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乱清 >

第238部分

乱清-第238部分

小说: 乱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凡。但安徽一向是李鸿章的地盘,似乎多少会引起点麻烦,但没关系,山人自有妙计。



  打完了仗,裁汰劣兵,收军权于朝廷,两宫皇太后和军机全班当然举双手赞成。但刚开始的时候亦不无忧虑,怕的是会遭到地方督抚的抵制。但关卓凡成竹在胸,很快,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是正确的。



  最配合的就是手上军队最多的那位:李鸿章。



  大出李鸿章意料的是,剿平东捻之后,关卓凡在报捷请功的折子中,极力铺叙淮军的功劳。单从字面上看,淮军简直还在轩军之上。



  关卓凡这么做,有三个原因。



  首先,虽然刘铭传对鲍超恩将仇报,但淮军整体上确实是有功劳的。在轩军回国之前,官军比较成功地执行了关卓凡“略陈剿捻二三事”的方略,其中,淮军是主力。这个为轩军最后速竞全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其次,不管李鸿章有多少毛病,纵观当时的地方督抚,他算是思想最开通、能力最强的一位。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同盟军的,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需要李鸿章这种人的支持和参与。



  再次,就是俺要裁你的淮军,希望你配合。



  李鸿章作为一个读书人,和中国其他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最大的梦想是“入相”,即当上大学士。但这个,得拿功劳来换。



  这个功劳,关卓凡给了李鸿章。



  内阁大学士两殿两阁,一共四位;协办大学士两位,都是满汉各半。



  拜胜保之赐,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出缺,遗缺由曾国藩以协办大学士升补。空出来的这个协办大学士,给了四川总督骆秉章。



  不想廷寄没到四川,骆秉章便病逝了。于是,这个协办大学士转到了资格最老的吏部尚书朱风标手里。朱风标官运爆棚,他刚刚入阁,武英殿大学士贾桢就告病,于是朱风标顺理成章地扶正了。



  这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过后,朱风标遗下的那个协办大学士“挂起来”了。



  终于,这块叫人垂涎欲滴的肥肉落到了李鸿章的嘴里。



  李鸿章终于变成了“李中堂”。



  不仅如此,还赏戴双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衔。



  这种封赏,就李鸿章的实际功劳而言,多少过了,但关卓凡一力促成。



  李鸿章对关卓凡感激得不得了,他对关卓凡一直是有心结的,这一次芥蒂全消,公开感叹:“公平方正,谋国以忠,李少荃不如关逸轩!”



  收到封赏的旨意的第二天,李鸿章就上奏朝廷,请求裁撤淮军。



  “大将军奏凯”的仪式结束之后,两宫皇太后移驾养心殿东暖阁,单独接见关卓凡,这才算是“陛见”。



  还是慈安先开口,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把接见弄得不似君臣奏对的格局。



  慈安先在黄幔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就哽住了,轻声抽泣。



  关卓凡颇为尴尬,心想:这位御姐,您是水做的吗?



  慈禧语带责备地轻轻叫了一声:“姐姐!”



  慈安终于止声,用手帕子擦了擦眼睛,向慈禧自失地一笑。



  慈禧转过头来,看着面前这个男人,心潮澎湃:这个好日子,终于叫你给打下来了!



  慈禧说话了,语气异常柔和:“关卓凡。”



  “臣在。”



  “这一次,可要在京里多待些日子了。”



  关卓凡心中微动,这种话,这种语气,慈禧可从来没有说过。



  他说道:“是,臣遵旨。”



  慈禧沉吟了一下,说道:“轩军打了这么久的仗,自然是要好好休整一番的。只是现在中原虽然都平定了,但甘肃、新疆还有乱子。这个,你怎么看呢?”



  这话有点味道。先把轩军摘出来,意思是你如果不愿意可以不办这个差使,但这个事你可不能不管。



  关卓凡说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轩军是朝廷的军队,休整过后,一样是要为国家出力的。只是……”



  他略略停顿了一下,正在斟酌用词,破涕为笑的慈安接上说道:“只是功劳总要给别人留下一点。”



  *(未完待续。。)RT
第二十七章 裂痕
  一向懵懂的慈安能有这种见识和反应;关卓凡心里暗暗称奇。他做出尴尬的样子说道:“是。臣的一点小心思;逃不过两宫皇太后的圣鉴。”



  慈禧含笑道:“你大度谦退;这是好事。不过;以你之见;除了轩军;这个差使;谁办得下来啊?”



