凡便痛感,中**队的日常操练,不论是技战术的训练还是体能体质的锻炼,都极度缺乏标准的、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这方面。“西法练兵”之后,开始改观;美国一行,算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过,和他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比,差距还是相当之大的。

    “军体拳”,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又有克敌制胜的功效,还可以培养士兵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作风,这些,都在原时空的军事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既然身怀如此利器,如何不用?

    “天津会议”之后。关卓凡在轩军全军大力推广“标准化建设”,“军武拳”和“正步”一起,进入轩军操典。

    关卓凡开始强推这套“军武拳”的时候,不是没有人暗中嘀咕的。爵帅用兵如神,天纵英明,这些当然都是不消说的,可这个功夫嘛……但很快,反响出来了,全军自下而上,尤其广大基层官兵,对“军武拳”,竟是一面倒交口称誉。许多打小就习武的人,都衷心表示:这套拳,“一招一式,皆不可易!”

    哎哟,俺们爵帅,原来还是一位武术大家啊。

    于是,大伙儿都说,这就叫“能者无所不能”了!

    我轩军六万将士,对关爵帅本就崇之若神,这下子,更加是欢喜赞叹,五体投地,仰之弥高了!

    此刻,大校场上,六百个兵,横三十个,纵二十个,前后左右各距丈许,排出了一个大大的方阵。这六百个兵,个个精中选精,人人魁梧剽悍,脱了军帽,去了大衣,扎上绑腿,一身短打,也没做什么动作,单单往场中一站,便杀气腾腾,慑人心魄。

    令官一声大喝:“开始!”

    “轰”得一声,大校场中,暴诺如雷。紧接着,六百人双手抱拳,齐齐向外一推,开练了!

    “军武拳”的招式,洗练无华,御姐在大内,也见识过摔角扑击等更花哨的把戏,她不是练家子,原本看不出“军武拳”的好处。但是,这六百人精气神太足,动作太过齐整,六百人齐齐施为,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挟风带雷之势;加上做的是“分解动作”,每一发力,必暴吼一声,声震四野,就更叫人有魂摇魄动之感了!

    一套拳演毕,圣母皇太后慈颜大悦,挥手示意,六百军士高呼:“乌拉——!乌拉——!乌拉——!”

    “军武拳”后,是“擒拿格斗”,这个可就“好看”得多了。

    先是演练“倒功”,一共五项:前倒、后倒、侧倒、前扑、大后倒。

    每一项的“倒功”,都是这么一个程序:

    第一排先行动作,从右首边第一个兵开始——对于阅兵台而言,就是左首边第一个——三十个兵,一个接一个,像骨牌一般,直挺挺地摔向坚硬的地面;然后,第二排三十个兵一齐动作,摔向地面;接着第三排、第四排……一排排犹如波浪,直到第二十排。

    最后,六百个兵站起身来,齐齐大吼一声,同时动作,再来一倒!

    这个花样,圣母皇太后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血肉之躯,就那么硬生生地摔到夯得极实的黄土地上,这个……不疼吗?!

    特别是那个“前扑”和“大后倒”!

    “前扑”是高高跃起,从半空中平平地摔将下来;“大后倒”则是一跃而起,半空中扭身向后,扑倒在地——这个,圣母皇太后就不止目眩神摇,简直张口结舌了!

    大校场中,狮吼豹跃;阅兵台上,那袭小小明黄面纱,不断微微晃动。站在旁边的关卓凡,清楚地感觉到:面纱之后,花容变色,挢舌难下。

    “倒功”之后,六百军士,两两结对,分成三百对,演练“擒敌捕俘”之技。其实这个环节,才算“擒拿格斗”的精华,但前面的种种“倒功”,震撼过甚,到了这里,御姐反倒恍惚了。

    “倒功”的训练,也是关卓凡的“私货”。当然,大一军训的时候,关爵帅只练过一个“前倒”——不过没关系,其余的动作,他只需连比带划,自然有“专业人士”,能够领会领导意图,设计动作,付诸实践。

    “倒功”,特别是难度较低的“前倒”、“后倒”、“侧倒”,和“军武拳”一样,按照关爵帅的要求,进入操典,成为轩军士兵必备的基本功。关卓凡认为,练“倒功”,既可以训练士兵的抗摔打能力,减少在实战中受伤的概率;也可以锻炼士兵的勇气和坚忍,实为优秀士兵淬火成钢必由之途。

    至于“擒敌捕俘”之技,也是一整套的东西。

    原时空,“军体拳”只是入门的功夫,基层士兵要学的,还有“捕俘拳”、“擒敌拳”,等等。不过,这些东东,关卓凡可就没有学过了。他组织了一个高级别的小组,自己亲任组长,第一副组长张勇,第二副组长施罗德,任务是召集相关人士,设计出一套“标准化”的“擒敌捕俘”招数。

    关卓凡提出的要求,是以“直、准、狠”三字为要,一招一式,不带任何花巧,务求“一击即中”,“一招制敌”。

    不久之后,张勇拿出了第一套方案。两个“练家子”士兵演练后,关卓凡冷冷说道:“哟,张军门,您打算拉队去跑马解吗?”

    旁边的施罗德,中国话还说不好,听得一愣,关卓凡改用英语,说道:“我是说,你们二位,打算拿这个办一个马戏团吗?”

    二将面红耳赤,这才真正明白爵帅要的是什么。回去之后,痛定思痛,闭门造车,前前后后,五易其稿,才算在关卓凡那里勉强通过。

    关卓凡的理想,是弄出一套山寨版“以色列格斗术”,现在的这套东西,距这个目标还远着,只能先捏着鼻子用了。

    唉,不是我看轻中国武术,说到实战,是真有问题啊。

    *(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国运,武运
    不论有多少人、又有多么地不服气,中国武术的技击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愈来愈弱,最终蜕化成一项非对抗性的体育运动,是不争的事实。武术的神奇,永远留在传说和武侠小说、功夫电影里面,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