  关卓凡说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臣以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几个;都是合适的人选。”



  慈禧微微一笑;说道:“总不能把三个人一起派出去吧?你也别兜圈子了;有什么说什么吧。”



  关卓凡这次是真的有点发窘;连忙说道:“是。臣以为;曾国藩年纪毕竟大了;塞外苦寒;朝廷优养老臣;未必合宜。李鸿章年富力强;但淮军刚刚裁撤;未免诸事不甚就手。左宗棠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办这个差使是最适宜的。”



  慈禧和慈安对视一眼;慈安笑着说道:“这可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慈禧说道:“我们姐俩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除了你;还就是左宗棠了。还有;你不知道;昨个儿;刚刚收到左宗棠的一份密折;巴巴的跟我们姐俩求这桩差使呢。”



  关卓凡暗笑:“左骡子”是真急了。



  慈禧继续说道:“左宗棠是有本事;可他的那个脾气叫人头疼。我们姐凉没答应他呢;他先在密折里粮啊饷啊开了一大堆条件出来。唉;狮子大开口;国库里哪有那么多钱?”



  关卓凡说道:“启禀两宫皇太后;这件事情;臣也是想过的。国家大乱方平;百废待兴;在在都要用钱。西征军费浩繁;总要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不耽误国家兴作;又能够支应大军的开销。”



  有这样的好事情?



  两宫皇太后面露喜色。慈禧说道:“好啊;那我们姐俩就把左宗棠交给你了。他不久就要来京陛见;到时候你和他好好商量一番。”



  她抿嘴一笑:“反正也没别人愿意和‘左骡子’搭伙计。”



  这一笑异常妩媚;而且君臣对唔的时候;比出“左骡子”这种俏皮话来;犹如家人夫妻之间玩笑虐浪;关卓凡不由有点晕乎乎的;眼前的这位御姐瞅着就实在可爱;下身的某个部位居然就有所动静。



  突然之间;养心殿东暖阁里的自鸣钟响了起来。“当当当当”。连敲了十二下。君臣这才惊觉;已是午时四刻了。



  关卓凡吓了一跳;赶忙收摄心神。



  这种诚;想什么呢!



  慈禧略略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好了;你也该回家了;白氏、明氏两个;肯定在家里等着你呢。”



  呃;这话说的……



  慈安笑道:“关卓凡;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姐俩去你们家坐坐啊?”



  关卓凡说道:“太后临幸;是臣全家的荣幸。请太后赏下日子来;臣具折奉请。”



  慈禧微笑道:“好;定下了日子。我们告诉你。”



  今天这次陛见;多少打乱了关卓凡和左宗棠交往的计划;逼得他提前在两宫面前举荐左宗棠;本来的打算是和左骡子好好做一笔交易的。



  但关系不大;原来的计划。是在封贝子前做的;偏于保守;现在自己手上的牌比那个时候要多;适当加快进度也是可以的。提前举荐左宗棠就当是给他的预付款了;回报迟一点一定是有的。



  对左宗棠的偌大人情已经做了;而且接下来自己还会再帮他一个大忙:筹集军饷。



  确实不需要国库掏银子;也不需要各省“协饷”。那么;钱从哪里来?



  借呀;原时空左宗棠就是通过胡雪岩向洋人借款做军费的。本时空吗;还是借;不过是向我关卓凡借;哎哎;俺在美国银行里放着好几千万两银子呢。



  嘿嘿;俺披个洋人的马甲;这也算“借洋款”了吧。



  这两个大忙帮下来;左宗棠必会对自己死心塌地。除了上面说的那个“回报”之外;今后自己推动的改革和建设;相信也能得到左季高的大力支持。



  曾国藩的政治影响力已不如前;而且通过曾纪泽这座桥梁;关、曾已经建立了比较良性的关系。



  李鸿章被关卓凡一力推上协办大学士宝座;顺手还赚了一根双眼花翎和一个太子太保;关、李之间不但和解;李于关还很感激。



  现在;左宗棠也即将被搞定。



  原时空晚清的三大巨头;成为了自己的盟友或者准盟友;战线基本稳定;那么;有一件大事就必须着手进行了。



  关卓凡要开始对付恭王了。



  关卓凡和恭王算是“一个战壕”里出来的战友;说的严重一点;恭王算是他的“恩主”;但关卓凡要想取得最高权力;施展他的抱负;尽一个时空穿越者对本时空的责任;尽一个中国人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他必须跨过恭王这道坎。



  原本没有想这么早动手的;但情势所迫;必须提前发动了。



  因为他和恭王之间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裂痕。



  绝大多数人对此应该都一无所感;关卓凡自己;也是直到今天早晨才真正确认的。



  证据就是进午门正门的那场风波。



  慈禧的这个安排很不合适;但她是无心之失。然而;恭王没有做任何劝阻的工作。其实;他只要稍有表示;以慈禧的聪明;马上就会明白这道恩旨哪里不妥当了。



  关卓凡可以肯定;如果自己真的领旨;代表皇帝出迎的恭王绝对不会和自己一块儿;从午门正门入宫的。



  如果自己没有“读史”;又或者头脑稍有发热;就会踏进那位美丽的御姐无意中挖出来的陷阱。



  对景的时候;会有人跳出来攻击自己“无人臣礼”;甚至“大不敬”;甚至;“祸心包藏;反志早蓄”。接下来;哼哼;自己就真成年大将军了。



  而且;需要的话;这个陷阱;可以把慈禧包括慈安一起装进去。



  恭王站在陷阱边热情地说:“逸轩;你当得起!”



  这很不好呀;奕?先生。



  恭王终于感觉到关卓凡对他的地位的威胁了。



  慈禧对慈安说恭王“怕被关卓凡盖过了风头”;本来只是挑拨离间之语;但歪打正着;还真是这么回事。



  恭王的心态的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不知道;但应该没多久;关卓凡刚刚回国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刚刚打平东捻的时候也不是这个样子。



  或许是朝廷决定封关卓凡贝子的时候;或许就在昨天晚上接到宫里面颁出来的谕旨的时候。



  政治最高层之间;裂痕一旦产生;只会愈来愈大;绝不可能重新弥合。



  恭王此人;时人以及历史上都被视作“贤王”;他也算当得起。



  但关卓凡的眼中;恭王还有另外一面。



  外和内方;外柔内刚;轻易不发动;但一耽动;比谁都狠。



  肃顺、端华、载垣三人的下场;是最好的证明。



  肃顺虽然跋扈;但他只想压制恭王;并没有加害于恭王的意思;恭王反击得手;却毫不犹豫要了肃顺的性命。



  单杀肃顺一人也就罢了;还饶上端华、载垣两条命。那可是两个亲王啊;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而且;端华、载垣是两个笨蛋;根本没有能力威胁恭王;革去王爵、贬为庶民就足够了;最多永远高墙圈禁;其实真没有杀掉的必要。



  而且;顾命八大臣虽然“无礼”;但毕竟是在执行文宗的遗嘱;不是谋反。理屈的其实是恭王和两宫这边。



  不过;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胜利者必须加重罪于失败者;才能够示天下以理直气壮。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RU
第二十八章 明主
  阴鸷狠辣如世宗者,对付政敌:隆科多高墙圈禁,年羹尧被迫自尽——连“赐死”都算不上。



  一心一意要谋世宗屁股底下的那张宝座,一心一意想要世宗的命的允禩、允禟,也不过被改了个脏名字“塞思黑”、“阿其那”,关了起来而已。虽然老八、老九都是死于圈禁,但毕竟没有确证是雍正直接下的手。



  即便真是雍正杀的,也不是“明正典刑”,性质和肃顺的弃市,端华、载垣的赐死,完全不同。



  因此,关卓凡认为,恭王此人,斩草务必除根,立威唯恐不著,其对付或者说报复政敌手段之狠,远过于名声远不如他“贤”的世宗。



  自己不好成为这种人的目标,只好这种人成为自己的目标。



  所以,说不得,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关卓凡先到兵部,缴销了“督办五省军务钦差大臣”的关防。兵部自满汉堂官以下,都在等着他,关卓凡一到,呼啦啦一大片请下安去。“给贝子请安”,“给贝子道喜”,乱了好一阵子,关卓凡自是连声逊谢。



  关卓凡回到柳条胡同,发现“毅勇公府”的匾额已经换成了“毅勇忠诚固山贝子府”,心里嘀咕,这么长的名字有点像衙门了。还有,顺天府的办事效率好高呀。



  白氏、明氏两个,果真如慈禧所言,和全家老少一起,都在等着他,谁也没有吃饭。



  叙不尽的温寒,流不断的泪珠,讲不完的笑语,这些也不必细表了。



  关卓凡吃了饭,好好地睡了一觉。



  起床后,外面天色已暗,看表时还未到酉时,原来彤云密布,是要下雪的意思了。



  屋子里放了两个熏笼,暖洋洋的。



  白氏、明氏和小福进来服侍他穿衣,屋外边冷,屋里边暖和,热气托着,三个美人的脸儿都是红红的。养心殿东暖阁御姐的抿嘴一笑莫名浮现眼前,两相叠加,关卓凡下边竟不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